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谢琮和许令宜

宋军将领慌乱,对剩下的将士下令。

可自己这边军队已散军心已乱,即便是人十倍于敌也不能战胜。

谢琮一行人杀敌犹如砍瓜切菜,不一会儿就有人缴械投降,接着投降的人越来越多。

不愿意的没来得及投降的都被砍杀殆尽。

司马大人看向地上蹲着的一群人,目光转向谢琮:“谢大人,这些要带回去吗?”

谢琮也皱眉:“从这回到军营,最快需要多久?”

司马大人四周一望,辨了方位:“有一条小道被水冲了,现在最快怕是也要翻两座山。”

至于为什么没有说时间,是因为他现在要听谢琮的,将士们体力消耗极大,要不要休息一阵全凭谢琮一句话。

两座山……

“全杀了。”

司马大人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瞳孔骤缩却也没有反驳:“大人还是先想好怎么解释。”

刚说完就下令让人动手。

这次倒是比刚才安静些。

谢琮最开始没说什么,像是还没想好如何开口,他们到了一条河水边上,趁骑兵休整的时候才解释。

“他们人数很多,投降的几乎三倍于我们。”

司马大人没有接话,而是说起了另一件事:“谢大人知道为什么赵大人让我听你的吗?”

谢琮摇头,接着就听司马大人开口:“那是因为我先前在军营里面也是只管训练。我在这个位置上坐了有将近十年,不是上边不提拔而是我压根就没有军功。”

司马大人姓于,于百川本事京城于氏的子嗣。

被塞过来的时候也只是要他在这边待两年攒个资历,可就当他要回京时御史大夫反了。

京城许多世家都遭了殃,京城于氏更是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所以他回不了京城。

原先这个位置其实也保不住,但那时赵霁刚升任骑都校尉,见他练兵有一手便帮他留在这个位置上。

原先的骑都校尉战死,赵霁不知道于家把他塞过来的时候交代了不让他上战场,直接就让他去带人平狄人的入侵。

整个小队差点都死在那,赵霁把他从狄人手上救下来之后也对他放弃了,只让他安心训练。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他不会领兵也不明白众多将领的行为,但他熟悉地形知道路该怎么走。

所以这次整个营都被大将军派出了刺杀敌军将领时,他被赵霁送到谢琮身边给她带路。

但有一点他还是清楚的,那就是降兵不杀、穷寇莫追,但这人的行为显然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谢琮听完他的话,知道他不赞成自己杀降兵的事情,但……

“敌军三倍于我们,而一路所行遥远地势复杂,再则将士经历大战又奔波许久早已精疲力尽。这三种凡事一种不似现在我都会留着他们。”

“何解?”

司马大人不好兵法好治民,任地方郡守能保一地安稳,而后开民智治民生。

可这些一旦到了战场上却是没有半点用处,他曾也想虚心请教,可那时赵霁的父母刚逝,其他人也没人能教他什么。

今日碰上这人,虽不知是否可为人师,但想来也是能学习一二。

“敌军降,将不杀这是仁义,可敌军多于自己则便要思索这其中是否有诈,倘若没有则需再思索其他。回营路途遥远且地势复杂,倘若有人在回去的路上生了歹心,鼓动其他人闹事。届时对方人多势众,又能隐于山间将士们疲惫不已,控制不住。他们想跑拦不住,想报仇却是轻而易举,到时候案板上的鱼肉就是你我。”

这样说于大人倒是听懂了,心下想得却是该如何跟上面交代。

大将军或许看不上谢琮和赵霁如今的职位,但双方矛盾摆在这不见得会没人来为难他们。

这次他们骑兵营出生入死,万不能因为这个就让上边掩盖住他们的功劳。

休息一会便要赶回去,这次出行带着的马粮已经吃完了,回去的路上势必要时不时的喂几次,可能会耽搁行程。

因着是走山路,山虽算不上陡峭却也走不快,行路缓慢又刚经大起大落。

担心自己会犯疲,于大人便拉着谢琮说了其他事:“谢大人家中多是文官吧?”

谢琮点头:“于大人好记性,不过家中有个侄女名唤谢茶,现如今正在南大营。”

“兵法一道我也曾学过,自认为家中夫子教导的很好,可上了战场却还是如同白纸一张。赵大人年幼于我,可我却连求教都不知该如何开口。”

“人生在世各有所长,我也曾听于大人功绩。那时夫子说,‘为一处父母官当效于氏百川,才华横溢不为百姓所求,治理民生却是无人能出其二’。”

时隔多年再听到当初那般的夸赞,当真是恍若隔世:“我当年师出姑母,在我之前她也是被人这般夸赞,只是姑母去的早世人忘的也快。谢大人呢?兵法一道出自谁之手?若是有机会在下当前去拜访求教。”

谢琮神色带了几分忧愁,可想起那人仍觉得骄傲:“于大人怕是不能求教,在下算是师出母亲,自幼便耳濡目染想过去求教,怕是要待百年之后。”

于百川听到前面还心生好奇,但到了后面也跟着伤心起来。

十年前他离京那时,于家还如日中天,那时朝廷还姓宁当权的正是教导谢琮的相邦。

相邦一世都活得精彩。

且不说生在旬阳权氏,只单单论起这一世。

她六岁时被权煜带在身边,李氏山庄内与谢境一辩得虞州八县出名。

十二岁宁斟自封为帝,那一年她任廷尉带领众人修著律法。起点太高年纪太小,是以律法修著完成时便自请前往博阳,时任博阳郡郡守兼车骑将军。

太祖皇帝最后那段时候京城出了内乱,也是她冒着担造反骂名的风险,出兵平乱,助大王君成功登上皇位。

而后又在南边卫军来犯时自请前往战场。

挡强敌于外,定一方安宁。

那时无人不知权家阿煜。

不记出身举荐贤才,后又因文栗战功赫赫主动让贤,而文栗如今正是南大营的主帅,依旧是南边不可撼动的城墙。

……

他们一路走一路寻找草粮喂马,过了晌午才翻阅了一座山。

不想却在山中碰上了狄人。

狄人的容貌与汉人有很大不同,凭借肉眼便足以分辨,更何况这些人身上穿得还是狄人的衣服。

两方人马相遇,都被对方吓了一跳。

这座山现在算是宋的领域,所以即便是狄人过来也本不用他们抄心。

“有人!”

那些狄人手上绑着一个人,陌约七八岁汉人模样。

众人心中升起来了警惕,见对面拔刀也不含糊,拿着刀剑便去作英雄。

那几人本就是过来找些吃食,一行只有几个人,不一会骑兵营的将士们便将他们制服。

而后七手八脚的给那个看起来只有七八岁大小的小孩把绳子解开,解开后那小孩便往那群狄人过来的方向跑。

将士们怕那边还有狄人,一把将人捞回来。

……

没捞着。

也不知道这小孩怎么就能这么激灵。

挣扎间,小孩脖子上带着的东西从衣服里面跑出来,是几枚铜钥匙,看起来已经很多年都没有用过。

谢琮心生疑惑,亲自过去将人抱起来,这才看清楚每一把钥匙上面都刻着一个许字。

“嘶!”

那被抱着的小孩见挣扎不开,直接一口咬在了谢琮肩膀上,谢琮想不明白这人怎么这么大力气。

但心中疑惑已成,这人她是定要弄清楚是谁。

还是于大人动手,掐着这个小孩的下颚才使她松口。

谢琮怕她再有什么过于剧烈的反应,轻声安抚:“你叫什么?”

那个小孩狐疑的看着她,一直往后退差点被树枝绊倒,最后还是被谢琮给拉起来。

小孩见这些人好像没有什么恶意,才轻声开口:“你会吃了我吗?”

谢琮摇头,顺着她的后背抚摸。

不算瘦想来是有人养的。

小孩半信半疑但还是回答了她的问题:“小五……我叫小草。”

“你家在哪?我们送你回去。”

战争除了屠城这种事情之外不杀百姓,毕竟百姓全杀了一片土地打下来反而不好治理,就像他们这些人中有十几个都是当初的齐国人。

当然也不缺,最初是宋国、卫国和越国的人,因着相邦当初开疆扩土,而这乱世的天下让百姓自己说都未必能说出自己是哪国人。

这个小孩被吓得不轻,谢琮便一直抱着她,视线时不时的扫向那几把钥匙。

没错,是许攸的!

许攸是前朝左相,也是权氏的门生。

许家因许攸而在世家中崛起,也因许攸在朝中势大,被西门邕所忌惮而举族被屠杀殆尽。

许家有几把钥匙,是家主的象征,那几把钥匙一直被许攸窜在绳子上带着。

谢琮不止一次见到过。

就是这几把。

不论是数量、花纹还是刻字都没有半点区别。

这个小孩同许氏有着莫大的关系。

她是怎么活下来的?

当初权氏自顾不暇,自然顾不上其他家族,可同权氏关系密切的也只有许氏遭了殃。

根浅而权重。

小孩闹着要下来,前面便能看见一个极为简陋的茅草屋。

谢琮带着她去敲门,不一会便有人打开。

那人并没有去接谢琮怀里的小孩,而是一直盯着谢琮看。

不只是她在看,谢琮也在看她,这个人看起来很年轻,但她很眼熟。

谢琮可以确定自己绝对是见过她。

“你是谁?”

“许令宜。”

真假许令宜,猜猜哪个是真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谢琮和许令宜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