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2024.06.12

临近毕业季,或许说正值毕业季。

学校里除了穿着黑色学士服的学长学姐们,到处都是五彩斑斓的拍照留念地点。

这样的场景我看了两年,接连送走了自己熟悉的学长学姐们。这样的时节真的很好,香到碰鼻子的栀子花成片成片的开,到处都是浓郁的花香,闻到这样的香味,大概心情也会好很多。草地上多是五颜六色的花,干干净净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下,拢着一层层金光,人都变得温柔起来。食堂甚至都挂了一条条的长幅“XX餐饮祝您前程似锦未来可期”,笑嘻嘻地拍完照后发现或许之后再也吃不到风味奇特的自选餐了,之后换新的食堂就再与自己无关了。

照片成形的那一刻,回忆也深深地烙进脑海。

自此六月的这些日子都有了毕业的味道。

说起来,第一次经历毕业季的时候,更多的是觉得“无语”,毕业季总要去学校的各个角落里打开是约定俗成而无可厚非的事,但这大抵不包括在正有人自习的空闲教室里嘻嘻闹闹地进来而后把自习的人轰出去,理由是要在教室里拍一小段毕业纪录片以供怀念。

第七章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管理

给付:社会保障机构按一定的标准和方式将资金支付给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也称为支付。

支出:资金的流出,范畴大于给付。包括管理费用的支出、给付等。

偿付:偿还债务(偿债),如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则涉及偿付问题。

给付的意义:是社会保障功能能否实现以及实现好坏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

给付的原则:适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且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统一、分享(分享经济发展成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应逐步提高社保给付水平)。

给付方式:周期划分(定期给付、一次性给付),给付标准(比例给付(工资比例制、固定比例制)、均一给付(固定金额制)),给付形式(货币、服务、实物),其他方式(以工代赈)

给付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混合型

待遇确定型(DB):给付确定型,养老金待遇确定,风险由雇主承担。遵循以支定收原则、统一管理基金、基金主办方承担投资风险。优点是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缺点是基金主办方的压力比较大,精算与管理复杂,限制劳动力流动。典型是英国的职业年金计划。

缴费确定型(DC):是支付模式发展的趋向。参与者的缴费水平是一致的,每月领取的金额不确定,取决于养老金总额,即缴费和投资收益的总额。特点:以收定支,设立个人账户,参保人承担投资风险。优点:权利义务对等且透明度高,灵活性和便利性,对企业和国家的压力小。缺点:待遇不确定,容易导致老奶奶人不退休的现象。典型是美国401K计划。

混合型:现金余额计划、保底补偿计划、目标待遇计划、待遇混合计划。现金余额计划(缴费为薪资的i顶比例且支付定期利息回报,个人账户集中管理,发起人规定计息(与投资收益无关))。保底补偿计划(待遇水平高于或等于最低收益水平时收益完全来自于确定缴费计划,若低于最低收益水平则由保底确定进行补足)。目标待遇计划(退休给付水平决定于投资效果,待遇水平不确定,更接近于缴费确定型)。待遇混合计划(两种计划同时运作,简单混合)。

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水平:

含义: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即社会保障水平。

特点:动态性、刚性、适度性。

指标:部门行业领域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工资水平系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工资总额)、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财政总支出)、社会保障总水平(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

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发挥制度的多重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补偿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良性运转,具有可持续性。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原因:保障项目过多、保障程度过高、失业率不断攀升、人口老龄化加重。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后果:加大政府财政赤字,影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抬高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劳动者滋长懒惰,影响经济效益。

医疗保险:

给付:从医疗机构获取服务,从社保机构获取医疗费用补偿,主体是医疗机构和社保机构。

支付:社保机构代替被保险人向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第三方付费行为。

支付方式:后付制(按项目付费)、预付制(总额预算制、人头预算制、定额预算制、病种预算制)。按项目付费(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有过度服务动机、社保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成本高)。总额预算(能控制医疗费用,有紧缩服务的动机)。人头预算(鼓励医院以更少的费用为更多人服务,鼓励医疗资源流向预防服务;有减少服务、节省费用的动机)。定额预算(鼓励医院降低每日住院或每次门诊成本,有延长住院天数和门诊次数的动机)。病种预算(意愿降低成本,诱导升级患病种类的动机且制定标准复杂管理成本高)。工资制(医生收入稳定,但缺乏积极性)。相对价值标准制(鼓励医生提供合理服务、均衡医生收入、优化人力资源)。

分担方式:起付线、封顶线、自付率(共付保、按比例分担)、定额自付。

失业保险:

资格: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第八章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监管内涵:国家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督部门、社会公众等对社保基金经办机构、运营机构、其他有关中介机构的管理过程即结果进行的评审、认证、鉴定。

管理内涵: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收支管理、预算和决算管理、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等。

管理的范畴更大。

监管的意义:安全与完整、体系的良性运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的主体:一元监管主体论:政府/财政当局为核心;多元监管主体论:政府、社会公众、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构成。政府监管主体: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非政府监管主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工会监督*等。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人社部、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人民银行等。

监管原则:独立、公正、科学(科学规范准确,尊重社保基金的发展规律等)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监管: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资格认定,设置社保基金投资工具和比例限制,实施最低相对收益率担保(个人可以选择多种投资类型,政府只保障部分资金的安全收益),建立完备的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作用。

监管方式:事先控制、实时监控、事后控制等。

监管模式:

审慎监管:确保安全和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容许投资管理主体在投资决策上有较大的自主权,监管机构重点关注投资决策过程是否全面科学周密。有利于合理配置资产,实现风险收益关系的最优化。特点:监督机构较少干预基金的日常活动,强调基金管理者的资料吧和风险防范,注重市场的监管角色和力量,以严格的法律约束为保障,使用条件较高,多用于发达国家。优点:更严格公平有效,重视立法管理(严肃公平),保护投保人利益。不足:法律稳定,不够灵活,政府功能相对弱化。

严格监管:限量监管。监管机构独立性强,权力大,除了要求基金达到最低的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对基金的结构、运作、绩效等进行严格的限量监管。代理风险较小,但保值风险高于审慎性监管模式。特点:监管机构独立性强,对基金投资有限制性规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最低收益原则,采用的国家主要是大陆法系和发展中。优点:充分发挥政府功能,迅速有效面对实际情况。不足:不利于发挥基金业务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基金管理人才和投资专家队伍,滋生**和官僚作风。

我国以严格监管为基础,向审慎监管发展。

监管现状: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社保基金监管主体逐渐明确、监管法规陆续颁布和规范、行政监管机构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社保基金监管任务艰巨(基金种类不断增多规模庞大、基金管理方式变化、社保基金被侵吞挪用较多)

监管问题:没有独立的社会保障监督法律法规,社会监督呈缺位状态,监管机构职能交叉重叠,监管主体独立性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社保基金管理透明度低。

监管完善:建立专门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律并加强执法,推进社保基金监管的市场化,构建协同监管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推进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化,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