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十七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

元凤元年,深秋。

最近几日,霁雪时常噩梦连连,有时候半夜醒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今夜亦然。她起床披了件斗篷后走出内室站在回廊上,数着屋檐下正在滴落的水滴发呆。

她想起了她的母后,那个温婉如水的女子;想起了李夫人,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以色事君,色衰而爱驰”聪明如她,想必早就知道父皇的心里并没把她看的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所以才说得出那样的话吧!她还想起了陈皇后,那个直到死去依然骄傲的女子,她想起她临死前对自己说:“不要爱上帝王,帝王都是没有感情的!”

突然,身上又多了件斗篷,她转身微笑道:“何时来的?我都没发现!”

“刚来,我听闻你最近夜里常失眠便来看看?不是答应了不过多操心吗?”

“桔梗并不知道我半夜起来,你是如何得知的?”

刘弗陵尴尬的笑笑:“漪兰殿的暗卫回报的,其实暗卫还任由我身上这块玉佩的调遣,只是你忘记罢了!”

“呵呵,那时候我还下令让他们把你挡在殿外,想想醒来至今时间过得好快啊!”霁雪感叹道。

“可是想起过往了?我曾说过重要的是将来,只有你养好身体,才能看到我成长为像父皇那样的君王!”

霁雪轻叹:“成为父皇那样的君王会有更多的无奈与辛酸,帝王的权威只是一个光环罢了!”

“我能猜想得到,父皇比我幸运很多,他八岁的时候还只是在漪兰殿的小皇子,而我已别无选择!”

“这一切于你太不公平了,没人给你选择的机会就把你推上那样的位置!”霁雪望着他,脸上已经挂满泪水也无察觉。

“不要替我难过,既已在其位,就请安心的看我走下去,我不会令你失望的!”他伸手替擦了泪后,把她拉进怀里,闻着她身上淡淡的药味让他安心。

她还想说什么但她说不出口,只有默默流泪,其实她想告诉他,她可能熬不过今年冬天了,最近已经开始胸闷心悸了,可是这样残忍的消息她如何启齿啊!以后的路上要他一人留在这宫里,那还不如她一开始就不要醒来。

在燕国,燕王寝宫的书房内。

“禀主上一切事情已准备妥当,就等一个时机了”杜禹说道。

燕王旦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沉思了一会,才问:“上官父子那边已经打点好了?”

“是的,长公主也已答应做内应,还有桑弘羊那边也就等主公行事了!”

“苏元呢?有没有说苏武是何态度?”

“据苏元所言,苏武自受皇上封典属国后一直以称病为由躲在自己的小院不曾见客,想必不会坏了我们的事。”

“是吗?看来现在就剩下霍光了,那个软硬不吃的老匹夫!”

“这个还请主公放心,孙大人(孙纵之)已经和桑弘羊以及上官父子想好对策了!”

“你先退下吧!”刘旦淡淡道。

杜禹退下后,刘旦又独自沉思,这次不比上回,上回皇帝还小再者他已经饶过自己一次了,所以这次不成功便只有死!

秋夜的雨又再次落下,雨水打在院内的树叶上发出“啪啪啪”的响声,记得曾经不知道多少个这样的夜里,自己陪着母亲等着父皇的到来,刘旦站起来走到回廊上,然后伸手接住雨滴。

这时,燕王后把披风给他披上后,说道:“王爷小心身体,秋夜的雨有些凉气!”

他没回答她,少顷,才问:“王后可猜得到本王此时所想何事?”

“臣妾愚笨,无法猜得!”

“以后我们可能要换个地方听雨了,本王激动啊!”

燕王后不解:“换个地方?王爷是要让臣妾换寝宫吗?”

“差不多吧,哈哈…”他大笑道。

燕王后见过燕王各种表情,但是今夜的燕王让她莫名的恐惧,于是她轻轻的退到离燕王稍微有点距离的地方。

“怎么?连你也怕本王了?这样的我应该更喜欢才是?本王就要成功了,怎么可以没有人分享呢?嗯?”刘旦拉过王后愤愤的注视着她问。

看着表情狰狞的刘旦,她更加害怕了,忙回:“臣妾没说害怕王爷,您先放手,您把妾身的手拧疼了!”

猛然发现自己失态,刘旦忙松手后转身望着远处,淡淡开口:“今夜所见所闻你从此忘记,现在先休息去罢,本王想再听听雨声!”

燕王后一听,忙如释负重的转身向屋内走去,她不清楚自己的夫君一直在做什么,但是她清楚此时的燕王不再是当初的那个燕王了!

一日,刘弗陵如往常一样批阅奏章,但是发现一份特殊的奏章,官员之间互相弹劾的奏章他见得多了,但是这份却是燕王上书,上书所说之意大致为:“霍光出外校阅郎官及羽林军时,仪仗如皇上出巡一般,命人清道,驱赶行人,派太官为其预先安排饮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而不肯投降,回朝后也只给了个典属国的官职;而大将军长史杨敞并无功劳,却被任命为搜粟都尉;另外,霍光还擅自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如今霍光独揽大权,为所欲为,是否会做出不利于朝廷的非常之举,令人怀疑!因此,我愿意交还燕王的印玺,进入宫廷,侍卫在皇上左右,监督奸臣的行动,以防有变。”

看完奏章,刘弗陵不发一言,只是一直看着这份奏章出神。

“福贵,今日可是大将军休假之日?”刘弗陵问。

“回皇上,正是!皇上想现在宣大将军进宫吗?”福贵请示道。

“不必,你们都退下罢!这里不用人伺候了!”

待所有人都退下后,他再次细细的看了看奏章,然后把它收进案桌后面的暗格里,继续翻阅其他奏章。

上官桀府上,上官父子正在书房议事。

“父亲伪造的燕王上书皇上会相信吗?”

“一个小毛孩,哪里能分辨真伪!”

“那父亲已和其他人商量过了吧?如若皇上下旨查办此事”

还没等上官安说完,上官桀说道:“放心,只要皇上下令,桑弘羊和那些大臣便会去逮捕霍光,到时候就可以看好戏了!”

“还是父亲想的周到!”

“哼,你以为人人都像你整日在酒肆鬼混,该收敛的时候还是收敛点吧!”

“父亲教训的是,我今后一定安分在府内,哪里都不去!”上官安答道。

虽听到自己的儿子如此说,但是上官桀只是不发一言然后走出书房,他知道他的儿子成不了大事,有很多事还得自己出面才行。

翌日清晨,刘弗陵在殿内一直等霍光来议事,但是迟迟不见他来,便问:“大将军何在?”

这时上官桀忙上前答:“回皇上,因燕王上书控告大将军之罪行,所以臣猜想大将军定是不敢前来议事了。”

“速召大将军进殿!”

看来皇上是要因奏章之事问责霍光了,思及此,上官桀和桑弘羊互看了一眼。

片刻后,霍光走入殿内,只见他一进殿便脱下帽子跪于地上说道:“罪臣霍光向皇上请罪了,还望皇上念在臣多年辅佐陛下的份上绕过臣的妻儿族人!罪臣愿意承担所有罪责!”

“大将军这是何故啊?”刘弗陵笑笑反问。

一时朝堂上一片震惊,他们不知道这小皇帝打的什么主意。

“皇上不是已经看过燕王的上书了吗?罪臣只是恳请陛下从轻发落!”霍光答。

“哈哈,大将军所言差矣!”刘弗陵大笑答道。

霍光惊讶的抬头看着刘弗陵,只见刘弗陵一副悠然的神情看着殿内的官员,他忙把头低下。

“各位大人觉得燕王的上书是真的吗?”刘弗陵问。

“臣认为应该属实,要知道伪造燕王上书是杀头之罪,谁人敢!”桑弘羊上前回话道。

“如若朕认为此上书是假的呢?”

桑弘羊一听,忙吓得跪下,头都没敢抬起,其他大臣都不敢再言语,一时间上官父子和桑弘羊如坐针毡一般。

“霍光把帽子戴上吧!你来说说看,朕是如何分辨此上书的真伪的?”刘弗陵问。

“罪臣不知!”霍光答。

“将军去广明校阅郎官,是最近几日的事,选调校尉以来,也还不到十天,燕王他在燕国如何能得知此事,况且将军若要谋反,也不必选调校尉吧?”

“皇上英明!”霍光忙说道。

“皇上英明”一时所有大臣齐呼!

“金赏,朕让你去查的传递燕王上书的人查到了吗?是何人?”刘弗陵问道。

“回皇上,此人已逃离长安,臣已命人追捕!”金赏答道。

上官桀一听,忙上前道:“请奏皇上,臣认为此等小事不必费人力穷追不舍,还好皇上英明已分辨真伪,此事就可作罢了!”

“臣也认为可以作罢了!”又有一位大臣上前说道。

“不可,在朕看来此事非同儿戏,此等污蔑朝中大臣之人怎能不加以责罚!”

此时,又有为大臣道:“请奏皇上,如若并非大将军平日里有所过失,怎会有人不惜冒死伪造燕王上书?臣认为大将军并非完全无过!”

“放肆”刘弗陵怒斥。

一时所有官员皆呼:“皇上息怒!”

“朕今日再次声明:大将军乃忠臣,先帝托付他辅佐于朕,谁若再胆敢诬蔑大将军,将严加责罚”刘弗陵道。

霍光一听,激动得高呼道:“皇上英明啊!”

一时所有大臣又跟着霍光齐呼,刘弗陵觉得烦了便让福贵宣布退朝。

待刘弗陵走后,所有大臣才回过神来,皇上今日给自己带来的震惊太多了,想不到才十四岁便已如此了,真不愧是先帝钦点的继承人。

霍光从地上起来后,悠闲的系紧帽子的缨带,看着还在有所思的桑弘羊道:“怎么?桑大人又想起我的什么罪证,打算呈报皇上?”

“哼,你不会每次都走运的!”言毕,桑弘羊愤愤转身离去。

“哈哈,那我霍光倒是期待着不走运的时候会是怎样呢!”霍光笑着看着桑弘羊的背影说道。

上官桀听到霍光的笑声才猛的从对皇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忙起身往殿外走去。

“哎!上官大人别走那么急啊,我们亲家好久没叙叙了,要不今日你和我一同去将军府,顺便查查我有没有谋反?”霍光又对着远去的上官桀笑着说道。

上官桀一听,忙加快的步子。

“恭喜大将军此次求回清白”一旁的谏大夫杜延年上前说道。

“此乃皇上圣明,是我大汉之福啊!”霍光笑笑回道。

一时在场的其他官员齐齐向霍光恭喜一番后才各自离去。

出了大殿,霍光一直看着晴朗的天空微笑,这时霍光的家丁上前禀报:“将军,马车已在宫外候着!”

“不必,今日我要徒步回府!”

走在路上,看着沿途的风景,霍光想着今天朝堂上的皇上,如今的他比自己所想的还要睿智啊,看来虎父无犬子真不假。

才回到将军府的书房,密探便进来报所探到的情况。密探退下后,霍光升起窗上的帘子,秋日的风凉凉的吹着脸面,他抬头望着窗外的天空笑笑自语道:“要变天了呢,不知我们的皇上准备好了没有?”

金赏:金日磾长子子,刘弗陵即位时为侍中,后为奉车都尉,刘弗陵极为信任之人。

杜延年,武帝时御史大夫杜周少子,杜周为武帝时著名酷吏,长子、次子分别为河南、河内太守,也以苛酷闻名,杜延年为杜周第三子,也从小学习法令,唯行法尚宽大,不与父兄相同。西汉时期,经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解释的汉律,被称为“大杜律和小杜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十七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