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阴损的李纯

语毕,投于汉人之怀。如是言已,众乃信其真为汉妃之子也,遂设广大欢宴为之庆贺。王子五岁时,母后即逝,王父麦阿葱寿六十三岁逝于羊卓巴泽堡。[24]

上述描写是《西藏王统记》中,有关金城公主的全部记述,我截去了几段与主干无关的内容。

如:赤德祖赞如何崇佛建寺以使其有子嗣;金城公主亲子被夺后,以法术报复使王无子、诸大臣缺弦儿、麻风病流行、破话吐蕃风水之类,太过玄幻的内容。

省略号隐去的内容,除了中宗送女与唐史的记载一致,前文已有不再赘述外,便是歌词,藏族是一个很喜欢歌唱的民族,藏史中屡见歌咏的内容,因与主干无太大关联,也一并隐去。

纵观全文,大致说了三件事:

1、赤德祖赞有一子,名叫江察拉温,最开始本是为此王子求婚,但王子意外而亡,金城公主嫁给其父。

这大概就是我们前文提及,传说她嫁给一位“满面毛髯”老者的由来;

2、金城公主从大昭寺密室中请出觉阿像(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并建立了迎佛供祀的制度;

3、金城公主生了下一代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并一度被抢走,最后结局皆大欢喜。

再说上述三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几个边缘性的问题。

第一个,《西藏王统记》记载的几位主角的生辰是有问题的。它记载赤德祖赞生于阳金龙年(680年),十岁即位。

而实际上,赤德祖赞前文已经提到了,根据保存在敦煌的藏文史料他生于704年,相差24年。

这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证其伪。如果他真是生于680年的话,其父704年去世时(有唐史旁证),他已经25岁了,又何用太皇太后赤玛伦摄政?

要知道,吐蕃历代赞普继位都很早,松赞干布继位时不过只有十二岁。

如果按照《王统记》的说法,赤德祖赞十岁继位的话。其父去世时,他为赞普已经十五年之久,赤玛伦出面遣使求婚,岂不是咄咄怪事?他自己派使臣不就得了?所以,这种说法根本不能自圆其说。

而他和“金城公主”的儿子赤松德赞,生于阳金马年(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也是一个错误的记载。

因为,同样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记载着,赤松德赞生于马年(742年,玄宗天宝元年),相差12年。

两个记错的年龄,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

一个12年,一个24年,都是12倍数。这就是藏文文献中,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天干地支”纪年方式不完整。

藏文史料最早的纪年方式,只有“地支”(十二生肖)没有“天干”(甲乙丙丁)。

大约在公元650左右,藏史便开始用地支方式纪年[26]。但这种纪年方式有个致命的弱点,十二年便会出现一个轮回,因此经常出现算错生卒年代的事情。

而目前能够看到,以“木、火、土、铁、水 阴阳”替代“天干”的最早案例,就是唐蕃会盟碑了。

两国会盟的时间是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藏历阴铁牛年。这时,吐蕃也有了自己的年号(唯一一个年号)“彝泰”,这一年是彝泰七年。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敦煌藏文史料记载会被认为是“信史”?

因为,学界目前基本公认,吐蕃占领敦煌(沙州)的时间,不早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27]。而敦煌文献被封藏在藏经洞中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直到公元1900年才被发现,之后九百年一直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因此,才会被称为“敦煌遗书”。

相比于普遍成书于十二世纪以后的教法史料,敦煌藏文文献不但时间早,也没有后世人为扰动,史料等级居于最高优先级的地位。

下面,我们开始分析《王臣记》讲述的三个故事。很遗憾,这三个故事都不是真的。

1、赤德祖赞确实有个儿子,名叫江察拉温,但他既不是生于公主入藏之前,也不是死于金城公主入藏期间。当时,赤德祖赞自己才七岁,怎么会有儿子呢?

这个名叫江察拉温的王子,死于兔年(739年)与金城公主同年亡故,依据来源于敦煌藏文文献《吐蕃大事纪年》的记载。

至于,赤德祖赞七岁娶亲的原因,上文已有分析,不再赘述了。

其次,金城公主交换大小昭寺佛像的故事,一直都是个传说,也就是个传说了。

关于秘藏等身像一事,藏地幻化出一个配套的传说。据说武则天时期,唐军攻入拉萨,火烧红山宫殿(布达拉宫前身)。为了不让唐军将等身像抢走,吐蕃民众将佛像藏于一间密室,用墙封住房门,画文殊菩萨像于墙上。

因为,武则天是文殊菩萨化身,所以唐军不敢拆墙,佛像得以保留。金城公主入藏后,命人从另一侧墙壁开门将佛像取出,恢复等身像的供奉。

唐军攻入拉萨火烧红山之事,是无数唐粉们最津津乐道的案例。我特意从《新红史》里给大家截了一张图,《贤者喜宴》与此大同小异,但记述的更为夸张,说有五十万唐军攻入拉萨。

虽然两本史料都说引述了汉地史料,但唐史却对此惊天战例却全无记载,不知道两位高僧的依据从何而来。

我这里倒是有一条汉地史料的旁证,可以证实此说法不实。

武后时期,曾有朝议征发梁(今陕西汉中)、凤(今陕西凤县)、巴(今四川巴中)三州民众,从雅州(今四川雅安)开山通道,出击西羌,讨伐吐蕃。

一开始,武后对这条唐朝版川藏公路还颇有些意动,蜀地诗人陈子昂得知后,直言上书力陈此事不可为,“雅州诸羌并未叛唐,现在无罪而伐,是逼其反叛投靠吐蕃”,“吐蕃屡次攻伐蜀地,均未有突破,皆赖蜀地山高地险,今国家乃开其险,役其人,若吐蕃趁机以诸羌为内应,则蜀地天险自破,蜀地必失。再者得西羌而不足已富天下,为此战却靡费甚多,届时国将因黩武而亡。

正在跳转到唐朝好郎君 第二百七十六章 阴损的李纯绿色阅读 - 唐朝好郎君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
有时候没有自动跳转是因为小说站对应的章节还没有生成,或者那个网站很慢,不是调整功能失效奥。请耐心点,^_^。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