次日辰时,朔风渐歇,镇北军全体将士列队于点将台前,阵列整齐却难掩眉宇间的疑虑。沈清辞身着玄色软甲,腰佩长剑,一步步走上高台,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数千将士。
“将士们,”他的声音透过风传递到每个人耳中,沉稳而有力,“近日军营中流言四起,说我沈清辞拥兵自重、勾结匈奴谋反。我知道,你们心中有惑,甚至有惧。今日,我便当着全军的面,说个明白!”
他抬手按住胸口,语气赤诚:“我沈清辞,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父教诲,忠君爱国刻入骨髓。上京的父母妻儿,边境的黎民百姓,皆是我要守护之人。匈奴铁蹄踏我疆土、杀我同胞,我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怎会与他们勾结?”
台下一片寂静,将士们屏息凝神,听他继续说道:“我初到军营时,看到你们被褥破旧、粮草掺沙、兵器生锈,心中何等痛惜!你们为守护家国浴血奋战,却连基本的军需都得不到保障——这是谁造成的?是那些在朝中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奸佞之辈!”
他话锋一转,目光陡然锐利:“如今谣言四起,正是有人怕我整顿军纪、补足军需,怕你们重振雄风、击退匈奴,才故意散布谎言,妄图挑拨离间,让我们自乱阵脚!”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高高举起:“这是我昨日收到的家书,我父母在信中说,李林甫已在京中散布我谋反的谣言,欲置我于死地。他为何如此?只因我不愿与他同流合污,只因我要为你们争取应得的军需,只因我要让这边境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台下将士们窃窃私语,看向沈清辞的目光渐渐变了——这些日子,沈监军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整顿军纪让军营焕然一新,又四处奔走筹措粮草,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苏云卿身着素色劲装,捧着药箱走上高台,站在沈清辞身旁。她目光坚定地望着将士们:“将士们,我与夫君一同而来,亲眼见证他为边境之事殚精竭虑。他夜里研读兵法到三更,白日操练武艺不喊苦,为的是什么?为的不是功名,而是与你们一同守护这片山河!”
她举起药箱:“这里的每一味药材,都是我亲手分拣;营中每一位伤员,都是我亲自诊治。我若不信他,怎会随他来这凶险边境?我若怕他谋反获罪,怎会与他生死与共?”
“说得好!”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声呐喊,正是那日与沈清辞比箭的校尉。他大步走出阵列,单膝跪地:“沈监军,末将之前多有不敬,今日方知您的赤诚之心!末将愿追随监军,击退匈奴,绝不轻信谣言!”
“我等愿追随监军!”数千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直冲天际。他们纷纷单膝跪地,眼中满是坚定与信服,先前的疑虑早已烟消云散。
沈清辞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他抬手示意将士们起身:“多谢诸位将士信任!从今日起,我们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军需之事,我已再次上书朝廷,同时联络各州府筹措,不日便会有结果。我向你们保证,只要有我沈清辞在,定让你们吃饱穿暖、军械精良,定与你们一同杀退匈奴,还边境一个太平!”
“杀退匈奴!还我太平!”呐喊声再次响起,回荡在军营上空,久久不散。
朔风再次吹起,却不再带着沉闷与疑虑,而是裹挟着将士们的豪情与决心。沈清辞与苏云卿并肩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整齐的阵列,心中清楚,这场与谣言的较量,他们赢了。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前方的沙场之上。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