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县衙看到这个情况,那还敢轻起妄动,速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潞安府衙,府衙知道太平军长毛贼在咸丰三年来到这里的厉害,烧庙宇开粮台杀官兵虏百姓强民女,比占山强盗威猛无比。虽然毛贼已走,却有众多响应者留在山上为王,不敢怠慢,遂派府台官带兵到县衙平息毛贼,少行动武,以招安甚好。
府衙一出兵,这十里岭上的“小天国”那是官兵的对手,刚刚上山投奔到“柔风”旗下的百姓,还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听到官府来抓,还没见到官兵的踪影有的就望风而逃了。
可是方圆上山的众侠士这个面子哪能轻易丢掉,即是要斩首示众也得落个好名声,不能让乡中父老将他们也当作响马反贼来唾弃。
于是在官兵未来之前,众侠士就商讨对策,战是战不过,投降也得有个理由。大家生在这里长在这里,都知道地方官贪婪成性,借给朝廷征收军费,巧立名目,地税倍增,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并肆意捆绑无力缴纳赋税的百姓。
冯光道跟李三太听了这个建议拍手叫好,他们树旗的目的就是要给百姓讨个公道,没想到这官府来的太快,知道是他们打着“小天国”这个牌子惊怒了官府,还把乡里的众侠士给连累了。
李三太是游风约七里人,连累众侠士也是他的计谋,现在刚刚聚拢就遭官兵围剿,他们曾亲眼目睹官兵跟太平军交战的那个血腥场面,真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他们就是从死人堆里跑回来的。
接到官府派来的使者通报说:悉闻十里岭众义士聚集举事,打“天国”之旗号,乃朝廷反贼无疑,必围清剿,念是初犯,起因乃受刁民挑唆,遂网开一面,如众英雄接受官府招安,诸事具免。限三日内选头领来县衙议和。
使者走后,李三太召集大家先是一番谦言:“想我李三太跟从冯头领在这十里岭上举旗招兵议事,实为模仿太平军之举为当地百姓抱不平,还将远近闻名的众义士敬上山来,没想到这官府来的如此之快,害的众义士有家不能回,有苦无处言啊,我李三太是西七里人也,跟众义士同为乡亲,今此举已出,难以收回,还望众乡亲海量,望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这时东七里的王抓钩道:“今我等来的山来并不是李军师之错,而是受官兵捉拿才被义士先救,不然现在也已经被官府加个反贼之罪脑袋搬家了。官府因为一段顺口溜就把我等断为反贼,岂有此理。”
“就是就是。”众人齐声响应。
王抓钩是当地的教书秀才,懂得事理,说出话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其他好汉只是一介武夫,适才听了李三太之言已是激动,对冯光道请他们上山的那个“不尊”也不再记心,接着听了王抓钩的一番话更是疑云飞散,怨恨大消。
其实他们也知道,现在是说什么也迟了,唯有共同想办法渡过难关。
王抓钩又道:“如今太平军已经跟朝廷反了十年,目的也是为我们百姓抱个不平,虽然结果无望,那是因为外国洋毛子的插手。像我们这游风之地,百姓常年赋税累累,地方官吏编造名词,欺压百姓屡屡皆是,我们即是反也反的有理有据。”
“就是就是。我们就给那些贪官小吏罗列一些罪状,跟县衙对质,即是被抓也能落个好名声。”众百姓一时兴奋,刚刚还在惊惊胆颤,听了王秀才的一席话反而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罪孽可言。
于是挑一些能人义士,由王抓钩执笔,罗列了当地收刮民财的官吏们的一些罪状:一、巧取名堂欺诈百姓。二、缺斤少两克扣粮饷。三、地税倍增,巧取豪夺,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四、拳打脚踢,私设公堂。
至那日,县衙接报“反贼”无人来议和,便领兵前来镇压。冯光道等义士、及“喽啰”聚集消军岭等待官兵前来。
次日,各地乡亲奔走相告,宣传“小天国”义士在消军岭跟官府大闹乡民赋税之事,便一路纷纷聚集消军岭。
这一切原是李三太、王抓钩及众义士的计策,他们没有选派代表到县衙议和是因为怕官府欺少,弄不好当场将代表捉拿后再举兵来剿,连百姓都弄不清他们是犯的何罪而被剿灭,最后再扣顶“反贼响马”的帽子,就永世也说不清了。最终在祖宗先人面前连个牌位都没有。
消军岭是官兵到十里岭的必经之路,当年青羊山陈琦兄弟起义就是在这里跟官兵大战,只要占据消军岭的险要之地,官兵是无可奈何的。他们要在这里跟官府论个高低,即是死也死得其所。
“反贼”聚集消军岭的消息已经传到县衙,县衙官兵知道这反贼是要跟官府决战到底了,便快马报告府衙,府衙怕事情闹大,差同知官带兵前去监督。目的还是以招安议和为主,减少流血伤亡。万一再把“反贼”逼到山上做了响马,也是当地百姓之担忧。
官兵到了消军岭,将岭上的“反贼”围的水泄不通,兵临城下。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散聚在各个山洼崖壁,唯恐伤及自己。许多前来“围观”的百姓其目的是为自己的家人助威,希望有个好结局。
有府衙官在上,县衙官也落个清净,有事没事有府衙官担着,他们即是听从命令。
府衙同知肩负着一枪不发招安议和的使命,那个当官的也不愿意刀枪先交,害民害己。看着聚集在岭上的“反贼”没有放上作乱的意思,就大声宣道:“岭上的义士听着,我乃潞安府同知,跟大家同为粮农,少小无依无靠,受尽饥寒,懂得百姓清苦一事,今受命前来跟众义士议和,不动武力,以避免流血伤亡,当然若是动武,必是百姓遭殃,还需三思,请义士选派代表面谈如何?”宣罢行个礼节。??
站在岭上虎视眈眈的众义士一听这个府台大人的言辞,看不出来有专门带兵前来灭他们之意,遂派事先推举好的王抓钩出场,听从招安议和。
“府台大人,我乃一名普通教书先生,也是被官府追剿的反贼强盗,刚刚听父母大人言辞悦意,便斗胆站出来为我等所谓的反贼讨个说法。”说罢也行个大礼。
“教书先生做反贼?我不相信。”府衙大人道。
“我就是被官兵捉拿逼上梁山的,众乡亲可以作证,还有远近有名的众义士。”说着就原原本本将官府听得顺口溜就当反贼来抓他们的前前后后讲了。
“真有其事?”府衙大人问县衙官。
县衙官也一时答不上来,只说:“没具体查明原因。”
府台大人又问十里岭上的“小天国”一事。
王抓钩道:“我们被逼上山来,并没有见什么‘小天国’之名,许是多舌之人谣传而已,倒是竖杆旗帜,那旗帜上写有‘柔风’二字,这‘柔风’乃我们当地百姓心中的神灵,敬畏已久,毫无谋反之意”。
“那举旗是何意图?”同知问。
王抓钩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柔风乃指我们当地一直流传的‘柔风乡约’,先传‘柔风’是位贤人,奉官命在乡里管事,带头制定乡约,劝乡民遵守,做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定时讲约演习,在家乡率乡人推广,教化民众,以正乡俗,遂使当地风俗为之大变,民风淳朴。只乃当今地方官吏横行,巧立名目给百姓增加赋税,弄得民不聊生。”
府衙同知一听这伶牙俐齿的王抓钩一席话,知道这所谓的反贼并没多大能耐,即是前有居心,经过官府这一番惊动,现在也锋芒不露了。倒不如来个顺水推舟,平息这场风波吧。
“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之事可有凭证?”同知问。
“有,百姓均可见证。”
“交来我看?”
遂派人将罗列的那一系列罪状交到同知手里。
同知接过状纸,看了一番,还冲岭上道:“既然众侠士是有因被迫举事,念也是初犯,给当地百姓没有造成损害,我谨代表府衙免去大家一切罪状,令自行散去,回到乡里在自己的管辖登记造册,写出保证,日后安分守己,不再滋事。待查明百姓所列地方官欺压百姓之罪证,必严惩不贷,还百姓一个公道。”说罢令官兵收兵回府。
所有在场百姓举臂欢呼。
消军岭事件平息后,地方官的那些欺民之举被查的水落石出,连县衙的一些官吏也受到了惩罚。
虽然事件平息了,府衙同知说过的免除举事者的一切罪名却也成了一句空话。县官不如现管,那个县衙大人掌管着全县杀生之权还能任其自己的管辖内几个闹事者除罢了他手下的官堵了他县太爷的财路还丢了人败了兴而他们却逍遥法外?
事搁没多久,县太爷派出县衙秘密捕快捉拿这些带头起事的人。
正在跳转到上党旧事 第7章绿色阅读 - 上党旧事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