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作为礼物的食物

「礼物是物质转移的桥梁,是社会联结的窗口。而食物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礼物形式,它的交换不仅仅是物质转移,还暗含了情感互惠的社会意义。」

宁京的秋天不仅是满街黄绿相融的秋色,更是秋风四起的凉意十足。孟秋周五的课在下午,于是睡了个懒觉赶在中午到学校吃午饭。

正好秋日晴天温暖,太阳把室外体感温度照到了二十四五度,孟秋中午出门时便只带了一件走路时会被秋风吹得飘扬的薄衬衫,里面套了件白色短袖。

孟秋踏着上课铃准时走进教室。

“今天我们来讨论马塞尔·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大家最近有送过或者收过礼物吗?”

“有啊!中秋节给家里人送了月饼!”下面的同学都很积极,“孟老师吃月饼了吗?”

孟秋笑道:“吃了,谢谢。”

“那么我们再来思考,礼物和商品有什么不同?”孟秋停顿了一下,扫视一圈,听到了满意的回答——“商品要钱,礼物白送啊老师!”

“没错,”孟秋笑笑,手指点了点黑板上写着的“礼物”两个大字,“这是最重要的特征。但是注意,可能并不是白送哦。”

“商品交换是钱货的交换,而礼物交换包含三重义务:给予、接受和回报。”

“但更重要的是,礼物交换关乎的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更看重中与之相连的关系。”

孟秋又停顿住,看到大多数学生脸上都有些迷茫,教室安静,心里给自己鼓了个掌——真是个恰到好处的停顿。

孟秋接着说:“比如,好友之间互送生日礼物,春节时拜年送礼,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不涉及任何具体物品的举手之劳,都体现了礼物交换的逻辑。”

他转向黑板,拿起粉笔随手画了一个简单的循环图:“礼物交换创造了一个社会循环,在这种循环中,传递的其实是社会关系和情感纽带,而接收者在恰当的时候予以回报,这样就形成了持续的社会联结。”

“最基本的礼物是什么呢?其实大家已经提到了——食物。”孟秋示意了一下刚才发言的同学。

“食物作为基本的礼物象征出现在几乎所有重要日子中,从一个婴儿出生、满月酒,到生日、嫁娶,再到祭奠,还有刚刚大家说的中秋节,都存在着精心设计的礼物交换仪式。”

……

下了课孟秋又回到办公室,看了会儿文献后,突然从没关严的窗户缝里溜进来的肃肃凉风中,意识到不看天气预报的坏处。

办公室朝北,位于阴面,秋风没有经过太阳的照射吹到身上的只有凉意。

孟秋往窗外看了看橙色的晚霞,目测了一下已经看不见的夕阳高度,叹了口气起身把窗户关上,拿起手机往家里点了一份馋了蛮久的蟹黄面。

希望能在太阳完全落山之前回到家吧。

孟秋披上衬衫背起双肩包下了楼。

程少商下午没上班,中午回家拿了点东西就开着车晃荡到了夏浦大学,慢悠悠走了一会儿就坐在了某栋楼下校道旁的长椅上气定神闲等着。

直到快六点时隔着玻璃门看到深蓝衬衣背着黑色双肩包的人走出电梯又推开大门。

“孟秋。”程少商站起身,叫住已经近在眼前却毫无反应的人。

孟秋在边走路边走神。

听到自己的名字他顿时停下脚步很吃惊地回神,看见是程少商时更加惊讶:“你怎么在这啊?”

“等你啊。”

孟秋走到他面前,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等我做什么呀…”

“不是说好给你带大闸蟹吗。”程少商举起拎着的盒子,无奈地耸耸肩。

“真的有啊?”

“什么时候骗过你。”

“那…怎么没上去找我?”孟秋猜到这人应该等了很久,有些愧疚。

程少商知道孟秋此刻绝没有真情实意的邀请,只是礼貌的客套,他说:“让你同事看到给你送礼应该不太好。”

随后又往愧疚上添了一把火,苦笑了一下:“我想你应该也不太想让我上去吧。”

“嗯…”孟秋低下头,回避了这句话,“你给太多了,不用这么多的。”

“我吃不完,帮我吃点吧。”孟秋听到程少商温柔到几乎在请求的语气。

就像是礼物交换中的语言仪式,不是赠送,不是施舍,是帮助。

孟秋垂在身旁的手微微蜷缩了一下,来回往上抬了一点又放下。

程少商很执着地直臂伸向前举着盒子,直到孟秋不得不搭上手提绳。

但程少商没有松手,盒子垂在两人中间,问他:“吃饭了吗?”

“...还没。”

“可以一起吃吗?”程少商又问。

“不了吧,我...点外卖了。”孟秋顿了一下,还是加上了缘由。

“那可以送你回去吗?”

“不用了,坐地铁很方便的。”

“坐车也很方便。”程少商仍旧没有松手。

“不方便的,高峰期呢很堵的...”孟秋抿嘴鼓了鼓两颊,低下头。

“好吧,注意安全。”程少商终于放开手,没再说什么。

孟秋到家脱了鞋放下背包第一件事就是到厨房打开拿了一路的螃蟹礼盒。六只蟹整整齐齐捆住放着,蟹钳蟹腿时不时微动,都还活着,还配齐了很精巧的蟹八件:从蟹钳、蟹叉到长柄斧一应俱全。

六只蟹很快被一个个拎出来排排队放进水池稍微冲了一下,再都被一一放到冰箱冷藏层,铺上一块打湿拧干的毛巾。

自己今晚已经有蟹黄面了,孟秋心道了一声可惜,真是太不凑巧了。

但他很快纠正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应该是太巧了才对。

孟秋有些懒,周末在家里窝了两天,他的惯例是周中勤劳就足够了。于是那几只蟹也便多活了一个周末。

周一孟秋也要给本科生上课,仍旧是踩着点到的小孟老师又走进社会学思想的教室。

“上节课我们讲到把食物作为礼物。”

“在我国古代,诸侯王与下属世家大族间的食物赠与相对简单,但常常遣快马往中央朝廷赠上当季吃□□品,以向天子示忠心,若从大明宫得到岁赐则表示君臣关系依然得以维持。”

“如果没有得到回馈呢…那就不好了,代表关系可能开始紧张了。”

“这样的模式同样也存在于欧洲中世纪、近现代社会,乃至于我们如今节假日家户之间食物流动的日常中…”

孟秋讲课的声音突然停住了,他想到正躺在他家冰箱里的六只大闸蟹。

学生们抬起头来疑惑地看他。没人说话的时候倒都开始听课了。

“好,说到这些...”孟秋继续说,好像刚刚只是深吸了一口长长的气。

“这些正说明了人们相互之间进行食物赠答的真正目的——”

“起到一种关系确认和情感维系的作用。”

下班后孟秋破天荒地没有去食堂也没有点外卖,把电脑一关椅子一推早早地坐上了地铁。

还没有到拥挤的高峰期,地铁上零星有几个稚气未退的大学生,袖口套住对方的手以取暖为名牵在一起晃晃悠悠。

温度相比前几天又降了一点,孟秋这次很聪明地穿了厚实的牛仔外套,抱着自己的包坐着,结结实实挡住穿堂而过的风。但呼啸着从车厢内穿过的气流还是让他有些冷,至少绝没有温暖的欣喜。

回家后他生了本学期第一次火,打开电饭煲,拿出蒸锅,一边思索着刚刚地铁上搜到的蒸蟹攻略装进了合适的水量,然后又愣在了灶台前。

装完水了,然后呢?

孟秋开了小火盯着锅里的水,想到自己刚坐上地铁时先看了看未回的工作消息,一直下划到程少商的对话框,才发现在那天之后程少商竟然没有问他究竟有没有把螃蟹吃掉,更没有多说一句其他的话。

这实在太不符合潜意识里的预期了,孟秋有些疑惑,那疑惑一直留存到他出了地铁站,上了楼,站到厨房,变了味,以至于打开煤气拧开炉子时都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是很冲突、很矛盾、很好笑的。

在回国后的第一年,他忙着论文忙着毕业,第二年忙着入职忙着适应新工作,他想在这样的忙碌里自然而然地曾经的亲密的普通朋友。

可在这样的遗忘程序还没有完成时,程少商又出现了。在这样的日常中他没办法不去想起在澳兰新如此快乐的生活。

孟秋晃晃脑袋,试图让自己的精力重新集中回手下。水已经开始变热,蒸汽从小孔里冒上来,两只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上去的,已经不太动了。

“叮”的一声,饭煮好了。孟秋打开盖子晾了一会,转身做了一个蒸水蛋端上桌,盛了一碗黑紫色的杂粮饭,都和发红的蟹配着。

蟹壳掰开是满眼的膏黄,孟秋擦擦手拍了张照,告诉自己是出于礼貌的反馈,将照片发给了程少商。

“很好吃,谢谢。”

程少商回得很快:“谢谢应该我说,谢谢孟老师帮我吃掉。”

孟秋放下手机,不打算再回了。拿起蟹时突然想到有一个知识点忘了讲。

所以礼物与商品的交换有什么不同?

太快的礼物回报反而会被视为试图清偿债务、终结关系,因此莫斯认为礼物的交换必须有时间的延迟。孟秋正准备咬下去的嘴又闭上了。

这是程少商的赠礼还是自己的回报?孟秋不太确定此刻是否要对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结进行再确认。可是,可是,又有什么区别呢?这蟹已经在嘴边了。

孟秋叹了口气,吃进了第一口蟹肉。

至此,吃不完的人调了个个儿,澳兰新的卷饼、羊排、冰淇淋,还有许许多多孟秋曾经吃不完的食物,在接过程少商送来的大闸蟹之时,重启了张嘴之劳作为礼物的循环。

参考文献

[1]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王雨朦,张志坤.教育人类学视域下饮食的教育功能及仪式实现——评《作为教育的食物:基于人类关系的跨学科视角》[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0, 8(06):24-29 2.DOI:10.14045/jki.rhen.2020.06.005.

[3]胡亮.日本中世的食物赠答文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48-58 152.DOI:10.19669/j.issn.1009-5101.2020.02.007.

[4]袁娅琴.湘西凤凰拉豪村食物文化特征以及礼物流动[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04):105-109.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作为礼物的食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