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九十三章

等到快要傍晚时,纪止的回信仍然未到,村子外却有了动静。

两边都各自派了人出去探查,不一会儿回来各自回禀了情况。

抚宣本就没有表情的脸更臭了些。

村外来了一队禁军,应当是元玟的人也追查到了此处。

“现在怎么办?”

竹苓翻了个白眼:“我怎么知道?你不是纪世子手下的得力干将么?想个法子呗。”

抚宣没听出这话里的讽刺,老老实实道:“人数不算太多,以禁军的实力我们联手或可一战,不过你得先蒙面,免得让他们认出来,到时候打起来你就趁机先走,毕竟你之后还得在人前露面。”

青一在旁小声啧啧,让竹苓难得有了些欺负老实人的愧疚感,但愧疚只存在了短短一瞬,便被她扔到脑后,道:“不好吧,万一真惊动了禁军,就算我们跑得掉,这些东西也跑不掉,反而会打草惊蛇。”

抚宣点头:“的确如此,那竹苓姑娘可有更好的法子?”

竹苓假做沉思状,片刻后才迟疑着道:“不如我们都先走,从另一边出村,附近有山,先进山藏着,只要我们走了他们找不到这儿,自然会离开,等他们走了我们再回来,那时想必纪世子的回信也到了,我们再来分说。”

抚宣想了想,还有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时外面又有人匆匆入内,道禁军已经进村子了,最多再有一刻钟就能搜到这儿。

来不及再犹豫,竹苓一跺脚:“你们走不走?不走我们可走了,到时候被禁军堵个正着,抓进刑部大牢,可没人救得了你们,新帝可是个心狠手辣的人,落进他手里你们不死也得褪层皮不说,江夏可就不好交代了。”

抚宣只好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先行,自己也带人跟上。

他犹自担忧,看不见前方竹苓和青一眼中得逞的笑。

一行人进了深山,找了个山洞待着。

这山林草木茂盛,一看便是少有人来,也不必担心禁军会搜到此处。

几个时辰后,抚宣终于接到纪止的回信,纪止的意思是让他不必白费功夫,立即回江夏。

抚宣不解,世子既不是要拱手相让,那为何要让他回去?

白费功夫?

电光火石之间,抚宣突然明白了什么,悄悄吩咐身旁的人几句话,过了大约半刻钟,那人就回来了,神色沉重地摇摇头,在他耳边低语了一句。

抚宣顿时转头怒视着竹苓:“你骗我?”

青一不知怎么的,竟从中听出了几分委屈意味,轻咳一声转开了脸,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竹苓无辜道:“你说什么呢?我骗你什么了?”

“密室已经被搬空了!”

“什么?!难道是禁军发现了密室?”

青一已经不忍心看她这虚假的演技了,只好低着头,生怕自己笑出声来。

抚宣如何不知道竹苓是在装傻,他冷冷道:“先前那些人根本就不是禁军,是你们的人,故意伪装成禁军就是为了将我们引开,你们好趁机将密室里的东西运走。”

竹苓撇撇嘴,死不承认:“你少胡说八道栽赃我了,我是那种人么?你看见了,青衣卫有一半都在这儿呢,剩下的除了派出去办事的,都在殿下身边保护,先前的禁军可不止这个数。”

抚宣不愿再同她纠缠,他在竹苓面前就没讨到好过,索性带着人转身就走,赶回江夏。

身后竹苓捂着肚子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青一也快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刚才我还以为他要被你气得动手了,一直想着你俩动手我是旁观好还是帮忙好。”

“当然得帮忙了!”

“可他这不也没给我这个机会嘛,别说,得亏是抚宣,这若是抚越在,你俩起码得吵上三个时辰。”

“切,谁让抚宣嘴笨说不过我,不过我还以为他得明早上才能发现被我们骗了呢,好了好了,我们也快回寺里去见殿下罢。”

这几个时辰的功夫,细辛已将东西全部转移了。

数量太多,直接运回公主府容易被察觉,就干脆在村里找了个空屋子暂存,之后再分批运走。

细辛粗粗估计,加起来价值应在百万两之巨。

听到这个数,元曦满意得眯了眯眼睛,心里已将它们都变成了成堆的粮草和武器装备。

明瑜若是知道了,也就不必成天为此担忧了。

正好先前明瑜的信还没回,元曦便打算等会儿回信时一同告诉他。

可惜看不见纪止知道此事后的神情了,一定很精彩。

还有元玟,就让他慢慢去找吧。

竹苓同细辛打听完,乐呵呵地回来了,手上还拿着一堆信封。

元曦瞥了一眼,有些头疼起来。

元玟实在不干人事,许是从前先帝在时被压抑得太狠了,方一得权便再忍不得半点,听不进任何劝谏之言。

但凡有不如他意的地方,动辄对朝臣棍责加身,贬官解职,历来便有刑不上大夫的规矩,他却想打就打想罚就罚,要将朝堂变成他的一言堂,不容忍忤逆半句。

短短时□□得朝臣苦不敢言,她近来收到诉苦信可是越来越多了。

叹了口气,元曦还是示意竹苓将东西放下,她得全部看完,也正好能借此了解朝堂的动向。

————

崔府。

崔集在书房中作画,忽听小厮进来道:“大人,大小姐来了。”

“让她进来吧。”

崔心若走进书房,在书桌前停下,唤了声“爹爹”。

崔集放下手中的笔,看向女儿,语气温和:“这个时辰过来,可是有事?”

“心若来给爹爹请安。”

“恐怕不止是为请安罢?”

崔心若抿唇一笑,将手中食盒放下,取出其中的白瓷小盅,放置于崔集手边,道:“大哥说爹爹这几日难以安眠,容易疲倦,我从古书中学了个方子,能滋补养神,爹爹试试。”

崔集哈哈一笑,接过小盅喝了起来。

见崔集用完,崔心若才道:“我见爹爹眉目间似有郁色,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崔集便问:“心若觉得,如今的局势,我崔家应该如何是好呢?”

世家女子,不仅要学琴棋书画,这朝堂局势也是要有所了解的,故而崔集从前便常常会拿朝事来考校儿女,今日也是如此。

崔心若缓缓道:“新帝登基以来,大肆揽权,却不修德政,种种所为,早令朝臣不满,时局动荡在所难免。女儿觉得,在新帝手中,我们崔氏未必能有全身而退之机,如今作壁上观虽可保全自身,可择一明主或能令我崔氏再享百年繁盛。若女儿所料不错,爹爹应当也并不看好新帝吧。”

崔集不语,只示意她接着往下说。

“相比新帝,延平郡王如今手握边兵,又素有贤名;江夏多年厉兵秣马,在几代雄主的经营下,已有了随时起兵的资本。我们若只守着盛京,只怕——”

崔集沉吟道:“你说得对,我们是不能把注压在同一个人身上,你今日既来见我,不妨说说你的想法。”

“两方摇摆者难得重用,可延平郡王和江夏之间,刚好有一个重要纽带——永宁长公主。与其在二者中犹豫,不如结交长公主,若能得她所用,将来无论何者胜出,我崔氏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你是说——永宁长公主和江夏也有联系?”他不是不知道盛京传闻,但这不过是新帝拿来针对长公主的筏子罢了,谁也没当真。

崔心若所言并非依据传闻,而是数月前在文远侯府所见:“虽不知道永宁长公主是何时与江夏那位纪世子相识的,但他们之间应是交情不浅。”

崔集点头,女儿向来聪慧敏锐,她这么说,必然是有把握的。

他们几经商议,最终在江夏和延平郡王之间选了后者,由向来与永宁长公主亲善的崔盛苑登门,只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昨日你姑姑去见长公主,商议联姻之事,长公主并未答应,为父正是忧心于此。”

崔心若听得联姻二字心中一跳,她正是听到了些风声,今日才会前来。

“毕竟长公主手中,未必缺我们这张牌,若真如女儿所料,长公主和纪世子互有情意,那联姻之法必然是行不通的,女儿倒是另有一计。”

“哦?你直言便是。”

“长公主不会久居盛京,她如今声名正盛,延平郡王又拥兵日重,已成了皇上的心腹大患。皇上不会忍得太久,所以长公主一定会在皇上有所动作前离开盛京。女儿想向长公主自荐,若能为公主府女官,跟随长公主身侧,时时为其分忧,加上世家在朝中的影响力,长公主必然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毕竟她哪怕走了,也需要人替她看着盛京,做些她做不了的事,还有比我们更合适的人选吗?”

见崔集神色似有所动,她又道:“女儿知道皇帝有意令崔氏女入宫,可如今中宫已立,还是先帝择定的太子妃,母族也是清贵之家,女儿入宫也不会有太大用处,就算做到了贵妃,您看先帝如何盛宠昭德皇后,可杜氏仍是稳稳当当坐了二十年凤位。”

崔集思索着,不得不说,崔心若的话正中他下怀,他们的确需要一个能在永宁长公主面前说得上话的人,本是想让萧海晏做驸马,但长公主不允,此事也不好强求,如今之计,若是心若能得长公主信重,倒是好事一桩。

以延平郡王与永宁长公主的关系,公主府的女官,必然能常常见到延平郡王,若是有朝一日延平郡王真的坐上那个位置,以崔家的家世,能取中宫之位也未可知。

崔家女儿不少,但论才貌双绝,还当数心若最佳。

“你先去吧,此事我会好好考虑的。”

崔心若也不再多说,将带来的食盒又收拾好,道:“那女儿就先回去了。”

待她快走出房门时,崔集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突然问道:“你不愿入宫为妃,是因为海晏?”

崔心若不意外父亲能看出她的心思,她没承认也没否认,只道:“在女儿心里,只有家族是最重要的。”

崔集也不知信没信这话,但第二日他的确同意了崔心若所求。

“我崔家不缺能入宫的女儿,你若是能让永宁长公主点头,为父自然愿意成全你,至于如何说服长公主,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崔心若点头:“女儿明白。”她一定会做到的,这是她唯一的机会。

离开崔集的书房,崔心若没多耽误,直接吩咐人备了马车,去皇觉寺。

迟则生变,只要永宁长公主能答应,不管是爹娘还是其他叔伯,都不会再提让她入宫的事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