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谢竹热情应下,又补了一句:“正好我还愁剩下的卖不出去。”
他笑着问:“老人家,您要买几斤?”
“我给你算便宜点,一块一,一斤。”
听到谢竹的话,老人明显松了口气,脸上的焦急局促散去许多。
围着面包车的村民看向谢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赏和高兴。
谢竹察觉到村民们的眼神变化,心里肯定老人家是真的有难言之隐。
“我……我只要五斤。”
“好嘞。”
谢竹拿了个塑料袋出来:“麻烦您帮我提着,我给您装米。”
因为没想过有人要买散装物,谢竹没有带秤,他直接划开十斤装的小袋米倒进去。
感受着手里越来越重的分量,老人连忙制止道:“有了有了。”
再多,他付不起钱。
看到十斤装的袋子倒出去一大半,谢竹才作罢。
他又热情地问:“老人家,要不要挂面和油。”
“挂面三块一包,一包是两斤。这个实在没办法给您拆开卖,油倒是可以。”
挂面是赠品,原本谢竹是不打算卖的。
老人看着油和挂面,犹豫了许久,挣扎道:“那我再买包挂面吧。”
“一共八块五,我给您抹个零头,您给8块钱就行。”
老人先把东西放下,然后把手伸进内衬,慢慢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
一毛,两毛,一块,数额最大的纸币是5元。
他用颤颤巍巍的手数了好几遍,确定无误后才把钱递给谢竹。
一毛一毛凑成的8块,谢竹都不忍去接。
但他没说什么。
少点钱还行,但免费送的口子不能开,否则以后想在王家村生意做就难了。
毕竟农村里哪家哪户没个老人。
凭什么只给他送?
过于特殊对待可不是商人该做的事。
在没有搞清楚王家村的奇特之处时,谢竹不会轻举妄动。
这是关乎他性命的大事。
“谢谢你,谢谢你。”
手里的重量清晰分明,老人哪里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真正的用意。
佝偻着身躯的老人提起东西,杵着树枝,一步一步蹒跚地往回走。
在村民们带着叹息可怜的声音里,谢竹慢慢勾勒出老人的家庭状况。
妻子死于难产,独子几年前因病去世,而收养的孩子在供上大学后就再没回来过。
听说是在毕业工作后被亲生父母找上门,养子觉得自己是被老人偷走的,所以无比怨恨老人。
他还报过一次警,要老人赔他精神损失费。
可他分明就是被人抛弃的,事实摆在眼前,人证物证具有。
老爷子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供他上完大学,居然做得出这种事。
警察都看不下去。
他的想法自然没能得逞。
谁知世事难料,老人的儿子突然因病去世。
老人生活清贫困苦,又因为名下有个养子办不成五保户或者低保户。
后来村干部找到老人的养子想要解除两人的收养关系时,养子依旧不依不饶,要老人给他五万块。
老人哪里拿得出5万块,这些年全靠村民们时不时地接济过活。
“啧啧啧,羊肉就是黏不到狗腿上,再怎么都是自家孩子好。”
“那孩子太狠心,还说我们村是拐卖村,我呸他个狗东西。”
“狗/日的,明明是被抛弃的,要不是王其心软,那小畜生早就冻死在雪里了。”
“当时叫他不要养,不要养,别人家的孩子养不熟,他偏不信,现在倒好,钱花了,人没了。”
“养了二十多年,养出个白眼狼来,要我说,那畜生肯定会遭天打雷劈,遭报应。”
“可怜啊。”
人们悠悠叹气。
出了老爷子这档事,附近的十里八乡,哪怕是生不出小孩的夫妻都不太想去孤儿院收养孩子。
谁知道会不会又养个白眼狼出来。
还是多跑跑其他地方看医生,自己生个最好。
了解完老人的人生经历,谢竹心里闷得难受。
手里握着的一沓钱突然变得堪比千斤。
有个大婶在议论声中凑上前:“老板,剩下的散米卖不?”
谢竹看了眼不足三斤的大米,敛下思绪摊摊手道:“这点米,你要是想要随便买点东西,我当添头送你,行不。”
“行行行,给我来三包泡面,再来个生抽和醋。”
大婶满口答应。
她身旁跟着个年轻的小媳妇,小媳妇怀里抱着个看不出月份的小娃娃。
小娃娃戴着一个毛茸茸的虎头帽,绣着俏皮可爱的抽象画老虎图案和各种花纹。
黑色的布料,大红或浅粉的针线,针脚细密,里面还有层暖绒。
一看就是纯手工精心制作。
谢竹想起杨哥家的小闺女,他问道:“婶子,这帽子在哪做的,真不错。”
“我有个侄女,想给她也买个戴戴。”
听见此话,大婶笑得颇为得意:“不是买的,是我自己做的。”
“好看吧,做了半个多月。”
“原来是您自己做的,针线活真是没得说,真好看。”
谢竹的夸奖直白而热烈,逗得大婶更是哈哈大笑。
他追问道:“您知道哪里有卖这种帽子的吗?”
大婶想了想:“春花家的姐姐在毛山镇卖帽子,你可以去她那买。”
春花就是最开始的胖大神
谢竹记下大婶给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又给大婶多送了几件赠品。
小娃娃戴的虎头帽和淘宝上简单的机器制品大不相同。
在他的世界里手工制虎头帽,可以说是有市无价,非常难得。
给侄女买是其一,谢竹想或许可以带回去卖。
系统只说通过位面交易赚取5000元的毛利润。
他把异世的东西带回去卖,同样可以算作位面交易。
不过卖虎头帽需要售卖渠道,淘宝开店简单,但时限却只有三天。
谢竹没急着下山去毛山镇买帽子,而是村民们打探起乡货来。
他说的乡货不是野生动物,而是农村里的土特产。
土鸡,土鸭,土鸡蛋,自制的酸菜等等。
这些在乡下不值钱,但在城里却是抢都抢不到的好东西。
令谢竹惊喜的是有不少村民表示家里有土鸡蛋土鸭蛋可以卖。
他照单全收。
但只有一户人家愿意卖老母鸡。
养了三年的老母鸡,肉质正是最好的时候。
老人提着刚抓到的老母鸡惋惜道:“如果不是娃儿上学要用钱,我是真的舍不得卖。”
谢竹附和:“嗐,是啊,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
最后买这只老母鸡花了一百块。
地道的散养老母鸡,没喂过饲料,也没喂过药。
谢竹很高兴,他打算把鸡送给杨哥。
嫂子正在坐月子,用老母鸡炖汤补营养最好。
卖母鸡的老人也很高兴。
主要是乡下的东西只在城里值钱,在乡下却卖不上价钱。
家家户户都有,更没有人会花钱买。
就是城里面的人来收乡下土鸡,也懒得来他们这种角落疙瘩。
6斤的老母鸡能卖一百块,已经是很不错的价。
就算背到毛山镇去卖,也不一定卖得了这么高的价,还要浪费车费和时间。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旁人见到大红色的钞票,不由得眼热,当即又有人表示可以卖鸡。
不是老母鸡,但也都是顶好的散养鸡。
这些鸡平时吃吃苞谷玉米,还时常跑到山里自己找虫吃。
肉质和营养价值没得说。
最后谢竹收了40斤土鸡蛋,10斤土鸭蛋,一只三年老母鸡,和6只散养鸡,4只散养鸭,一共花费347元。
在拿货物时,他用手机拍了不少视频,包括捉鸡的,从窝里掏鸡蛋的。
凡事都讲个眼见为实,有视频为证,卖出去更方便省事。
唯一可惜的就是村子里没有人家养鹅,鹅蛋更是个顶好东西。
至于车里剩下的货物,谢竹弄成了大礼包便宜甩卖。
大礼包的价格不低,但仔细算起来每样东西又都比零散买便宜好几块钱,非常划算。
而且买得越多,送得越多。
这样既能刺激村民冲动消费,又不会让先前零散买的人介意。
不一会,剩下的东西卖得七七八八。
而零散的小糖果小零食,送出去大半,其他的都被散卖给小孩子。
谢竹上车准备去毛山镇买帽子。
突然,一道沙哑苍老的声音从小道边传来。
“老板,你等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