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

2024年1月1日,今天是李招娣刚过30岁生日大关第一天,也是她在这个无情世界的倒数第100天。

1993年1月16日,江西九江长江大桥建成,3月2日中国接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6月30日黄家驹去世,7月银河号货轮被强制检查,12月26日毛爷爷诞辰一百周年。1993年的最后一天,李招娣出生了,她的出生与前面365天发生的大事相比,就像一张纸币落入水中,连个响声都听不到,就匆匆到了下一年。

李招娣的妈妈王美娟在怀孕的时候肚子尖尖,肚脐眼整个突出来了,而且能吃能喝,还能去厂里干活,小李招娣在妈妈肚子里像个小伙子一样,皮实的很。因此李招娣的爸妈对李招娣是十分期待的,甚至请家里的祖爷爷亲自起了个能当大官的名字——李明邦。到距离预产期三个月的时候,厂里渐渐起了“停薪留职”、“厂内待业”等苗头,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李招娣的父母十分看重这一胎,便主动表现,要求停薪留职,回家好好养胎。

哈尔滨的冬天一直是充斥着白色的寒冷,但李招娣的爸爸李建军却觉得这个冬天一点都不冷,妻子在家里烧着煤炉孕育着他们的儿子,工厂里反复依旧不温不火的运转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美娟已经过了预产期半个月,但是肚子还是没有发动的迹象,夫妻俩打趣道:“这小兔崽子怕不是个哪吒”。

终于,12月31日的清晨,天还未亮,王美娟开始阵阵腹痛,李兴国赶紧骑上二八大杠,带着王美娟去了卫生室。王美娟手里是一大包小毯子小衣服,阵阵腹痛几乎让她握不住包袱,李兴国还在疾驰,好在卫生所不远,半个小时之后,夫妻俩到了卫生所。所里只有一个值班的护士,着急忙慌间赶紧让王美娟躺好进了待产室,天开始微微亮,医生们开始上班,懂事的李招娣这才开始准备来到这个世界。上午十点十分,六斤六两的李招娣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来到了李兴国家。

“恭喜恭喜啊,是个漂亮的大闺女!”护士给手术室外的李兴国报喜。“啊,是个闺女?俺家祖爷爷看着可是个小子啊?”李兴国不免有些质疑。护士不悦道:“那闺女还是小子我还能看差了?一会抱出来你自己看,这闺女多好,贴心啊。”说完护士转身又进了手术室开始善后。李兴国在手术室外还迷迷瞪瞪的,“咋会变成个闺女呢?”不一会,王美娟被推了出来,小李招娣躺在王美娟身侧,安安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还有凑上来的男人。

病房里,王美娟悠悠转醒,看到李兴国便问:“咱儿子呢?”李兴国淡淡的说道:“哪有什么儿子啊,是个大闺女,喏,在你右边呢。”王美娟没去看孩子,疑惑道:“是个闺女,不都看好了是个儿子吗?这是咋回事啊?是不是弄错了?”李兴国道:“不会弄错的,我一直守在产房外面,一上午就你一个产妇。”王美娟这才转过头去看这个小小的孩子,小孩子仿佛感应到了什么,努力的想转过头来,奈何力气还太小,包裹也有点严,并没有看向王美娟和李兴国。王美娟看了一会,说道:“闺女也好,闺女是我的小棉袄。你赶紧把咱妈带过来吧,去报报喜。”李兴国给王美娟倒了一点温水,嘱咐王美娟有事就喊护士,然后就抓紧时间去报喜了。

下午一点左右,李兴国就赶回来了,王美娟没看到婆婆,李兴国解释道:“妈在家给你顿鸡汤,一会就过来,你先喝点小米粥”。王美娟心里暖暖的,李兴国看着老婆慢慢的喝着小米粥,轻声说道:“我还没给妈说,是个闺女。”王美娟手里顿了一下,回道:“不急,一会妈过来了再说一样的。”看了看孩子,王美娟又开始慢慢的喝粥。不过一个小时,李奶奶就过来了,怀里抱着个大袋子,袋子里是用布包着的一盆鸡肉,手里还拎着一个暖瓶,里面是鸡汤。李奶奶快步走进来,看了眼孩子,对王美娟说:“哎呀辛苦了辛苦了,妈给你炖了鸡汤,你多喝点,晚上妈再给你顿猪蹄,下奶。”放下鸡汤,招呼儿子给儿媳倒出来,李奶奶就去看孩子,绕到病床里侧,李奶奶一边将孩子轻轻抱起,一边笑道:“哎哟,这乖孙子,真是听话,不哭不闹让奶奶报。”王美娟看着李兴国倒鸡汤,悠悠说道:“妈,这是您的大孙女。”李奶奶立马看向李兴国:“兴国,这不是俺大孙子吗?”李兴国一边忙活一边说:“妈,是您大孙女。”李奶奶看了看夫妻俩,把孩子放在床上检查了一遍,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王美娟喝完鸡汤,李奶奶收拾了碗筷,说道:“美娟啊,你和孩子先好好休息,妈先回去了。兴国,你出来一下。”李兴国看了看王美娟,跟着李奶奶走出了病房。李奶奶拉下了脸,大声说道:“说好的俺的乖孙,怎么就变成了大孙女。现在计划生育这么严,你们赶紧把这闺女送走,对外就说夭折了,再生个儿子。”李兴国看着他妈,仿佛不认识了一样:“妈,这可是您孙女啊,您怎么能把她送人?她连一口亲妈的奶都没喝呢。”李奶奶训斥:“这个闺女怎么处理我不管,妈必须要个大孙子。”说完就带着东西走了。李兴国低下头,不知道怎么走回的病房,王美娟看着他,说:“我都听见了,闺女是我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我也要亲手把她养大。”李兴国默默的低着头,没有说话。晚上,说的猪蹄没有踪影,李兴国回家紧赶慢赶的给王美娟顿了粥,服侍妻子吃了晚饭。

李兴国在医院照顾了妻子三天,医生说可以出院了。王美娟抱着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坐上了回家的后车座。回到家后,李兴国又照顾了王美娟一天,就回去上班了,两个人总不能都不赚钱。王美娟看着怀里的孩子,脸上慢慢浮现出了母亲特意的充满爱意的笑容。不知道李兴国跟李奶奶说了什么,李奶奶又隔三岔五的给王美娟送来鸡汤、鱼汤补身体,除了偶尔会暗示一下想要个孙子的想法,倒也没什么过分的言辞,只不过从来没有再报过孩子。

李明邦本来是寄托着家族希望的一个名字,现在却也不适合再给孩子叫了。夫妻俩商量着想重新起一个,李奶奶不容置疑的做了决定,必须叫李招娣。王美娟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力争到底。就这样,李招娣的名字定下了。

李招娣的满月酒跟除夕很近,夫妻俩也不准备操办了,趁着过年年货丰富,李招娣喝着足足的奶水,一天一变样地疯长着。过了年,正月初十按理说工厂该开工了,但是厂里却发了通知,暂缓开工。李兴国隐隐有些担忧,但也想不出什么大问题,就安心在家里照顾老婆孩子。一直到出了正月,厂里还是不开工,工人们都开始慌了,纷纷去厂里打听情况,有些消息灵通的给大家报信,说是让大家早做准备,经济不景气,大家可能都要下岗了。王美娟坐在家里看着孩子,心却焦虑的跟和李兴国一起去了工厂。终于,工厂倒闭的消息彻底落实了下来,李兴国和王美娟都失业了,看着小床上安静看天花板的李招娣,夫妻俩不知道该怎么办。

春天来了,白色的东北终于开始裂开了缝隙,透出一点黑土。李奶奶来到了李兴国的小家,看着垂头丧气的小夫妻俩,李奶奶说:“这个城里是呆不下去了,跟娘回乡下吧,家里的地开开荒,刚好赶上种玉米和水稻。”夫妻俩叹着气,接受了这个建议。

乡下的水土十分丰饶,夫妻俩虽然一直在城里工厂上班,但也都是农村出来的,种地肯出力,又有李奶奶指导,不久地里便冒出了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稻和玉米苗。跟长势喜人的庄稼一起成长的,还有小小的李招娣,从会翻身、会坐、会爬,到会叫爸爸妈妈,庄稼开始慢慢成熟,李招娣也下地开始用自己的双脚探索这片广袤的田野。

土地终究是眷顾着每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这是一个丰收年。夫妻俩将收获的庄稼留下部分自家吃,剩下的九成全部卖了换钱。在天气再次开始变凉的深秋,李兴国存下了一千块钱藏在房梁上,剩下五百留着度过严冬。一年又一年,夫妻俩俨然一把种地的老手,靠着土地和勤劳又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李招娣也无忧无虑地长到了五岁。

1998年的冬天像五年前一样的寒冷,李奶奶年迈的身躯终于受不住病倒了,索性冬天没什么农活,李兴国夫妻俩就在家专心的照顾李奶奶。夫妻俩没有再往房梁上存钱,而是把今年的收成换了药和补品,给李奶奶治病养身体,可是人老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李奶奶还是一天天萎靡下去,李兴国看着没有活力的母亲,难受又无能为力。王美娟每天给李奶奶擦脸喂饭,看着李奶奶没有一点求生欲,又想到李兴国的愁容,终于说道:“妈,您不想抱大孙子了吗?您好好的养起来身体,明年说不定就能抱上大孙子。”李奶奶卧病两个月,第一次挣扎着要坐起来,看着王美娟,李奶奶一边点头一边留下了眼泪。就这样,李奶奶终于打起精神,也终于熬过了那个冬天。

春天从来不会迟到,1999年的春天,地里只有李兴国在耕地翻土,低头上坐着李招娣,往年她总喜欢东跑跑西看看,今年却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地头上看着爸爸干活,两双眼睛紧紧跟着爸爸的身影,仿佛害怕他突然不见了,就像她不明白,为什么前几天早晨一醒来就再也没看到妈妈。这一年的庄稼和往年没什么区别,春天被播种,秋天被收割。但是对于李招娣来说,这一年好漫长,比以往的五年人生都漫长,或许是前五年她都不怎么记事,或许是这一年她学了太多太多东西,拔草、洗衣服、做饭、喂鸡。

妈妈是在冬天回来的,刚好卖了粮食,刚好开始闭门避寒。一起回来的还有李奶奶,那个一直让李招娣有点怕的奶奶。妈妈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娃娃,奶奶亲热的喊那个小娃娃乖孙子、大孙子、亲亲孙子,奶奶从来没有这么亲热的对待李招娣,爸爸也一改这一年的沉默寡言,家里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只是笑声少了李招娣。看着李招娣熟练的做着家务,王美娟有些心疼,却分身乏术,小小的李明邦更需要她的照顾。

前三章会交代一下女主的成长背景,性格缺陷和原生家庭哦,后面就到原始社会啦,毕竟是成长和治愈向,要有前倾提要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童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