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相遇

为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治理的方针政策,推动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马尔康老县委近期组织干部下乡开展工作。许青言被派他前往白湾乡洛如村进行为期两周的驻村工作。余卿被派去松岗镇,离马尔康挺近的。

白湾乡洛如村则距离马尔康城镇约四十公里,洛如村的人们是住山顶和半山腰上,到了山脚,还需要做半个多小时的车,山路蜿蜒曲折。车子在仅容一车通过的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右侧是陡峭的山壁,左侧就是深不见底的山谷。

许青言不自觉地抓紧了扶手,手心微微出汗。司机阿桑师傅倒是神色自若,一边熟练地转动方向盘,一边笑着说:"许干部别担心,很安全。" 抵达村委会后,接待他的是洛如的村长罗尔依。村长皮肤黝黑,脸上刻着高原阳光留下的深深皱纹。

"许干部辛苦了!"他热情地接过许青言的行李,"我们先去活动中心安顿下来,住处都收拾好了。" ,是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罗尔依村长带着许青言来到二楼的房间,里面收拾得干净整洁,床单像是新换的,窗台上还摆着一盆不知名的紫色花。

"条件有限,但保证干净。"村长正说着,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眉头渐渐皱起:"水泥标号不对?我马上过来看看。" 挂断电话,

罗尔依村长满脸歉意:"真不好意思啊许干部,修路的水泥出了点问题,我得去现场看看。您先收拾一下,等会儿我来带您去家里吃饭﹣﹣咱们村里没饭店,您别嫌弃粗茶淡饭。"

许青言连忙摆手:"没事没事,您忙正事要紧。" 送走村长,许青言环顾这个临时住所。房间虽然简朴,但看得出是精心打扫过的连窗户玻璃都很干净。唯一让他发愁的是位置﹣﹣活动中心处在半山腰,离山顶的村民聚居区还有段距离。他既没有交通工具,也不好意思天天麻烦村长接送,这往来交通成了问题。

收拾完行李,天色已近黄昏,这是村长风尘仆仆地赶回来,裤腿上还沾着泥点。"让您久等了!"他一进门就爽朗地笑道,"走,吃饭去,我爱人已经打电话说做好饭了。"

村长的家就在活动中心下方不远处的房子里。饭菜很丰盛,饭桌上,罗尔依村长关切地询问工作安排。许青言拿出工作计划:"我打算从山顶的开始走访,那里住户最集中。" "这个安排很好!"村长给他添了碗奶茶,"明天早上我送您上去。不过…"他略显为难,"村里最近在修路,之后可能就没办法一直待在你旁边,但你放心我会尽量准时接送的。" 许枳豪理解地点头:"您放心忙村里的事,你把我最重要的交通问题解决了已经很好了。"

“以后有什么问题你随时联系我,千万别和我客气啊!”

“一定,以后还要多麻烦您啊。”

晚饭后回到活动中心,许青言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像明天的工作该如何开展,这时手机响了﹣﹣是余卿。

"怎么样啊许同志,还适应吗?"电话那"传来余卿爽朗的声音。"挺好的,这里的人都特别热情。"许青言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山间的灯火,"你呢?" "我也还行,分到的乡离县城近,通公交,下班还能回家睡,还挺幸运的。"余卿顿了顿,"你那边交通方便吗?" 许青言轻轻叹了口气:"住在半山腰,上山下山有点费劲。好在有村长接送。" 两人又聊了些工作见闻,直到夜色渐深才结束通话。挂断电话后,许青言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心里盘算着明天的行程。

第二天一早,罗村长开车将许思豪送到山顶的寨子,便匆匆赶往修路现场了。晨雾还未散尽,整个山顶上的人家被白雾给笼罩着,似若仙境,许青言发现山顶的房子与半山的房子不同,半山的房子虽然也很大,却是由石头砌筑,黄泥粘和而成的,一看就是年代较悠久的藏式房子,而且多以偏泥土色为主,窗户用白漆包裹着,但这的房子都是水泥房,看起来是近几年才修的,都特别大,每户都有俩三层,而且全是赭红色的,许枳豪不由的感叹:“这些房子真大,完全不像普通农居。”许青言站在寺庙旁,望着一层层的红房子,决定从离寺庙最近的一家开始走访。

他敲开第一户人家的门,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奶奶笑着迎出来。许青言刚开口说明来意,老人就热情地拉着他的手往屋里请,嘴里不停说着:“俄玛们,俄玛们(听不懂,听不懂)。”可当他拿出政策宣传材料仔细讲解时,老人只是慈祥地笑着点头,时不时往他手里塞饼干和牛肉干。

许青言尝试用手比划,可老奶奶只是笑得更开心了,用藏语回了一长串话。一整个上午,他使尽浑身解数,却连最基本的政策要点都没能传达清楚。他去了下一家依旧是这个情况,实在是没办法展开工作,又快到了饭点,他就来到下车地点等村长,望着笔记本上空白的记录页,他颓然坐在路边的石墩上,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照这个进度,别说两周,就是一个月也完不成工作。他万万没想到打败他的是语言问题,这里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家。

正午时分,村长的皮卡车卷着尘土驶来。副驾驶座上利落地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许枳豪不由得愣住了。来人身姿挺拔,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外套,五官深邃立体,眉骨投下的阴影让眼神显得格外锐利。他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场,却英俊得让人移不开眼。他微微眯起那双琥珀色的双眸,修长的手指随意整理了下衣领,他站直身子时,竟比身旁的皮卡车还高出半头,投下的影子将许思豪完全笼罩。阳光在他深麦色的肌肤上镀了层金边,连脖颈上微微凸起的青筋都清晰可见。

他就这样立在高原的蓝天下,身后是连绵的青山和层层叠叠的红房子,整个人像一株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白杨,带着藏族人与生俱来的野性与沉稳。

“这长相,简直能直接去拍电视剧了……”许青言忍不住在心里惊叹。索朗仁真的目光落了过来,琥珀色的眸子微微眯起,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眼神像带着实质的温度,烫得许思豪心头一跳,竟莫名不敢直视。他慌忙移开视线转向村长,借着眼角余光还能感受到那道目光仍停留在自己侧脸。

罗尔依村长笑容满面地走过来:“许同志,我呀给你找到好帮手了!这是我侄儿索朗仁真,正好回村陪老人住段时间。我特意请他来给你当翻译,这下可解决大问题了!”

许青言如释重负,赶紧握住村长伸来的手:“太感谢了!今天上午我真是寸步难行。”又握了握索朗仁真伸过来的手,表达自己的感激,对他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索朗仁真的手掌温暖有力,声音低沉悦耳,普通话标准得听不出任何口音:“客气了,这两个星期我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得知许青言住在半山腰的活动中心,索朗仁真当即提议:“让他住我家吧,这样工作方便,舅舅你也不用每天接送。”说完,他看向许青言,语气认真:"就是不知道你会不会嫌弃?"

许青言急忙摆手:"当然不会嫌弃!真的太感谢了,这样确实方便很多。"

后来午饭也就直接决定在他家吃了,村长嘱咐了几句索朗仁真就匆匆走了。索朗家的房子比外观看起来更加精美。雕花的梁柱上彩绘繁复,客厅墙悬挂着巨幅唐卡,全是实木家具,地毯也是充满了藏族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你们家真漂亮。”许青言由衷赞叹。

“新修的房子”索朗仁真轻描淡写地带过。

这时,一位身着传统藏装的老奶奶迎来,红红的脸上绽放着热情的笑容。她一把拉住许青言的手:“年轻人,甩滴很(帅得很)!吃啊,不要客气,我们一家人的是呀!”虽然语法混乱,但那真挚的情感让人动容。

索朗仁真唇角微扬:“奶奶说你太瘦,让我多照顾你吃饭。”

“我哪里瘦了?”许青言下意识反驳。

索朗仁真上下打量他,眼里带着笑意:“确实不瘦,就是比我们这的电线杆细一点。”

这时,一位矍铄的老爷爷从里屋走出。与奶奶不同,他的普通话相当流利:“许干部,欢迎你来。仁真和我们提过你了,乡村振兴的政策我们都关注着。”

让许青言惊喜的是,爷爷对政策理解得很透彻,还能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建议:“我们这的松茸、辣椒品质都好,就是缺销路。要是能搭上电商快车,村民收入一定能提高。”

饭后,爷爷奶奶出门转经,屋里突然安静下来。两个都不善言辞的人对坐着,气氛有些微妙。

“奶奶真热情。”许青言没话找话。

索朗仁真眼里浮起笑意:“她对谁都这样,没让你不自在就好。”

“怎么会,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索朗仁真又笑了笑,那笑容很好看,许青言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我们安排下下午的工作?”索朗仁真自然地转移了话题。他接过笔记本,流畅地写下一排藏文房名:“我们这每家都有房名,用它代表整户人。老人们这个时间都在转经场,我们去那里找人,比挨家敲门效率高。”

“房名……真有意思。”许青言被这个传统吸引了。

转经场果然聚满了老人。两百个转经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诵经声不绝于耳。索朗仁真用藏语与老人们亲切交流,眼神里的耐心与温柔,让许青言觉得反差很大。

在索朗仁真的协助下,一下午就顺利走访了五户人家。工作结束后,索朗仁真带他去活动中心取行李。

他开的是白色雷克萨斯570,车身线条硬朗霸气,内饰是质感极佳的深棕色真皮,车内一尘不染,淡淡的皮革香混着藏香的余味。内后视镜上挂了一串佛珠。

“这车……很适合这里的路况。”许青言斟酌着用词。

索朗仁真熟练地转动方向盘:“对,我要经常跑山路。”

回到索朗家,爷爷奶奶还没回来。索朗仁真系上围裙走进厨房:“你看会儿电视,我来做饭。”

“你还会做饭?”许青言很惊讶。

“会一点。”他回头一笑,“你会做饭吗?”

“会一点。”

“那你也很厉害。”

许青言站在厨房门口,看着这个高冷的男人熟练地切菜、炒菜,动作干净利落。不出半小时,俩菜一汤就上了桌——清炒松茸、牦牛肉炖萝、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番茄鸡蛋汤。爷爷奶奶回来后大家就坐在餐桌前开始吃饭了。

这手艺,简直和餐馆不相上下。

晚饭后,索朗仁真带他上二楼客房。房间布置得简洁舒适,床单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床单是新的,我就住隔壁,有事随时找我。二楼有卫生间,热水很足。”

洗漱过后,许青言躺在床上,回想这充满意外的一天。从早上的绝望无助,到现在的安心踏实,他不由的扯了扯嘴角。

窗外,月光洒在远山顶上,泛着淡淡的蓝光。许思豪在这片静谧中沉沉睡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