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走出电梯,手机在包里震动了一下。她没拿出来看。走廊尽头的会议室门开着,里面传来德语和中文交替的声音。她抬脚走进去,脚步没有停。
会议桌前站着一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背影挺直。他手里捏着一份文件,封面上印着红字“检测不合格”。听见脚步声,他转过身,把文件摔在桌上。
纸张散开,一张光伏组件的特写照片滑出来。边缘有裂纹,像蛛网。
“这是你们提供的样品。”男人开口,普通话很标准,但带着明显的外国口音,“德国EON集团委托第三方实验室做了全面检测。铅含量超标三百倍。”
沈知微走到桌边,没坐下。她看了一眼那份报告,翻到数据页。数字清晰,表格完整,盖着三家机构的章。
“你们什么时候取的样?”她问。
“上周三,在你们仓库随机抽取。”男人从西装内袋掏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碎片,“编号B-7,现场封存,全程录像。”
沈知微伸手接过袋子。她的手指碰到塑料膜的瞬间,心跳猛地加快。
记忆回响出现了。
画面一闪——三年前的深夜,她在办公室整理合同,抬头看见玻璃窗反射出对面楼的灯光。一个人影站在高处,袖扣反光,刻着一圈缠绕的蛇形花纹。
现在,她盯着眼前这个德国代表的袖口。
那枚银色袖扣上,也有同样的纹路。
她收回手,呼吸压得很稳。“你们准备怎么做?”
“暂停所有合作项目。”男人说,“等你们给出解释。如果无法证明这批材料来源合法,我们将终止合同,并向国际能源署提交投诉。”
沈知微点头。“我需要三十分钟。”
“我们只给你十五分钟。”男人看了眼手表,“否则视为默认违约。”
她转身走向门口,脚步比进来时快了些。走廊灯光打在地砖上,映出她笔直的影子。
实验室在B区二楼。推开门时,程雪阳正靠在操作台边看数据。他抬头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把一副手套递过来。
“他们来了?”他问。
“EON的人。”沈知微戴上手套,拿起镊子夹起那块样本,“说是铅超标。”
程雪阳皱眉。“不可能。这批货出厂前做过七轮筛查,每一块都有溯源码。”
沈知微把样本放进检测仪,按下启动键。机器发出轻微嗡鸣。屏幕上的波形开始跳动。
她闭上眼。
心跳还在加速。
记忆回响再次浮现——半年前的一次供应商会议,任远舟坐在主位,身边站着一个穿黑风衣的男人。那人递上一份文件,封皮写着“新型封装材料技术协议”。她当时坐在后排,只看到任远舟点头,说了句:“按计划推进。”
她睁开眼,盯着屏幕。
数据出来了。
铅含量确实超标,但峰值出现在表层镀膜部分,而不是基材内部。
“这不是生产问题。”她说,“是后期处理被动手脚。”
程雪阳凑近看图谱。“有人在组件表面喷涂了含铅溶液?目的呢?”
“毁掉我们的信誉。”她摘下手套,“让他们以为我们用劣质材料降低成本。”
程雪阳沉默几秒。“你能查到是谁做的吗?”
“能。”她拿起手机,拨通许清和的号码,“我要过去三天所有进出仓库的监控记录,特别是夜间装卸区。”
电话那头传来敲键盘的声音。“已经在传了。另外,周默刚发来一条消息,说他在海关系统里发现一批‘退运’记录,时间正好是上周二晚上。”
“哪批货?”
“编号B-7,申报品类为‘光伏边框残次品’,实际重量比登记多了四十公斤。”
沈知微眼神一沉。
就是这块样本。
它根本没被退运,而是被人换进了新批次。
她挂掉电话,走回检测仪旁。屏幕上还停留着刚才的数据。她用手指划过其中一行数值,突然停下。
“这里不对。”她说,“铅同位素比例和工业废料不匹配。这种纯度……更像是实验室合成物。”
程雪阳凑近看。“你是说,这不是随便找的污染源?”
“是精准配置。”她低声说,“为了让人一眼看出问题,又不至于当场崩解。”
程雪阳明白了。“栽赃。”
沈知微点头。“他们不怕我们检测,就怕我们不检测。一旦公开结果,舆论会立刻倒向EON,说我们偷工减料。”
她拿起密封袋,重新看向那块碎片。
裂痕深处,有一点暗红色残留。
她把它放进显微镜,调焦。
纤维状结晶,呈放射状分布。
这不是自然老化形成的裂纹。
是人为制造的应力点,让组件在安装后几个月内必然破裂。
“双重陷阱。”她抬起头,“既用重金属污染做明枪,又埋下结构缺陷当暗箭。”
程雪阳脸色变了。“这意味着,就算这次过关,未来电站运行中也会大规模失效。到时候责任全在我们头上。”
沈知微站直身体。“我要见EON代表。”
对方还在会议室等她。见她进来,抬起手腕看表。“超时六分钟。”
“我知道谁动的手。”她说。
男人冷笑一声。“你有证据?”
“有。”她把检测报告推过去,“第一,铅污染只存在于表面,说明是在出厂后添加;第二,裂纹形态符合定向腐蚀特征,需要特定化学试剂和温度控制;第三,”她顿了顿,“这块样本本应被退运,却出现在你们抽检名单里。唯一的解释是,有人打通了物流环节。”
男人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不能证明什么。”他说,“也许你们内部出了问题。”
“如果是内部问题,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一块?”她拿出手机,调出一段视频,“这是昨晚调取的仓库监控。凌晨一点十四分,一辆无标识货车驶入装卸区。司机戴着帽子,但他在下车时碰掉了口罩。”
画面放大。
那人侧脸露出来的一瞬,沈知微的心跳又加快了。
记忆回响响起——三年前的饭局,任远舟举杯敬酒,身边站着一个穿灰色夹克的男人。那人低头切牛排,左手小指缺了一截。
视频里的司机,左手同样少了一指。
她把手机转向德国代表。“这个人,是茂宇集团的运输主管。而茂宇,是任远舟的长期合作伙伴。”
男人盯着屏幕,没说话。
“你们可以再查一次。”她说,“从这批货的源头开始。每一块组件都有唯一的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全程流转记录。如果你们愿意,我现在就可以带人去仓库重取样。”
会议室陷入安静。
十秒后,男人合上报告。“我们需要开会讨论。”
“可以。”她说,“但我建议你们尽快。因为今晚八点,我会召开媒体发布会,说明此次事件的调查进展。”
男人猛地抬头。“你威胁我?”
“不是威胁。”她看着他,“是提醒。真相如果被压下去,受害的不只是我的公司,还有你们投资的每一个绿色能源项目。”
她转身离开。
走廊里,许清和的消息来了。“记者都到了,场地布置好了。标题你想用哪个?”
沈知微停下脚步。
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画面。那个雨夜,她握着母亲的手,听见她说:“别让他们把你的名字弄脏。”
她回复:“用这个标题——《谁在破坏中国的光伏未来》。”
然后她走向电梯厅。
刚走到门口,手机又响了。
是一个陌生号码。
她接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沈小姐,我是林婉。”
沈知微的脚步顿住了。
“我知道你在查什么。”对方说,“如果你想确认那批材料的技术来源,我可以告诉你。但它不在国内。”
“在哪?”
“瑞士。苏黎世郊外的一家私人实验室。名字叫‘诺瓦’。负责人姓李,右耳有一道疤。”
沈知微没说话。
“这个信息值多少钱?”林婉问。
“你想要什么?”
“等你拿到证据那天,帮我女儿办个签证。她想去加拿大读书。”
电话挂断了。
沈知微站在原地,手指紧紧攥着手机。
电梯门缓缓打开。
她走进去,按下地下一层。
金属门即将合拢的瞬间,她看见自己的倒影映在光滑的表面上。
眼神比三年前更冷,也更清楚。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