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黑化,没有!

第二天沈从是被死亡通知吵醒的。

昨天安静了一整天,今天一大早玩家就没了五个。

沈从揉了揉被锅铲音折磨太多的头,下床开始洗漱。

01校的课表安排很密集,除了晚上就只有中午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众人都只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他们现在是一级新生,还没到选择专业,针对性学习的时候,课程也比较基础,像什么历史、思政这种的不用说,其他还有商务礼仪、社会哲学、政治论、国家与经济、律法总论等等,有理论有实操。

早上九点,沈从已经坐到了政治论课堂的教室里。

教室设施很先进,除了老师和学生是人,科技的利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沈从看着电子屏幕化的桌子,桌子一扫到人脸就自动登录了沈从的账号,各种课程在上面排列。他点开“政治论”。

江海生对于这类好东西格外兴奋,点来点去的研究,“课本”已经翻了大半。

和现实里的课本没什么大区别,第一章是总论,详细讲解了政治论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开设这门课程的作用。

讲台上的老师飞快过了一遍,课本翻到第二章,沈从看到了熟悉的三个字:区政院。

这个世界,把全国分为352个区,每个区都同样面积,同样人口(青壮年男女人口总数)。区内统一拥有住宅、医院、学校、风景区、工业区、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区民完全不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浪费时间跑到其他区去。

每个区都设有各个区部门,由区政院垂直管理,而监察处负责监督区政院各部门,监察处之外,还有情报处,负责监测各区动向,情报处之上还有部门,人数极少但权力极大,管理全国的一切。但书中对这方面内容草草略过,并没有具体介绍。

区政院所在的区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中央区。

中央区内,居住者都是全国范围极聪明、极优秀的少数人,他们被称为精英,但更为人们所接受的是——接棒人。

中央区内的学校,也是为专门培养接棒人而立,接棒人一旦毕业,即进入部门工作,为国奉献。

……

看得出来01校很重视专家意见,课程时间严格按照成年人30-50分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安排,掐着50分钟的点下课。

十五分钟的课间,沈从再次站在队伍里,沿着指示,和其他几个队伍交叉而过,走廊里除了走动声,再没有其他声音。

“哎,竟然能在这里听到‘历史’这么亲切的字眼,我真的太感动了,不愧是我最喜欢的一科,没辜负我的偏爱,是吧。”江海生对着课本一顿点。

沈从看他一眼:“嗯,毕竟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历史没及过格,近代史纲要题库背到哭的江海生了,现在归来的是老师的黑马、校长的心腹,轻轻咳一声就能让全校炸了的钮钴禄生。”

最中二的时候江海生极度迷恋小学生白日梦文学,整天脑补如果当年他再努力点,把拉跨的历史给补上,那高低也是在校长室高谈阔论的常客啊,凭他就能成为学校最好的招生宣传。

可惜天不遂人愿,江海生的历史依旧拉跨,又因为把所有时间都放到一科上,把其他科也拉了下来,简直可怕。

于是江海生黑化了。

“没有人比我更懂黑化,那种被最喜欢的学科背叛的滋味,那种撕心裂肺的失望。”

诸如此类的个签江海生一天一换,乐此不疲。结果黑化到一半被齐阿姨发现了,当场赏了他一顿嘲笑,比当年拿着木剑做梦当英雄还好笑。

不到半天,江海生黑化的事就在街坊四邻传遍了。

江海生羞极,怒斥齐阿姨不懂他,全世界都不懂他。吵完之后就偷偷跑到被窝里连夜把个签改成了“ “没有人比我更懂黑化,我枕头下面有炸弹,用来斗地主作弊用。”

并且他还专门发了个动态,又拐弯抹角发朋友圈,企图不经意间让知情者看到以此挽尊。

“……”江海生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但他很快把自己哄好,“嗐,年少轻狂,但你不能怀疑我对阿历的心,一片赤诚啊,我当初为了它废寝忘食,人都憔悴了。”

“然后就在它和游戏之间选择了游戏。”

当年江海生背题背到哭也是因为这回事。

期末周的游戏总是格外好玩,江海生又拖延症晚期,非要捱到考前一个小时才刷题。然后他就被心爱的阿历扇巴掌了。

题库早就关闭进不去了。

就像总有人在题库关上之后才开始刷题一样,每个学校似乎都有那么一个掌握各种题库、往年真题的巨佬。

至少江海生学校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求爷爷告奶奶终于在还剩半小时的时间里拿到了题库,结果满心欢喜不过一秒就被题库扇走了。

八百道题,一半以上都是各种事件的会议是哪个,时间是哪年,人物是哪位。几百题刷过去,仿佛玩了个人物关系极其复杂,世界观极其宏大的剧本杀。

本来江海生就乱成了一团毛线,结果又听提前考完的人说考得很难,都考得时间,挂科率百分之五十。三连击下来,江海生绝望了,江海生后悔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孝子棍在朝他跑来。

江海生……江海生挥挥手,语气沧桑不欲再提:“就让,往事随风。”

任课老师踩着上课点来了,是个年纪略大的女人。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她就正式开始了讲课。

这门课说是历史,但是对2024年的所有事都是一笔带过,用一章把时间线拉了拉后,后面的才是重点。

电子课本很先进,会根据老师讲到的部分自动播放当时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就像书上说:2024年,第一款神经仿生腿问世,机械时代的序幕缓缓升起。这一句话,配的视频就是神经仿生腿宣告问世的新闻。

2040年,第一条无人高架“前进者”建造成功……视频配的是前进者的全景,从开始到竣工,从干干净净到开始有车在上面行使。

沈从正看着,小臂就被人拍了拍。

江海生捂着嘴:“这不就是之前那个赛博世界嘛,连时间线都一模一样,怎么现在看起来差别这么大?”

很快,江海生的疑问就被解答了。

2040年,第一条无人高架“前进者”建造成功,但在成功试行两个月后,CIMA进一步建造高架的行为激怒了群众,人们大喊“这次是车,下次就是人。CIMA妄想用机器取代人,是想要普通人死!资本不会同情牺牲者!普通人的活路到底在哪里!”

很快,民众开始了抗议游行。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但CIMA并没有在意,法律会帮它处理这群愤怒的游行者。

抗议被冷处理,CIMA的高架建设计划却进行得如火如荼,机械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

随着更多高架的投入使用,牵一发动全身,其他产业也被迫变化。普通人的就业范围一缩再缩,因为有了AI,人们的工资也被各种借口一压再压。待遇不如一堆铜铁,资本家却还想着各种办法刺激消费,从他们手里剥夺不多的钱。

愤怒很快席卷全国。

“普通人的活路应该普通人自己去取,不要等待,不要乞求!”

“如果暴力是唯一的交流方式,那我们就使用暴力。”

随着这些口号被喊出,被圈养的绵羊开始了行动。

各种民间火药武器被制作出来,他们行走在大街小巷,只要一有机会就制造混乱。从只是负责打扫卫生的机器人,到自动驾驶车,再到无人高架。

而这一切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多方压力下,CIMA最终妥协。

高架停工,无人驾驶车被收回,岗位回到人的手里,机械时代的幻梦被幕布掩盖。

但幕布前,那些好不容易抢到风口,企图一步飞升的人不乐意了。为了迎接机械时代,他们付出了多少,倾家荡产都不够形容,结果突然就说不搞了,这谁能忍!

抗议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一点火星都能引起一片冲突,矛盾尖锐到不得不出动军队维持和谐。

经过国家一定程度的干预,大规模的暴力行为好歹没有再发生了,但不满隐在人们心中,时刻吞噬着跳动的血肉,焦虑侵蚀神经,思维挑动怀疑,没人有心思干别的事,甚至悲观地觉得一切黑暗。

倦怠黏着在每一寸空气里,生产线的速度逐渐缓慢。

此后的几十年里,社会都没有什么大的进步,甚至连维持现状都困难,

仅仅是持续不到半年的冲突,竟然能让所有人步调如此统一地消极厌世?竟然能给社会发展带来这样深重的打击?

简直无法理解。

社会学家兰西奥多惊叹于这样魔幻的发展,开始研究这其中的原因,试图科学地解释这一切。

经过研究,兰西奥多并没有找出人们变得消极厌世的解释,反而在另一方面有了进展。

兰西奥多认为,世界就是群体性的集合,是一个巨型机器,一切行为,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可预测、可推演。

其中,个人就像机器中的铆钉一样,维持着机器的运转,缺一个都不行。但如果铆钉产生了自我意识,将自我放在群体之前,哪怕只有一颗,也会给机器的运转带来巨大的伤害。

而当时的社会之所以会发生倒退的原因也在此。

如果个体没有过剩的自我意识,克制住短视带来的冲动,CIMA的机械化计划继续执行,根据当时的企业资质和行业机械产品的发展,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很可能已经进入机械时代,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将跃升不止一个层次。

然而,铆钉们的行为成了最大的变数。

个体只在意自己,将自己置于群体之前,置于世界中心,社会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巨型机器停运,铆钉们也跟着寸步难行。恶性循环下,机器倒转必然发生。

后人将兰西奥多的理论总结命名为——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支持“世界机器论”,认为确定性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而要达到这种确定性,群体必须扼制个体,遏制情感,让所有人按照社会意志行事。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必须经过干预,一切为了大局。

兰西奥多还提出,为了让机器更好的运转,大群体之上应该还有小群体,负责控制引导大群体,并推动机器往指定的、更好的方向转动。

而在不久之后,兰西奥多的徒弟,王学仁继承了他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

王学仁将其观点命名为——新社会主义。

新社会主义认为,效率才是世界机器快速运转的武器,不只要保证确定性,还要保证各行其是各司其职,才能真正达到高效率。

因此,普通人应该提高觉悟,自觉做好铆钉,摒弃多余思想,做有意义的事,做高效率的事,不浪费每一个瞬间。

“感性的情感是多余的,个性的抒发是无用的,唯有理性,唯有目的。”

在王学仁看来,人最喜欢做没有意义的事,在无数次空想中浪费掉时间,在犹豫间输掉机遇,所以应该致力于培养人的目的性。

而人性的弱点并不能使人的目的心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总有人臣服于玩乐。因此,王学仁主张规则。

确定、全面、强制的规则,让人生不出违反之心的规则。

除此之外,王学仁还主张“世界是由少数聪明人推动科技、社会进步的”。他支持精英教育,认为应该将精英和普通人分开,社会资源应该优先给那些聪明的少数人,对普通人倾斜资源就是极大的浪费,极大的低效。

其中,少数精英组成小群体,经过培养后领导大群体,在社会各领域做出贡献,带领机器走向正确的方向;而普通人组成小群体,被大群体领导,做好铆钉就可以。

后来王学仁的观点被广泛认可,一个规则之上,效率至上的社会形成了。经过五十年的健全发展,逐渐成了如今的模样。

社会得到了极大进步,铆钉各司其职,接棒人争于奉献,至于普通人的生活?谁在意呢,社会发展的福利会自动降临到每个人头上。

“担心你死后所得到的是没有意义的,担心你生前所错过的是没有意义的,在世时所享受的才组成生命中的乐趣。”

几十年前,兰西奥多面对月光思考时,不会想到,他的主张会隔着几千万个日夜,在今天演化成新社会的根本。

就像几千万年前,月光洒在羊皮纸上时,人文主义先贤们不会想到,他们原本用来主张个性,提倡及时行乐的话,会在后世演变成这样:

“担心你死后所得到的是没有意义的,担心你生前所错过的是没有意义的。在世时所享受的才组成生命中的乐趣,这是天赐的特权,我们要好好利用。”

这是新社会鞭策铆钉们的标语。

“你说这个新社会主义断句是怎么断的,是新,社会/主义,还是新社会,主义?”江海生又怼上沈从的胳膊。

沈从漫不经心看着老师:“都少数人了,还能是前面那个?”

江海生胳膊撑着头,没骨头似的歪来歪去,视线扫视着教室:“你说这里科技程度都这么高了,怎么上课模式还这么古老,不搞点网课啥的?”

“注重效率嘛。”

线下集中才好管理督促,才能时刻了解学生的进度,这比期待学生会自觉学习更有用,更有效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