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衡回到房中,并未立刻去誊写经文。
他在案前坐下,正在闷头翻着自己的笔记。粗糙的纸页上,记录着谢云衡下山的所见所思和一些古籍中关于济世仁德的论述。墨迹深浅不一,可见是不同时日写就,却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人道与天道,究竟该如何相融?
咚!咚!
沉稳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是谁?”谢云衡只是开口询问,目光在“民为贵,社稷次之”一行字上微微停顿。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并未中断手中的动作
“傅云渊”门外传来清晰而板正的声音
是他......谢云衡手中动作一顿,沉默半晌,终是开了口“请进”
二师弟傅云渊推门而入,步履规矩,径直走到房中,对着谢云衡郑重躬身一礼
“师兄。”
“找我有事吗?”
谢云衡抬眼看他,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微笑。
傅云渊直起身,眉头微蹙,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我晨练回来,听见师弟们说,师兄今日于课堂上顶撞了师父......”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难以启齿,傅云渊的眼神满是不可思议,他不相信他敬爱的大师兄谢云衡会犯禁
“所以特此来求证......师兄,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自然”
谢云衡答得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这轻描淡写的肯定让傅云渊呼吸一窒,他上前半步,声音不由得拔高了些,带着难以置信
“为什么?师兄,你素来最是明理守矩,为何今日要……”
“你认为,修道之人,对眼前黎民血泪置之不理,便是正确的吗?”
谢云衡打断他,目光清亮,直视着对方充满不解的眼睛,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抛回一个问题,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力量
他不是在寻求认同,更像是在叩问,用最直接的方式。
傅云渊被这突如其来的反问愣住了,一时语塞,嘴张了又张,最终只蹦出来一个字
“我......”
“好了”
谢云衡再次开口,声音缓和下来,打断了他的窘迫。
他看着傅云渊脸上那显而易见的挣扎与无措,心中了然。
谢云衡语气诚恳,带着安抚的意味。
“是师兄的错。抱歉,师弟。这是我与师父之间的事情,不该迁怒于你并加以为难。”
说着,他伸手将案上散乱的笔记理了理,动作从容不迫,仿佛方才那场触及根本的对话从未发生。他抬起头,笑容恢复了往常的温润,
“师弟练完剑了,应该去休息休息,劳逸结合,方能充实自己,师兄我还有事要做呢。”
傅云渊看着他那仿佛无事发生的平静面容,心头那份因冒昧质问而产生的愧疚感更重了。
他再次深深躬身,语气带着懊恼与敬意
“抱歉,师兄,是我……是我莽撞了!”
“无妨。”
谢云衡微微颔首,目送着他几乎是仓促转身,背影略显僵硬地消失在门外。
谢云衡无奈地叹了口气。很快,他整理好思绪,看着已经整理好的笔记。
这是最后一次尝试,他心中这样告诫自己。
尽管谢云衡已经能猜到结局......
谢云衡看着门匾上“清修阁”铿锵有力的三个大字,这是师父的住处。他深吸了一口气,将翻涌的心绪强压下去,目光坚定,身形板正,向着紧闭的房门,声音清朗而恭谨。
“师父!弟子谢云衡求见!”
阁内并无应答
是不在吗?这念头刚起便被他自己摁下,不,时辰是他反复斟酌过的,这个时候师父不可能不在......怕是,余怒未消,不愿见我。
云衡跪下,眸光微动,再度开口,嗓音沉下几分“父亲!不孝子谢云衡......求见!”
他转眼换了套说辞。最后二字,他咬得极重。
话落不久,阁门终于有所响动。
“孽子!还知道我是你的父亲!”
清修阁内,檀香芬芳馥郁,但气氛却凝滞如冰。
玄诚真人背对着谢云衡,负手立于窗前,声音冷硬:“怎么,晌午在讲经堂还没把我气够?此刻寻来,是终于知错了吗?”
谢云衡跪在堂中,深吸一口气,试图用更迂回的方式
“师父,弟子并非质疑天道。只是弟子愚见,修道者体察人道疾苦,以悲悯之心行善举,是否也是一种‘合道’?古籍亦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玄诚真人见他不仅不知悔改,还执迷不悟,妄图试用典籍狡辩,更是怒不可遏。这是在公然挑战自己的权威,是在动摇宗门的立世根基!
他猛地转身,跨步一把夺过谢云衡的笔记,看也不看,直接投入旁边的丹炉焚毁。
笔记瞬间被赤红的火焰吞没,纸张蜷曲、焦黑,化为飞灰。
火光映照着他的脸
“冥顽不灵!这些混淆视听的歪理邪说,留之何用!”
他指着谢云衡,厉声道
“看来百遍《清静经》不足以让你醒悟!去训诫堂思过崖面壁一月!不得饮食!好好想想何为‘清静’,何为‘大道’!若再敢有此等悖逆之念,休怪为师动用门规!”
“是,弟子领命......”谢云衡神情如常,只是眼神晦暗,行完礼便离开,未回头多看一眼
面对师父的疾言厉色,他心中并无多大触动。
徒劳地尝试......他自嘲般在心中笑道
......
训诫堂思过崖
寒风鬼哭狼嚎般阴森的呼啸着,水滴从岩缝渗出,间歇地敲打着青石,草叶间蛇虫游走的细碎声响,将这如同囚牢般的地方衬得愈发死寂。
不得私食荤腥,违者禁食七日.
不得私自下山,违者鞭二十,禁足一月。
不得高声喧哗,违者跪香三日。
......
冰冷坚硬的岩壁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戒律,有些字迹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
谢云衡静坐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衣衫单薄,抬头望着那几乎一眼看不尽的刻字,这些条规共计一千一百一十八条,每条他已然倒背如流,但他仍旧止不住一字一句默读着,一遍又一遍。每看完一条,眸中困惑便深一分,心底的诘问便烈一寸。
行走坐卧,言谈举止皆有定式。规矩森严至此,美名其曰清静无为,契合天道,实则束缚心性,让人活得人不像人,毫无生气。
谢云衡对这些不以为然,他想着,规矩由人制定,自然可以由人改写。只是,最令他不解的是,这传承百年的千条门规竟无一条能回答此时此刻他心中的疑问——道,为何而修,为谁而修?
谢云衡唇角掠过一丝极淡的嘲意。
他深知,要想解决这个疑问,只能靠自己。不过不是在这里,也不是去那浩如烟海的古籍里翻找。他想要的答案在山下的人间中,他必须亲自去走,去看,同欢共苦。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