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在重庆有许多,四川也不例外,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最熟悉的两个地方就有许多。
顾名思义,地摊就是在地上的小摊,可以卖各种东西,有卖玩具、卖小吃、卖衣服、买日用品……
地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人类的起源就有了摆地摊的现象,可谓是历史悠久,在历史中,不管是什么朝代,文献中从未记载过杜绝摆地摊的记载,一个市井的繁华程度,大多数都取决于摆地摊的多少,这种不仅繁华了一座城市,同时也活跃了当地的经济,这种现象一直维持至今,可知这显然成为了一种文化。
我家楼下的步行街,街道两旁都是地摊,但在成都这个城市中,地摊无异于是影响市容的最大问题,但在步行街这里,并不存在城管,地摊不受限制,大家都只是摆在道路两旁,从不会因为哪个人挡住了路让道路变得十分拥挤,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小摊的主人们大多数都热情淳朴,小贩之间不会因为谁的生意好就排挤哪个人,都是和睦的相处,时不时还会聊聊天,互相聊聊家常,在一些卖水X的摊上,有些顾客在试吃了水X后没有买,小贩们也不介意,依旧笑呵呵的,有人骑着自行车、电瓶车穿梭在小道中,两旁的小贩还会笑着提醒路过的人当心车辆,他们就是这样,善良,淳朴。
我想我是受益者。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凉意XX,我路过一个小书摊,《夏日曲终》这本书映入我的眼帘,我只看过电影,我停了下来,看到这本书,尘封的夏日记忆,瞬入眼前,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个夏天的一切,那是属于他们的夏天,我买下了那本书,摊主是个戴着眼镜,笑着对我说“这本书 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好,小XX,天气凉了,要多穿点啊,好好学习!”我笑着应答,是啊,我甚至觉得我是一个受益者。
地摊文化有许多,我们这有一个摊位是卖自己的手工制品,那个小XX在一块牌子上写着:金钱不足毛线,是心意,X是边做边卖,还会亲手写上一个小贺卡,上面写着对购买者的祝福,很快,摊前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人多到连摊位都看不见了,后来,整条街都有了许多类似的东西,乃至(最后部分由于我太懒,不想再码字了,就这样吧)
这篇文章是我们班同学写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位。仅仅只是语文老师让我给这篇作文写个400字的评语而已,文章中的“X”均代表我看不懂那个同学具体写的是什么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地摊文化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