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宴设在邹府不远的一家酒楼,小夏偷着告诉荣安这是并肩王府的买卖,荣安转头看着在那边发号施令的即墨故里,这人对于自己的事情还真上心,如果自己不对他好一点,是不是都对不起他了!
饭菜上桌之后,邹夫子带着荣安给大家敬酒,有那跟着邹夫子政见不合,过来凑热闹的几个朝堂大员,看着邹夫子那春风得意的样子,忍不住酸溜溜的说:“恭喜祭酒大人收了个好徒弟。”
“好说好说,我这小徒弟人很乖巧,以后还请在座的同僚,多多关照。”邹夫子看到那人想着这么多人在场,还是不要交恶的好,想着说几句场面话,将这件事圆过去就好了。
结果这位不长眼色,看着荣安,突然问了一句:“不知道邹大人,你这小徒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让你破例收徒?”想当初他想将自己的儿子拜在这老家伙的门下,结果这老小子死活不收,现在老子不为难你誓不为人!
荣安听到他这不善的言辞,看了一眼自家老师,突然笑了:“这位大人何处就职?”
邹夫子见到事到如今,有些事也应该让自家小徒弟知道一些,于是收起脸上的笑容说道:“荣安啊,这位是刘大人,任户部郎中。”
荣安听了,想着这位官职不低啊,于是一抱拳:“多谢刘大人来参加学生的拜师宴,请多饮几杯。”说完将他面前的酒杯斟满,想着直接将这人的嘴给堵住就好了。
结果那位看着荣安,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直接一拍桌子:“喝,这酒必须喝,但在喝之前,老夫要考考你,你可敢应答?”
荣安看着面前这位,突然被气笑了,看着这个作死的:“不知道大人想要考学生什么?学生一个刚上太学几天的,真不知道学生的这点本事,会不会入了你的眼呢?”
刘郎中看着荣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突然就笑了,对着在座的人说:“大家也都别客气,一起考考这位荣公子,看看是什么样的才学入了邹祭酒的慧眼。”在座和刘郎中交好的人互相看了一眼,在看着坐在主座的并肩王和定北侯,无人接茬,让这位刘郎中有些挂不住脸,看着荣安的脸就有些沉下来了。
荣安也不想将场面闹大,突然温润的一笑,将酒壶放下:“那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刘大人可以开始了。”
那刘郎中自然也不客气,直接开始考校,先是四书五经,后是政史野籍,他提起上句,荣安立即接上下句,速度不快不慢,但这个打法让在座的别说是邹夫子,就连刘郎中都跟着心惊,这小子的读书量真的不是盖的,太学真的有教这么多的吗?
在场的人看到这么精彩的场面,立即开始鼓掌,纷纷叫好,尤其是早就等在酒楼的武将们,更是高兴的大拍桌子,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就只能够夸奖“好,果然是邹祭酒教出来的,这份才学,真是绝了。”
荣安的表现,让刘郎中也清醒了些,在看着他的眼神上也有了很多的变化,怪不得姓邹的要收这小子为徒,这样的资质他也想要,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会轻易认输,就想着在出道难题,为难一下这小子。
但他忘了荣安不是软柿子要是真的把他给逼急了,也会做出一些不给人留面子的事,比如现在,他突然站起身,也不在那么谦卑,而是抬起头定定的看着刘郎中:“大人您考了学生这么多?那么学生也想请教一下您,您当官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话一出直接将了刘郎中一军,刘郎中突然有些警觉,自己真的是喝多了,没事惹这小子做什么,毕竟他的身后站着定北侯府呢,而且从今天的形式上来看,这小子和那即墨故里怕是也要好事将近,那自己的势力跟并肩王府根本就无法抗衡,所以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自己势必要一搏,左右也都得罪了,那就彻底好了,不然这并肩王府和定北侯府也不会饶了他,于是看了一眼身边的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僚,说了句:“好啊,那本官就告诉你,老夫当官多年,为朝堂呕心沥血,上对得起天,下对的起地,中间对得起当今圣上......”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荣安突然嗤笑了一下:“说的这么冠冕堂皇,那不是你应该做的吗?你作为朝廷命官,不尽职尽责,怎么你要玩忽职守吗?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自古以来文臣武将的升迁之路吧?难道你想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话一出在场的文臣武将都放下手上的酒杯,定定的看着荣安,这小子是真的敢问啊?这都是在场的人心照不宣的事,没想到他就敢当着这么些人的面说出来。
刘郎中一下子站起来,脸色阴沉的看着荣安:“小子狂妄,怎敢.....”
荣安看着刘郎中,脸色也收了起来,不在谦逊守礼,定定的看着刘郎中:“学生前段时间游学过一年,在外看到过百姓困苦,尸横遍野,易子而食,而一些官员却在花天酒地,玩忽职守,视百姓的死活于不顾?那么作为户部郎中的刘大人,你做了什么?是为百姓伸冤,还是为了百姓诉苦,还是上奏朝廷,要朝廷出面赈灾了?这些都没有吧?你在粉饰太平,将这些奏折全部压下,还像当今皇帝陛下进言,将军费支出缩减修建宫殿,你说你是忠臣吗?你这种人还能够当官,真的想不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百姓摊上了你这种官,算是倒了八辈子大霉。”
荣安的这些话一出口,刘郎中一下子变了脸色:“住嘴,黄口小儿,怎敢口出狂言?我堂堂大雍朝,风调雨顺,哪里来的天灾?你在这里妖言惑众,小心定北侯府也帮不了你!”
“狂言,笑话,这可不是狂言,你身为户部郎中,可知那江门县在哪里?受了什么灾?县令叫什么?”荣安半分不让,眼睛定定的看着他。
刘郎中当然知道江门县受的雪灾,之所以不管不问,还将江门递上的折子扣押,实在是前几天尚书大人传话,说是户部连年入不敷出,已经没有多少银两任意挥霍,而皇帝要给新进宫的宠妃修缮宫殿,所以仅有的银子要留给宫里,而别说是天灾**了,就连军费也要暂停发放,不然户部的人就得掉脑袋,但江门雪灾收到的折子,只能够是扣押不递,这会儿被荣安揭开了这层遮羞布,当场这么多文臣武将,要是他在敢说什么,那就是自寻死路,于是他直接站起来:“折子就算是户部扣得,你能耐我和?那银子可没有花在老夫身上一分,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去宫里,找皇上告状,哼!”说完直接转身往楼下走去。
荣安看到他想走,突然笑了:“就算是你为了宫里那位着想,可你敢和皇上这么说吗?你这么做要致皇上的颜面于何地?一辈子兢兢业业当官,可是你忘了一点,天下臣民都是皇上的子民,你凭什么替皇上做主?难道你要越俎代庖?”说完看了一眼坐着的各位大人,就小声的笑了!
刘郎中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掉入了荣安挖的坑里,无论他怎么做都不对,他将皇上要挪军费修宫殿的事,拿出来当着大家的面说,哪样都是找死,突然凄凉一笑:“荣安,果然不愧是定北侯府出来的世家少爷,老夫认输了,告辞。”说完甩袖子离开。
荣安看到他离开,并没有打胜仗的喜悦,而是直接对着在场的各位一抱拳,行了个武将礼:“抱歉,给大家带来不好的体验,只是作为大雍子民,学生是真的忍不了了?诸位可知道学生为何提到那江门县?说起来我还和那江门的县令刘知礼刘先生有过一面之缘,他是一位脾气很好的长者,当初我游学到了江门的时候,正好赶上江门雪灾,百姓冻死饿死不在少数,我的车队遇到了一大批的灾民,当时被围攻,在关键的时候是刘先生救了我们,我们为了感谢刘先生,将车上带着的粮食肉菜,全部送给了刘先生,刘先生自己一点也没有留,而是全部送给了百姓,还将没有房子住的百姓安置在了县衙。
就这样的好官,在刘先生一封封上书求援中,都杳无音信,当时我亲自派人八百里加急帮着将奏折送进京,亲手交给了户部那位刘大人的手中,没想到他最后还是将折子扣押,到现在都没有人提起这江门雪灾的事,今天见到了这位没事找事的刘郎中,学生一时没忍住,要是打扰了各位的雅兴,希望大家见谅。”这是真事,也是原主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
在场的人全部都将手上的酒杯放下,并肩王站起来:“刘郎中真的是该死,竟然将这么大的事隐瞒不报,真是长了狗胆。”
邹夫子叹了口气:“刘知礼壬午年前的二甲进士,没想到去了江门任县令了。”
在场的清流一脉互相叹了口气,没有门路的学子,就算你考的功名在高,也没有好的去处,更何况刘知礼还是寒门学子呢!
荣安看到邹夫子一脸可惜的模样,直接一抱拳:“老师您放心,学生将来如果科举有望的话,一定不负恩师教导,定以天下的百姓吃饱穿暖为己任。”
邹夫子和在场的清流们互相看了一眼,突然摸着胡子问了句:“荣安,你和老夫说实话,你习文的初衷是什么?”
荣安看着邹夫子,突然一脸严肃的说:“学生没游学之前,并不知道这世间百姓过得这么辛苦,只当跟我一样每天可以吃饱穿暖,要是爷们也可以受尽家里的万般宠爱,享受家里最好的资源,可我这一路看到的并不完全是这样,就算是小爷们儿,真到了最后也是被易子而食的那个,学生亲眼所见,直到那个时候才将学生点醒,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些什么,不然留在这世上也就凡夫俗子,有什么意思,学生想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成绩,不想在像以前一样被人骂纨绔。”
邹夫子点点头,看着在座的几个徒弟,笑着说:“你说的很好,和你的几个师兄当初的宏愿差不多,以后你们也要互相扶持,为大雍的发展做些有用的事。”
荣安突然笑了下,然后示意小夏拿笔来,等到小夏将笔墨拿过来之后,荣安直接在酒楼的墙上直接挥毫泼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场的人没想到小小年纪的荣安,竟然心有大志,上来四句,就是千古名言,必定名传千古,而他此时只有十五岁,就这份才学,将来必定是一代大儒,看着他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而无论是清流一脉的学子,还是文臣武将都开始念叨着四句名言,一时之间整个酒楼热闹无比,时间不长,竟然念着念着无比整齐,然后传出了酒楼,外面路过的百姓听了后也驻足观望,然后慢慢的也跟着学会了,时间不长这四句千古名言,就被京中之人口口传唱,尤其是孩童们更是当童谣传唱起来,而荣安也出名了!
送走了来参加酒宴的众人,荣安和自家爷爷阿姆站在一起,并肩王一家三口也上车离开,但离开前并肩王拍了下荣安的肩膀:“小子今天做的不错,不过你得罪了刘郎中,要小心了。”
荣安抱拳:“小子知道了,多谢王爷关心。”
“臭小子,叫什么王爷,叫岳父。”
荣安脸色一红,看了一眼即墨故里,突然给并肩王直接跪了下去:”小婿荣安拜见岳父大人。“
“很好,起来吧小子,三日后是个好日子,我等着你来王府提亲。”
荣安站起来:“好,小婿三日后,定会上门。”
即墨故里听到他自称小婿,就忍不住的嘴角微弯,“我在王府等你。”
荣安点头:“好,你等我。”
初生牛犊不怕虎: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出自戏剧影片《徐九经升官记》,表达的是中国古代好官们的为官准则,也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父母官的行为规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横渠语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