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黑下去的时候,殿外已是金乌西坠。
周晏先行拂袖离去,大臣们紧随其后,出宫归家。
此次天幕历时过长,众人皆未顾上用晚膳,但周晏回到两仪殿后,却只是草草吃了几口——御案上亟需处理的政务堆积如山。
是的,皇帝也得干活,皇帝活没干完也得挑灯夜战。
不久前还在欢喜下期天幕自己不会社死的周晏此刻眉头紧锁。他正坐在御案前,咬着笔杆(划掉)仔细斟酌明日的发言。
其他皇帝如何行事周晏不得而知,反正他自己许多重要发言都是预制品,还是不能假手他人的那种。
身为口含天宪的君王,周晏深谙自己一言关系重大,故而话出口前,他必先深思熟虑,理由和参考文献提前备齐,安抚谁敲打谁能做到心中有数。
对了,根据他的血泪经验,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哪天会翻车。
你猜不中朝中是否会突然冒出一个愣头青,他会直言不讳,怼得你欲哭无泪。你也料不准朝中是否会有人明晃晃使坏,敢顶着压力将你心水的人才排挤出去。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备无患。
……
没过多久,殿内燃起了蜡烛,周晏虽已做好预案,但等待他的并不是沐浴安寝。
天幕的出现透露出不少事,引得奏章数目激增,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待批折子,周晏悲痛欲绝。
周晏突然觉得,上辈子开学前狂补假期作业的日子无比幸福。首先它有参考答案可抄,其次作业数量固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使他做不完亦或是敷衍了事也不会连累他人。
——批阅奏折与之截然相反。
尽管“想偷懒”三个字已在周晏内心刷屏,但他的身体仍诚实地坐在龙椅上加班,只是嘴上免不了嘟囔几句:
“大意了,当初与父皇拟定官制时便该设立内阁,玩外包模式。”
“朕好累……为什么当初要用三省六部制制约相权,朕是脑子进水了吗?”
“怪不得明君没几个长寿的,长此以往,朕早晚会积劳成疾。”
“放弃啦,不批啦,当个皇帝累死啦!”
但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晏的勤勉会有人看见。
不久就是比部司*季度查账日,单看两仪殿的烛火开支,周晏可以轻松得到“陛下真是勤政”的夸赞。
虽然周晏本人可能更愿意多睡片刻。
……
翌日,天幕准时出现,熬夜批奏折的周晏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天幕开始前将将踏进宣室殿。
为君者,自然要压轴出场。
周晏坐的位置高,人也年轻眼神好,一眼就看到于兆安脸上画着和他同款但更浓的熊猫妆。
奇怪,朕记得你昨日分明镇定自若,就差将“生死看淡”写在脸上,今日这般……莫非睡觉认床,失眠了?
于兆安确实彻夜未眠,但并非因为认床,而是在脑中反复回想过往种种,尤其是尴尬事。天幕素爱挖人黑历史,讲起陛下的尴尬事都毫不避讳,对他更不会手下留情,他不如先在心里回想——脱敏。
“今日于卿是重点,来人,将于卿的位置挪到朕附近。”周晏忽出此言,令人摸不着头脑。
君上有令,臣子自当听从。顶着同僚好奇的目光,于兆安顺从地坐到那个无比显眼的位置,但心中却疑窦丛生:陛下为何让我坐于此处?莫非……陛下认为我会令他龙颜大怒,坐在这里方便他提剑刺死?
很遗憾,他猜错了,皇帝确是一片好心。
虽然自己只睡了不到两个半时辰,但见于兆安似乎睡得更少,周晏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优越感。他怕于兆安过会儿打瞌睡被纠仪官发现,秉着关照难兄难弟的原则,这才让人挪了座位。
朕这人少空气好,能提神醒脑。
而且他早就被天幕蛐蛐过,有经验的咧,稍后若是于兆安窘迫,他还可以传授些心得,简直完美!
又是温厚宽和,努力当明君的一天,加油!
抛开于兆安的真实想法不谈,周晏确实在关心臣子,还不快谢谢陛下。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又来啦!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正文,本期主题是《当科研文主角照进现实》】
周晏略懂小说套路,听后的第一想法:科研文?古代应该是科举文吧?
不一会儿,脑子转过弯来的周晏又明白了原因:科举文主角勾心斗角纵横朝堂,而于兆安得上司庇护方能前行,无论阴谋阳谋于兆安都玩不转科举文。
【于兆安的人生经历堪称点家科研爽文男主模板。一句话总结:理工学得好,待遇没得少,皇帝会帮忙,本人升官早。】
周晏·会帮忙的皇帝·晏:“……”一分钱没给,麻烦少cue朕,再见。
于·升官早·兆安:“???”他满头雾水,未来究竟发生何事?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下于大人的基本信息。
于兆安,山东临沂人。(虽然朝堂上有过一些智熄操作,但他确实是山东的)
很不幸,他一出生就赶上家道中落。(逆袭打脸流男主标配)
比较幸运的是他父母健在吃穿不愁,童年生活也算快乐,没事还喜欢设计武器观察自然。(隐约窥见未来于工的影子)
长大后也顺利进学。(那必须的,男主不能是个文盲)
平心而论于兆安书读得不错,虽然考不上状元,但混个同进士出身妥妥的。(才考中三甲,确认不是科举文主角,不然高低得来个三元及第)】
天幕介绍基本信息时用了两种口吻,前面正经,后面戏谑。
秒懂某些梗的周晏不由得假咳两声,而后迅速侧过身去以袖掩面,发出一阵奇怪的似咳非咳的声音。
他憋不住了!果然,只要被吐槽的不是自己,便可以沉浸式体会天幕到底有多好笑。
哈哈咳咳哈咳……
“陛下,陛下千万要保重龙体!”丛铭,也就是先前那位不懂看眼色的大聪明抑扬顿挫地进言,“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但龙体乃国之根本,陛下圣躬安康方为苍生之福!”
此话一出,周晏咳(笑)得愈发大声,根本停不下来,只得挥手示意自己知道了。大聪明让他保重龙体不好笑,但配上他跌宕起伏的音调,喜剧效果瞬间拉满。
可惜,他的这些笑点无人理解,笑起来也无人相陪。
【别小瞧燕朝前期科举的含金量。
无论什么时候,正规的国家级大考都可以用群英荟萃来形容,于兆安能考上已经很厉害了。
那时和现在的受教育情况大有不同。
我们推行义务教育,你不读书都不行。但在古代,知识是是一种资源,珍贵且稀有,燕朝以前这种资源基本被世家垄断。
就算现在,顶尖的信息和知识也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
天幕的形容让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心中不悦。
什么垄断资源,你这个后生不懂不要乱说。
那些典籍是我们家族世代积累来的,是立家之基,岂可无偿分享给外人?想要借书,当然得入我门下成为“自家人”才行。
先帝和陛下也是,效仿前朝不好吗?咱们才是一个阶层的,你们在国策上利好世家,我们在史书上为你们歌功颂德,大家互相行方便,何乐而不为?
不好。若周晏知道这个问题只会给出刚刚的答案,原因很简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虽然高祖太宗年间,造纸和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朝廷得以大规模印书传播知识,但有一个问题避无可避——
知识流通和人才成长需要时间。
这也导致科举前期,及第者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提起这个,世家官员又想生气。
最开始他们都以为科举选官是先帝和今上向他们示好,毕竟察举标准飘忽不定,但科举成绩明明白白,家中子弟绝对可以碾压寒门名正言顺地出仕。
十年后回首,他们方知自己中计:嚯,先哄骗我们大力支持科举,而后就推出廉价纸和雕版印刷,最后还设立皇家书院平价售书,你们周氏父子可真是老母猪带胸罩,一套又一套!
悄悄说一个秘密,上述组合拳皆出自周晏之手,先帝仅在大义上提供支持。
【话题有点跑偏了,马上正过来。
前面我们说过,于兆安出生后家道中落。他属于那种家里有书看,但教他读书的老师水平一般般的学生。科举则是他和一大群名师课堂的人竞争。
虽然没进二甲,但能考上进士已经证明这个娃天资高的咧。换成现代就是小镇做题家裸分进清北,励志!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虽然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但他科举考的是经义科,也就是现代的文科范畴,妥妥的文理全才啊!
拜大佬,保佑我考试全过。】
诶,这样吗?从前未曾注意,天幕特意点出来后,周晏发现事实确是如此。
不过这也不怪能他,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能走到皇帝面前的更是人尖中的人尖。比起仿若黑夜明灯的工科天赋,于兆安的经义才华略显暗淡。
再说,就算于兆安的文章写出花也没有神仙帮他画图纸,实验报告也得老老实实按格式写,不要深究这些细节啦。
【本期第一个问题出现,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他为什么要浪费天赋考经义呢?
请大家注意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于兆安生活在封建王朝,那里阶级分明。
士农工商,工排第三,所以虽然最开始科举开设了匠艺科,但报名的多为匠人,读书人是不报的,他们看不上这个。于兆安不选匠艺科的行为非常符合当时价值观。
可能要有人问:“他不是家道中落吗?都成了寒门子弟,怎么还穷讲究?”
家人们,“落”意味着起来过。寒门再寒也得有门,也是有点身份的人,没房没地的你我在古代被称为流氓。
以上便是于兆安平平无奇毫无波澜的前半生。】
此言差矣,倘若人生也叫平平无奇,那些考不中的人又算什么?
【元和二年殿试,于兆安列三甲二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后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从此开启顺风顺水的高升之路。
下面是我整理的于兆安晋升路线:
工部主事-工部郎中-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
可以看到,于兆安的晋升路线并非更普遍的之字形,而是走的直线形,他在工部就没挪过窝。】
工部郎中就这么变工部右侍郎了*,连升数级啊!无论他中间熬了多少年,这都是超拔的荣耀啊!
众人忍不住打量于兆安:没看出这人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能一路高升呢?
谁酸了谁知道,不少臣子酸得好似吞了柠檬,还有些心思活泛之人,他们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复刻升迁路线。
既然天幕说那个什么工科人才极为重要,看陛下提拔于兆安的势头想必升官迅捷,他们是否该去学学匠艺?
你问他们为何不觉有失颜面?反正他们已经入仕,钻研此道只能算兴趣爱好,不算低贱的匠人。
退一万步讲,升官的事,不丢人!
写了一半发现时间线搞错,最后又推翻重来,捂脸。
*比部司隶属刑部负责审计监督工作。
*明史没找到,但从百科上看,项文曜兵部郎中土木之变后就升兵部右侍郎。
招聘启事
大燕集团董事长诚聘首席秘书一位,主要负责撰写发言稿,制作应急预案,回复日常短信等。
要求:文学素养高,擅长引经据典。道德水平高,能让老板站在道德制高点。
备注:年龄不限但越老越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先,有从事保镖经历者优先。
小道消息:大燕领导发言稿也是预制重灾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