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嫡公主的驸马

唐风吟现在的农庄经营得很好,已经可以做到盈利了,农庄不断地扩大,唐风吟干脆将皇帝赐给她的农庄和公主的皇庄合并,实行桑基鱼塘的模式。

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从种桑开始,通过养蚕而结束于养鱼的生产循环,构成了桑、蚕、鱼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蚕沙、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粪等泥肥肥桑的比较完整的能量流系统。

唐风吟改良了一下,将皇庄分成好几个部分,在桑基鱼塘的模式上改动了一下,使其更迎合京城当地的气候。

胡商给的种子,唐风吟多加试验,种在地里,葡萄的质量肯定不如沙漠里种植的葡萄,但也是一项收入。

唐风吟在神农司和钦天监那里找来了大庆多年来的天气记录以及粮食情况。正如原主记忆里这些年多有灾害,旱灾与洪涝都有,唐风吟结合自身所学,大致推断出这是因为大庆马上会迎来小冰河期,最后大庆的灭亡多是天灾导致的**,并不全是吏治失败的原因。

小冰河期会导致大范围内的气温大幅度下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原先唐风吟还没有把握是小冰河期,但改革农具后,皇帝允许她翻阅神农司以及政事以外的相关资料,唐风吟读了大量的书籍,列出种种数据,并要求下面的人也制作同样的内容。

终于绘制了大庆建国以来的天气变化趋势图,发现大庆近年来天气变异相当大,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很高,并有上升的趋势。

去年和今年都是一样,冬天的时间似乎持续得很长,明明快入夏了,天气仍然感到凉爽,这让唐风吟进一步确定是小冰河期。

唐风吟有预先做好最坏准备的习惯,太子赠与她的棉花早早地种下了,并制成棉服,当作物资派发到军队中。皇帝和太子发现了棉花的妙用,已下令进行推广,用的还是唐风吟这边改良过的种子。

因为是胡商找来的种子,太子私下里一直支持唐风吟跟商人做交易,只是找种子,又不是盐铁这种犯禁的东西,皇帝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唐风吟想过了,如果胡商不能尽快找来亩产量高的作物,她就只能跟系统交易,换出作物来。

幸好,胡商给她带来了好消息,虽然他手头上没有,但他知道哪里有,只是离得很远,需要跨海。

她当即决定留下胡商,入宫来向太子求助。

果然,太子一听有亩产数百斤的作物,立刻就要下床,唐风吟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告诉他胡商已经被安排住下。只要确定何时出发就可以了。

“风吟,你确定会有这样的作物吗?”太子紧紧地盯着唐风吟,声音也不自觉地大了些,唐风吟看着太子,没有任何表情地点点头,一旁的青鸾公主也安静地注视着这二人,懂事的没有插话。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太子颤抖着双手,喃喃自语。撇开那些阴谋诡计不谈,太子也曾雄心壮志要为大庆出一份力,要扫荡宇内,清除世家,为百姓做些实事。

可这残破之躯,太子用力捶在腿上,眼眶不自觉地发酸,他都绝望了,家臣们都走了,连父皇都要挑选新皇人选。作为太子,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兄弟等上了台,气度大的点圈禁自己,留一条活路;气度小点的,只怕是要斩草除根。

太子就在一天天的绝望中度过,他曾想过要带妹妹一起死,省的活受罪,可青鸾睁大无辜的双眼看着自己时,自己还是颤抖着双手将妹妹交给了赶来阻止他的父皇。

也因为这样,直到青鸾出嫁,他都没有再见她。

幸好皇妹嫁的人精通农事,太子一开始对唐风吟并不感兴趣,可后来发现对方的确是个人才。

农事乃治国之本,就凭他制作的农具,就足以保证下一任皇帝不会清算他,读书人多的是,精通农事的人才来多少都不嫌多。就凭唐风吟的手艺,足以让皇帝把他当国宝一样宠着。

这样的人只要想护着,下一任皇帝也不会跟皇妹计较,所以,皇妹后半生的安全算是妥了。

就怕唐风吟和青鸾感情不好,所以太子为了妹妹,一直都在拉拢他,要什么给什么,唐风吟也很识相,要的东西都没有超出规格,一心扑在农事上,这让太子对他的好感直线上升。

至于自己,只能待在东宫静静地等死。他都想好在新皇登基之前自杀,反正自己也是个废人。

没想到唐风吟就像是走亲戚一样,经常进宫来看他,也不说别的,说一说自己研究的进展,遇到了什么难题,采取了什么样的做法。太子听着听着就入了迷,有时也会和唐风吟探讨,对于唐风吟遇到的麻烦,也会动用手下的势力帮衬一二。

渐渐地,太子的心态变好了很多,好像除了等死之外,他还可以做些别的,至少、至少证明了--

----他不是个废物啊!

听完唐风吟的话,太子心情激荡,向唐风吟保证一定尽快组织人手出海,不过,他毕竟是太子,想的较多,对唐风吟说道:

“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有这种作物存在,所以不能给你布置太多的人手,不过出海等事孤一手包办,能找到最好,不能找到也没办法。”

该说太子太温柔了吗,还反过来安慰她这个提出建议的人,她当然准备了备用方案,对于太子的关怀,唐风吟说出了另一件事,有关小冰河期的事情。

太子的表情从潮红变成惊恐最后转为煞白,他哆嗦着抓紧唐风吟的手,嘴唇一直想发出声音,但都不成调。

唐风吟反过来,握着对方的手,开始跟他讲自己从历年的资料里看到的东西,太子想不信来着,但对方说的有理有据,还拿诡异的气候说事。

古人对于天气的异常都揣着一种隐秘的心思,那就是君王无道,天上才降下灾祸,太子也是这么想的,可唐风吟居然预测了灾祸的发生,这让一直标榜血液里就是尊贵血脉的太子有些接受不了。

凡是可预测的、可掌控的,那就是凡人的东西,唯有神明才不可掌握,唯有君王可自称为天之子。

唐风吟眼睛尖,看到太子的脸色,立马转了另一个方向,跟太子说些大灾之后必有瘟疫、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洪灾什么的,小环境范围内的都是太子可接受的程度,大环境涉及到气候的就不行了。

见太子的脸色好了些,唐风吟心中直道可惜,大致说了一下可能会发生的灾祸以及救灾手段。

朝廷这些年一直都有救灾,可没办法,南边刚治完水,北边就起了大旱,东边刚结束了瘟疫,西边又开始了雪灾。

有时候,太子不得不承认,他家父皇的运气实在不好,大庆朝几百年来的灾祸都挤在他继位的时候,他父皇也的确是有些本事,稳住了局面,不然早被人掀了。

唐风吟也是承认龙椅上的那位,稳定局面是一把好手,最后的灭亡也不尽然都是他的错。

秦穆阳建立新朝,也是建立在救一批死一批的基础上,只是把别人的粮食抢来救济自己人,这样自己人会拥戴自己,不服的人则会被饿死。最后活下来的都是感恩戴德的。

省粮食的最高效的办法就是消耗人口。

唐风吟思考了一下,对太子拱手行礼,说道:“殿下,出海找种子的事要进行,臣也在培育新品种,只是时间上要久一些,实在找不到,臣也可以自己培育,虽然产量肯定不如海外作物的高,但多少有点用。”

有唐风吟的保证,太子的心总算是放回了肚子里,比起那虚无缥缈的海外作物,还是唐风吟在农业上的实力比较让人放心。

和太子说定了出海事宜以及其他事情,唐风吟带着公主离开。

在回去的路上,青鸾公主都没有说话,一直支着下巴,在思考着什么。

唐风吟没有在意这一点,在她看来,青鸾公主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件好事,所以她从来不管青鸾公主在想什么,不怕你想,就怕你没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她想说,唐风吟会听,她不想说,唐风吟也不强迫。

等晚上回到公主府,唐风吟就看见青鸾公主赤着脚坐在榻上,一只胳膊撑着头,旁边放在一盏造型优美的无烟宫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在宫灯的照明下,雪白的小脸越看越美,睫毛一扇一扇,仿佛下一刻就会醒过来。

唐风吟给青鸾公主披上了一件狐皮大衣,青鸾忽然睁开眼,看到是唐风吟,身子放松了些,软软地倒在她怀里,唐风吟伸手扶住她,坐在她旁边。

问道:“怎么还不睡?”

青鸾公主眨眨眼,一双水做的眸子透着淡淡的雾气,柔柔地,狭长的双眼无辜又冷然,却又包含着满满的信任,当她看着你时,仿佛你就是她的全世界,如一波碧潭,让人恨不得溺死其中。

然而,唐风吟只是保持着微笑,丝毫不为之所动。

青鸾公主看了半天,最后还是泄了气,露出小孩没得逞后的垂头丧气,一气之下,把赤着的双脚塞进唐风吟怀里,整个人翻转身子,朝着另一边。

唐风吟好笑地卷起旁边的毛皮,给青鸾公主裹上,这些都是蛮族带来的动物毛皮,进贡用的,皇帝只给贵妃和太子留了一匹,其他的都给了青鸾公主。

唐风吟大致能猜出青鸾公主为什么会生气,她从怀里掏出一本书,书上是记录着她到现在对大庆朝的气候总结与规律。

青鸾公主背对着她,她也不生气,一字一句讲着大庆朝的各地气候,适合何种作物,这些作物有什么用,可以如何运营,以及她没有对太子说的气候观察规律与总结。

青鸾公主一听到这个,立马就坐了起来,就这样看着唐风吟,唐风吟不为所动,继续上课,给她说了前半部分就被公主叫停。

“你,为什么要教我?”青鸾公主脸上的天真不在,只剩下探究。

原来青鸾公主褪下伪装是这个样子啊!唐风吟心满意足,对公主说道:“殿下可以认为我是想讨好殿下,毕竟我的一切都源自殿下。”

这个理由过于强大和实诚,让公主一时没了言语。

挠挠头,青鸾公主一把抢过书,自己翻了翻,“以后除了本公主,不要跟任何人说刚才的东西,更不能告诉哥哥。”

“为什么?”

“因为他蠢。”青鸾公主翻了个白眼,“你要是告诉他或者别人,你就比他还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嫡公主的驸马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