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

居然又有抽奖了!

李锦眼神微闪,他好像知道什么是关键信息了。

“此话当真?李郎君还有关于食用油的一些想法!择日不如撞日,左右本官今日无事,能谈的就一起谈了,说说你的想法吧。”

李锦收回思绪,只是脸上的欣喜根本没能藏得住。

坐在对面的卫砚舟看了他一眼,默默低头吃了一口红薯,香甜味入嘴,一向不爱吃甜的他却半点没觉得排斥,反而想起了某种令他想了许久的味道。

再次抬眼,他正好瞧见李锦口若悬河。

李锦生得俊秀,未施粉黛下莹润饱满的唇一张一翕。

“吴县令,那我就直说了,现在有辣椒种子和红薯种子,我也曾听几位胡商提过此物该如何种植,现在我最缺的就是地,适合种植红薯辣椒的,没有任何归属争议的地。”

“种红薯的话最好沙土壤,而且要保持干旱,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充足水源。”

既然都已经提了要求了,自然就要把能想到的都先提出来。

“辣椒的种植条件也差不多,但有一个要求,就是种辣椒前的地不能是刚种了落苏的,如果是刚种过大豆那就更好了。”

吴致尧不解,问:“这是何用意?”

卫砚舟也看向他。

好吧,小葵花锦锦课堂开课了!

“植物生长与人一样都需要养料,也会被疾病侵染,能理解吧?”

两人都表示理解。

李锦继续讲解。

“虽然都需要养料,但每种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并不相同,例如大豆需要的养料是土壤中的甲,茄子则需要养料中的乙,那自然就是今年种大豆,明年种茄子,轮种得好。”

“妙极!”吴致尧恍然大悟,“《齐名要术》所言‘岁易’之言当也是此意了。”

李锦点头,“正是如此,吴县令可真是博闻强识、心忧百姓啊,居然连农书都研究得如此透彻。”

他这话也不是随意乱夸的。

瑞宁年间,北朝的人才选拔制度趋向多元化,采用的是科举为主,举荐为辅,多元途径并进之路。

据他所知这位六品县令那可是正儿八经科举考出来的。

但是这年代的科举有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目,但这些科目并不涉及农学。

而朝廷机构中,户部、工部、司农寺、都水监都涉及到农业。

不过其中大多是对土地、粮食、农民的管理,并没有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部门。

《礼记》记载,“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

下面的人通常都是跟着上面的人做事的,不是听从命令,而是听从行为。

所以即便重农是这个时代的基调,但统治者没有将心思真正放在农业生产上,下面的人更不可能关注农业。

百姓们自然依旧是最贫穷的阶层。

这倒也不是说北帝不行,只是时代局限而已。

所以吴致尧能主动去研究农业生产的东西,说明他就是个做实事的。

但在这含蓄的古代,李锦这样的夸赞听起来多少有点谄媚。

吴致尧被赞得不会了,他客气道:“李郎君说笑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罢了。”

“吴县令谦虚。”两人客气两句,李锦继续讲解。

“病疫也是一样,不同的植物会得的病和能抵抗的病的都不同,若是连续种植同一种植物,这种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很可能会叠加。”

吴致尧若有所思,“那我们该如何得知辣椒此物能和大豆连种而不能与落苏连种呢?”

“这个答案老祖先早告诉我们了,神农尝百草不正是如此。”

吴致尧颔首,他好像明白了,但又觉得眼前有层迷雾将他想了解的东西遮盖住了。

李锦也没打断他的思考,吃了一口冬瓜,果真如他所想,肉香四溢却半点都不腻。

真好吃。

他下意识看了卫砚舟一眼。

李锦发现对方仍旧慢条斯理地吃着饭菜,他明明也觉得自己做的这些菜很合胃口,但是他却吃得很斯文。

这些清粥小菜在他面前仿佛也变成了国宴珍馐,而他就是那些品尝珍馐美食的贵族。

大概是察觉到了李锦的打量,他停下筷子也看向李锦,给了李锦一个疑惑的眼神。

“卫郎君,你就没什么想问的吗?”

李锦的合作是想带上卫砚舟的,他有预感,卫砚舟多半能成为自己的钱袋子,准确地说能成为他们合作项目的钱袋子。

别看对方好像只是个小小的官差统领,背景肯定不简单。

本来李锦不想与虎谋皮,但是有吴县令在他就不怕了。

他觉得吴县令不是个蠢货,对方肯定还是想继续往上爬的,如此就得牢牢抓住每个发展机会。

有吴县令在,如此想要坑他就得掂量掂量了。

再者,三角才是最稳固的。

三个人合作正好。

可卫砚舟似乎对自己提出的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

谁知卫砚舟把筷子搁在一边语出惊人。

“在下昨日刚在附近购置了一处庄子,比较符合李郎君提出的要求。”

购置庄子?

李锦一拍脑门。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卫砚舟身份没有问题,他又有钱,自己还找什么王田主县尉县令的,他能买庄子,自己直接找他帮忙附籍不是方便多了?

不过自己怕死,在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下若是没有县令这一遭,恐怕自己不会轻易与他合作。

好在现在也不迟。

没等李锦开口,吴致尧表示了赞同。

“如此确实不错,官府也可以租地给李郎君,但衙门里的地参差不齐,也很难集中在一处,若是有庄子集中管理,再好不过。”

此话倒是很有道理。

红薯还好,病虫害相较辣椒会少一些。

但是红薯产量高,若是有人打上红薯的主意,对他们栽种的红薯进行偷盗,这可不得了。

这是很有可能遭人惦记的。

土地在一处还方便管理,若是分开了很难避免被偷盗的情况。

“如果卫郎君愿意的话,可以谈,那吴县令可想与我二人合作?”

吴致尧微微抬眸与李锦对视,双方都在琢磨对方眼里的意思。

“合作?李郎君想如何合作?”

他抿了一下唇说:“本官虽有俸禄,但手中钱财并不多,衙门里的钱倒是可以征用一些,但如此的话肯定是要上报的,然后再慢慢审查,估计赶不上李郎君你今年的种植。”

李郎君刚才提过的今年的种植应该开始了。

“不用这么麻烦。”

土地的事情解决了,吴县令这边其实也没那么重要了,但他毕竟官身在那,当个吉祥物也是很不错的。

“卫郎君有钱,我有种子,吴县令只需要提供其他的东西就行了。”

卫砚舟睨他一眼,这就把自己给安排妥当了。

感受到卫砚舟的视线,李锦冲他眉眼一弯。

卫砚舟垂眸喝了口茶,没言语。

“其他东西,何物?”吴致尧问。

“安全,我们需要安全的合作环境。”

李锦相信其实没有吴致尧,卫砚舟应该也能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

但那只是暂时的。

他们只有在明面上与官府达成合作,才能震慑住一些随意蹦跶的小鱼小虾,省事儿。

日后若遇上更大的对手,那他们也能有更大的合作伙伴,这个就得看吴致尧的了。

李锦觉得这吴致尧绝非池中之物,总有一天能有所建树。

不过这肯定不是一日两日的事,那时候说不定自己的身份也不用藏了。

交于微末,是最好的开始。

“安全?何意?”两人都露出疑惑。

“不说别的,亩产千斤的粮食,你们觉得若是我把这消息放出去,会引起轰动吗?”

吴致尧率先点头,“那是一定的。”

他也是个聪明人,很快明白了李锦的用意。

“李郎君是想借我的名头,我派不派人过去都不重要。”

李锦:“……”

谁说他含蓄了,这不是挺直接的吗?

李锦也很直接,“是。”

合作就得真诚。

吴致尧面色微凝,似乎在思索他的这个提议。

李锦也知道,他的提议对于吴县令来说风险是很大的。

毕竟他是个朝廷命官,他的很多言行就代表了朝廷,如果他答应和李锦合作,那么李锦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

李锦能种出高产量粮食来那还好说,若是李锦种不出来还在外面打着吴致尧的名头胡作非为,那对于他一个县令来说也是致命打击。

易地而处的话,李锦肯定也会好好考虑考虑。

“吴县令,先用饭吧,边吃边考虑,也不是那么急。”

吴致尧:“不用考虑了,我可以答应。”

可以答应,那就是还有要求。

果然,吴致尧话锋一转,说:“我有三个要求。”

李锦扬眉,要求还不少。

不过要求多是好事,说明他对自己还挺有信心。

“说说看。”

吴致尧坐得更直了些,说:“第一,我不要钱,但种出来的东西要拿出两成上交朝廷,这两成可以随朝廷处置。”

这是想让朝廷推广种植的意思。

随意处置,那不就是可以自己育种。

李锦暂时没答应,继续听他的要求。

“第二,我的名头只能用在跟庄子或庄稼有用的事情上,别的我不能保证。”

“可以理解。”

李锦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打着他的名头做什么不该做的事。

而且他相信如果是该做的事情,哪怕自己不主动提他的名头,他可能都会主动跳出来帮忙。

“第三,今日李郎君提出的那些有关轮种之类的话,我想上报朝廷,李郎君放心,我会连通你的名字一起上报。”

“不行!”

这怎么能行,这是要害死他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