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冬,街道两边的树木光秃秃的只剩下个枝干,条条叉叉的直立着,一副萧瑟之意。宫内尚好些,树木上还有些零星翠色,却又因为灰蒙蒙的天显得异常的压抑,在李恪的眼中,这样的景色让他心中隐隐不安。
下了朝,几位成年的皇子例行来到御书房由李世民考教政事,在李世民心中他能问鼎帝位,与两位兄弟从小听着太上皇讲解政事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虽然孩子大了对他的龙椅有了想法,但他知道,他是不可能换了太子,更是希望他们兄友弟恭,在他百年之后太子登基,他的儿子们能互相扶持,让李唐江山稳稳妥妥屹立不倒。
“今儿早朝对西北上的折子,你们都是怎么想的,都说来听听……”
李世民端着茶杯靠在椅背上,嘴角微微上扬,将两个儿子的神色都收在眼中。
如今,唯有大婚的太子李承乾和李恪上了朝,李恪素来得杨明月真传,对于太子十分敬重,太子不开口他绝不会出言,不论心底究竟怎么想,面上让人挑不出丝毫差池。是以不少老臣对于李恪的印象态度,比起飞扬跋扈,处处与太子相比的燕王李佑好了不少。
“西北贫瘠,往年都不如意,今年更是遭了雪灾,儿臣以为该尽早开仓赈灾,已安定民心。”
太子所言中规中矩,可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西北的粮仓怎够一个州府的百姓过冬?”
李世民微微叹息,早年的征战让国库空虚,这才将将养了几年,可每年的军需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每年也并非风调雨顺,总有一两处要赈灾,现在要再拿出一笔赈灾款项,着实有些紧张。身在帝王之位,李世民才知不易,这些年他励精图治,也只是将长达十来年的战争带来的后患解决了些许,如今的国力比之隋朝盛世时期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太子听到这话眉头轻蹙,他才刚刚接触朝政不久,对于更深的一面了解不甚清楚,但他也知道国库确实空虚,就看这些年边境不甚稳定,那些军饷粮草是万万动不得的。
一时间太子也没个好主意,低着头沉思着,一旁的李恪听着李世民的话倒是微微抬头,若有所思。
李世民看着李恪的表情,笑着问道:“老三,你可有想法?”
李恪犹豫了下,看了一眼太子,在得罪太子一族还是为为了西北百姓的较量,权衡了下利弊,还是开了口。
“西北是大唐的领土,西北的百姓是大唐的百姓,皇家不能让自己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李恪顿了顿,见李世民脸上有鼓励的神色,也抛去了之前那一份顾忌,继续说道:
“皇家不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从他处调派粮食怕是会引起民间的动乱,百姓猜疑。可国库里一时拿不出这些银子钱粮,就唯有从其他方面下手了。”
太子这会抬起头看着李恪,李世民也提起了兴趣,坐直了身子问道:
“那你可是有法子从哪拿出这些钱粮?你若说的法子可行,朕定好好奖赏你。”
李恪看向李世民,脸上有着淡淡的笑容。原本就继承了二人美貌的他,平时绷着不笑只觉得英俊不凡,这一个淡淡笑容只让人觉得寒冬都能被融化了去。
“儿臣记得,前些日子长孙大人弹劾户部侍郎刘敏涛贪墨,经刑部查证证据确凿。儿臣以为,父皇可以抄了刘府,刘家历经两朝,又跟随皇祖父打下大唐江山,必然也有许多积蓄银钱。将刘府里的银钱全部拿出来,寻富商处买粮,置办一批粮食运过去,自然是无碍的。至于刘家在朝中为官多年,父皇可以看在情面上饶他们死罪,将死罪改成流放。这样一方面给了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一方面又能彰显皇家恩德,父皇以为如何?”
李世民听完沉默半晌没有说话,却兀自掩去眸中一丝深意。李恪的这个法子他也曾想过的,只是一时间便不能拿定主意。如今李恪这一番话,却是让他心中下定了决心。他抬眸看着李恪,这个行事作风越来越像自己的儿子,让他越发的喜爱起来。
“恪儿这法子不错,朕觉得甚好。”
李世民出言赞赏,言语里有说不出的疼爱,让一旁的太子十分不舒坦。从小他做什么都是最好的,可自从那一场由李世民领着后宫嫔妃参观教考之后,他与李恪的差距渐渐显露出来。他一直记着舅舅长孙无忌的话,他是嫡长子,是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只要循规蹈矩,在父皇百年之后,那张龙椅就是自己的。可是现在,他的好三弟剑露锋芒,五弟咄咄相逼,他的太子之位还能稳稳当当?
太子不知道现在的心情该怎么形容,可却不能不承认,他这个三弟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已经长成了。
“那父皇可要好好奖赏三弟,这个主意可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让西北的百姓不用流离失所。”
太子这话倒是真心实意,李世民听了也十分满意,兄友弟恭是他素来希望的场面。
“既然是老三的主意,查抄刘府的时候,太子和老三便一起去吧。”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如今钱粮的事情解决了,可怎么送到西北也是一个难事。想要这比银子落实的实处,粮食分毫不少的送到西北,定要找个清正廉洁之人。
李世民将朝臣在心底默了一遍,又将目光看向眼前的两人,心中有了主意。
“好了,你们也去给你们母妃问安吧。”
“儿臣告退。” 太子和李恪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太子要去未央宫,因为长孙皇后不大好了,李恪也不好前去请安,在御书房与太子说了几句后,在太子隐隐露出复杂目光下转身往景福宫去。
“太子殿下?” 太子身边的内侍看着他有些出神的目光轻声提醒,这才拉回了太子的心神。
“宣长孙冲到东宫。”
太子垂下眼睑淡淡吩咐道,抬腿往未央宫探望长孙皇后。如今长孙家还是由长孙无忌主事,可与太子相交一事渐渐落在了长孙冲身上,毕竟年龄相仿之人相交不会被人诟病,至少比长孙无忌亲自相交好一些。
另一边,李恪进了景福宫,杨玉正在陪着杨明月说话。
“昨儿个山庄里送了两只锦鸡来,那管事的还说锦鸡尾巴上头的毛又长又漂亮,松开鸡翅膀,能从墙根儿飞跳到墙上。”
杨玉轻笑道:
“庄子里的管事送来给王爷,说这种锦鸡肉十分香,炖来吃了很有嚼头,可儿媳问过了,这锦鸡是他们半路捉住的,究竟是吃什么长大的也不得知。儿媳怕王爷吃了这被污了身子,便想着等几个月,等这两只锦鸡孵了小鸡出来,用好水好粮养大了再杀了吃也不迟。”
杨明月听了这话轻轻颔首,很满意的看着杨玉道: “到底是女儿家细心些,从前恪儿狩猎,总是猎了什么就直接吃了去,有回染了热气可没把本宫吓着。”
“母妃可是又在说儿子的不是了?”
李恪被杨明月在妻子面前说着自个的糗事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行了一礼,坐在杨玉给他让出来的位置,而她乖觉的坐在了李恪下首。
“你和愔儿可没少吓着母妃,如今你有了妻子,总能管束你几分。” 杨明月瞪了李恪一眼,轻声道。
“都是儿子的不是,让母妃担忧了。”
李恪的告罪换来了杨明月一声轻笑,将此事接过不提。她看了一眼司音,殿内伺候的宫女都退了出去,只留下三位主子,司音守在门边上以防有人偷听。
杨明月如此郑重其事,让李恪和杨玉都不由得凝重起来,不知道接下来杨明月会说出什么样的大事。
“这景福宫,本宫呆了十年了…确不曾想到依旧无法安然睡一个觉。”
杨明月的话让杨玉大惊失色,李恪震惊之后眼底划过一抹狠厉,他抬着头看着杨明月,等着下文。
“母妃本不愿与你说这些,可你已经参与了朝政,便也避不开了。连这景福宫都有前朝的钉子,是想你的王府,是不是真如铁桶一般?母妃在后宫,能用的手段不过就那些,可是恪儿,你与母妃不同,你是皇子,接触的可不是什么拈酸吃醋,争宠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杨明月的话让杨玉方才有些惊慌的情绪渐渐冷静下来,她听出来了,这是在说蜀王府里就算是精挑细选的人,也不一定干干净净。
“母妃放心,儿媳与王爷夫妻一体,别的儿媳不敢保证,可在王府里,儿媳绝不会让人害了王爷去。”
更新了更新了…之前□□号被盗了找不回来了,晋江也登不上来,断更这么久很对不起各位天使们!
这是新的群号:823722472,凤会开始继续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渐变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