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曲班会上果然变相地点了点让大家不要太不把史地政当回事了。
“眼光放长远点,高二结束还有会考呢,一样要考!到时候卡在会考上,多耽误事儿?”
班上不少男生心照不宣地回头,目光齐刷刷投向被他们奉为偏科之神的宋嘉航,看热闹不嫌事大,眼神里都带着促狭:“航哥!站起来刚她两句!”
“行了,题外话到此为止。”梁小曲话锋一转,拍了拍手,“接下来换座位,老规矩,按名次来。”
为了保护后面同学的面子,最后五名会一起进去选。二班是实验班,就算是最后一名也在年级里是前三百,也就是中流211的水平。
这个班里没有什么学渣,只有当时当刻的学霸和显山不露水的学霸。
和宋嘉航董点不一样,唐意蘅没有坐后排的习惯,她从小到大的座位都是最好的位置,第三排的正中央。
既不会太靠前吃粉笔灰,也不会太靠后影响视力,不会在左右因为反光而一片模糊。
在班会前,她直球邀请姜予予:“予予,继续同桌?”
只见少女收起了往日懒懒的眼神,她第一次在姜予予的脸上看到这么灵动狡黠的笑容。
“好啊,其实我最喜欢三四排靠窗的位置,阳光好,适合发呆看云……不过,”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点俏皮的无奈,“为了抱紧年级第一的大腿,坐哪儿都行!”
晚饭的时候她们结伴去看高二高三的榜,只有期中和期末这样的大考,学校才会郑重其事地将年级前百名的红榜装裱在玻璃框里。
平时的月考一般是老师们用粉笔在每栋教学楼的总黑板上誊写各科成绩,理科前一百、文科前五十。
四块黑板相连,上面是或娟秀或工整的粉笔字。
唐意蘅和赵矜一在高二年级的榜前晃悠,她是为了看自己社团里的学长学姐,唐意蘅则是为了看分科后大家的差距。
“诶意蘅,你看文科第一的名字跟咱班张奕禾就一个字不一样呢!”
唐意蘅走过去,看到文科第一赫然就是跟她有过几次交集的张奕森。
“他就是张奕禾的哥哥。”
赵矜一惊讶:“啊——你们认识啊?这么巧!他哥好厉害!”
唐意蘅没继续说话,兀自从左往右看过去,语文121,数学136,英语140,政治89,地理76,历史95。
这么厉害的分数,难怪上次在学校里碰见,他说他要从理重转去学文。
“怎么,高一年级第一有空来看我们高二的榜啊。”
说曹操曹操到,张奕森挂着温和的笑朝她们走来,甚至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恭喜呀,小状元,这下校园表白墙又要为你刷屏了。”
唐意蘅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对这种过于亲昵的肢体接触本能地有些排斥。而后就听见张奕森转头和赵矜一打招呼。
他之后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唐意蘅这里,赵矜一打完招呼后就识相地离开了,可巧不巧,撞上打完球正要去吃饭的宋嘉航一行人。
“哟,赵矜一,一个人在这儿鬼鬼祟祟干嘛呢?”董点头上有汗,看见她后随意用怀里校服的袖子抹了抹。
赵矜一看了眼脑袋偏向高二楼的本班大佬宋嘉航,语气玩味:“喏,我们意蘅在和高二的文科状元深入交流呢呢~”
-
“看来你的选择挺正确的。”唐意蘅再看了眼他的成绩,俩人走向操场散步。
张奕森不置可否:“就目前来看是这样。”
“有没有感觉比理科班要轻松一点?”她问出了许多人对文科生的刻板疑问。
张奕森连下三级台阶,跳立在暗红色跑道上,眼神带着点探究:“你也这么想吗?”
唐意蘅不解:“什么?”
没等唐意蘅回答,他望向远处零星几个仍在执着投篮的身影,声音在傍晚微凉的风里更加清晰:“很多人觉得,选文科无非是理科学不动了,或者压根搞不懂物化生那套逻辑,只好退而求其次。你呢?意蘅,你也这么想吗?”
他们身边有跑步的人经过,留下一串喘息的余声。
唐意蘅回想了自己这一个月的学习经历。
比如地理的时区计算,地球的自转公转,她算得明白数学题但她弄不懂这个。还有政治那一行接一行的经济术语,背过了考试就能运用自如吗?未必吧。历史的朝代,这个她倒是可以如数家珍,那么,将背景放到世界历史上呢?中外结合对比呢?你爱古希腊还是更爱古罗马?
你要辩证,要发散,要把看似宏大的理论投射到具体的、甚至正在发生的现实中,要关心全球变暖和世界局势,今年夏天北极的熊上岸了,明年中东又要开战了,这次是因为什么呢?
石油?宗教?还是人性与政治永远解不开的死结?
“我不知道真正分科后的深度是怎样的,”她斟酌着开口,语气坦诚,“但这一个月学下来,我觉得文科……一点也不轻松。它需要的,可能是另一种更复杂的‘厉害’。”
“你还高一,有的是时间。人文社科的事,以后再说吧。”
张奕森看了眼若有所思的女孩,笑着摇了摇头,没继续这个话题。
少年气质干净,温和儒雅,在夕阳下回头。
“但是意蘅你要知道,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
-
晚饭后唐意蘅打算拿着自己在课外教辅上不会的数学物理题去问宋嘉航。
她回头望向教室后排角落,宋嘉航正懒散地靠在椅背上,和旁边的董点说着什么。似乎是感应到她的目光,他抬眼望过来。然而,那眼神却倏地冷了下来,带着点她读不懂的疏离和…不爽?
唐意蘅被这突如其来的冷眼弄得莫名其妙。
这一节的自习是语文。
一中会在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之间组织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的参与活动,这一届的主题是“守望”。
孟清秋简明地说了要求,告知大家有三次作文课来进行写作和修改,最终定稿也就是在十一月,期中考试后。
“好啦,大家可以先构思,在咱们的作文纸上写,一稿完成了后统一交给意蘅,我修改后再发给大家。”
短暂构思后大家都投入到写作中。
唐意蘅是个标准的学霸,会用阅卷人喜欢的那类套路写作,五段式,开头结尾要足够精彩,最好要引用要排比,中间三段一层更比一层递进,最好能列举些与众不同的例子,不要千篇一律的孔子鲁迅,要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颖。
她并非不懂欣赏那些天马行空、文采斐然的创作,但为了成绩,她选择尊重规则,稳中求胜。
她和姜予予几乎同时在下课前搁笔。交换作文时,姜予予的题目瞬间抓住了唐意蘅的目光。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姜予予有种魔力,她总能让人对她生出好奇感,“你喜欢始皇长子扶苏啊?”
同桌乖觉地点头,似乎毫不意外唐意蘅也知道这个名字。
予予在写一个与历史相悖的东西,也许不应是相悖,是差一点历史书就要被重新编写的东西。
守望可以是很多东西,守望亲情、友人,守望你信仰的和期待的,可守望也没规定,你不能去追寻历史尘埃中棋差一步的人和事。
如果扶苏未亡,秦二世就不是秦二世,那之后的历史,会是怎样的呢?
“呦,课代表好文采啊!”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是董点点,“航哥快来吸吸好文采!”
姜予予特有眼力见儿地任君观赏,自己溜之大吉。
“愿你站在我面前,不只时光。”好好的题目被这人用粗噶的嗓音读出,凭空少了分守望的感动。
“课代表这题目都不一般!”末了还要问问宋嘉航,“是吧航哥?”
“嗯。”那挺拔的少年微微弯下身子,唐意蘅能看到他颈椎骨的轻微凸起。
“你们写完了吗?要交过来吗?”她以为他们是过来交作文的。
俩人一听相视一笑,董点毫不害臊地嚷嚷:“课代表你想啥呢?你看我俩像是能憋出八百字的人吗?”
“所以是,一字没写?”她诧异。
赵矜一这时候来交作文了,闻言也毫不客气地声张:“得了意蘅,咱们点点要是会写,母猪都能上树了!”
这一块儿的人听见后都笑作一团,董点自然是去追那说完就撤的冤家。
还剩下没再弯腰反而是顺势坐下在看她作文的宋嘉航,她见状去拿自己打算请教他的几道题。
“你也没写啊?”
“嗯。”宋嘉航抬眼看她,精准地预判了她的小动作,唇角勾起一抹带着痞气的笑,“要不……做个交易?我帮你搞定这些题,”他点了点她手里的教辅,“你,负责搞定我的作文?”
下节自习的铃声及时响起,将这桩不正经的交易暂时搁置。
最后一节自习的时候,众人罕见地看到了班上的大学霸写了纸条拜托他们击鼓传花般地传给后排的另个大学霸。
“唐意蘅给宋嘉航的”大概是今晚重复率最高的一句话了。
宋嘉航拿到纸条后一头雾水,在身边董点八卦的眼光下打开。
“放学先别走,等我一下?”董点刚一念完就被宋嘉航桌子底下的脚踹了一下,“小点儿声。”
“哦...”
董点点暗自咕哝:搞什么?“奸情”这不就有了?
-
宋嘉航不习惯放学呆在教室不走,是以玩味地转着笔,眼神略有轻佻,他就看看唐意蘅什么时候过来。
二班人走得差不多的时候,唐意蘅拿着自己那几道题和整理的作文框架向教室后面走。
“先说作文?”她在宋嘉航前面的位置坐下,转过身面对他,“真的一点思路都没有吗?”
“是啊。”宋嘉航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含笑看她,一双眼里尽是风流。
唐意蘅耳根微热。
“你看,可以先定好主题...”她定了定神,开始条理清晰地讲解起来,从如何确立核心立意,到凤头豹尾的打造技巧,中间三段如何层层递进……她甚至贴心地列举了十几个不同方向、新颖又切题的具体事例,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递给他。
宋嘉航看着眼前的嫩白脸蛋,她刚才低头的时候他能顺利看到后脑勺那个红色的蝴蝶结发绳,少女的眼睛忽闪忽闪,他也有那么一刻的失神。
“懂了吗?”她挥挥笔,把纸上的作文框架和具体事例递给他。
宋嘉航于是回神,喉结微动,语气里难得地带了点认真:“懂了。”
她这次拿过来的题有难度,俩人就其中一道物理题没少花费时间。
“谢谢你啊,那我先走了。”唐意蘅拿走自己的练习册,看到宋嘉航全无动作,疑惑地问:“你还不走吗?马上要熄灯了。”
“把作文写完再走。”他单手晃了晃桌上她为他写的那些东西,唇角浮起一丝笑意,又转瞬即逝。
唐意蘅点点头,抱着书站起身。刚走出两步——
“哎,唐意蘅。”宋嘉航突然叫住她。
“嗯?”她停步回头。
昏黄的灯光下,少年坐在教室的角落,身影被拉长。他看着她,眼神褪去了之前的戏谑和轻佻,变得深邃而直接。
“为什么总是来问我题目?”从没见她请教过别人。
唐意蘅一怔,有点羞于告诉他自己好胜心和崇拜感交织在一起的小心思,但迎上他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她忽然又释然了。
清纯的脸蛋抹过狡黠一笑。
“因为——”她拖长了调子,眼神亮晶晶的,“我只问我觉得最厉害的人啊!”
ps.《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狄兰·托马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山有扶苏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