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离开喧闹的菜市场,城市的喧嚣重新变得规整而疏离。

顾怀瑾将那根黄瓜和那束略显招摇的向日葵妥善安置在副驾座上,仿佛它们是什么需要小心运输的精密仪器。

车内重新被熟悉的皮革和香氛气息占据,但似乎总有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泥土清甜和向日葵的阳光味道顽固地残留着,提醒着他刚刚结束的那场“人间烟火”体验。

他将沈熹微送回了“归途”公司附近。

下车前,沈熹微看了一眼时间,转头对顾怀瑾说:

“顾先生,如果晚上没有安排,‘课程’可以继续。”

顾怀瑾略微挑眉,等待她的下文。

他以为会是去听音乐会或者参观美术馆之类更符合他认知中“情感培养”的场所。

“我知道一家面馆,味道很地道,也很有……生活气息。”

沈熹微的眼中带着一点浅淡的笑意,

“晚餐也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吗?”

顾怀瑾沉吟了一下。

他晚上原本有一个视频会议需要听取汇报,但并非不可调整。

他对“生活气息”这个词依旧抱有审慎的态度,但“契约”精神让他点头应允。

“好。时间地点?”

“六点半,我在‘老陈记面馆’门口等你。地址我稍后发给你。”

沈熹微说完,便下了车,身影很快消失在街角。

顾怀瑾坐在车里,没有立刻离开。

他拿出手机,将晚上七点的会议推迟到了九点。

然后,他打开搜索引擎,输入了“老陈记面馆”。

跳出来的信息很少,只有几条零星的本地食客评价,写着“味道正宗”、“价格实惠”、“环境一般”。

这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一家与他日常消费圈层绝缘的小店。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这种将时间投入在无法量化产出、甚至无法用现有逻辑理解的事情上,对他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带着一种失控感。

然而,

想到清晨在菜市场时,那种陌生却鲜活的冲击,以及后来在车上,看到排队人群时一闪而过的、关于“快乐”的念头,他又觉得,或许这种“失控”本身就是“研究”的一部分。

他给助理周晨阳发了条信息,简单告知晚上行程变动。

周晨阳几乎是秒回:

“收到,老板!‘情感研究’进展顺利吗?

需要我准备什么参考资料吗?

(比如《情绪心理学入门》?)”

顾怀瑾看着这条带着明显调侃意味的信息,皱了皱眉,没有回复。

他知道周晨阳对这份“特殊契约”充满了好奇和不解。

...

傍晚六点二十五分,顾怀瑾的宾利再次停在了一个与它格格不入的地点。

这是一条老旧的商业街,“老陈记面馆”的招牌泛着岁月的黄,门口摆着几张折叠桌和塑料凳,已经坐了不少食客,喧闹声夹杂着食物香气飘散出来。

沈熹微已经等在门口,她换下了早上的长裙,穿着简单的牛仔裤和白色T恤,看起来更像一个邻家女孩。

她看到顾怀瑾下车,迎了上来。

“很准时。”她说。

顾怀瑾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嘈杂的环境。

面馆内部空间狭小,灯光有些昏暗,墙壁上贴着泛黄的菜单价目表,厨房是开放式的,煮面的热气氤氲开来,带着浓郁的面香和肉臊子味。

这环境比清晨的菜市场更具“侵入性”,他需要调动更多的自制力来维持表面的平静。

“这里……很有特色。”

他最终选了一个中性的词。

沈熹微似乎习惯了他的措辞方式,笑了笑:

“进去吧,这个点人多,可能要拼桌。”

果然,店内已经座无虚席。

老板娘,一位围着围裙、嗓门洪亮的中年妇女,熟络地和沈熹微打招呼:

“熹微来啦!哟,今天带朋友了?里面角落还有个位置,和人拼一下哈!”

两人被引到最里面一张小方桌,已经坐了一位正在看报纸的老爷爷。

空间逼仄,顾怀瑾高大的身躯坐下后,腿几乎无处安放。

他尽量不动声色地调整姿势,避免碰到旁人。

沈熹微显然对这一切习以为常,她拿起桌上的简易菜单,问顾怀瑾:

“这里的牛肉面和炸酱面都很好吃,你想试试哪种?”

顾怀瑾看着那张油渍斑斑的塑料菜单,上面简单的几样选择和他平日需要权衡各种营养搭配、食材等级的精致餐饮相距甚远。

“和你一样就好。”

他决定将选择权交给“导师”。

“那就两碗牛肉面,加份青菜。”

熹微对老板娘说道,语气自然。

等待面上来的间隙,顾怀瑾观察着周围。

食客形形色色,有刚下班疲惫的上班族,有穿着校服的学生,有像邻座老爷爷一样的街坊。

大家埋头吃面,或低声交谈,或看着手机,没有人注意他这个穿着昂贵西装、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异类”。

这种被忽略的感觉,对他而言很新奇。在他的世界里,他通常是焦点。

面很快端了上来,粗瓷海碗,汤色浓郁,面条雪白,上面铺着厚实的牛肉块和翠绿的葱花,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尝尝看,小心烫。”

沈熹微递给他一双一次性筷子。

顾怀瑾有些笨拙地掰开筷子

——他很少使用这种餐具。他学着沈熹微的样子,挑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气,送入口中。

面条筋道,汤头醇厚,牛肉炖得软烂入味。

是一种简单、直接、却极具冲击力的味觉体验,和他习惯的、讲究层次感和精致摆盘的食物完全不同。

他吃得缓慢而谨慎,尽量不发出声音,与周围“吸溜吸溜”吃面的声音形成对比。

沈熹微吃得很香,神情专注而满足,仿佛碗中是世间最美味的珍馐。

“味道怎么样?”她抬头问他。

“不错。”顾怀瑾客观地评价。

抛开环境不谈,食物本身的味道确实可圈可点。

“吃东西的时候,专注食物本身,感受它带给味蕾的满足,也是一种情绪体验。”

沈熹微轻声说,

“很多时候,我们吃饭只是为了果腹或者应酬,忘记了食物最原始的慰藉力量。”

顾怀瑾若有所思。

他确实很久没有像这样,心无旁骛地只是为了“吃一碗面”而吃东西了。

他的餐桌上,总是伴随着文件、讨论或者需要处理的邮件。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又略带夸张的女声打破了他们之间略显安静的氛围:

“微微!好巧啊!我就说看着背影像你!”

顾怀瑾抬头,看到一个穿着时髦、栗色卷发的年轻女孩兴冲冲地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是姜悦,沈熹微的那个闺蜜。

顾怀瑾记得她,在沈熹微的资料里见过照片,也知道她是沈熹微与“正常世界”连接的重要纽带。

沈熹微有些意外:

“悦悦?你怎么会在这?”

“我来这边找素材嘛,你知道的,体验生活!”

姜悦说着,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毫不掩饰地、上下下地扫视着顾怀瑾,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审视,还有一丝……兴奋?

顾怀瑾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这种直白的打量让他感到些许不适。

他习惯于在谈判桌上被人审视,但那通常是带着权衡、算计或者敬畏的目光,而不是这种纯粹的、充满八卦意味的探究。

“这位就是……顾先生吧?”

悦笑嘻嘻地,自来熟地拉过旁边空着的一把塑料凳(刚有食客离开),毫不客气地坐了下来,正好形成三人对坐的局面,

“微微经常提起你哦!

哦,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姜悦,微微最好的闺蜜,没有之一!”

沈熹微的脸上掠过一丝无奈和尴尬,轻轻拉了拉姜悦的袖子:

“悦悦……”

顾怀瑾维持着基本的礼节,微微颔首:

“姜小姐,你好。”

他的语气平淡,带着惯有的疏离。

但姜悦显然不吃这一套。

她凑近沈熹微,用自以为很小声、但实际上顾怀瑾能清晰听到的音量“耳语”:

“哇塞,真人比照片上还帅还酷啊!就是气场太强了,我都不敢大声说话……你们这是在……约会?”

她挤眉弄眼。

沈熹微的脸颊微微泛红,低声道:

“别瞎说,是……工作交流。”

“工作交流来这种地方?”

姜悦明显不信,又转向顾怀瑾,笑容灿烂得有些晃眼,

“顾先生,你别介意啊,我们家微微就是太认真了。

她人超好的,又温柔又善良,就是有时候太闷了,需要有人带带她!

你多约她出来玩玩嘛!”

顾怀瑾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种热情过度的“推销”。

他习惯于掌控对话节奏,但姜悦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格,让他有种面对失控变量的感觉。

他只能端起桌上的免费茶水,喝了一口,掩饰瞬间的无措。

“姜小姐,”

他试图将对话拉回可控范围,

“我和沈小姐是正式的契约合作关系。”

“契约?合作?”

姜悦眨眨眼,看向沈熹微,

“什么契约?微微你没跟我说啊?”

沈熹微更加尴尬了,轻轻踢了姜悦一下:

“回去再跟你说。”

场面一度有些僵持。

姜悦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但她看出沈熹微的窘迫和顾怀瑾明显不愿多谈的态度,只好暂时按捺住,转而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今天“体验生活”遇到的趣事,试图活跃气氛。

顾怀瑾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听着,偶尔出于礼貌应和一两个字。

他发现姜悦虽然咋咋呼呼,思维跳脱,但性格直率,对沈熹微的维护之心显而易见。

这种女生之间的友情,是他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这顿面吃得顾怀瑾如坐针毡。

姜悦的存在像一股无法预测的旋风,彻底打乱了他预想中可能进行的、关于“情绪感知”的进一步探讨。

他更像是被迫参加了一场毫无准备的社交压力测试。

好不容易吃完面,顾怀瑾起身结账。

价格低廉得让他再次确认了世界的参差。

姜悦挽着沈熹微的胳膊,还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走出面馆,夜晚的凉风让人精神一振。

姜悦终于打算告辞:

“好啦,不打扰你们‘工作交流’了!

顾先生,下次见哦!

微微,记得微信找我汇报……呃,交流心得!”

她朝沈熹微眨眨眼,然后蹦蹦跳跳地走了。

门口只剩下顾怀瑾和沈熹微。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抱歉,顾先生,”

沈熹微带着歉意开口,

“悦悦她性格就是这样,比较直接,没有恶意。”

“无妨。”

顾怀瑾淡淡道。

他确实感到不适,但还不至于为此动怒。

只是姜悦的出现,让他更清晰地意识到,沈熹微的生活圈与他的是如此不同,充满了这种他无法用常理预判的“变量”。

“我送你回去。”他说。

回程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顾怀瑾专注开车,沈熹微则看着窗外的夜景,不知在想什么。

将沈熹微送到公寓楼下,顾怀瑾惯例地说了句“再见”,便准备离开。

“顾先生,”

沈熹微在下车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谢谢你……愿意尝试这些。”

顾怀瑾只是点了点头。

回到他那间空旷、冷清、设计感十足却缺乏生活痕迹的顶层公寓,顾怀瑾脱下西装,扯下领带,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

这种疲惫并非来自高强度的工作,而是来自应对陌生环境和人际交往的精神消耗。

他习惯性地走向酒柜,想倒一杯威士忌助眠,但手在空中顿住了。

他想起了菜市场的嘈杂,面馆的喧闹,姜悦毫无章法的热情,还有那碗简单却热腾腾的牛肉面。

他最终没有喝酒,而是去浴室冲了个热水澡。

热水冲刷着身体,试图洗去那份不适感。

然而,

当他躺在那张宽敞得有些过分的床上,关上灯,准备迎接又一个可能辗转反侧的夜晚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大脑不受控制地复盘各种数据、方案、潜在风险,或者被战友牺牲的梦魇碎片纠缠。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纷乱却鲜活的画面:

沈熹微在菜市场拿起黄瓜时温和的侧脸,向日葵明晃晃的金黄,面馆里蒸腾的热气,姜悦叽叽喳喳的声音,甚至是那碗牛肉面的味道……

这些画面杂乱无章地闪过,没有任何逻辑关联,却奇异地占据了他的思绪,形成一种……白噪音般的背景音。

在这种看似无序的背景音中,一种沉重的困意前所未有地袭来。

他的意识逐渐模糊,抵抗失眠的防线在不知不觉中松懈。

这一夜,顾怀瑾没有借助药物或酒精,竟然很快沉沉睡去。

睡眠质量说不上多好,中间似乎还做了些光怪陆离的梦,但至少,他没有在凌晨三点醒来,盯着天花板直到天明。

...

第二天早上,当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照射进来时,顾怀瑾罕见地自然醒来。

他看了一眼床头的时钟,比平时醒得稍晚一些,但精神却比过去无数个夜晚都要好。

他坐起身,揉了揉额角,回想起昨晚的经历,尤其是最后那意料之外的睡眠。

一个清晰的认知浮现在他脑海中:

与沈熹微的实地接触,尤其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接触,似乎……真的对他严重的失眠症有直接的治疗效果。

这个发现,远比任何商业上的突破更让他感到震动。

“情感顾问”这份契约,原本或许只是一个带有目的性的尝试,甚至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探究意味。

但此刻,

它似乎开始展现出其不可预测、却切实存在的价值。

那个看似柔弱的殡葬礼仪师,和她所带来的那些“失控的变量”,正在以一种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他固若金汤的世界。

顾怀瑾走到窗边,拉开窗帘,阳光倾泻而入。

他望着楼下开始苏醒的城市,目光深沉。

这份“契约”,看来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