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深夜的代码和段子

周五晚上十一点,笑果俱乐部里只剩一盏舞台追光灯亮着,在黑暗中切割出圆锥形的光明区域。夏飒盘腿坐在光晕中央,身边散落着写满潦草字迹的稿纸,一把吉他斜靠在身旁。她已经这样工作了三个小时。

门铃响起时,她吓了一跳。

“谁啊?”她喊道,声音在空荡的俱乐部里回荡。

“是我,苏瑾。”

夏飒惊讶地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苏瑾,依然穿着白天的职业装,但卸去了西装外套,白衬衫领口微微敞开,手里提着笔记本电脑包。

“你怎么来了?”夏飒让开路。

苏瑾走进来,环顾黑暗中的俱乐部:“您没回复我的邮件。关于下周彩排的段子修改意见,我需要与您确认后才能安排技术团队。”

夏飒一拍额头:“该死,我手机没电了。你专门跑一趟就为这个?”

“效率很重要。”苏瑾平静地说,但夏飒注意到她眼下的淡淡阴影。

“你刚下班?”夏飒问,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

苏瑾点头:“项目周期压缩了,需要调整时间表。”她看到舞台区域的稿纸,“您还在工作?”

“灵感来了挡不住。”夏飒耸肩,“而且白天太吵,晚上这里安静,适合创作。”

两人站在空荡的俱乐部中央,一时无话。最后还是夏飒打破沉默:“既然来了,要不下周的内容现在对一遍?省得你白跑一趟。”

苏瑾犹豫片刻,看了看表:“可以。但我需要先处理一封紧急邮件,十分钟。”

“随便。”夏飒指向一张桌子,“那里有插座。”

苏瑾坐下打开电脑,很快沉浸在工作中。夏飒回到舞台区域,却没有继续创作,而是偷偷观察苏瑾。在舞台追光灯的侧光下,苏瑾的侧脸线条显得格外清晰,专注的神情与平时不同,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人性。

十五分钟后,苏瑾合上电脑:“抱歉超时了。我们可以开始。”

夏飒跳下舞台,拖了两把椅子到追光灯下:“就在这儿吧,有气氛。”

两人坐下,夏飒开始朗读修改后的段子。起初苏瑾还是一如既往地专业,提出技术性建议,指出需要准确描述的部分。但随着夜深,她的语气渐渐放松,偶尔甚至会因为某个巧妙的比喻而微微点头。

“这段关于算法偏见的内容,”苏瑾说,“可以加入更多具体案例。比如面部识别系统在不同种族间的准确率差异。”

夏飒惊讶:“你还研究这个?”

“技术伦理是我的研究领域之一。”苏瑾解释,“任何强大工具都可能被误用,重要的是建立防护机制。”

夏飒若有所思:“所以在你这儿,技术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

“从来都不是。”苏瑾轻声说,眼神有些遥远,“技术反映创造者的价值观和偏见。正因如此,更需要多元视角的参与。”

这是夏飒第一次听苏瑾谈论工作外的理念,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窥见这位冷静科学家内心的冰山一角。

“所以你才找我合作?为了那个‘多元视角’?”

苏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移话题:“我们继续吧。下一段关于情感识别的部分...”

工作持续到凌晨一点。当最后一段稿子讨论完毕时,两人都显露出疲惫。夏飒伸展身体,骨节发出轻微的响声。

“饿死了,我这里有泡面,要不要?”她问。

苏瑾显然想拒绝,但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在寂静的俱乐部里,这声音格外清晰。

夏飒大笑:“看来你的胃比你的理智更诚实。等着,我去烧水。”

她在小厨房忙活时,苏瑾好奇地观察着俱乐部的各个角落——墙上泛黄的老照片,舞台上积累的划痕,吧台上客人刻下的字迹。

“这里很有...历史感。”苏瑾评价道。

“说白了就是又旧又破。”夏飒端着两碗泡面回来,“但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不像你们科技公司,一切都崭新发亮,但没有灵魂。”

苏瑾接过泡面,小心地吹气:“崭新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但也扼杀创造力。”夏飒反驳,“混乱中有美,你知道吗?”

她指着墙上一幅抽象涂鸦:“看那个,是某天晚上一个醉醺醺的诗人即兴画的。当时我觉得一团糟,但现在看,它有一种原始的能量。”

苏瑾认真端详那幅画:“有趣。它的色彩分布符合黄金比例,线条流动感很强,尽管看起来随意。”

夏飒眨眨眼:“你连看画都要数据分析?”

“模式识别是本能。”苏瑾小口吃着面,“就像您能感知到它的‘能量’一样。”

吃完简单的夜宵,两人却没有立即离开的意思。深夜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让白天坚不可摧的界限变得模糊。

“所以,”夏飒蜷在椅子上,像只慵懒的猫,“苏博士除了工作和学习爵士乐,还有什么秘密爱好?”

苏瑾似乎被这个问题问住了,思考良久:“我收集蝴蝶标本。”

夏飒瞪大眼睛:“什么?真的?”

“是的。 Lepidoptera(鳞翅目昆虫)的分类系统非常精妙,它们的翅膀结构是自然进化的奇迹。”

夏飒摇头笑:“我应该猜到的。连爱好都这么...系统化。”

“那您呢?”苏瑾反问,“除了表演和绘画?”

夏飒眼神闪烁:“我修复老物件。旧收音机、机械手表什么的。喜欢把破碎的东西重新拼凑起来,让它们重新运转。”

这次轮到苏瑾惊讶了:“这需要极强的耐心和精细操作能力。与您的公众形象不符。”

“大家都觉得搞脱口秀的都很外向浮躁是吧?”夏飒笑,“其实最好的段子往往诞生于漫长的孤独和专注。”

夜更深了,两人从工作聊到爱好,从童年梦想聊到对未来的担忧。夏飒说起第一次登台时的恐慌,苏瑾谈起在MIT作为少数亚裔女性的压力。在追光灯形成的孤岛中,她们不再是技术专家和喜剧演员,只是两个疲惫却不愿结束对话的灵魂。

凌晨三点,苏瑾的电脑发出低电量警告,才打破了这个魔法泡泡。

“我该走了。”苏瑾站起身,略显不舍。

夏飒也站起来:“我送你吧,这个点打车不安全。”

“数据显示,这个区域犯罪率很低。”苏瑾本能地反驳。

“数据不会告诉你今晚有个变态在附近游荡。”夏飒已经拿起外套,“走吧,科学家,偶尔相信一下人类的直觉。”

深夜的街道寂静无人,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两人并肩走着,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

“谢谢你今晚来。”夏飒突然说,“虽然是为了工作,但...聊得很开心。”

苏瑾沉默片刻:“我也很享受。您的创作过程比我想象中更加...严谨。”

夏飒笑出声:“这是我听过最独特的夸奖。”

走到主干道,夏飒为苏瑾拦了出租车。上车前,苏瑾转身:“下周的彩排,我期待看到今晚修改的成果。”

“保证让你惊喜。”夏飒自信地笑,“晚安,苏瑾。”

“晚安,夏飒。”

出租车驶远后,夏飒站在街角,回味着这个意外的夜晚。她回到俱乐部,发现苏瑾忘在桌上的U盘。插入电脑,里面除了工作文件,还有一个名为“Lepidoptera”的文件夹。好奇心驱使下,她点开一看,里面是精美的蝴蝶标本照片,每一张都有详细的标注。

最让她惊讶的是最后一张——一只色彩斑斓的热带蝴蝶,旁边标注着:“Papilio飒ensis,虚构物种,以夏飒的名字命名,因其色彩斑斓且难以归类。”

夏飒盯着屏幕,久久无言。

与此同时,出租车上的苏瑾打开手机,看着刚刚偷偷拍下的夏飒在追光灯下工作的侧影。照片中的夏飒与平时张扬的形象截然不同,神情专注,手指轻抚吉他琴弦,仿佛在与音乐对话。

苏瑾将照片保存,标注:“研究对象L.S.,状态:放松创作,备注:展现出与公众形象不符的深度与专注。需进一步观察。”

但当她关上手机,靠在后座闭目养神时,嘴角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那一夜,俱乐部追光灯下的几个小时,像一道细微的裂缝,让光得以照进彼此封闭的世界。而她们都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