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知道。这么多年出门,我也是见识了不少。可是……人总得给自己留个念想吧?”
看着手里的茶杯,老金头嗓子干咽道,“我小的时候,爹娘走了,家也没了。等成家立业之后,还没过几年好日子,儿子又丢了。我们夫妻俩,天南海北的找了二十年。孩子没找到,老婆又没了。她走的时候,都没能放下儿子。之后这十年,我也是东南西北的奔波,可还是没有找到。”
几十年的寻亲之旅,让老金头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概括了。
其中的辛酸苦楚,也只有亲历的人才会感同身受。
抬头看着村长,老金头泛泪的双眼渐渐有了光。
“现在有人告诉我方法,给了我一丝希望,我就得照做,万一有机会见到儿子呢!”
伸出一只手,老金头好笑的说,“哥,你看咱两的手。”
村长将自己的手也伸出去,和老金头的手一对比,明显看出都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人的手。
“咱都是一个村的,也都干活。可你看看,我还能干几年?”
每一次出门,村外的生活都让老金头眼花缭乱。
变化太快了,他都快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现在我还能走的动,可以一有消息就去找儿子。可等我老的时候,我真是有心无力了。”
光是想想,都觉得自己无奈。
要是真的有线索了,而自己却无法亲自找过去,该是多大的遗憾。
“我小时候没有家了,我就想着,自己回村里生活,养大女娃,等儿子回来的时候,还能看到自己有个家。那多好!”
村长偏头,压下鼻尖的那股酸意。
骨肉亲情,最是世间难以释怀的。
半响,村长才说道。
“只要你想清楚就好,领养手续不难办。你好好养孩子,只要她是咱们村的人,就不会被人给欺负了。等金柱回家了,还有人叫他一声哥,多好!”
他们两都知道村长说的是许愿之言,却也在心里默默期待成真的那一天。
领养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这之后,老金头就跟着村长前前后后的办理手续。
先去派出所问了一下,说孩子已经送到了最近的福利院。
带着自己的身份证明去了福利院,表明自己收养弃婴的意愿,之后再按照流程办理了收养手续。
期间,老金头也去见了女娃。
瘦瘦小小的,看着还挺乖巧。
想着这就是自己的闺女,儿子的妹妹,心里倒是对孩子多了一丝关爱。
等到手续都办好了,这才带着孩子去医院体检。
孩子是自家的,还是得了解清楚孩子是不是健康。
有病趁早治疗,别给拖延的治不好。
一天时间,医生检查之后,说孩子就是有些营养不良,好好养着就行,其他的没什么问题。
老金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看来就是因为是女娃的缘故给扔了,不是生病治不好给遗弃的。
出了医院,老金头就带着自己闺女去了派出所,给办理了户口之后,回家。
派出所的同志在查证之后,快速的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老金头看着自己家的户口本,儿子登记的是长子,闺女登记的是长女。
添丁进口,是喜事。
可是,老金头却哭了。
要是没有闺女,这户口本上就自己一个人在。
儿子人不在,老婆的户口也在死了以后给注销了。
现在多了一个闺女,他摸着户口本,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了。
在警察的关心之下,老金头抹去了眼泪,跟他们道谢之后,拿着新鲜出炉的户口本,抱着自己的闺女离开派出所。
在草娃还不知道的时候,她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折。
从弃婴到福利院,又转为被收养。
手续办下来之后,草娃还没被老金头抱回来,村里人就知道老金头要收养女娃的事。
原来是村长大娘这几天带着几个小姐妹在老金头的屋子里收拾,说是要给收养的女娃用。
等老金头带着娃回家,就被村里人围住。
你一声他一句的,将老金头怀里的女娃给吵醒了。
这几天接触孩子,老金头已经有应对的经验。
抱着孩子进屋喝奶,让好奇的人随便看。
都是一个村的人,日后打交道的时间还长,他总不能一直不让人接触孩子。
在收养之后,老金头就给孩子上了户口,叫金瑶。
一个是惦念着遥远的儿子。
一个是希望将儿子给摇回来。
让人选了半天,确定了这个瑶字。
瑶,美玉也。
希望孩子的未来光明、美好。
瑶瑶回家了,瑶瑶吃饭了。
这都是老金头一个人在称呼。
村里人,都习惯给孩子起小名的。
老金头也想给瑶瑶起一个,好让孩子立得住。
花了、草了之类的,老金头不喜欢。
问了村长和其他人的意见之后,说是孩子是在草丛里找到的,要不就叫草娃吧。
贱名好养活,就定它了。
就这样,在读书之前,大家一直在叫草娃。
一开始,老金头照顾一个婴儿还够呛,在大家帮衬了几天之后,这才慢慢熟练。
草娃是个女孩,老金头自己觉得要避嫌,就出了钱,让村里的大娘过去给草娃换洗。
吃喝之类的,老金头自己会提供。
草娃的出现让村里的话题延续了两个月,之后就是过年。
过年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的很,也不是很关注一个全天睡觉的小奶娃。
现在天冷,老金头只能去相熟的人家里买牛奶给草娃煮了喝。
等天暖了,地得种起来,猪羊得养起来。
恩,还的买头牛。
这娃得喝几年奶,总不能天天买牛奶喝,还是自己养的好,方便还不花钱。
在小本本里几下开春要做的事,老金头又翻了几页,写下草娃上学之后的费用。
现在都开始普及九年教育,孩子的教育费用也是个大头,是得早早规划。
九八年的春节,是老金头十年来第一次不是一个人过年。
家里有了孩子,就感觉生活有了奔头。
翻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又都走了。
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这在大城市里说,就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现在还不老的老金头,每个月花钱找人照顾草娃。
他自己在村里忙前忙后。
等地里的庄稼都种好了,老金头联系的猪牛羊也送来了
是的,想到钱,老金头就没少订。
就是牛,也不是只给草娃一个人喝牛奶的。
他还想给市里的娃送牛奶卖钱,养的牛多了,可以多送几个地方,多赚点钱。
村里壮劳力走了,可干活麻利的老人有不少。
只要他花钱,总有来做工的人。
在外见识的多了,老金头做起事来就不会畏首畏尾。
在村里租地,盖了养猪场,养羊场和养牛场。
村里人看到,都在说着老金头的大动作,却也没有跟风,反倒是观望居多。
要是能行,他们明年也这样干。
有人照顾着,草娃也慢慢长大。
喝着自己家的牛奶,没几个月,草娃整个人抱起来奶乎乎,特别招人喜欢。
村里人没事,也喜欢抱着草娃到处溜达。
一年后,老金头手里有了回头钱,对草娃也大方。
一岁的娃,就给兜里揣了几块钱,让她去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买糖吃。
是的,村里有个小卖部,草娃就是那里的忠实顾客。
之前还是老金头抱着她去小卖部,后来会说话了,整天指着小卖部的方向,让人带着她去。
到了地方,她就拿出兜里的钱,指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拿给她。
要是钱不够,她也不哭喊,转天又带着足够的钱来消费。
买到的东西,老金头告诉她现在她还不能吃。
她听话,自己不吃,光买。
之后,她就分给自己的小伙伴吃。
谁听她的话,她就给谁吃。
要是有人哭闹,她能三天都不带搭理人、分零食的。
就这样,小孩子们渐渐习惯了草娃的性格,大多也听她的话。
草娃的手松,老金头也不管。
只要草娃开口,他就给钱。
不过,就村里的那些东西,老金头还真不在意花钱多少。
草娃买的东西,要不是零食,给自己的小伙伴吃了。
要不就是家里用的、吃的,总之都不会浪费。
于是,还个不怎么会走路的草娃成了村里的有名的散财童子。
只要她高兴,兜里的钱会花的一分不剩。
老金头不会限制她,村里人也不会多嘴说不要给自己的孙子买零食吃。
白给的东西,不吃白不吃。
对于草娃的手松,大多数人也是乐意的,毕竟好处都是自己家娃得了。
少数人找了老金头,比如村长,说起过草娃花钱大手大脚的问题。
老金头笑着没说话,该给还是给。
一个闺女,他还是养得起的。
大家都没想到,这老金头说不养娃谁劝说都不养,这一旦养了孩子,会是这样花钱的方式。
草娃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老金头的亲生孩子。
在她还懵懂的时候,老金头就在她耳边说起她那从未见过的哥哥金柱。
说他调皮,说他小时候的趣事,也说他走丢的事情。
后来草娃出门,也有人挑事,说草娃不是老金头的亲身孩子。
有的人是在开玩笑,有的人却是充满了恶意。
草娃也不生气,就是断开了与他家孩子的往来而已。
要是家长不改还说这种话,草娃就一直不与他们孩子玩,更别说是给他们吃东西。
不是亲生这件事还用你说?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