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赵祯敕谕的抵达,身处北京大定府中的蔡伯俙也算是有了主心骨,果然是把这货送回辽朝,这段时间放在大定府就是一个祸患,反正自己是没睡过一个好觉。kanshushen
不单是严加看管,还要让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俨然是供起来一般,万一朝廷要人或是交由辽朝都好有个交代不是?
现在好了,终于把这个“活菩萨”给送走,也算是解决了心头大患。
收起眼前这份敕谕,蔡伯俙小心的把这东西收好,敕谕可不是简单的东西,这代表着皇帝的诏令也是告诫晓谕,等闲不会轻易使用,这也是对亲近之臣才会使用的东西,显然,这说明官家极为重视自己。
这么多年来赵祯对蔡伯俙的关照和重视即便是傻子都知道,但蔡伯俙还是自觉的疏远一点,免得被朝臣当作奸佞的小人,依靠圣宠而获得机会的人。
收好敕谕,蔡伯俙便施施然的走出大定府安抚使衙门,这里其实就是知府衙门而已,因为苏轼被提拔为大定府权知府事,所以暂时由他担当知府一职,所以一家人也就自然而然的住在了一起。
蔡伯俙是灵儿的姑父,苏轼和灵儿的关系基本上已经确定,就差直接叫蔡伯俙姑父了,于是也就没有那么的多的避讳,知府衙门的后衙通常住着家眷,于是蔡伯俙理所当然的住了进去。
至于安抚使衙门……又不是常设官,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浪费人力财力,也给蔡伯俙挣了一个好名头,他是赵祯的妹夫,自然也要学习赵祯勤俭节约的精神……虽然都是他在勤俭节约,但所有人都在夸奖是官家带的好头。
当然,苏轼对于这种鸠占鹊巢的行为很不满,蔡伯俙是安抚使,他是知府事相比之下可就要受到蔡伯俙的管制,蔡伯俙理所当然的把最好的房间和东西占了,关键是他还不能有怨言,谁叫蔡伯俙是他的准姑父,而灵儿和这位姑父的关系又恰恰很好…………
于是苏轼只能对蔡伯俙的行为笑脸相迎,而且还要显得很不错的样子,双方之间算是颇为融洽,当然蔡伯俙的诗才……总是被苏轼完虐,这段时间的应景诗可是完全不敌苏轼……
走到出本属于苏轼的签押房,蔡伯俙对着苏轼所在的厢房叫道:“苏家小子快快出来,随某去瞧瞧那萧满!”
苏轼悠悠然的从厢房中走出,笑眯眯的问道:“这么说官家的旨意到了?如此这萧满是留不得了,可辽人不来讨要,命我大宋便拱手送之,是不是有些示弱?”
蔡伯俙笑了笑,边走边说道:“示弱?这才是告诉辽朝我大宋之强大,也是告诉辽人,我大宋不屑行鬼蜮之术!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大宋?辽人当如何看待我大宋?无事不可死读书,多多思考!”
苏轼虽然不服,但却依然要笑着点头称是,他心中很清楚,自己的这位准姑父最喜欢的便是向后辈传输他的道理,当然这也是一种善意的教训。
他和官家相差无几,都是刚刚过了不惑之年的人,苏轼觉得他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总是比自己要来得多,也乐的和他在一起,听他的唠叨,不过这段时间相处下来,苏轼觉得他的生活智慧远比他的政治智慧更加透彻…………
两人前往关押萧满的庙宇,这是辽朝中京道中最大的庙宇,其中最为闻名于世的便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石塔,名曰大辽塔,即便是蔡伯俙和苏轼两人见过宏伟的建筑,也被眼前这座石塔所震撼。
大辽塔最底层的高大立面上,一周巨大的莲花宝座托起了海天佛国的八大部洲,每个立面中心砌出券顶佛龛,一尊尊高大的圆雕佛像,头顶佛光,慈眉善目,俯视人间。
佛像的两侧,各站有威武的金刚力士,怒目狰狞,手持各种法器以维护佛祖尊严,佛祖的上方宝盖左右,一群飞天女神漫天飞舞,彩带、花篮和衣裙雕刻细微,栩栩如生,塔角挂有风铃,清风吹来,余音枭枭,恍若来自半天。
不知这石塔是否是得到了佛的伟力庇佑还是加持,在宋军火炮轰击大定府时,没有一发砲石落在这石塔附近,更没有伤到这石塔分毫,所以当时有不少百姓和官员前来塔下避难。
而石塔所在的庙宇也被大定府中的百姓唤为“佛显庙”。
无论看了多少次,蔡伯俙和苏轼两人在这石塔面前都要驻足,这石塔上的浮雕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不失为一件至宝。
“大辽塔之造诣精湛令人叹观!”
瞧着苏轼的感慨,蔡伯俙点头道:“是啊!正如官家所说,无论那个民族,无论是出于华夏还是狄夷,都不可小觑其手段和智慧,如此石塔便是我大宋亦难有此宝相庄严,巧妙构思。”
“这塔下有地宫吗?!为何您派人在四周不断勘测?我可瞧见了,这些人都是军中听瓮的高手。”
蔡伯俙刚刚感慨完就被苏轼的一句话戳穿,老脸一红尴尬的笑道:“哈,石塔实心皆有地宫附带,以佛祖之法身供于毗卢殿……我只是想看看辽人的毗卢宝殿是一副什么模样……”
苏轼撇了撇嘴,这位准姑父定然是要挖地三尺的,在大定府这座繁华的都城之中居然没有收缴到辽人的财富,实在是有些不甘心吧!
萧满在佛显庙中的一个后院厢房之中,位置偏僻,安静的祥和,不过四周的侍卫可不少,且都是军中的高手,为此蔡伯俙还特意从杨怀玉的军中讨要了踏白军的精锐前来充任。
虽然他萧满是一个将死之人,但却不能死在大宋的大定府中,即便是自杀也不行,出了大定府,出了大宋的北京道,你想怎么死随便,只要和大宋无关就好。
而自从萧满住进了小院,开始还天天闹腾,嚷嚷着要南下面见大宋皇帝,愿以萧氏的身份劝诫契丹贵族前来大宋投降,但后来他自己便也知道了其中的意义,反倒是不闹也不叫,不过吃的却极多,也是惊人了。
这种状态的人蔡伯俙见过,苏轼也见过,就像是大牢之中将死之人在赴死之前一样,先是想尽办法求活,最后自暴自弃之下便开始贪婪的吃食,以享受在人间最后能享受的东西。
正在跳转到宋缔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该上路了绿色阅读 - 宋缔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