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不期而至,阿沁和平景荪就这般僵持着,相隔两地。过年了,阿沁被迫回平府暂住,与毓青一家一道去安昌祖祠拜见族人。
说平家人多,主要还是集中在安昌老家。这回听说长媳妇也过来,平府倒是卯足了劲,当天整个祠堂足足占满了上百人,拖家带口都来看看这位口中竞相夸赞的平家媳妇。
“这位就是城内的莫氏小女,也是景荪的妻室。”
经带头的叔公一介绍,阿沁便由叔公妾室祝氏领着一一拜见平府的年长者。
“侄媳妇,论样貌倒是端庄大方。与景荪成婚也有些年头了吧?听说也就你这么一个当值的?”
阿沁不喜这妇人的说话劲儿,但又不知是哪位重要的长辈,她不知如何作答。只见那位妇人倒是仗势训起话来了。
“我平家的媳妇,以孝为道。像你婆婆,我那表弟媳,一连生两子,那是没话说。这里不比绍兴城,早几年就听说你们这一长房连个小孩都没有,这可了得?真不知平家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怎么会这么晦气呢?”
阿沁听着有些难堪。平毓青见状,连忙替他嫂子解围。
“大舅妈莫怪嫂嫂。大哥和嫂子可是聚少离多,从京城到江西,不知道的都以为荣华富贵享不尽,哪里晓得他们这一路可谓颠沛流离,我与嫂嫂到江西的时候,那地方多乱啊,都是打仗的地方。还生孩子,能保命就不错了。”
阿沁才知道这位便是平景荪嘴中出了名的悍舅母,前些年倒是硬逼着自己的儿子休了原配,因看不惯媳妇的指手画脚。
谁知今日大舅妈倒是卯足了劲,与阿沁这一房杠上了。貌似她最忌讳别人顶嘴。
“那今日我景荪侄子怎么不见踪影?”
“回大舅妈,平哥公务繁忙,仍在江西公办。”
“哎呀呀,这还了得,那么乱的地方,我侄儿辛辛苦苦办公,你不好生照料他起居,自己却逃回山阴来享福。作孽啊作孽。我那阿姐要知道了可多伤心啊。从小啊,我家景荪就当个宝贝养着,私塾教着,我听说讨了个官宦家的小姐,原来这副娇脾气,怪不得连个孩子都生不出。”
这大舅母就是嘴多嘴碎。这么一说,所有的人都围了上来,好些亲戚也纷纷议论开,私下指指点点。
平毓青急忙拉过他的夫人耳语到,玉菡,快拉嫂子去内堂吃些刚祭祀完的水果糕点。舅母的麻雀嘴儿这会儿是停不了了。毓青夫人乃是萧山陆氏,家里倒是经营小本生意的本分人家。陆氏虽拉着嫂子进入了内堂,但却堵不上外屋的大嗓门。
阿沁自然心烦却要装作大度。她心里倒是有些恼怒,这要怪还不是怪平哥。她算是背尽了黑锅,受尽了羞辱。
阿沁意想不到的是,在江西的平景荪更是一不做,二不休,萌生了辞官归隐之意。正值同治十一年正月廿八,平景荪再升一级,委署江西按察使印务,并于二月初五授印任事。此时他的权力日趋提升,在江西境内可谓风雨无阻,独当一面。但对于他而言,生性憨直和专研学术的性格却是其官宦生涯的致命伤。他厌恶官场的阿谀奉承的同时,每每审阅案件最后定夺生杀大权时,他又心生畏惧。他天生悲悯认同人皆平等,除当今圣上之外他又有什么资格可一笔定人生死呢?这权限是他万分不敢逾越的。
不久,来自京城的一名皇族侍卫身着白衣旗帽,手持令牌直入江西府,指明要找平步青。
原来,远在京城的钟郡王不久前薨逝,临终前深感当日平景荪的师德,便令他的这名心腹将自己最珍爱的一幅出自南宋的《秋溪行旅图》赠予他,他不愿心爱之物随他一同长埋地下,他相信珍品应当让识货之人保管。
钟郡王的薨逝也让他万分消极。古往今来,出身贵族或出身草莽,生前身后都是无法评判的。重要的是一生自不辜负。或许当日,钟郡王为他选择的捷径,冥冥之中便是在日后为他致仕做了打算。
就在一个月后,“古人以身许国,义无所逃,而今非其时,余更非其人”,平景荪于二月廿三日主动选择结束于自己格格不入的仕途生涯,毫无留恋。在江西的最后一晚,看着官衙文案上那剩下的一叠文书,他不忍弃之。他又花了近两个时辰打开未读的文案,批注,放齐一侧,注明“已阅”。这才熄灯告别他这一生最后的官场时光。
在江西的最后半年,他已有些消极。没了阿沁的陪伴,他似失了主心骨一般。他写给阿沁的信终无音信。此外,他日日与上下级周旋,他虽握实权,但有些事于他而言就是走个政治过场,最终目的就是将签署的文案盖上他的那枚官印授权而已。他厌恶这般颓废且毫无意义的官场。
他也数度在写与阿沁的书信上倾诉官场的尔虞我诈,想要致仕的念头,可惜都没有得到阿沁的回应。他一等再等,终没了念头,独自启程返乡。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