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二十章 除恶务尽就得宜将剩勇追穷寇(上)

初八的大清早,“四锛喽”就开着海哥的北京212吉普车来接战智湛,准备去海哥家喝腊八粥。战智湛知道海哥学识渊博,去海哥家喝腊八粥,唠起腊八粥来,自己堂堂一个大学生要是接不上茬,那得多磕碜呀。为了不使自己关键时刻掉链子,战智湛跑到图书馆一顿恶补。

还别说,学校的图书馆没有让战智湛失望,还真有这方面的资料。原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或是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

延续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的老百姓也要绝不含糊的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燕京最为讲究了,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等,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慢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四锛喽”开着海哥的北京212吉普来接战智湛去海哥家了。一路上,“四喯喽”边开车边和战智湛唠着社会上的一些闲事,可战智湛似乎对社会上的这些事儿压根儿就不感兴趣。战智湛忽然十分突兀的问道:“七哥,四哥他老家叫啥‘堡’来着?”

“四喯喽”看了一眼战智湛,感觉有些奇怪。但还是答道:“宋家堡呀,咋的了?”

“哦,没咋的!呵呵……”战智湛也感觉自己的问话有些唐突,甚至也可以说是咯色。

战智湛没法解释,只好冲“四喯喽”尴尬地笑了笑。战智湛并非轻视“四喯喽”,绝没有不把“四喯喽”当盘菜的意思。战智湛眼目前满脑袋装的,都是昨儿个晚上送庄建红回家时,又遇到了埠头城隍北冥侯的属下夜游神,他和夜游神的对话。

总算把庄建红这个妮子送走了。战智湛既失望,又感觉浑身都轻松了。他边陪着庄建红走出校园,边搜肠刮肚的把大脑犄角旮旯的笑话翻腾出来,十分卖力气的逗美人一笑。果然,庄建红被战智湛的笑话逗得笑个不止,有几次甚至笑得蹲在了地上。

“才讲了俩笑话就乐成这样,老子这要是再编点瞎话,还不得把小美人忽悠苶了?”见把美人逗得如此开心,战智湛心中不免有些得意。

正当战智湛得意忘形的逗美人寻开心的时候,忽然有人在他耳边轻声说道:“面对玉团儿仙子这样的美女,上仙坐怀不乱,大有古人遗风!上仙的君子风度令小的仰慕不已!”

战智湛猛然站住,张望了一番,哪里有半个人影。战智湛随即明白说话的不是人,而是夜游神。果然,那个声音又说道:“上仙是在找小的吗?小的是埠头城隍北冥侯的属下夜游神!”

庄建红见战智湛停了下来,也站住了,有点诧异的问道:“咋的了,战哥?”

“哦……没事儿!”战智湛笑了笑,陪着庄建红继续往前走。战智湛怕庄建红听到,不敢张嘴说话。要是被听到了叨咕鬼话,庄建红还不得以为他是精神病呀?战智湛只好闭着嘴,在嗓子眼儿里对夜游神说道:“仙兄别来无恙!你说的玉团儿仙子是咋回事儿?”

“伴在上仙身边的二八佳人正是玉团儿仙子转世投胎呀!呵呵……那玉团儿仙子乃是修行了三千年的猫仙,因羡慕人世间的繁华,又有诸多因果,这才转世投胎到庄府。”夜游神有点讨好的说到这里,似乎是害怕“大妖山魈”打破砂锅问到底,尴尬的笑了笑说道:“请上仙见谅,小的也就知道这么多,上仙和玉团儿仙子的缘分是天机,小的不敢泄露!”

“仙兄过虑,小弟不问就是了!”战智湛笑了笑,接着问道:“仙兄找小弟何事?”

夜游神又附在战智湛耳边说道:“好叫上仙欢喜,上仙所询‘猫脸仙姑’一事,小的广托魅朋鬼友,四处探听,使了无数银两,已然打探明白。那‘猫脸仙姑’本名鬼孤郁,数日前不知何故,被何方神圣所伤,而且还伤得不轻。这几日,听说在宋家堡养病疗伤。”

听到鬼孤郁有了消息,战智湛精神为之一振。但是他心中好笑,说道:“仙兄辛苦了!让仙兄如此破费,小弟着实过意不去!这一半天,小弟指定买两麻袋烧纸,化了给仙兄送去!”

尽管战智湛只是用嗓子眼儿跟夜游神俩唠嗑,可庄建红还是听到了。她好奇的问道:“战哥,你嘟嘟囔囔的跟谁俩说话呢?你要给谁烧纸呀?我们家后身那趟街就有卖的!”

战智湛自然不能说是在和夜游神唠鬼嗑,那还不得把庄建红吓死呀!战智湛忽然想起来吴承恩老先生的《西游记》中唐王游地府,过阴山遇小鬼拦道,无银钱收买,借了阳间穷苦老汉相良十三库金银的故事。战智湛灵机一动,对庄建红说道:“战哥才刚冷不丁想起来,前几天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一位金甲神人对战哥说,这人呀平时就得行善积德。手里宽绰点前儿,就多烧点纸钱。那烧纸就都化作地府的钱财,阎王爷会都给你存进地府的银行里。等你嘎嘣儿一下去了地府前儿,就直接成了万元户了!战哥一琢磨,金甲神人的话也在理呀!”

此时,战智湛的话对于庄建红来讲,不啻于真理。庄建红连连点头,说道:“嗯……战哥说的对极了!小红明儿个晚上就找三哥要钱,买两麻袋烧纸烧了,最好再买点金元宝!”

听了战智湛和庄建红的对话,夜游神强忍住笑,附在战智湛耳边说道:“玉团儿仙子对上仙痴情一片,当真令小的羡慕!上仙化点纸钱也好,小的也可以替上仙上下打点。以后,上至城隍北冥侯,下至鬼卒,哪个不说上仙仗义?只要是上仙的事,头拱地也去办了!”

战智湛正想客气几句,却猛然想道,自古“有替身利于成大事”!就像“愚公移山”,有子子孙孙无数的替身,最后才能挖掉两座大山。老子不是说过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在埠头正在追杀那个啥“猫脸仙姑”鬼孤郁,鬼孤郁神出鬼没的行踪不定。埠头城隍庙的这些小鬼们都是地里鬼,要想尽快找到鬼孤郁的藏身之处,还真得请埠头城隍庙的这些小鬼帮忙。

“鬼孤郁这个瘪犊子居然躲到了宋家堡养伤,四哥‘老高丽’的家好像就在‘宋家堡’!明儿个就去‘老高丽’家拜寿了,天下还有这么巧的事儿?嘿嘿……这可不是老子有意和鬼孤郁为难,是天要灭鬼孤郁!天予弗取,必受其咎!老子这也算是替天行道了!”战智湛想到这里,也就不再客气,对夜游神说道:“那就有劳仙兄了!既然知道了鬼孤郁的下落,除恶务尽!小弟定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夜游神叹了口气说道:“鬼孤郁作恶多端,该有此报!唉……金钱再多,建得起寺庙,买得到头香,却永远买不到福报;本事再大,拆得毁寺庙,禁得了上香,却改变不了因果!”

海哥家住在偏脸子煤场,离战智湛的学校不是很远。战智湛在恶补腊八粥历史时,又偶然发现了偏脸子的历史资料。战智湛对于知识是个非常贪婪的人,所学非常杂。无论是哪方面的资料,只要他觉得有眼缘,一定会浏览几遍。按战智湛的话讲,这叫做艺多不压身!

战智湛浏览了一眼记载“偏脸子”的资料,觉得挺有趣的,就认真阅读起来。原来,偏脸子位于经纬街偏南新阳路两侧,街道的名字大都有“安”字,埠头人把这里称之为“安字片”。由于“安字片”所有的街巷没有正的,埠头的老人称这一带为“偏脸子”。史料记载,偏脸子原来是一片沼泽地,芦苇丛生,野鸭成群,狐獾出没,蚊蝇滋生。二十世纪初,大批“老毛子”由赤塔、海兰泡、海参崴逃亡来埠头,在这里建立了“纳哈罗夫卡村”。“纳哈罗夫卡”由“老毛子”话“纳哈勒”一词演变而来,意为懒汉无耻之徒。后来埠头发大水,很多国人被迁到了这里,这才逐渐形成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外百姓和睦相处的奇观。

“四喯喽”是个聪明人,见战智湛对他说的社会上的事儿不感兴趣,又侃起了海哥的历史。提到海哥,“四喯喽”不大的小眼睛中立刻放射出异样的光彩。他踩了一脚刹车,212吉普越过一个坑后,讲起了海哥的故事。

海哥和战智湛仅有一面之缘的二哥“武二郎”武友义两家住在一栋楼里,海哥家是一单元,“武二郎”家是二单元。两人小学、中学都是同班同学,两人十分要好。海哥打小就十分喜欢摔跤,名气很大,罕有敌手。后来又拜了素有“武林寿星”之称的刘老先生为师,学了一身的本事。海哥和“武二郎”都是一九六六年的高中毕业生,也就是俗称的“老三届”。

“四喯喽”收了收油门,拐过一个急弯后,接着讲下去。

到了一九六九年的时候,埠头和全国一样,大街小巷的大喇叭里到处都响着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海哥和“武二郎”年轻气盛,不由得热血沸腾,狂热地认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决定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战智湛听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方碧茹方老师,也不知道她现在在什么地方。

在特殊的十年时期,全国共有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下乡。不过,城市招工,又招了一千二百万农村青年进城。所以,从大的方面看,整个浪儿就是一个对调。城里的青年去乡下,乡下的青年进城里。到了一九七六年,全国因为知识青年下乡,尤其是很多知识青年成为了乡村教师,全国的入学率,包括农村在内孩子的入学率达到96%。这可是非常高的数字了,远远的高于印度,中国人彻底扫除了文盲。战智湛的启蒙老师方碧如就是一个燕京知青。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因为有很多知青成为赤脚医生,农村医疗也因而得到大大的改善。而一九七三年以后,知青也可以以工农兵的身份上大学、招工、当教师了,还有的当了兵。自然,也有一些别的出路可以回城,“走后门”的恶劣风气也由此产生。

海哥和“武二郎”的故事让战智湛听得心往神驰,习惯的问道:“哦……那后来呢?”

“四喯喽”望了一眼战智湛,笑了笑说道:“后来?海哥机遇很好,后来招工返城,回埠头毛织厂当了工人。二哥后来也参了军。再后来,二哥转业到市局当了一位刑警。”

战智湛连连点头,赞叹道:“嗯……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海哥那么聪明,幸运之神指定丁坝关照他。呵呵……”

“四喯喽”打了一把方向盘,躲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笑道:“我说老八你说啥呢?又是‘昌’,又是‘殃’,就跟绕口令似的!”

战智湛笑了笑说道:“俺绝没有跟七哥俩卖弄的意思!俺说的是警世恒言,是福建永定城隍庙的对联。意思是说,作恶的人必然要灭亡,作恶一时没有灭亡,是因祖宗积下的德还在起作用,作用尽了就会灭亡。做善事的人必定昌盛,做善事一时没有昌盛,因祖宗遗留下的祸殃还在,用善行抵消完了就会昌盛。”

“四喯喽”笑道:“我说老八,怪不得海哥那么稀罕你,你和海哥真有共同语言!”

战智湛笑了笑说道:“海哥原来当初是在毛织厂工作,可他咋去了煤炭公司呢?”

“四喯喽”摇了摇头,似乎是对战智湛刨根问底的劲头儿也没有办法,只好接着讲下去。

埠头的冬天既漫长又特别寒冷,老百姓越冬取暖用煤量很大。埠头为了解决返城的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各国营企业为了解决自己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广开门路组织建立知青服务队或服务社。此后,“大集体”、“小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就连街道上也纷纷办起了“五七”工厂。这一下子,煤炭公司那点国家调拨的煤就根本不够用了。没有煤,工厂开不了工,老百姓也得挨冻,连屋里的墙上都结冰挂霜。

战智湛给“四喯喽”点燃一支“群英烟”,送到他嘴上听他继续讲下去。“四喯喽”十分贪婪的深深吸了一口“群英烟”,让烟充满肺部,半晌才缓缓吐出,继续讲了起来。

海哥能调进煤炭公司很偶然。海哥的爸爸有一个老战友,当时是煤炭公司革委会的主任。有一天,海哥爸爸的这位老战友来海哥家,看望海哥的爸爸。两个一同打过老蒋,跨过鸭绿江的老战友免不了推杯换盏的喝起了小酒。酒酣耳热之际,海哥的爸爸见老战友不住的长吁短叹,急问缘由。于是,老战友详细的把遇到的困难说给海哥的爸爸听。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边始终默不作声的海哥突然拍着胸脯把这件事情答应下来。

“呵呵……海哥那前儿就能办这么大的事儿呀?”战智湛有些不相信的插嘴问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