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三章

“今日之事暂议到此,诸位爱卿若无本启奏,今日便退朝了。”

“皇上,臣斗胆启奏。”一穿着官服的男子从多位朝臣中站了出来,“西北大旱,灾民死伤无数,如今已有不少百姓落草为寇,盘踞于秦州城外,还请陛下关注西北灾情。”

“哦?张爱卿所言属实?”

御史大夫张誉回道:“臣字字属实。”

“户部郑爱卿在哪里?”

话音刚落,郑封勤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臣在此。”

“郑爱卿,秋季西北传来旱情,朕几月前就拨下粮草,如今西北的旱情如何还是如此严重,朕拨下的粮草莫非未能缓解灾情?”

“回陛下的话,陛下所拨粮草早已到达青州等地,西北旱情已有缓解。”面对崇盛帝的责问,郑封勤显得毫不惊慌,“封御史所说有百姓落草为寇,确实为事实,此事也的确因灾情引起,早些时日臣已经让人去招安了,只是如今还有少部分人依然在山上的寨子里,这些人冥顽不宁,待西北更稳定些,到时还需要兵部派出人手来剿灭。”

“此事为何没有告知朕?”

“臣认为此事既然因灾情而起,灾情缓解此事自然就能得到解决,如今这些山匪人数稀少,并不足以成气候,也就不至于惊动皇上,故臣未及时将此事告知,请治臣之罪。”

“百姓之事,对朕来说都是大事,如何能有大小之分,郑爱卿是户部尚书,关于灾情未能及时告知朕,是你之过,只是如今灾情尚未完全解决,朕先不治尔等之罪,郑爱卿要多对此事上心一些,今日便派出人手,前往青州,仔细看查青州等地的实际情况,再及时向朕汇报,此事,由御史大夫封誉监督。”

“臣领旨。”

“臣领旨。”

今日正值冬至,京城下雪少,不如北方寒冷,自上次在沁心湖遇蛇,招阳便再也未曾前去,今日招阳带上丫鬟小厮,今日便准备去沁心湖玩乐一番。

“公主,咱好久没去沁心湖了呢,这么一来,也是想起许久没有见到宋公子了。”石竹把暖炉递给招阳。

招阳摸着手中的暖炉,看着窗外漫不经心回答道:“许是大理寺太忙了,如今大理寺也缺人,好不容易逮着他个年轻力壮的,可不得使劲使唤。”

快到城门时,招阳定睛往城门口看了看,不知是否是自己看走了眼,再仔细一看,不正是刚才讨论的宋荷钧是谁,招阳连忙让李虎喊人。

“宋大人!”

今日宋荷钧没有穿官服,罕见地穿了一身黑色的衣裳,看着倒是更显利落干净,宋荷钧听着有人在唤自己,转头一看,正是李虎,李虎既然在马车上,那马车上的人就不用多说了。

里面的人看见宋荷钧走上前来,便掀开了帘子,石竹对宋荷钧行礼:“宋大人。”

宋荷钧往车内看去,坐着石竹后面的正是招阳。

招阳粲然一笑:“好久不见啊,宋大人。”

“正好这车内闷得慌,又碰见了宋大人,我就陪宋大人走走吧。”说罢,招阳扶着宋荷钧放在车边的手下了车。

“公主今日为何在此?”

“今日这暖阳晒得人舒爽,自那日后,也许久没去沁心湖了,今日本想着到湖边去走走。”

“这......”

“宋荷钧。”招阳板起脸来,“我跟你叫一声宋大人,你还真跟我生分了是不是,有什么话直说,别支支吾吾的,不像你的性格。”

“今日公主恐怕是不能出城了。”

“嗯?如何?”

不等宋荷钧回答,不远处又走来一穿着铠甲的男子,正是与两人相识的卫统领。

几人并肩走到城门边,与以往城门口热闹的景象不同,今日倒是没什么人。待招阳走到城门处,却是变了脸色。

“这是什么情况?”

却见门外有许多官兵如今正在搭棚子,京城今日虽不似刺骨般寒冷,却有许多穿着单薄甚至是褴褛的人在外面一团团地抱着,窝在一起,一副凄惨景象。

宋荷钧怕招阳见着不忍,引着招阳就向边上走去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公主今日想必是出不去了。”

卫统领接着道:“这些人正是西北来的灾民,一路走到这里的,他们走时正是秋季,如今却已入冬,这一路上无钱无粮,也是难为他们走到这里了,唉。”

“西北难民?我倒是听说过今年西北大旱,百姓收成不行,确实是遭了难,竟然如此严重。”

招阳问宋荷钧:“你今日就是为此而来?”

“正是,此事本不归大理寺管。但大理寺卿吴大人担心发生骚乱,引发事件,遂让我来看一看。”

“如此景象,竟没人管吗?”宋荷钧看着卫统领道。

“按理说,皇上拨下去的粮食早就到了西北才对,如今这些难民都走到了京城,想必西北受灾已经相当严重了。”

“为何不将人放入城内?”招阳沉下脸来。

“回公主,如今京城内暂未受到影响,臣不把灾民放进城,是担心这些人已经饿了许久,放进城内恐怕会出乱子。”

招阳脸色愈发阴沉,卫统领继续说道:“臣已经派人在城外搭棚子,烧篝火了,也让人去城里搜集百姓不要的冬衣了,至多不过今日,定会解决城外灾民受冻的问题。”

招阳脸色这才缓和下来:“城内有多余的粮食吗?”

“回禀公主,臣已经将此事汇报给户部尚书郑封勤大人了,郑大人派人正在往城外运粮食了,不过多时,这些人就能吃上粮食了。”

招阳没有立刻回答,只看着成外的百姓,约是过了几个呼吸,才缓缓收回眼神:“卫统领费心了。”

卫统领张了张嘴,又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眼神游移不定,显得十分纠结。

招阳开口道:“卫统领有话可以直说。”

“臣本不该说这个话。”卫统领定了定神,坚决道,“此事本不归臣管,可是这几日城门口便一直是这个景象,京城尚且如此,这些人从西北走过来,一路上,不知多少在路上就没了,臣正是西北人,臣的家乡青州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家乡百姓如此凄苦,心中悲痛万分,今日斗胆妄言,请公主看看这些可怜人,看看西北吧。”

招阳默然不语,将视线转移到城外的灾民身上,缓缓闭上眼,不知过了多久,睁开眼道:“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的。”

“臣替西北百姓叩谢公主!”说罢,卫统领猛地跪下,向招阳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招阳已无任何游乐之情,欲速速回宫。

跟在招阳身边的宋荷钧盯着远方,似乎是在担忧些什么。

“宋荷钧,你在想什么?”

宋荷钧走动的身影停了下来,似乎是在权衡着不同的选择:“公主还记得韩青吗?”

“自然记得。”

“韩青如今正是青州诉县县丞,正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你是在担心韩青?”

“自然有些,但世道艰难就会变得混乱,自韩青回到诉县,自臣知晓青州旱情,便一直与韩青保持着书信往来,如今,确有一月余没有收到韩青的书信了,臣恐怕韩青家里也遭了灾,韩青家里颇为殷实,又是诉县县丞,若他都遭了灾,如今的青州还不知是什么样子。”宋荷钧脸上布满了疲惫,一声无力的叹息从喉咙中发出,“只怪我们这些人做的还不够。”

招阳也不知如何安慰,如此情形,虽是天灾,但必有**。

“禀皇上,京华公主求见。”

“哦,让她进来。”

“参见父皇。”

招阳见到崇盛帝正在批阅折子:“吾儿今日怎么有空来看我了。”

崇盛帝从桌后抬起头,招阳往日笑意盈盈的脸上今日挂满了愁容,崇盛帝一时有些错愕,连忙问到:“吾儿怎么了?”

“父皇,儿臣今日欲出城前往沁心湖赏景,走到城边时,看见城外居然竟是些衣衫褴褛的人,儿臣一问才知,这些人竟然是从西北边走来了,如此寒冷的天,路程又如此漫长,儿臣心里实在难受,看着百姓如此受苦,儿臣实在无心享乐,便想着来找父皇说说此事。”

崇盛帝瞳孔微微一震:“果真如此?”

“儿臣还能说谎骗父皇吗?”

“这个郑封勤!”

“郑大人?此事莫非是与郑大人有关?”

窗外似乎下起了雨,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雨过后,怕是要更冷了些。

“朕今日在朝堂上听官员说起西北旱灾,便能料到此事必定没有郑封勤说的圆满,竟是不知道灾民居然已经到了城外,郑封勤这人,不算有智慧,但还算听话,朕才将此事交给他去办,竟不知此人居然如此糊涂。”

崇盛帝走到窗边,窗外的雨吹起明黄色的衣角:“朕就是怕郑封勤耽误事,今日特地派了人前去。”说罢,深深叹了口气,语气里净是无奈,“也怪朕被这表面的美好光景迷了眼,净连这些事都不知道。”

崇盛帝端起茶杯,但没有喝:“你先回去吧,朕会解决这事的。”

待招阳走后,崇盛帝又站了许久,天下苍生,皆系于自己身上,可谓高处不胜寒。

“宣郑封勤。”

“臣郑封勤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呵,你可知你该当何罪!”

郑封勤咚的一下就跪在了地上,眼神乱瞟,身体不自主的颤抖:“臣惶恐!”

郑封勤跪在地上,余光看见崇盛帝似乎狠狠攥了一把手心,再看一眼似乎又恢复如常,片刻之后,听见崇盛帝的声音:“西北灾情如此严重,百姓甚至一路到了京城,你确实该惶恐!你耽误了这么多人的性命,你该死!”

“陛下!臣该死,臣今日才知晓百姓到了京城,臣已经派人去城门口施粥发粮食了,臣无能,臣未能及时知晓西北灾情,是臣无能,请陛下治罪!”

崇盛帝看向郑封勤的眼神锐利如刀,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郑封勤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你倒是认错认得快,呵!不是你无能,是朕无能,净让你这尸位素餐之徒做了户部尚书。”郑封勤的头快要埋进地里,耳边继续传来崇盛帝的声音,“朕今日就留你的狗命,待到此事解决了再拿你是问!从今日起,爱卿便不必再来上朝了,好生歇一歇。”

“臣遵旨。”

“来人!”说罢,一群黑袍人从门口鱼贯而入,郑封勤认识那是通使司的人,“将郑大人送回家。”

“是!”为首的黑衣男人拉起抖如筛糠的郑封勤,快步拖了出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