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开工准备

吃过晚饭,谭家兄妹带着伙计去了县城客栈。黎仁诚沏了壶清茶,与程颂闲坐院中,听他从张贴招工帖开始,一个细节不落地讲述作坊扩张的经过。

下午母亲和大姐一回来就忙着给采摘小队做衣服,二弟倒是粗陈了几句试工的热闹,碍着谭家兄妹还在,也不好细聊。

“如此,那明日绢花作坊就开工了?”

“是,明日开工,村里招的九人早上和大姐一起过去。养济院的灾民定好了辰时半前到作坊,可以搭他们的骡车。我原以为你们明日才能回来,还在担心刚开工大姐一人忙不过来。这样明早我随大姐进城,制杏这边就辛苦黎兄安排那些孩子。”

一口气说了明日安排,程颂端起茶碗灌了大半杯,遮下了眼中的闪烁。

去给黎大姐帮忙,应是自己弟弟更合适,但绢花作坊都是女工,黎兄如此帅气,还是个前程大好的秀才,程颂哪能放心!

这么危险的地方还是自己去吧……

作坊都是女子,黎仁诚本就没有过去的打算,他也不想让程颂去,但两处作坊一同开工,除了他俩没人能拿主意。

好在他对大姐有信心,相信只要理清了章程,大姐自己就能把作坊管好。拿不定主意的事,下工回到学田大家一起商议即可。

“少爷少爷,我们工作服做好了!”

没等黎仁诚说好,画砚穿着刚做好的苎麻短打冲进了秀才院,后面还跟着黎仁安和梁言梁文兄弟。

“不错啊!好看好看!”

程颂夸道。

天气热,也是为了做活儿方便,给孩子们做的这身短打工作服都是七分袖的款式。

袖子裁剪的长度还是正常的,只是做了外翻的设计,把长袖挽起两折先用线绷住了,待初秋天凉了可以再拆开放下。

这衣服用料样式都没什么特别,只是孩子们穿得一样,还都带着笑,看起来就比平日又可爱了许多。

“凉不凉?”

程颂捏了捏梁文露在外面的小胳膊。这孩子才四岁,跟着程颂他们生活还不到一月,已经吃胖了一圈,小胳膊小手都肉乎了不少。

“不凉,好看!”

梁文弯着眼睛,大声答道。他不知自己穿起来什么样,但能跟哥哥和画队长穿得一样,就好看!

黎仁安跑到了自己大哥身边,扬起了小脸,只叫了声大哥。

“嗯,挺好看。”

没有程颂的夸张调调,黎仁诚微微颔首,浅笑着回应三弟。

“这几日做活累不累?”

“不累,嗯,大家一起干活儿,不累。”

黎仁安雀跃道。整日与一群孩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就把活儿干了,吃得也好。不但不累,还特别欢乐。

制糖院每日辰时半上工,就是早上八点。小东家包午饭晚饭,早饭都是各自在家吃。

最近农忙,下田早的人家不到辰时就有送孩子过来的。程颂也不会说什么,来得早就自己玩会儿,在家没吃饱的和他们蹭点儿吃也行,反正孙大和厨房的帮工一大早就得开始做主食。

院子里人多,都等到饭前再做来不及。石头兄弟和黎仁平这样的半大小子,正是代谢快特别能吃的年纪,干活儿也不惜力,什么时候饿了就随时去拿个馒头饼子垫一垫。院子厨房里整日不缺吃的。

“哪家作坊禁得住这么吃,每日的饭钱都要赶上工钱了,有些人家就没做早饭,只想着把孩子送来这里吃。”

取来一捆干柴放到灶台前,吴婶子叹气道。看着满桌的娃娃都吃得欢实,她也高兴,可又忍不住替小东家心疼银钱。

“无妨,粮食也不贵,吃得饱才有力气干活儿。”

程颂笑道。那些没做早饭的人家,大人也都饿着。节俭度日早成了习惯,就算近来靠着自己这点买卖多了些收入,离着买房置地也还远得很。

正说着话,养济院的车到了,一共三辆骡车。

二十多个穿着同样工作服的孩子哗啦啦从车上往下蹦,几个太小的还得大孩子帮忙抱下来。

听到动静,画砚从秀才院跑了出来,指挥他们排好队,站到制糖院门口。程颂和黎家人也出了院子,来到车前。

过来做饭的两个大婶最后下了车,告诉小东家女工们也是一早就出来了,现在都在城里的作坊等着呢。

“不是说辰时半到了就行?怎的这么早?”

程颂问。

“现在天亮得早,养济院里也无事,我们就想着早点到,早点干活。”

年纪更大一些的李姓婶子回了话。

“我现在就过去。”

一旁的黎仁宁说道,她原就准备出发,听说工人都去了,心中有些着急。

“大姐莫急。”

程颂拦住黎仁宁,又问李婶子:

“那你们早饭吃了吗?”

“早上也没干活,不用吃饭。”

那就是都没吃。不吃早饭的人家多得是,何况是收留灾民的养济院,一日两顿、有些干粮,不用稀粥对付就算不错了。

程颂喊了两个采摘小队的孩子,让他们去通知九个要到城里干活儿的女工尽快过来,又跑到厨房装了两笸箩饼子放上骡车。

绢花作坊也包午饭晚饭,昨日就买好了锅碗米面,也安排了做饭干杂活的工人。程颂还给了黎仁宁十两碎银备用,每日买些菜蔬生肉。

看今天这情况,还得多管一顿早饭。

“劳烦黎兄安排这些孩子先吃饭,今日我会去粮行再买些米面送回来。”

程颂也要进城,制糖院这边只能辛苦黎仁诚。

“颂弟莫急,绢布还未装呢。”

“哦,对,绢布。”

说完,程颂跟着黎仁诚回了秀才院抬绢布。这绢绸不能多运,城里的作坊晚上没人,都放在那边不安全。

九个女工很快来齐了,梁言也跟着程颂上了骡车。第一日开工难免有些不周全的地方,昨日程颂就与梁言说好,带他一起过去,学习新作坊首日开工的准备。

骡车离开后,黎仁诚让画砚和三弟把孩子们领进制糖院,排队洗手准备吃早饭。

住在养济院,吃不饱也不至于太过挨饿。只是本就不多的家当都被暴雨冲没了,愁绪便一直盘桓在灾民心头。连续数日困在压抑的气氛下,孩子们也胆小了许多。

昨天去作坊试工,听了画队长的“新伙计入职讲话”,早上又换上了新衣服,这群小灾民的心里终于挤进了几缕阳光。现在又听说让他们洗手似是要给早饭吃,几个年龄小的娃娃终于忍不住嘀嘀咕咕了,问身边的大孩子是不是要吃饭。

“是吃饭,今日有糖包!”

混在新人队伍里,正排队等洗手的梁文高声喊道。

哥哥和少爷进城了,把人送走后,梁文听了队长的话,排队洗手吃早饭。

刚刚他已经去厨房看过了,孙大伯说今日做包子,有肉菜包也有沙糖包,馅料都是少爷给拌的。

沙糖馅的包子里还有红豆沙,可香了!

白面包子热豆浆,新入职的小童工围着长桌坐好,很快吃上了自己的第一顿工作餐。

啥都别说了,就一个字,香喷喷!

采摘小队的成员也到齐了,有些孩子已经在家吃过了。但村民家里很少舍得用细白面做饭,程颂这里又不拘着他们吃,那些明明吃过饭的孩子总有本事神奇地再来一顿。

今日院子里来了许多新人,大家还都穿得一样,很快就凑到了一块儿,胃口更好了。叽叽喳喳地一顿早饭吃下来,就都熟悉得差不多了。

今天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昨天衙门送来的四百多斤杏果,加上村民送来的,总量超过五百斤了。

昨晚程颂已经和黎仁诚商量过,为了尽可能兼顾味道和保存期限,他们打算把制杏干的工序再加一道分大小。

个头大的在腌渍环节多加近三分之一的饴糖,同样的晾晒时间下,这些杏干的甜度更高,理论上保存期限也更长,又因为个头大果肉厚实,内部还是能多保留些微酸的口感,总体来说应该与原本的杏干口味区别不算太大。

那些个头小的杏干用糖比例不变,程颂打算在云州附近开发一下销路。

新来的孩子中七岁以上的有十五个,黎仁诚让于超和牛娃带着他们先去分大小和洗杏果。这两样工序要轮换着干,免得一直清洗果子把手都泡皱了。

剩下十三个七岁以下的,和梁文他们一起先去晒杏干,画队长依旧负责全盘管理。

为了备齐谭家的货,昨晚程颂又加班煮了几锅杏果,腌制了一晚上已经能晾晒了。

忙完晾晒,今日洗好的杏果就可以切开挑拣虫果了,也由这些小朋友负责。

第一次去合杉前,程颂把煮杏果的用料比例和火候都传授给了吴婶子。

摊子越铺越大,程颂已经意识到了人手问题。

工匠铺子为何那么多学徒,光靠一个师傅,手艺再高产能也十分有限,必须得有帮手。

这几样吃食的做法算不得多难,有心人愿意钻研,多尝试早晚能摸索出来。在别人试出来之前,他得尽量提高产能,多赚点是点。

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

得了新手艺,吴婶子干劲更足了,她家的八个孩子也都在制糖院做工。

老大石头负责拉糖和一些搬搬扛扛的力气活。

老二木头跟着大哥学了拉糖,后来程颂需要的饴糖量太大,就让木头也去熬糖了。其他几个孩子年纪小,都在采摘小队干活儿。

另一边,程颂梁言和女工们陆续下了骡车。除了养济院的灾民,城里招录的二十多人也到了不少。

一下车,程颂就看到了陈卓。他是来送两个妹妹上工的,顺便把昨日家里做出来的木簪和竹花枝带来了,让程颂鉴定一下品质。

院子里都是女子,他不好进去,就站在大门口等着。见程颂来了,还要卸下布匹,陈卓赶忙上前帮忙。

院子里,负责杂活的工人见程颂要卸车,也都凑了过来。别看是女人,这些大嫂婶子的力气都不小,把小东家挤到一边,几个人很快就把装饼的笸箩和几匹绢布搬好了。

离定好的上工时辰还有两刻多,程颂让她们先烧水吃饼。

知道陈卓找程颂有事要说,黎仁宁让他先去忙。

“这边我来安排,东家无需忧心。”

感谢看文,求收藏评论。

小剧场:

程颂:这是新工作计划?

画砚:嗯,是任命计划。

程颂:任命?你能任命谁?

画砚:采摘小队发展了,人数翻了一倍不止,我想任命几个副队长,行吗少爷?

程颂:行行行,不就是提拔中层,画队长说了算。

画砚:嘻嘻,少爷说了更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开工准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