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若闭上眼努力平复心绪,让自己冷静。她不能慌,不能乱,更不能惹怒他,他是个疯子,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既然不要自己的命,自己一时半会儿死不了,那就找出路,她不能坐以待毙...
片刻后,余若睁开眼,神情逐渐平复,目光扫过四周,未造成破坏,便从怀中掏出银子走向之前桌子,却看到一个蓝田玉做的佛珠。她捡起佛珠,玉质细滑,光泽油亮,温而不燥,是传说中的暖玉。余若看神复杂的看着佛珠,片刻之后收入怀中,银子扔到桌上,转身走出酒楼,向祖府走去。
待快到祖府时,远远看到一人提着灯笼在巷口徘徊。提灯笼之人听到动静,快步向余若走来,渐渐显现面容,是苏勋。余若惊讶的看向苏勋。
苏勋含笑的抬起灯笼"你一直要星星,师兄实在做不到,就想着给你做个星星的灯笼,希望此灯能照亮你回来的路。"
余若接过灯,再也抑制不住的哭了出来"大师兄,她把我扔给张家,我害怕,我一直哭一直喊,她的马车就在我眼前越跑越远。我哭闹,张家人就打我...打的多了,我就忘记了,忘记我是谁,忘记往哪里逃...我不是不回来,是不记得了我是谁..."
苏勋紧紧抱住余若"师兄帮你杀他们可好?"
"师傅找到了我,让我记起了一切,之后又把命给了我让我活着。师傅说,地府有地狱,会惩罚生前行恶之人。师傅说他替我死了,会进入地府承受我的罪孽...师兄,我救祖刺史,去守象山,是想还清之前的罪孽,让师傅少受些苦..."
"好,我们不报仇,我们离开建康,去行医救人,为师傅积德行善。"
"嗯。"
苏勋擦了擦余若的眼泪,牵着她走向祖府,就像小时候在山中,牵着她回弗盈观一样。
之后,余若留在祖府,无桓季与司马邺的打扰。她安心的制作暗器,做了几个满意的镯子,让祖府的下人送给卫兰心。之后又做了几个簪子,让祖府的下人送给乔美琳。
如此轻松过四日,离苏勋配药结束,还差三日,于是与苏勋一起给祖刺史配药。余若看着药方,在结合他的脉象,两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邺王府内,鬼医给司马邺诊治完,道"宫主,您..."但对上司马邺淡淡的眼神,叹气道"属下去配点药。"还未走出门,见白止匆匆的走来,他停下脚步问"发生何事,如此慌张?"
白止焦急的走到司马邺前道"确实有个女孩。属下找到了卓然大师身边的老人,这老人..."
"说重点。"司马邺皱眉道。
"这老人说,二十一年前,卓然大师从山下抱来个女婴,对女婴诵经了一夜。之后,女婴不知去向。两年后,有个十多岁的男孩,不,应该是苏勋,抱着一个不停哭的大约两岁的女孩跑来相国寺,进入卓然大师的禅房。当时那老人正好在,卓然大师给那女孩把脉,说是吃多了积食,于是卓然大师就给那女孩运功消食。
女孩身体好了,但还是哭闹,口中不停的喊着要星星。卓然大师无奈,只能抱起女孩,带着她在相国寺飞来飞去,转移注意力...
之后,苏勋经常来相国寺,但女孩再未出现过。
大约十六年前,一天下午,苏勋慌张的跑到相国寺,卓然大师与苏勋一起下山,之后卓然闭门诵经祈福了百日..."白止一口气说完。
鬼医听完一头雾水"你们说的女孩是谁?"
"是九洛。"白止道。
鬼医张大眼睛"九洛不是匈奴人吗?怎会是相国寺的女孩..."
"若是九洛,那么九洛离开相国寺时是五岁,进入断天宫时是八岁..."司马邺沉声道。
"主子的意思是,五岁的九洛流落到匈奴,并被匈奴人养了三年?"鬼医震惊道。
司马邺看向白止"去查刘铎,查他那三年是否带着个五岁左右的女孩。"
"是。"白止领完命离开。
鬼医低头沉思,片刻后抬头走向司马邺"不对啊,一个五岁的娃娃,在洛阳,怎会跑到匈奴?卓然是得道高僧,武功高强,怎会允许九洛去匈奴?不对...应是九洛的家人找来了,卓然才放人,这样就合理了..."
"待到白止查来,再定结论。在事实面前,一切推测都是枉然。"司马邺说完,继续看向棋盘。
早朝,祠部尚书常礼上前奏禀"陛下,三日后,乃腊月初八,也是向谷神祈求五谷,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谷仓盈余之日。"
雍元闻言怔了一下,随即道"不知不觉,一年已到头...朕回想过去一年,常常望向洛阳,想起武帝的英勇,想起高祖的睿智...对比朕的愚钝,不知先祖,可会摇头叹息..."
众臣闻言,全都低头下跪,不敢出言。
雍元帝继续道"并州扬硅,多次发兵袭击匈奴,败多胜少...南阳郡郭邯,抵挡刘聪的进攻,只能保证领土不失...只有祖堃带领五万军屠杀了呼延夺十万大军,给颓废的我朝,带来了士气。"说到这,雍元帝看向祖堃"祖元帅让朕给兵,他要趁机收复汴州、许州...可国库空虚,朕去哪儿给祖元帅筹兵、筹粮啊。"
这时,王师走上前来"陛下,老臣提议收租,按照每户田地大小收租,以此充盈国库。"
雍元帝听此,双眼一亮,激动的站起身。
这时,乔御史中丞道"陛下,向谷神祈求五谷,此事需尽早安排..."
雍元帝看向太子"由于国事繁琐,朕分身乏术,命太子代朕,前往南山谷神道场,祈求谷神赐五谷。"
"儿臣遵旨。"太子领旨。
雍元帝看向王师"师爱卿,可有章程?"
"臣有粗略大纲,具体的还需左民尚书吴万一起商讨。"王师道。
"好!师爱卿、万爱卿,随朕去御书房,其他人退朝。"雍元帝说完,走出朝殿,王师与吴万一起随行。
两个时辰后,太子携太子妃声势浩荡的前往南山,祈求谷神赐五谷。
两日后,王垚来到祖府,找到余若"我终于被放出来了,桓季这个奸诈小人,怎可不讲道义,去找长辈告状!"
余若含笑的看向王垚"哈哈,你才发现桓季奸诈啊。走,姐请你喝酒。"
"姐?你看着比我小,怎么也该叫我哥吧。"王垚不满道。
余若从树下挖出一坛酒,打开封泥,酒香四溢,余若扬起酒坛"喝不喝。"
"喝。"王垚欢快的拿起碗,让余若满上。
祖刺史与祖峰闻到酒香,拿出碗,让余若给满上。
余若依次满上,大笑道"干——"
众人碰碗,然后一饮而尽。祖刺史大笑道"爽快——"
王垚见祖刺史心情出奇的好,好奇问"可是发生了,什么好事吗?"
"陛下与王师商讨田租之事...老夫问了王师,陛下已同意,下一步需邺王使用雷霆手段。"祖刺史伸出三个手指"不出三个月,定能充盈国库。也就是三月后,老夫就能带兵杀向汴州,不出一年,老夫定能拿下许州!"
"我也去,我做前锋可好。"王垚激动道。
"求之不得,老夫只担心王大将军不放人。"
"不会,大伯父见我英勇杀敌,高兴还来不及呢。"王垚说完,看向余若"我做瑶光将军的前锋,可好?"
余若笑道"好,祖刺史发兵之时,我瑶光定首当其冲。"
"好!壮志凌云入九霄,英雄气胆斥方遒。我们雍朝有如此儿女,何愁不收复河山,好啊——"祖刺史大笑道。
祖峰郁闷的看向祖刺史"父亲,还有我,你怎可把孩儿给忘了..."
"哈哈,为父怎会把峰儿忘了呢,你可是为父的左将军。"
祖峰听此,开心的举起碗"一言为定。"
余若、王垚、祖刺史同时抬起碗道"一言为定。"
不远处的苏勋看向余若爽朗的笑脸,心中生出了宁静,他的所求所愿,不过余若能回到从前。
夜晚,武辉匆匆来到祖府,找到祖刺史与祖峰,询问余若。
祖辉面露惊讶,但看武辉神色匆忙,未问缘由,带武辉敲开余若的房门。
余若皱眉看向武辉"见到你,准没好事。"
"太子妃在南山失踪了。"武辉急道。
"太子妃失踪,有朝堂,有廷尉,跟我说有什么用。"
"太子妃失踪有失国体...故,太子希望你假扮太子妃几日..."武辉祈求道。
祖峰听到云里雾里,他不解的看向武辉"为何要让余若,假扮太子妃?"
余若咬牙道"太子怎会知我与太子妃相似,定是你出了馊主意。"
"十几日不见,姑娘不记得孤了吗?"一个声音传来,余若转头,见到一个华贵男子带着护卫走来。
祖峰看着男子震惊道"余若,你十几日前,见过太子?"
余若看清男子的面容,正是在南阳郡边界客栈走错房间,遇到的男子,她惊讶的看向武辉,武辉冲她点了点头。
余若看向跟来的祖刺史,祖刺史对她摇了摇头。她看向太子"我能拒绝吗?"
"孤在命令,不是商量。"太子冷声道。
"民女遵旨。"余若说完,太子转身离开。
武辉见余若没动,伸手推了她一下。余若恼怒的咬了咬牙,跟上太子的脚步。
祖刺史拉住追去的苏勋"皇家之事,不可乱来。"
苏勋焦急道"可,余若?"
"老夫去求邺王。"祖刺史话落,急匆匆的走向邺王府。
司马邺听完祖刺史的话,惊讶的抬起头"太子为何要把余若带走?"
"太子妃失踪,需余若假扮太子妃几日。"
司马邺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为何一定要余若假扮太子妃?别人不行吗?"
"武辉说,余若与太子妃有六成相似...故..."
祖刺史话落,司马邺震惊的看向白止,白止同样震惊的看向司马邺,他摇了摇头,他没见过太子妃。
司马邺平复心绪,他把祖刺史扶起来"祖元帅还是第一次求本王,此事本王管了。"
"老臣,谢邺王。"祖刺史感激道。
等祖刺史离开,司马邺看向白止"把谢炜,给本宫押过来。"
"是。"白止飞快的离开。
半炷香之后,谢炜跪在司马邺面前,司马邺恼怒的出掌拍向谢炜,谢炜喷出一口血,继续跪在地上道"请王爷指示。"
司马邺怒道"太子妃与九洛相似之事,你为何不说?"
谢炜惊讶抬头"王爷,您见过太子妃,属下以为您知道。"
"本王何时见过?"
谢炜惊讶的看向白止"怎会没见过?"
"我与王爷一直在汤山别院,王讼离京之后,才搬回邺王府,哪儿见过什么太子妃。"白止道。
"属下知罪,属下第一次远远见到太子妃,还以为九洛。但走近看,太子妃双眼不如余若有神,面容过于柔弱,以为只是相似罢了,就没放在心上。"
"太子妃之母,你可见过?"
"见过...太子妃生母乃张微蓉,许州张家之人,嫁给纪家三房纪兆。太子妃与张微蓉,有七分相似,她们母女感情甚笃,太子妃经常请纪三夫人张氏入东宫。"
"九洛与张微蓉可有相似处?"
谢炜低头回想"九洛与张微蓉有五分相似。"说到这,他猛的抬起头看向司马邺"九洛双手靠背走路的动作,与纪兆的双手靠背走路的动作一样。"
"对上了。"司马邺握紧手中的佛珠"九洛被张微蓉带到了许州,十六年前许州城破,并被匈奴屠了城。她若要活着,只能是匈奴人..."
"不对,纪家只生了一个女儿。纪家是大家族,不可能扔女儿...还有,若是九洛是纪家人,她为何不回纪家?"谢炜不解道。
司马邺捏碎手中佛珠"许州张家知道命不久矣,便把张家女儿与九洛交换,保张家一丝血脉。太子妃与九洛长的相似,两人年龄又小...再加上,九洛一直在山上,纪家人分不出来..."
"那九洛岂不是被她亲生母亲给仍了?"白止惊呼道。
"还不对,以九洛的性情,早就屠了纪家,宰了太子妃。怎会忍气吞声,当无事发生?"谢炜不解道。
"再见九洛之后,她身上少戾气,反倒有了道家的洒脱与佛家温善..."白止道。
"你们退下吧,让本宫好好想想。"司马邺疲惫的吩咐。
"是。"白止与谢炜退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