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从腌面到薄饼:藏在早餐里的客家魂》

天光刚漫过梅州的瓦檐,街巷里的客家早餐香就已醒透。老面馆的木门“吱呀”敞开时,铁锅里的猪油正滋滋冒泡,金亮的油花舔着锅底,把蒜粒炸得金黄,香味顺着门缝溜出去,勾得路人直往里头望。碱水面在沸水锅里翻涌,竹笊篱三搅两搅,面身便烫得透熟,捞起甩在竹笸箩里,水汽腾腾中,师傅手腕一抖,猪油、生抽、炸蒜粒落进去,竹筷翻飞间,碱水的微涩混着油脂的润,缠成一团**辣的香。刚拌好的腌面装进粗瓷碗,被赶早下田的阿伯端着,蹲在门槛上呼噜噜唆,酱汁沾在花白的胡须上,他也顾不上擦,只觉得那筋道的面身裹着蒜香,是给手脚蓄力的最好引子。

隔壁的三及第汤档更见热闹。大铁锅里的水“咕嘟”唱着,老板的菜刀在砧板上“笃笃”敲出节奏,猪脊顶肉切得薄如蝉翼,猪肝带着粉润的血筋,猪粉肠头斜切成圈,边缘泛着清白的脂。客人刚站定,他便抓一把猪杂扔进沸水,浮沫刚冒头就被竹勺撇去,顺手扔进一把枸杞叶,碧青的叶子在汤里打个滚,就成了清亮的绿。连汤带料舀进碗,撒勺白胡椒粉,递过去时,碗沿烫得要垫张草纸。喝第一口的人总忍不住眯眼——猪杂的鲜嫩混着枸杞叶的微苦,烫得舌尖发麻,却偏要再喝一大口,直到额头沁出细汗,才觉得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腌面配三及第,是梅州人刻在骨子里的默契,面的香韧裹着汤的鲜爽,一口面一口汤,把清晨的空落落都填得满满当当。

捆粄摊的竹蒸笼在晨光里泛着白汽,一屉叠着一屉,像座矮矮的白塔。米浆是前一晚磨的,用山泉水泡过的早稻,在石磨里转得慢悠悠,磨出的浆细腻得能映出人影。倒在竹屉的棉布上,蒸到半透明,揭开来时,米皮带着点粘手的韧,像块软乎乎的玉。老板娘戴着蓝布头巾,左手掀屉,右手拿竹片,刮下一张米皮铺在案板上,抹一勺剁得细碎的肉末,撒把刚割的韭菜,卷成筒状时,指尖的力道刚刚好,既不散馅,又不把米皮捏破。有人爱加辣,她便舀一勺自制的蒜蓉辣酱,红亮的油汁顺着捆粄的褶皱往下滴,落在竹筐上,很快凝成浅红的痕。咬下去的第一口是米香的柔,接着是肉末的鲜,韭菜的辛在舌尖炸开时,米皮的甘才慢慢漫上来,层次多得像首短诗。丰顺的捆粄最是讲究,米皮要薄,馅料要鲜,连卷的圈数都有说法,三圈半不多不少,多一圈显拙,少一圈露馅,恰如客家人过日子的细致。

百侯薄饼的摊子前总排着队,老师傅的手腕转得比风车还快。面糊是用本地粘米调的,稀稠得刚好,舀一勺倒在烧热的鏊子上,手腕一旋,面糊便“滋啦”摊成圆片,薄得能映出背后的晨光。烙到边缘微焦,揭下来时,饼皮像张透明的纸,能看清对面人的眉眼。卷馅料时更见功夫,豆芽要掐去头尾,肉末要拌上香菇碎,火候到了,抓一把塞进饼皮,卷成月牙状,递过来时还带着鏊子的余温。咬进嘴里的瞬间,先是饼皮的微脆,接着是豆芽的清爽,肉末的润混着香菇的香,在舌尖慢慢散开,却一点不腻——百侯薄饼的妙,就在这“淡中见浓”里,像大埔人的性子,温和里藏着醇厚,吃着吃着,就觉出绵长的好。

老鼠粄的名字虽怪,滋味却让人惦记。早稻米磨成粉,和着山泉水揉成面团,在特制的筛板上搓,漏下来的粉两头尖,像极了窜动的小老鼠,落在沸水里“咕嘟”冒泡。捞进碗里,浇上用猪骨熬了整夜的浓汤,汤面上浮着层亮亮的油花,撒把葱花和白胡椒粉,筷子一搅,粉身便滑溜溜地钻进喉咙。它的口感最是特别,不像面条那样软,也不似米粉那般脆,带着点弹牙的韧,两端的尖梢咬下去,还能尝到点细微的嚼劲,像在舌尖跳了段轻快的舞。有人爱加一勺咸菜碎,咸香混着粉的鲜,能多吃两大碗。大埔人说,老鼠粄的名字虽土,却藏着庄稼人的智慧——早年粮食金贵,把米磨成粉做成这模样,既省粮,又顶饿,如今成了念想,吃的不只是味,还有那段踏实过日子的时光。

鱼头煮粉的香,是从凌晨的河边漫起来的。渔民刚打上的大头鱼,剖洗干净,鱼头剁成块,在铁锅里稍煎,煎到两面金黄,加山泉水慢火熬,熬到汤色乳白,像掺了牛奶,才把河粉丢进去。河粉是当天做的,米香浓郁,在奶白的汤里舒展开来,吸足了鱼的鲜,捞起来时,每根粉上都挂着薄薄的汤膜。喝一口汤,鱼的醇厚混着米的清香,清淡得恰到好处,却偏让人放不下碗。梅州的河多,鱼鲜,客家人便把鱼和粉凑成了对,粉吸足了鱼的魂,鱼借了粉的甘,像山与水的相依,少了谁都不完整。

蒸米丝的竹屉在河源的早市上叠得老高,蒸汽从屉缝里钻出来,在晨光里凝成细细的水珠。米丝是古法做的,米要选霜降后的晚稻,泡足十二个时辰,磨成浆后蒸成米皮,再切成丝,每根都带着米糠的微香。蒸的时候要大火快蒸,蒸到米丝泛着玉色的光,捞进碗里,浇上现熬的土猪汤,肉片在热汤里慢慢泛红,米丝吸足了汤味,变得软滑却不烂。老人家爱坐在竹椅上,用筷子夹着慢慢嚼,米香在嘴里化开时,便想起小时候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模样——那时候没有煤气灶,用柴火蒸米丝,灶膛里的火光映着母亲的脸,米香混着柴火的烟,是刻在记忆里的暖。

这些早餐,是梅州人写给清晨的诗。腌面的实在,三及第的周全,捆粄的细腻,薄饼的清润,老鼠粄的巧思,鱼头粉的鲜甜,蒸米丝的质朴,每一样都藏着客家人的生活哲学——用最寻常的食材,做最扎实的味道,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晨光里的食客们,有的赶早,有的闲坐,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慢慢悠悠,却都在这一口热乎里,尝到了家的滋味,续上了生活的劲。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