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接连两败,这在孙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前他本人做前锋总指挥的时候,可是从无败绩的。而兵士们对着广陵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士气已经很低落了。想再攻广陵,必须休整部队加紧练兵,也养一养新败之后不甚振奋的士气。孙策再着急,在这件事上也必须耐心等待。
想着她肚子里的他的“长子”,那一定是个儿子,他就欣喜起来。可又一想到,自己明明与她相距不远,却又像水中捞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即,就又难免有些沮丧,因此经常窝在这富雅居内惆怅整天。
自从把周瑜支到巴丘后,表面上他给了周瑜更大的权利和更多的兵力,可实际上两人心里都明白,他们之间有了一道无法弥补的裂痕。自此后,孙策也只能独自一人借酒消愁了。直到----在楼上无意间看到了赵云。于是,他才主动邀请他进来同饮一杯。毕竟现在能让他看得上眼的人物,已经越来越少了。
此刻赵云看到孙策满眼的寂寥,轻叹一声说道:“是啊,得到名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身份尊贵如阁下者...亦无法例外。”
“子龙兄此番来我江东,仅仅只为...游历见闻么?”酒入愁肠,孙策觉得胸中的酒意翻腾,忙撕了口卤羊肉吃下去压制着。
“倒也不尽然。在下...曾于广陵途中得遇一人,曾力荐我来此谋取前途,还盛赞孙郡守文武兼备。所以,在下难免好奇,就来看一看。”赵云想想说道。
“那人...是谁?!”孙策身体瞬间坐得笔直,盯视着赵云问道。他希望是她,这证明她心中,始终都是有他的。他就知道,他就知道----她心里,终究也是放不下他的。
“不知姓名。孙郡守亦知道,在下...不惯问人姓名的。”赵云回答着,觉得这样说也不算是违背诺言,他确实没有说出“纪君”的姓名。但他看到孙策的表情动作,便知道这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否则孙策不会看起来如此急切期待、又全神贯注。
“可是....一个俊美的年轻男子,身边...跟着一个很清秀的小仆?”孙策尚且不死心地追问着。
赵云默而不答。孙策却从他的反应中得知,一定是她,一定是她,是她,央求赵云不要说出来。
孙策捏紧了酒杯,垂首低声黯然道:“果然是她,果然是在广陵。她...明明自身忧患,却仍在为我苦心筹谋,却又....不想被我知道。她怎就...如此固执。”
赵云是绝顶聪明之人,至此已经大概明白了两人的关系。“被名望所累...孙郡守方才所说的,是这件事吧。”
“是啊。每个人都对我有所要求,要求我符合他们的期待。可就是没有人在意,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赵兄,就不要...再称我为什么郡守了。想必...你也听说了----攻打广陵,两战连败。眼下,每当听到郡守这两字,我都觉得...是个莫大的讽刺。我算什么,呵...身心...都在囚笼里的傀儡罢了。”
“尽量去放下吧,毕竟,你...并未亲征广陵。”赵云明知道这样的安慰于事无补,也只能这么说。
“是啊,我又能如何?唯一不能有所要求的,是我自己。”孙策惨淡地笑笑,又问:“对了,她看上去...还好吗?万望赵兄...实言相告。”
赵云犹豫了一下,轻轻摇摇头。接着把那天发生的事,大概扼要地跟孙策说了一下。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违背诺言。也许,是两个人的落寞都感染了他,让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帮帮他们。
孙策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她们两个孤弱女子,前路到底要面临多少凶险,他甚至都不敢想象。今后漫长的岁月中,又会经历多少波折?她又能去指靠谁帮助她?何况----她还怀着他的骨肉!将来她要遭受多少流言蜚语和艰苦非难,孙策连想都不敢细想。像赵云这样的人物,也不会次次都那么凑巧,正好可以施以援手。他攥紧了拳头,却不知要怎样才能解决这天大的难题。
“那么赵兄...可否愿意,,,屈居在我江东?”孙策强忍心头的燥郁问他。她那么尽力想留赵云在他身边,必定有她的道理。而且,赵云出手帮过她,自己就应该礼尚往来。只要他愿意留下,就算他万事不济,自己也愿意给他最优厚的待遇。
“今日初会伯符兄,确有相见恨晚之叹。可惜...多年前,在下便已应允了另外一人。便不会朝秦暮楚,再改主意了。”赵云坦然说道。
“如此,也不好强留赵兄了。但不知哪位英杰如此幸运,可得赵兄青眼相看?”孙策并不像纪采薇那般了解赵云的价值。而且他眼下的全部思虑,都在她身上。虽然赵云婉拒了自己,孙策也觉得有点惋惜,却也不认为是什么天大的损失,因此礼貌性地问道。
“伯符兄言重了,云自认并无过人之处。只是多年前曾投于公孙瓒麾下,其间得遇刘玄德刘豫州,两人遂成莫逆。”赵云坦诚据实以答。
“哦,原来如此。那便只能感叹你我相识太晚。不知赵兄要等到何时,才决意去投那刘豫州呢?”孙策问道。
“待他真正需要我的时候,我自会出现。”赵云浅笑着说。这时,孙策也有点看明白了,这是个一诺千金、但又赤诚果敢的勇士。难怪,她会劝他来投江东。
“也许...他很快就需要赵兄的帮助了。”孙策从赵云那里得到了“昭姬”的音讯,很自然地想投桃报李,回馈些有用的信息给他。
“此话....怎讲?”赵云挑眉,不免诧异地问道。
孙策略靠近了赵云低声说道:“前些日子...皇上通过董贵妃,发出了血书衣带诏----密令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并工部侍郎王子服及西凉太守马腾,还有左将军刘备等人,联合起事除去曹操大逆。而今...此事竟已败露,曹操已将董承等满门抄斩,就连董贵妃...也被勒死于殿前。事败后,马腾离京逃回了西凉,刘备亦投奔了袁绍。想那曹操心狠手辣,必定会斩草除根。而袁绍此人,则眼高手低刚愎自用。想必左将军刘备...此时在他麾下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赵云长期以来不问世事,并不知刘备的境况竟已窘迫至此。况且这本是国家高层绝密,被曹操等人一手掩盖着,寻常庶人根本无从知情。现在听孙策这么一说,赵云才知道,他一直等待、又一直在回避的那个时刻,终于还是到来了。尽管他不喜欢杀戮,也不追求名利,但刘备曾经的知遇之恩和同袍情谊,他却无论如何都要报答的。
孙策的枷锁来自于他的背景和家世,他赵云也并非如表面看起来的那么轻松,甚至...可能还要更重些。因为他的枷锁,来自于他自身,来自于他的内心,以及他对自我近乎苛刻的要求。
“看来,我亦无法再继续逍遥下去了。受人恩义,不可不报。云便即刻出发,去寻刘豫州。虽则能力有限,但亦可...俯仰无愧于心了。”赵云拱手抱拳说道。
“赵兄豪气干云、恩怨分明,果然是男儿本色。与赵兄相比,策倒要自愧不如了。”孙策也拱手一揖。
“至情至性,亦是英雄常态。正如西楚霸王,又何尝不是天纵豪杰。”赵云说完,才觉得这个比喻着实有些不祥。
好在孙策生性豁达又从不迷信,因此也不以为意,反而觉得深得己心。楚项羽亦是江东男儿,更是他心目中战神一样的存在。他从不曾因为项羽争雄失败,而觉得他有负英雄二字。英雄,就算气短,就算儿女情长,也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于是两人又抱拳互道了珍重,赵云再一次跨上马背。只是这一次,他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他的人生,终于走上了漫长的报恩全义之路。
而身为一郡之首的孙策,虽未亲送他,只在二楼窗口久久目送着赵云的背影,也在心里暗自做着另外一番盘算。他必须尽快做点什么,来挽救他和她两个人的爱情。别人谁都靠不住,他也不敢再轻信。只有自己亲征,才能做成这件事。
原来这世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副解不开的枷锁。每个人的人生,都一定有难以化解的无奈。每个人,都在人生的棋局中进进退退,挣扎徘徊。
=============================================================
附:汉献帝不堪曹操的专权跋扈,把血书密诏藏在衣带里,给车骑将军、国舅董承谋刺曹操,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并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西凉太守马腾,太医吉平以及“左将军刘备”等人共同密谋除去曹操。后事机败露,曹操大开杀戒,将董承等叛乱分子被满门抄斩(马腾离京、刘备出走投奔袁绍),至此曹操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
衣带诏的典故几乎人尽皆知了。但孙策死前一段的历史是有争议的,有说他想与袁绍合攻曹操的(三国志这样记载),包括我之前写的版本也是这样安排的。但时间点对不上,官渡之战前孙策就已经被刺杀了,根本赶不上这一战。所以这一版有很大改动,陈登此人是孙策的天敌,孙策24岁前平定江东六郡,唯有广陵郡纹丝不动,替曹操守住了大后方。因为此文毕竟不是军事小说,就一笔带过吧,战争过程就不详写了。
附二:公元199年,孙策两次攻打广陵郡,前锋都是孙权,两战皆败,陈登保住了广陵郡。正因为有陈登守住了广陵,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才无后顾之忧。199年12月孙权再度亲征江夏沙羡(今湖北嘉鱼),黄祖全军覆没、只身逃走,孙策得江夏。200年初,再攻下豫章,200年5月,孙策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