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苏在衡推开房门时,沐霖已经等在走廊上了。
年轻人今天换了一件蓝色的防寒服,依旧亮眼,但比那抹橙色稍显沉稳。他手里端着两个保温杯,看见苏在衡出来,立刻递上一个。
“苏站早!我按照家乡的配方煮了咖啡,加了点肉桂粉,您尝尝看?”沐霖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极了极夜里最明亮的星辰。
苏在衡犹豫了一瞬,还是接过了杯子。身为站长,不能打破年轻人的积极性。嗯,对。
揭开杯盖,一股混合着肉桂香气的咖啡味扑鼻而来,与费而别克里惯常的苦涩咖啡截然不同。
“谢谢。”他简短地说,抿了一口。温暖醇厚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一丝奇异的甜味。
很特别,让人讨厌不起来。
沐霖仔细观察着他的表情,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样?合您口味吗?”
苏在衡没有回答,只是盖上杯盖:“该出发了。”
今天的安排是户外适应训练,苏在衡将亲自带沐霖熟悉科考站周边的地形。当他们来到装备区时,赵启和李铭扬已经等在那里了。
“听说你要带我们的小太阳去巡冰?”赵启笑着拍了拍苏在衡的肩膀,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揶揄,“可别把人家冻坏了。”
苏在衡不动声色地避开赵启的手,开始检查雪地摩托的状况:“只是常规路线。”
李铭扬凑到沐霖身边,压低声音,小声说道:“别紧张,苏站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其实是费而别克里最可靠的户外专家。”
沐霖感激地朝李铭扬笑了笑,开始笨拙地穿戴装备。苏在衡检查完摩托,转头看见沐霖正与安全带的扣子较劲,眉头微蹙。他大步走过去,伸手接过扣子,“咔哒”一声就扣好了。
“在极地,每一秒都关乎生死。”苏在衡的声音依然冷淡,但动作却出奇地轻柔,“装备穿戴不能有任何疏忽。”
沐霖怔怔地看着苏在衡近在咫尺的脸,一时间忘了回应。直到苏在衡直起身,他才回过神来,连忙点头:“记住了,苏站。”
气象学家安德烈这时慢悠悠地晃进装备区,手里拿着一份气象报告:“在衡,刚更新的预报,两小时后会有风速增强,记得在那之前返回。”
苏在衡接过报告扫了一眼,点点头:“足够了。”
安德烈转向沐霖,锐利的眼睛上下打量着他:“新人,记住跟紧在衡。费而别克里的冰原可不是你们热带雨林,这里的美景随时能要了你的命。”
沐霖挺直腰板,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会小心的,安德烈先生。”
安德烈倒是愣住了,记住就行,倒也不必……如此认真。
……
一切准备就绪,苏在衡和沐霖各骑一辆雪地摩托,缓缓驶出科考站。扑面而来的寒风让沐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但他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乡下人终于进城了……
妈妈,我出息了!
沐霖抬头望去,只看见——
无边无际的冰原在晨光中闪烁着蓝宝石般的光芒,远处是连绵的冰川,如同凝固的巨浪。天空是清澈的钴蓝色,与冰原交接处泛起淡淡的粉紫色光晕。这景象壮美得令人窒息。
“哎呦我去,太美了...”沐霖情不自禁地赞叹,声音被风吹散。
苏在衡放慢速度,与沐霖并排行驶:“保持二十米间距,注意观察冰面颜色。发白的地方可能是积雪覆盖的裂缝。”
沐霖立刻收敛心神,专注地观察地面。他们沿着科考站外围的标记路线缓缓前行,苏在衡不时停下,指着某处地形讲解。
“那个隆起是压力脊,由冰川运动形成。”
“远处那片深蓝色是多年冻土区,采样需要特殊许可。”
“看到那些小冰丘了吗?下面是甲烷气泡,远离它们。”
沐霖认真听着,偶尔提出问题,都精准而专业。
苏在衡发现,这个看似活泼跳脱的年轻人,在工作时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和专业知识。
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是个好苗子。
他们继续前进,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冰原上,苏在衡停下摩托:“基本驾驶技巧。演示一遍。看好。”
他流畅地演示了雪地摩托在冰面上的起步、转弯和急停技巧,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如教科书。沐霖仔细观察,然后尝试模仿。起初几次转弯时车身有些摇晃,但他很快掌握了要领。
“不错。”苏在衡难得地给出肯定,“比预想的快。”
沐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笑容在防风面罩下绽放:“真的吗?我在海省连摩托车都没骑过呢!”
“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沐霖想要得到苏在衡的夸奖。
苏在衡微微一怔。他难以想象一个从未接触过摩托车的人能如此快地掌握雪地驾驶技巧。这个年轻人,或许比他预想的更有潜力。
很适合留在这里。
他们继续向前,来到一处冰川边缘。苏在衡示意沐霖下车,从摩托后箱取出冰镐和安全绳。
“基础攀冰技巧。”他边说边熟练地将安全绳系在自己和沐霖腰间,“看着我动作。”
苏在衡手持冰镐,脚步在冰面上移动,每一个落点都精准而稳定。他攀上一处不算太陡的冰壁,转身向下看着沐霖:“该你了。”
沐霖深吸一口气,模仿着苏在衡的动作开始攀登。起初几步还算顺利,但在中途一处,他的冰镐没有牢牢嵌入冰层,脚下随即一滑。
“重心压低!”苏在衡的声音及时响起,“左脚向右移动十厘米,那里有支撑点。”
沐霖按照指示调整姿势,果然找到了稳固的落脚点。他继续向上,终于成功攀顶,站在苏在衡身边微微喘气。
好险……好险……
小命差点不保……
“谢谢苏站,”他擦去护目镜上的冰霜,“刚才差点就...”
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苏在衡突然伸手,替他调整了一下歪斜的安全帽。那个动作很快,几乎像是错觉,但沐霖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那双戴着厚手套的手轻轻拂过他的头顶。
让人……无比安心。
“注意力不集中是户外作业的大忌。”苏在衡已经转过身去,声音依旧平静无波。
沐霖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心跳莫名加快。
看来铭扬哥说的没错,站长只是看起来冷,实际上……人真好。
他还……摸我的头了……
……
接下来的训练中,苏在衡演示了冰缝自救、极地导航和紧急避难所的搭建。沐霖认真学习,偶尔犯错,但总能很快纠正。更让苏在衡意外的是,沐霖对极地地质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能准确判断冰层结构和形成年代。
“这里的冰层有明显的沉积层,”沐霖指着一处冰壁断面,“至少经历了三个显著的气候周期。”
苏在衡走近观察,点头认可:“判断准确。这个区域是研究古气候的重要采样点。”
沐霖兴奋地掏出笔记本记录,不小心把笔掉在了地上。在他弯腰去捡之前,苏在衡已经先一步拾起了笔,递还给他。
“谢谢...”沐霖接过笔,指尖不经意间擦过苏在衡的手套。他注意到苏在衡迅速收回了手,转身走向摩托。
“该返程了。”苏在衡看了看天色,“风速开始增强了。”
返程路上,风果然越来越大,卷起的冰粒打在人脸上生疼。沐霖紧跟在苏在衡身后,努力保持着适当距离。在经过一处风口时,一阵强风突然袭来,沐霖的摩托猛地偏向一侧。
“减速!重心左移!”苏在衡通过头盔内的通讯器喊道。
沐霖及时调整,但摩托还是失控滑向一侧。就在他以为要摔倒时,苏在衡的摩托已经靠了过来,一只手稳稳扶住了他的车把。
“跟着我,慢速前进。”苏在衡的声音透过风声传来,出奇地令人安心。
剩下的路程,苏在衡始终保持在沐霖的侧前方,为他挡住大部分风力。这个细微的举动没有逃过沐霖的眼睛。
站长是个好人——来自沐霖的评价。
回到科考站时,赵启和李铭扬正在门口等候。
“怎么样?我们的小太阳没给你添麻烦吧?”赵启笑着问苏在衡,眼睛却瞥向沐霖。
苏在衡脱下头盔,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基本合格。”
这个评价从他口中说出,已经算是极高的赞扬了。
李铭扬朝沐霖眨了眨眼,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
安德烈从控制室探出头来:“刚好两小时,时间掐得真准。新人,感觉如何?”
沐霖摘下头盔,脸上因为寒冷和兴奋泛着红晕:“太棒了!我以前只在论文里读过这些地貌,亲眼看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苏在衡静静地注视着沐霖兴奋的侧脸,没有打断他对安德烈描述今天的见闻。直到沐霖说到攀冰时的意外,他才轻声插话:
“明天继续训练,重点练习冰镐使用技巧。”
沐霖立刻点头:“是!我会努力的!”
……
晚餐时,沐霖自然而然地坐在了苏在衡对面。
苏在衡微微一愣,也没有阻止。
年轻人显然累坏了,吃得比平时多,但依然不忘与和他一起来的邻座的李铭扬分享今天的经历。
苏在衡安静地吃着饭,没有参与谈话,但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前离开。
“苏站,”沐霖突然转向他,“明天我们能去西边的冰碛区看看吗?我在资料上看到那里有特殊的岩石构造。”
苏在衡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可以。但需要提前完成设备检查。”
沐霖开心地点头,继续埋头吃饭。苏在衡注意到他的手上多了几处细小的划痕,应该是今天训练时留下的。
回到房间后,苏在衡打开电脑,调出明天的训练计划,默默增加了医疗急救的内容。然后,他从抽屉里拿出一管自己常用的,未开封的冻伤膏,放在桌上显眼的位置。
给?还是不给?
这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隔壁房间,沐霖正在日记本上奋笔疾书。今天的每一刻都值得记录——苏在衡指导他时专注的侧脸,那只及时扶住他车把的手,还有那个短暂却温柔的触碰……
哎呦,好激动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唉?好像……想偏了?
算了,不管了。
“他像一座冰川,”沐霖写道,“表面寒冷坚硬,内里却流淌着温暖的水流。而我,想要探寻那水流之源。”
沐霖想要和苏在衡做朋友,他还挺喜欢这个“表里不一”的站长。
写完日记,沐霖打开行李箱,从最底层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扉页上,一家四口在热带阳光下笑得灿烂。他轻轻抚摸照片,低声自语:“妈,您说得对,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往往在最寒冷的地方。”
这一趟,真没白来啊。
出门一趟,不仅能来看风景,还能交朋友。
不亏!
与此同时,苏在衡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逐渐加强的风雪。手中的咖啡已经冷了,但他浑然不觉。
沐霖今天在冰原上的身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双专注的眼睛,那个倔强的背影,还有遇险时依然镇定的神态。
他想起赵启早些时候的话:“那小子看你的眼神,就像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冰芯样本。”
他那是……崇拜我???
苏在衡放下咖啡杯,轻轻按压太阳穴。费而别克里的平静被打破了,而奇怪的是,他发现自己并不像预期中那样排斥这种改变。
有个朋友,好像……也许……是可以的……吧。?
费而别克里风雪依旧,冰原上,两行摩托车的痕迹正在被新雪覆盖,早已不见踪迹,但有些东西,一旦留下印记,就再难抹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