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独自一人呆在一处的时间很少,平日里至少身边还有个三才跟着,可今天他是真的一个人呆在勤政殿中,望着地图默默发狠。zuowenbolan
这是一种告别过去,把浑身所有力量放在脚上的一种发狠,要大踏步的前进,就不怕被绊倒,只要前进,一切都是值得的,赵祯终于能理解后世的太宗为何要把新中国努力的向前拽。
未来谁也不知道,可若是因为未知的恐惧而止步不前,那便永远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便会永远活在过去之中!
赵祯甚至认为,相比后世刚刚解放的时候,现在的大宋要好上太多,华夏文化的传承还没有经过断崖式的中断,没有经历过崖山之后的古典中华文化大覆灭。
所以现在的文化和氛围依旧是延续着汉家王朝传统的方针而发展的,这便是一个极好的因素,不仅能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更是实现突破的基础。
若是仔细研读便能发现中华文化的性质不单单是保守的,他是一个集保守与开放为一体的文化,即便是孔圣人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儒家文化在其他文化之中也算是三人而行,取长补短也不是不可能,比如现在的大宋就有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其他学说,法家的以法制为天下公的说法已经出现。
但这还不算什么,甚至朝堂中的官员也开始支持这一言论,并且认为应当以法治国,治天下。
法家是除了儒家之外最受宋人欢迎的学说了,因为现在大宋的矛盾冲突一点也不比辽朝来的少,什么样的问题都有,而且都是曾经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规定的,只是对书籍的版权有着一些规定而已,而对于专利权这种特殊的东西却没有保护。
经常是要靠当地的官员进行判决,而这种没有先例的判决往往要取决于官员的脾性,好恶,甚至是心情,于是便有人开始提倡重新编篡大宋的国法,已经编写过的《皇宋宪法》好再行增减。
包拯更是提出了依法治国这一跨世纪的论调,赵祯不怀好意的揣着,包拯这老倌被一个聪明人利用了,依法治国?是好的,但却把帝王置于何处?
说这话显然是得罪君王的,但包拯却说了出来,若是他自己的想法,赵祯打死也不信,这老倌的古板可谓是出了名的,虽然有些不知变通,可忠君二字仿佛摩崖石刻般烙在他的心中。
显然这是法家的某个人提出的言论,并且把包拯忽悠住了。
如今的大宋文化不光有法家和儒家,还有格物,这种赵祯自己扶持起来的学说已经成为了大宋的一大支柱,学习格物不单单是能为大宋牟利,更是能为自己牟利。
匠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这对赵祯来说便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这些匠人即便是不服务于朝廷,也会使得大宋的民间科技出现进步,而这种进步和大宋的进步又有什么区别?
只要是封建王朝,那便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家的拿来主义用的好,匠人们会兴高采烈的把自己的成果送给朝廷。
当然赵祯也不会亏待这些匠人,必有厚赏不说,还会有一些有名无实的荣誉赐下。
抽完最后一口烟,赵祯蓦然发现,事实上现在的大宋欣欣向荣,并没有出现不可控的迹象,百姓的思想依旧是沉浸在儒家的忠君爱国之中。
别的不说,单单是每年考取功名的士子便越来越多,参与科举的人数逐年上涨,多亏了大宋教育的普及,现在的大宋已经不用担心无仕可用的局面了。
领土不断扩展的大宋对官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南海诸国原本只由朝廷派出一些待选官充任知县事,而现在,不光要有知县事,还有县丞,主簿以及县尉,要知道在大宋有些小县甚至都没有这些官职,最多设置县丞与知县事两者互相监督而已。
现如今看来,大宋本土的县城之中有不少还赶不上后设立的县城,这些县城虽然设立时间段,但起点却颇高。
南海的县城往往管理着更多的土地,县城数量不多,但功能一定要完善,而宁夏路的县城就更不用说,这里的百姓几乎是清一水的大宋汉家百姓,他们迁徙至此,自然朝廷的“服务”也要跟过来。
现如今,大宋的北方产粮能力甚至不及南方,而西北的宁夏路更是有着河套平原带来的肥沃土地,战争债券带来的收益让当初买了债券的人赚的盆满钵满。
赵祯甚至琢磨,要不要再次发行债券,这次以国债券的形势进行发放,为的是给辽东这片宝地筹款。
当初西夏的战争债券第一次卖便很火,而这次以辽东为基础的国债券应该也会相当的紧俏,洛阳纸贵的局面怕是少不得出现。
赵祯比谁都清楚购买这些债券之后会得到怎样的收益,辽东的黑土地之下埋藏的宝贝可比河套平原的要多得多!
若是朝廷有钱,赵祯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虽然在表面上大宋的财政依旧是相当不错,可实际上四十万大军的佯攻让大宋损失许多,现在赵祯才知道,要维持四十万人北伐是一项多么大的开支。
同样这也是在这场佯攻之中所收集到有用信息,现在朝廷拿不出多少钱财来支持辽东的建设,能负担得起迁徙百姓的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了。
数十万人的移民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包拯已经不止一次的上疏陈其之厉害,若是没有一笔全新的账目进入朝廷财政,他便只能克扣宫中的费用了……
这是文臣一贯的伎俩,毕竟大宋的宫中开支一样归账三司,若是他包拯这个三司使从中克扣,赵祯还真的没什么办法,只能用自己的内藏库周济,而这也是包拯的目的。
可不能一味的动用内藏库,这笔钱对赵祯来说还有大用,当初西征之时可是用过内藏库救急的,不到万不得已重要留下一手才是。
于是国债券这东西又新鲜出炉!赵祯相信,这玩意一出必定大卖,再次之后,大宋再发行国债券肯定会被抢购一空。
大宋的文臣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若是不能兑现朝廷发行的钱,钞,券,那于抢夺百姓有何区别?所以赵祯并不相信这东西会滥发滥售。
正在跳转到宋缔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绿色阅读 - 宋缔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