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之事就这样虎头蛇尾,草草结束。
自大皇子下令杖毙下毒的婢女小翠后,皇帝并没有再追问此事,只是暗中命韩则庆将那古琴送到自己寝宫,夜深人静时回忆回忆封尘的往事。而表面,一切都似乎如往日般风平浪静。
围猎结束后,朝廷终于腾出手来着重处理新政之事。
这新政最早由一位年轻的仕子在科举考试策论中提出,当时太子的老师白太傅过目后,大为惊叹,便交由皇帝过目,皇帝亦满意,钦点此人为当科状元。白太傅一心教育太子,便将此人引荐给了东宫。太子认为这是个革故鼎新的好机会,自己也正好借此机会大展身手,干出一番政绩来,令父皇和母后满意,当即便独揽下了施行新政的任务。这位幸运的仕子便平步青云,官拜正三品太子詹事,辅佐太子处理新政相关事宜。太子急功近利,听了几个年轻的官吏草拟的方案,就立刻想立刻风风火火开展下去,幸而白老太傅再三劝阻,要他稳妥行事,太子这才改了主意,决定先在东南三省局部试行新政,若有成效,再推广到全国。
经过一年的整治,这三省倒也确实成效颇佳,税收翻了一番,民间评价也还算积极。再说太子狩猎后,颓丧地在自己宫里喝了三大壶闷酒,大醉了一场,第二天爬起来又是精神抖擞的一条好汉,继续和自己的大哥斗智斗勇。
今儿早朝,太子将东南三省新政试行的政绩呈报上去,皇帝甚为欢喜,正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施行新政,依旧由太子牵头统领,几位年轻的仕子辅助。
这些年西北战事不断,京城又大肆修建道庙,国库早已亏空,皇帝表面上说着无为而治不必担忧,心底里却发愁得很,而正好,这新政最主要的变法内容——续苗法和募役令,正是有关财政税收方面的改革,成功了,每年多收数千万两的白银也不是没有可能。续苗法主要内容是:境内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或解决青黄不接之患。本年二月三十前,民众可以贷取夏料,五月偿还;本年五月三十前,可以贷取秋料,十月偿还,名义上收取二成利息。
单就政策来看,这政法虽利息颇高,但也不失为一个超前的财政思想,相当于一个官办之劝业商铺,推动百姓插苗播种,国家既能收更多的利息银子,百姓又能得到更多的粮,实为双赢之法。
太子满怀期待的开始着手实行,怎料却不像东南三省局部施行时那般顺利。
首先,在京城的推行就困难重重。
京城不比地方,富商与高官大户之间藕断丝连,错综复杂,官吏与富商之间的界限不像地方那样泾渭分明,早已是利益勾结。新政因其性质使然,必然会触动到富商的利益,富商不甘心被宰,亦想方设法联络官员从中阻拦,因而新政实施起来层层受限,效率极低。
太子听了身边几位詹事的分析,也明白了其中缘由,当即禀告皇帝,奏请将那些从中阻拦的官吏蠹虫统统清除。皇帝一心想着收钱,也一狠心准许了,还命韩则庆将武德司的精锐暂归太子调遣,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新政顺利施行。
京城只要一有武德司出面,就是少不了腥风血雨。
这不,四月一整个月,武德司已经依着太子所列的名单,暗中处决了七位官员。这些官员有的是收了富商的巨款,有的则是因自己名下的私有商铺利益受损,总之都是些放水不尽心尽力推行新政的。
武德司行事狠决,杀起人来不留情面,闹得京城人心惶惶,京中百姓也不由得对这新政有了畏惧排斥之感。
今夜,花好月圆,暖风熏人,武德司又被派去前往京城一家有名的妓院里,杀一位官员。
杀人这种事,左使闫瑞经验更丰富,楚玉离也不过多插手。
夜色里,一队锦衣暗卫齐刷刷在妓院门外排开,闫瑞一个手势,下令他们往里冲。
“这么招摇,真不怕他从后门溜了?”楚玉离提醒道,“直接去三楼连廊右侧靠近湖的包间,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般都在那里做。”
“你怎么这么肯定?”闫瑞狐疑地看着他。
并州教坊闻名天下,京城许多高档的妓院都是效仿并州教坊的格局布置,楚玉离自小在教坊里混大,还有谁能比他更清楚吗?
但是楚玉离自然不会这么说的。他随意搪塞道:“我无所不知。”
闫瑞气的直磨牙,心中不服,却还是命人照做了。
杀人灭口这种事,楚玉离一点也不感兴趣,他坐在大厅里打量四周,觉得京城的妓院也不过如此,看着竟还没有并州的那般奢华。
然后他就看见,大厅东侧的酒桌上,几个体态风骚的少女像游蛇一样挂在一个样貌风流的年轻男子身上,那男子衣领微敞,面有醉意,神色风流,正是他熟识的人——耶律希。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