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拜谒(闻修之进纪府)

除杨世英之外的八人,其左腕处,都被割了一道不长不短的深深伤痕。细看下去更令人惊恐:他们所有人,左手五指指尖处,各开了一道细细的口子......

有人腕处伤痕较深,血还没完全止住,正淅淅沥沥地往下滴血。一夜之间,他们斋舍的八人,同时多了一样的伤口,触目惊心,诡异之至......

………………

太学近日忙乱纷纷,汴京城照旧繁华安宁。

一驾轻快的马车自保康门入马道街。帘幕被轻轻挑开,一名俊秀公子向外张望。微风挟着香氛自马车中翻出,卷起阵阵甜香。

公子转头看向车内同乘少年:“快到了。”

闻竹目光追随着车顶处悬着的镂花银香熏球。车马摇晃,香球摇摆不定,不论球壳如何滚转,球内的香灰也不会倾翻。唐人元稹有《香球》一诗:“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

这在汴京并不少见,可眼前这枚雕工精致,轻盈非凡,上嵌数颗流光溢彩的波斯宝石。而这样的香球车内前后各悬有一枚。香氛从头顶倾泻而下,似乎从头到脚为她蒙上一层轻纱。

闻竹捧着一方沉甸甸的木盒,内中是那只已修复好的翡翠镯子。一会儿,她即将拜访纪相,纪二郎的亲祖父,曾经的中枢重臣,实打实的贵人。

太学到纪家的路不远。纪宣念及闻竹前几日的踝伤,执意从家里叫了马车。

闻竹心里始终疑云未解,以纪相权势,汴京什么样的能工巧匠找不到,何以让她一个半吊子上手?她不过一身无功名的微寒学子,纵使近来费尽心力,精雕细琢,在文章上得了些赞誉,也仅在太学之内。老相爷何以愿意见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子?

纪宣爽朗轻笑,声音柔和:“不必担忧。对吾等小辈,祖父向来和善。”

闻竹嘴角微微扬起,眼中依旧平静:“早闻相爷盛名——实是近世文臣之表,即将得见,竟觉如梦似幻——殊成兄,不知道太爷平日喜好,若心中有数,也免得我一会呆若木鸡。”

“祖父的喜好……”纪宣寻思良久,“品茶,字画,金石玉器,古籍。若说最喜欢......我竟也不知。”

他有些尴尬,轻笑出声。

闻竹微微敛眸,这倒是国朝士人共通的喜好。如纪相这般身居要职几十年的官员,为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不会轻易向外表露。

闻竹沉下头,端详那方木盒。

“相爷火眼金睛,只愿某雕虫小技,莫能辱没了这只玉镯。”

“吁——”

车夫扯了缰绳,马车稳稳停在纪家宅邸门前。车夫取下马凳,没等二人下马,就有小厮迎过来,在车旁侍立。

纪宣不用他们搀扶,纵身跳下车,又回头伸手去扶脚伤未愈的她。

闻竹掀帘,方从车内探出身子,被车下少年炽热的笑意闪花了眼。握紧手中的木盒,冰冷的触感提醒着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她虚扶纪宣的胳臂走下车凳。

这里是纪宅正门。阶上一扇朱红色大门,刚刷了混着金箔的新漆,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气派无比。大门两侧的围墙沿着马道街蔓延开来,几乎占了半个街面。

她曾打听,纪家宅邸乃是太祖皇帝所赐,以彰表纪氏先祖从龙之功。其后纪家浮浮沉沉,屹立不倒。先帝时,官家念纪相为宦两朝劳苦功高,特自宫中派遣内使,主持修葺纪家老宅,规模装潢俱远胜从前。

门子小厮已小跑着进去通传。

她随着纪宣上阶。进了正大门,一名短须面善的管家迎上前问好,引着二人前行。

入了仪门,便是一处开阔之地。中间凭空挖出一小处水池,一座高大奇伟的太湖石立于其中。此石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孔洞自然,洞中有洞,鬼斧神工,乃是太湖石中的精品。

闻竹压下眼中惊艳,在心中默默计算,大石自苏浙一带运来,约莫要耗掉多少人力财力。

此间两侧各有一精致古朴的小院,想来是纪家男子的外间书斋。

闻竹之前去卫家拜访,虽败落了些,也曾是个中等人家,家宅也算阔气,在闻竹眼中已属精致。如今来了纪家,才知什么是泼天的富贵。

管家不动声色地瞥过来,被闻竹敏锐察觉,她只觉得不适。不动声色地打量周遭,不让眼中流露出一丝情绪。

一路上偶见纪家家仆,丫鬟婆子小厮等不计其数,俱是恭顺有礼,见有客来,处变不惊。

绕过太湖石,几人上阶,上摆着一木雕花鸟插屏。闻竹走近时多看了一眼,心道是小叶紫檀红木。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她没见过什么富贵,杂书却读了不少,因而对此类略识一二。绕过插屏,穿过屋内大厅,下阶后又穿过一门,便到了纪相所在之明熹堂。

管家赔笑:“相爷吩咐,二郎和闻公子来,直入书房便可。”说罢一揖便退下。

闻竹环顾四周,远远看见明熹堂正厅外又摆设着一件福禄寿纹屏风,倒像是安南花梨木,珍稀更胜紫檀。一件屏风足有八扇。宰相明账一年俸禄,不吃不喝,也难买得起一件。所谓可遇不可求,就算真能掷千金,若无门路也是徒劳。

敢情汴京城一半的富贵,都泼在纪家了。

纪相的书房,位于正堂旁侧的一间抱厦。闻竹收起冷笑,一改平日疏淡,换上一副温和的笑脸,眉眼弯弯。准备去见屋内老者,门口两名清秀侍女为他们打帘。

走了不过方寸距离,拐入里间,里间珠帘旁也侍立着两名侍女,一样的素雅衣裙,亭亭玉立,气质不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官家小姐。二女向他们一福,纤手一左一右拢起珠帘。

二女悄然退下,屋内再无侍者。

书案后,老者安坐在太师椅上。

乍见这老者白胡挂颔,只觉慈眉善目,慈祥的目光随着下首两位年轻人而动。老者眼窝微陷,目蕴精光。只坐着,却有泰山威压之势。目光相接,闻竹只觉得自己任何心思都无所遁形,低下头深深一揖,避开那双鹰隼般的眼睛。

“晚辈闻竹,敬叩相爷福安。”闻竹揖后,叉手在胸,甚是恭谨。

纪宣迅速行了一礼,走到老者身侧,满脸笑容:“翁翁,他便是那位闻修之。”

上首传来浑厚的声音:

“‘茂林修竹’,好名字。”

纪相端详下首少年,中等身高,瘦削羸弱,皮肤苍白,面容清秀,一双眼睛状似桃花却无情,目光坚定仪态自然。举止还算有度。

“多谢太爷夸赞,”闻竹脸上带笑,直奔主题,捧了手中的木盒上前,“太爷的玉镯水色俱佳,晚辈斗胆采古人错金之法修复,请您一观。”

纪相打开一看,脸上微露赞许之色。

此镯损坏年久,断口碎裂乃至不能贴合。纪相选这枚镯子的时候,并没抱着过多指望。

闻竹起初信心不多。这镯子甚是棘手,断裂有些年头,断口未经及时清理已有轻微腐蚀状况。她思虑再三,才决定使用自己并不擅长的错金法:在玉器上錾刻出图案所需的凹槽来,再嵌入金丝锤打牢固,用蜡石将其打磨光滑,以达到修饰端口的效果。先是向林彻请教,又试练了好几日,方敢上手修补。数夜鏖战,终勉强为之。

纪二郎也爽快,听她要用错金法,马上取了锭极纯的金子给她。其出手之阔绰,令闻竹咋舌。

纪相细细端详,少年在断口处作莲花纹饰,线条轻盈,错金工整,裂痕被完美掩饰。纪相见多识广,汴京之中,能熟练掌握这错金古法的老匠人不多,这少年能做到如此程度,想必下了不少苦工,还算有心。

纪宣见祖父不住颔首,心中亦是雀跃。

之前祖父允诺许他一个要求,闻竹也算是帮了他一大把,他总算没有看错人。

纪宣偷偷向她眨眼,二人眼神相接,似乎已经庆祝开来。

纪相抿了口茶,赞道:“好技艺,实乃妙手——今年新上的龙凤团,你也坐下尝尝。”

龙凤团乃是贡茶,只有官家极为信重的臣子才得皇恩赏赐。闻竹也有些好奇,官家专喝的茶,和几十文一大饼的茶,喝到嘴里有甚不同?

“二郎,你亲自带人,去我房里取龙团凤饼来。”纪相大手一挥。纪宣听到要自己去取,有些疑惑,也没多说,只和闻竹对了一眼便去了。

要取茶饼,何须纪宣亲自去?她心下生疑。

旋即,屋内只剩一名老人和一名少年,二人相对。书斋内未焚香,只漫着丝丝茶香。少年漆黑平静的瞳仁对上老者锐利的目光,一方不动声色地审视,一方若无其事地防守。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