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前一日,沈府书房烛火通明。沈砚之身着藏青常服,指尖摩挲着案上泛黄的《论语》,目光落在躬身立在面前的沈清辞身上,语气凝重却满含期许:“清辞,明日便是决定你仕途起点的日子,胸中所学,是否已尽数沉淀?”
沈清辞脊背挺直,眸中透着笃定:“父亲放心,儿子寒窗十载,不敢有一日懈怠,此番应试,定能发挥自如。”
沈砚之缓缓颔首,起身走到他面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衫传来,带着父亲特有的沉稳力量:“为父为官三十载,未曾贪墨一分,未曾负过一人。你若入仕,切记‘清’字为本——清心律己,清明处事,清廉为民。功名固然重要,但守住本心,方能行稳致远。”
“儿子谨记父亲教诲。”沈清辞深深躬身,“此生定当效仿父亲,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臣,绝不辜负您的言传身教。”
沈砚之眼中露出欣慰之色,从抽屉中取出一方砚台递给他:“这方‘守拙砚’是为父年轻时科考所用,今日赠予你。愿你秉持‘守拙’之心,不投机取巧,不慕虚名,以真才实学立足朝堂。”
沈清辞双手接过砚台,触手温润,砚底“守拙”二字刻痕遒劲。他紧紧攥着这份沉甸甸的期许,郑重道:“儿子定当珍藏,日日自省。”
离开书房时,夜色已深。沈清辞未作停留,径直前往苏府——他知道,还有一份牵挂在等他。
苏府前厅早已灯火可亲。苏明远一袭素色长衫,见沈清辞进来,起身拍了拍他的臂膀:“清辞,不必过分紧张。你之才学,上京皆知,放手去考便好。无论结果如何,苏家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多谢伯父信任。”沈清辞拱手致谢,目光不自觉望向屏风后。
话音刚落,苏云卿便提着食盒从屏风后走出,鬓边簪着一朵新鲜的白梅,眉眼间带着几分娇羞与关切。她将食盒放在桌上,层层掀开,露出精致的桂花糕与温热的莲子羹:“清辞哥哥,这是我今日特意做的,桂花糕能提神,莲子羹可安神,明日考试时垫垫肚子。”
她又从袖中取出一枚平安符,符纸绣着细密的云纹,边缘还缀着细小的银铃:“这是我今早去相国寺,跪在佛前求了两个时辰的平安符。寺中高僧说,心诚则灵,愿它护你笔锋顺遂,金榜题名。”
沈清辞接过平安符,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指尖,心中一暖。平安符上还带着她身上淡淡的兰花香,与莲子羹的清甜、桂花糕的醇香交织在一起,成了他此行最温暖的底气。
他握紧平安符,眸中盛满郑重:“云卿,你的心意,我尽数收下。明日我必不负你,不负所有人的期盼。”
苏云卿望着他眼中的星光,脸颊微红,轻声道:“我信你。无论等多久,我都在苏府,等你凯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