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集《闻法仪轨》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面,甲二、于法、法师发起承事。

我们身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佛法,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法师,但不是所有的法师跟佛法对我们都是帮助的,甚至于我们遇到的哪些法门,甚至遇到哪些法师的因缘,对我们反而会产生一种障道的力量。那么这个问题点在哪里呢?

就是我们本身没有掌握正确的闻法仪轨。

蕅益大师说:它本来是一个珍宝,但是我们在拿这个珍宝时候不善巧,结果身体被割伤了。

所以说这个课程在宗大师的《广论》当中,是当作道前基础。就是你这个盖房子,先把这个地基打好,没有地基,房子盖起来是会垮掉的,那么这样的一个基础的教育呢,我们看这个地点讲到对法跟法师应有的态度,我们看这当中有两段,

如《地藏经》云:

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这个地方就是说明我们在面对法跟面对法师的一个态度,第一个我们面对法的时候,法有两种,

一、是你今生所专修的法门,你主修的法门,或者说是你的根本法门。那当然没活讲啦,你遇到了净土法门,或者是你所修的般若法门……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什么态度呢?以专心、信仰的心、恭敬的心来听闻。

二、你也会遇到一些你今生所没有修习的法门。这个法门,你今生没有把它纳入你的根本法门,但是你也听闻到了。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不应于彼起毁谤]!即便你今生没有修学,你也要保持一定的尊重跟随喜赞叹,因为你来生迟早会遇到,我们必须为来生结下一个善缘。这是对法的态度,包括你今生所专修的、也包括你今生暂时没有修的,这两种态度。

那么我们对于这个人,对于说法的法师,我们在面对说法法师的身口意供养呢,最好的心态就是把法师当做佛陀一样的转想。那么把这个师当[佛]的转想,这个地方有两个很重要的观念,要加以说明:

为什么要把法师当佛一样转想呢?

第一点、我们讲万法唯识的道理。也就是说一切法,其实是你的心所变现出来的。你看这个水,同样是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湿润的水;你看恶鬼道,他的那一念心看到水,他看到的是火,热恼的火,因为他的心态跟我们不一样;你看天人看到的水,是非常庄严的琉璃地,他的心态比我们更好。那么同样的水,有些人的感觉是湿润的水、有些众生看到的是感觉到是热恼的火,有些众生感受的是一个庄严的琉璃地。所以说水对我们产生的效果──不是外境决定的,是你的心决定的!你看,同样的水、不同的心态去接触它,产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佛陀灭度以后呢,你今天能够把每一堂课的上课老师,都当作佛陀的转想,你先不管别人怎么样,至少对你是最大的加持,重点是你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你这堂课非常受用,何乐而不为。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就是说你把他当作佛陀,就等于得到佛陀的加持一样!这第一点。

第二点、从一个功能上来说,宗大师讲一个偈颂说,为什么要把法师当佛陀看待呢?宗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宗大师:

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

说佛陀出世以后,是来帮助我们众生修行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罪业,佛陀不能够用祂清净的甘露,来洗我们的罪业,佛陀做不到。我现在很痛苦,佛陀不能用祂万能的手,来拔除我们的痛苦,佛陀也做不到。佛陀也不可以把祂所有的波罗蜜,送一个来让你受用,也没办法,不能把功德送给你。那么佛陀也不能为我们拔苦,也不能够给我们波罗蜜,那佛陀做什么事呢?唯为说法令解脱。其实我们看佛陀成道以后,到入涅槃之前,只有做一件事就是[说法]。

佛陀把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听闻以后,让你自己改变!

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你自己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你改变。那么这样意思就是说,其实佛陀是扮演说法的角色,而法师也是扮演说法的角色,那么从功能上,这两个效果是一样的。你看佛陀灭度以后,就是靠这些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来弘扬佛法。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念恩生敬,因为他今天扮演的角色,刚好是佛陀的角色,你把他当做佛陀一样看待,而我们自己听法者,能得到最大的加持,重点是我们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个地方讲到我们对于[法]跟对于[师]这两种的心态。那么这个地方是讲到应该做的两种心态。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看第二段,

又者不应作意五处所者:所谓戒穿缺,种性下劣,形貌丑陋,文辞鄙恶,所发语句粗不悦耳。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

我们对于这个法师啊,尽量能够避免啊去观察这五个处所:

一、戒穿缺。

那么第一个这个法师的戒有过失,不过当然这个地方宗大师强调,这个戒的穿缺,他不能破根本重戒。善知识破了根本重戒,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因为它是一个指标,这个根本。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法师在身口二业,有一些微细的过失,有一些威仪的过失,不圆满,这个难免,那但是你也不能因为这样你就不跟他学了,因为你不跟他学,那么他有这方面的正法,你就失去一个增上的机会了。就是这个法师的身口二业有一些威仪上的过失。

二、种性下劣。

第二个这个法师种性下劣,这个[种性],当然我们现在没有所谓种性,但是它的意思就类似我们讲说这个人学历很低,出生卑微,只有小学毕业、国中毕业,你是大学硕士,你就不跟他学习了。你不跟他学习,你就失去一个增上的机会。所以我们对于种性下劣,你不要管它,重点是他心中有法,这是重点。

三、形貌丑陋。

这个法师长得不庄严,你就不跟他学习,这样子也不对。

四、文辞鄙恶。

这个法师**不文雅,不能够用美妙文雅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可能书读得比较少,但是他的法是真理,你还是要学习。

五、所发语句粗不悦耳。

这个法师可能经常会有一些粗暴的来对治的言词,那么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言词比较粗暴,我们就不跟他学习,因为良药苦口,虽然有些粗暴,但是我们内心顺着他的法义去思惟,我们真实能够受用,那就可以了。假设我们对于前面的五种情况,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那么这样子你一个菩萨,就失去一个你自己进步的机会。

这个地方有一个观念,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今天是生长在末法时代,而不是正法、像法时代。我们今天要是生长在像法时代、正法时代,你看你拜一个文殊菩萨做师父、你听普贤菩萨说法,你就觉得很轻松自在,因为他的资粮力非常的圆满、他的福德智慧资粮都很圆满。但是我们到了末法时代,这些所谓的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本身的资粮可能都有欠缺。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佛法,我们本身要多一分的包容!

为什么呢?因为这说穿了,还是我们个人的业力。你要有本事,你为什么不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那么我们今天到了末法时代,才遇到这样佛法的善知识,虽然表面上,这个法师有过失,但实际上还是我们个人的业力浅薄,我们自己福德浅薄,所以我们还是要把握这样的学习机会来增上。

智者大师说:一个贫穷的乞丐,想要得一个珍宝,不幸的是:这个珍宝就在垃圾堆里面。智者大师问说:那你是要去拿?还是不去拿?你不去拿,你一辈子就是贫穷;你去拿,你就必须忍受垃圾堆的这些过失。智者大师说:有智慧的人,会忍受垃圾的过失,去取得这些珍宝,因为垃圾的过失是暂时的,得到这个珍宝是永久的!

所以我必须勉励大家,跟大家相互勉励: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跟很多很多,我们觉得对方不满意的人学习,这是不得已的,每一个人都一样。因为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整个众生的共业——就是福德智慧资粮都差了。但是我们得到人身,我们希望增上,我们就必须忍受这些垃圾,去得到这个珍宝,重点是我们要得到珍宝,重点在这个地方。你看这个法师身口意的过失,其实对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这点是……所以宗大师提出五点来提醒我们,不要去看这个师长的过失。我们看第三段的《本生论》

如《本生论》云: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这个地方把我们一个学习的一个态度,包括对法跟法师的态度,作出了五点总结:

一、处极低劣座。

第一点,你自己到了讲堂,不管你今天是什么样的身分,我是一个住持、是一个长老,只要有法师说法,你只能够坐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

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几年前到莲因寺斋戒学会上课,我那个时候的戒腊,差不多只有五、六腊,忏公师父的戒腊,差不多是我的十倍。我在讲课的时候,忏公师父偶尔会进来听几句。他每一次一进来的时候,他就悄悄的进来,然后坐在下面,跟同学要一本讲义,静静的听几分钟,有时候会听到下课,有时候会听一半再离开。

我觉得老人家给我们做一个身教。你看他一个长老进来,他也是安安静静的坐在下面,以一个听法者、学习者的态度自居,从这个地方增上。当然,我认为他是以身作则。所以我们今天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以后,不管你做到什么样的地位,只要你听法,一定要坐在低位的地方。

二、发起调伏德。

你内心当中要产生谦卑的心,调伏自己的高慢心跟高举的心,这个很重要。

三、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

那么佛法就像是我们的药一样,我们应该以[具笑]就欢喜心,偶尔去注视着说法的法师,就好像一个口渴的人,去希求甘露一样的心态,有一种希求的心情,希求的心情。

四、起敬专至诚。

要以恭敬心、专心跟至诚恳切心,这个前面说过。

五、善净无垢意。

内心当中要保持一种清净的意念。佛法讲清净是针对染污来说。什么叫染污呢?佛法说:你心中的怀疑就是最大的染污!所以我们讲信心就是指清净的信心。也就是说你今天,你不要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听法,否则所有的佛法,都会被你怀疑的心所染污了。

那么这五点作一个总结: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就像一个重病的人,听这个医生的处方一样,来对法师跟佛法产生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子才能够得到利益。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求法的过程: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面讲到,释迦牟尼佛曾经做一个大国王,那么他这个国王整个是可以说是财富非常的丰富的一个大国王。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国王就思惟世间的财富是无常的,是一个暂时的因缘。所以他就希望追求一个大乘佛法的真理,那么他就放弃王位走入山林当中,就看看谁能够为他宣说大乘法。

这时候,有一个修道的仙人,就是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对他说:我有大乘法门叫做《妙法莲华》,我可以为你宣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要终身做我的侍者。那么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他本身贵为一个大国王,因为听法的缘故,他就舍弃他的尊贵身,为这个修道仙人做他的侍者,为他烧饭、为他洗涤种种的床座,甚至于用他的身体,来当做这个修道仙人的椅子,让他这样坐,那么目的就是要跟他学习[妙法莲华]。

那么后来,到了最后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他因为这一期生命的这个谦卑的学习[妙法莲华]的关系,使令他快速的成就慈悲喜舍、使令释迦牟尼佛快速的成就六波罗蜜的功德、就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快速积集这样的一种资粮,都是因为他肯谦卑的学习《法华经》的缘故。

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本师,你看他这个整个成长过程,弥勒菩萨是生生世世做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他比一般的成佛的速度快了十二劫,超越了弥勒菩萨先成佛?就是他特别的精进。再看释迦牟尼佛的本生传,特别是他求法的时候的心特别的精进,这是影响一个人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我觉得我们学佛,很多地方是关键。比如说你吃饭的时候,少吃一碗饭,这个不是关键,这个是善调身心。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个非关键的地方花太多时间,但是反而是关键的时候,就是影响你成败的影响你成佛速度的关键的地方,我们没有把握机会!诸法因缘生,每一个因缘的轻重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成佛的比例不一样。当然,你要是不看大乘经典,你不读《法华经》、不读《华严经》,你就不知道这个因缘是不是关键,你没办法判断。

但是听闻佛法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在你的成佛之道,诸位我们今天都是同学,可能大家都是……唉,你三个月前出家,我现在出家,出家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出家一段时间发后,到来生以后,每一个人跑的速度就不一样,成佛的速度也不一样。因为有些人能够掌握一个成佛的关键,重点是能不能掌握这个,关键的力量能够掌握得住。所以我们为什么今天要必须要听闻?就是让你能够掌握什么是成佛因缘的一个关键。好,那么这个地方讲到对法跟对法师的一种态度。最后我们看第三段,那么前面二段,都是我们在听闻之前的一个心理的准备,叫道前基础。

这个地方甲三、正闻轨理,就是当我们进入讲堂,也正式听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事情,这个地方分两段,

甲三、正闻轨理 分二:乙一、断器三过。乙二、依六种想。

乙一、断器三过。

第一个我们要断这个器,这个[器]就是我们的内心,佛法把这个心当器,因为我们内心能够盛装很多很多的甘露,就像杯子能够装水一样,所以叫作器。而我们在听闻的时候,内心要断除三种过失:

一、若器倒覆——谓虽住说法之场,而不属耳。(专注)

首先我们不要让这个杯子倒盖,因为这个倒盖,这个法水就没办法倒进去了。这个意思是说,你到了说法的地方,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这时候,你没有掌握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缘,就是你内心不专心,可能是打妄想,可能是昏沉,你看你每次老师讲完课,你也睡醒了,那你这一堂课就空过了,你就没有掌握。为什么今天你是他的同学,你们同时出家,几年后,两个人的修学的善根差这么多?就是这个事情我们要检讨。我们没有掌握因缘,就是你到了说法的地方,而没有保持专心的态度。

二、纵向上然不净洁——虽属耳然心有邪执。(诚敬)

那么我们今天到了讲堂,我们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但是这个杯子不干净,可能里面有一些脏东西。为什么呢?就是你心中已经有成见、有邪执了。

我觉得我们今天听法的人,先把自己的想法先放下来,先听听别人怎么说,这很重要。

我觉得我们一般人,刚出家的五年中会进步很快,有些人到五年以后,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进步了,这个非常可怕,这种人叫做活在过去,他没有未来。昨天是怎么样,今天还是怎么样,除了今天的吃饭、睡觉以外,跟昨天完全没有任何的差别,因为他再也不能够去学习新的东西,我觉得这样不好。就是说你不要听到一些观念跟你不一样,就马上把它切断,不要这样,你听听看嘛!

一个人,要保持谦卑的态度,不断的修正自己,不断的让自己的思想不断的圆满、不断的进步,你就是保持谦卑了,先听听看。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保持一种诚敬之心。

三、虽净洁若底穿漏——谓于所受文义不能坚持。(思念)

那么我们今天有很专心,也很恭敬心把这个法听进来了,但是离开讲堂之后,没有数数的去思惟,一下子就忘掉了。这样,就非常可惜,没有把这个法把它坚持,把它相续的坚持下去。

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过失,最严重的过失是第二个心中有邪执,我们不能够保持谦卑的态度跟别人学习。

我自己是佛学院毕业的,当然,我在佛学院听过很多老师上课,累积很多老师的经验,得到很大的受益。那么我毕了业以后,我听了很多很多长老的录音带,甚至于有的长老,是不相信净土的,甚至于里面还批判净土的。其实我离开佛学院以后,我冲击很大,我到底该怎么办?但是这个法师有他的好处,有他的优点。后来我就是看了《闻法仪轨》以后,我觉得我应该调整我自己。因为,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我们不可能改变外在的环境!这个你要永远知道一个观念,就是山不转水转,你这个水到这个地方,山是不可能转的,只有你水转而已。不可能说哪一天说,山为了你改变,不可能。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老师的思想跟我们完全一样,不可能。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不听。不听你就永远不能进步!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完全一样。尤其你出家越久,越发觉选择一个善知识越难,让你进步更难,甚至于这个善知识他唯识、天台、中观都非常强,但他就是严重的批评净土,你怎么办?那我问你怎么办?你必须调整自己!

我为了跟他学习这一部份的优点,我必须包容,这一部分我听了,我可以把它放掉,我自己可以把它转换。但是重点是我要听他对我有帮助的地方!

你别无选择,因为你不可能遇到佛陀,生长在末法时代,你不可能遇到一位圆满的善知识,但如果你这么挑剔的话,你永远没办法进步!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你心念转变一下,你就进步很多了。

你看,我讲实在话,一个人他敢讲一个录音带出来,他没有花三、五年的时间,他不敢讲录音带的,他的心得精华都在里面。他敢讲一个课程,他经过三、五年的学习,你谦卑的跟他学习,直接吸收他的精华,你得到最大的便宜。

如果你不跟他学习,你自己看注解,你要看到什么时候?我问你看到什么时候?虽然他的思想有问题,但是我们会过滤嘛,没关系,我们把他不好的地方,我们心存保留,把好的地方吸收过来。我跟这一个长老,学习这一部份的优点;我跟另外一个长老学习其它的优点,你自己就进步很快。

所以我们保持谦卑,对自己有帮助,重点在这里。

我讲实在话,末法时代没有一个善知识是十全十美,因为他把心思放在这个地方,他其它方面就会不足,那你怎么办?

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环境,因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只能够怎么样,把这个环境把它利用到对自己的成佛最好的效果,就是吸收各方的优点。而这个地方的关键就是你要有足够的谦卑的心,那么这个是我们一种学习的心态。

所以你看,一个人不同的学习心态,会让一个人裹足不前,也会让一个人每天不断的进步,这个心态非常重要。

同样的环境,你看,他生长在末法时代,你也生长在末法时代,但是他为什么有进步,你为什么都没有进步呢?那是心态不同!所以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乙二、依六种想。

我们把它先念一遍,那么前面是讲到远离过失,这以下是我们必须要建立的想法:

一、于自安住如病想。

二、于说法师住如医想。

三、于所教诫起药品想。

四、于殷重修起疗病想。

五、于如来所住善士想。

六、于正法理起久住想。

一、于自安住如病想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病人。

很多人他为什么不肯听经?我看很多人出了家以后,好像前面几年听经,到最后都不听经了,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自己没病,这件事很严重。

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病,这件事就很严重了,他就没办法进步了。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是一个有病之人,你非常需要药物的治疗,非常需要佛法的药物。

我除了讲经的以外,我几乎每一天,除了我今天要讲经,我每一天至少都会去听三十分到四十五分钟的佛法,每一天。而我听的佛法老师是不一样,即便我离开了佛学院,我还是不断的听闻佛法,因为我自己觉得我有病,我觉得这对我帮助很大。有时候我听十五分钟也不错,一个人要永远让自己保持进步,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生命存在一天,你就要让自己有进步,那么这当然就是说,你自己要觉得你自己有病,你非常需要这个佛法。

二、于说法师住如医想。

那么[法]它自己不能宣说的,是要一个有明了性的法师来宣说。所以你要听法,你不可避免的一定要遇到人,因为一定要有人才能够说法,法不能自己宣说。那么我们对于这个演说法的法师,应该怎么办呢?把他当医生来转想。

我记得有一次,我那个时候刚出家,差不多四、五年的时候,去斋戒会上课,忏公师父要我去,我就去。斋戒会那些所谓的,除了忏公师父和那些法师,几乎每一个人戒腊都比我高,辈分也比我高。忏公师父在斋堂就说话了,忏公师父说:我们听法的时候,要把法师当医生一样的转想。你不要管这个医生是不是很健康,也不要管医生是不是比你健康,只要这个医生可以把你的病治好了,那就可以了!

诶!这个观念很正确!这个说法者可能戒腊比你低,有可能,也可能他在其它的地方比不上你,也可能,但重点是他所宣说的这一部分,能够让你帮助,你也得要很虔诚的来听。这个医生他自己身体健不健康,那是另一回事,重点是他可以把你的病治好。

三、于所教诫起药品想。

那么我们对于所教诫的法,你要把它当作吃药一样。不管是这个法的获得,是多么的辛苦。我们今天得到癌症,要去求这个药是不容易的,一定要如病得药想,这样的一种希求心。

四、于殷重修起疗病想。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要把它当做一个治病。你看我们今天长一个肿瘤,也不是一天、两天,这五年、十年、无量劫来产生的病。所以你这个,在擦药的时候,听闻佛法,为什么要一次一次的听闻呢?你这个药擦一次,有稍微消肿一点,再擦第二次,又消肿一点,没有一个仙丹说一次就能完全治好的,不可能,都是要慢慢来,要不厌其烦地数数的听闻。

五、于如来所住善士想。

我们对于这个法的根本来源──所有的法,虽然是由法师弘传,但是法的根源只有一个,都是佛陀流传下来的,我们要思惟佛陀是最圆满、最彻底觉悟的大善知识。

六、于正法理起久住想。

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听闻佛法以后,你必须有一个把这个法弘传给下一代的使命感,这一点也很重要。你不只是自己受用,你希望能够让这个法的光明代代相传,使令这个法久住,要有这样的使命感。

那么宗大师说,当我们能够做六种的转想,来听闻佛法,我们就会在这个听闻佛法的过程当中,得到最大最大的加持,这个是听闻佛法的一个最圆满的态度。那么当然这个是讲到这个在听闻佛法的过程的一个心态。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提出了三点给大家参考,当你听闻佛法以后,应该怎么办?

第一点、我们听闻佛法的重点,是在改变观念,不是增加知识。

我觉得佛学院的学生,有些人的态度是错误的,背了很多的名相,增加很多很多的常识,但是他没有把他改变观念。其实这个时代知识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是知识很容易获得,你去看这个电脑,你一检索,知识就秀出来了。知识很容易获得,观念很难改变,你观念不能改变,你的行为就不能改变!所以我觉得我们听闻佛法,我们思惟消化的时间太少,所以我们不能改变观念,这是很严重的。所以你要知道:听闻佛法不是增加知识,是改变观念。

你看我们之前有一个观念,我问大家,很多人说,念佛,你就好好念佛就好了,所有的教理都不要看了。这观念对不对?错误的,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这个观点我觉得对净土宗的伤害很大。高水平的人、上根器的人,这句话适用;中、下根的人听到这句话,接受这个观念就完蛋了,很多人不能往生!因为你净土宗的根本思想在信愿──对阿弥陀佛的皈依,不只是对佛的皈依而已,还要对极乐世界国土的皈依,包括对佛的皈依、包括对国土的皈依。因为你是要求生净土,如果你皈依的心不能生起,只是念佛,那么你这个念佛跟修禅定是差不多,不能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叫[信愿]持名。

所以蕅益大师也说:你不要以为说啊,年纪大的人就不要听经;年纪轻的人就不要念佛。他说念佛跟听经是缺一不可的。所以你看我们在听闻佛法当中,我们就可以调整理一些过去的观念,所以我们听闻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观念。

第二个、要融会贯通。

每一位法师,都有他的专长跟心得。今天这个法师,把他的心得丢出来,你吸收了;另外一个法师,也丢出一个心得,你也吸收了。但是,当然你要不把它消化,你就觉得没有事情,但是你一旦你一思维,你就觉得有问题了,有些观念是冲突的,你看我在佛学院的时候,我的老师都是修净土的,没有一个例外,都是传统佛教的,没有一个例外。但是我毕业以后,我跟广泛的很多长老学习,我就发觉很多思想是冲突的。这个时候,你自己要做一个工作,把它融会贯通。

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回家的路是完全一样的。我再讲一次,我们离开家太久了,但是我们回家的路,不是每一个人都完全一样。成佛之道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他适合走的路,不见得适合你。《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每一个人形成妄想的因缘是不一样的。他的妄想是这样形成的,所以他必须这样对治;这个人的妄想是这样形成的,所以他必须这样对治;你的妄想是另一个方式形成的,你必须有你的对治之道。

孔夫子:吾道一以贯之。

你必须在这么多的善知识的法当中,听闻以后融会贯通,安排一个你自己适合的道路,否则你就不知道怎么修行了,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所以第二个要融会贯通。

三、要付诸行动。

你得到一个观念,你就要试着去实践,即便你走出半步都好。你的心要强迫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往这个方向去思考。佛法的信心、佛法的宗教情操,来自于真实的受用做基础。你可能刚开始是仰信,但是如果你学了佛法很久以后,你都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你那个信心就会很薄弱。所以如果你今天能够听闻以后,能够随转修心要,你顺着去思考而产生利益以后,你对佛法的信心会更加的坚定。

就是说你听到一个新的观念以后,要强迫你自己,尽量往这个观念去思考。要改变过去的老毛病,要去付诸行动!

所以我是觉得,个人的心得就是当我们听闻佛法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去改变自己、改变观念;第二个、融会贯通;第三个、付诸行动。

好,那么我们这一堂课,简单的把听闻佛法的一些仪轨跟大家做一个宣说。好,那我们这一堂课就上到这里,回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