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只见一个青年官员上前跪下:“陛下,微臣认为从六国奉事秦国之人,并非全然都是离间之辈,英雄不问出处,有左右逢源之人,定然也有一心秦国,想在此鞠躬尽瘁之人,这一点从历代秦王的朝堂中可见一二!”

嬴政收下这个台阶:“说下去。”

“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部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因此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上都任用了六国客卿,任人唯贤,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1]

这套理论很大胆,但也很巧妙,嬴政却只是眉眼淡淡:“说得不错,所以还请爱卿们拿出各自的贤明,不要让秦国毁在诸位手中,当然了,过必罚,赏必明,”嬴政点了几个政务能干的大臣,“这三个月你们干得不错,俸禄加上三成,日后若有超过者,朕同等视之。”

瞬间大臣们齐声叩谢,这打一个棒子,喂一个甜枣的方式,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深得人心,而给钱简直是最直观的赏罚方式。

在座的许多大臣自问自己一辈子都达不到商鞅、张仪这样的功绩,所以李斯说出口的时候,他们一边是赞同,一边却是失落,没想到陛下不偏不颇得看到了这一点,给了他们一个简单,但相当实在的目标。

谁会嫌自己自己俸禄多呢?幸好,幸好,秦国果然就是当官中最有“钱”途的国家了!

于是所有人都很高兴,唯有李斯没那么高兴,不止不高兴,他甚至觉得有些费解,自己斗胆上前,引经据典得说了那么多谏言,陛下怎么看似接纳了,却没有很在意的样子呢?

他盯上廷尉一职很久了,原以为此言一出,陛下就会看出他的识人之能,让自己升官啊,居然没有吗?

嬴政确实没有,但他考察了一番官员的功绩后,还是发现了李斯的特殊:“听说你是荀子的学生,后来却放弃儒道,改学法学?”

李斯颔首:“微臣追溯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法学思想,觉得当今天下,以法治国才是根本,而最能得到根本的就在于我大秦。”

嬴政眉心微动,这还是除了洛叶王翦之外,第一个主动看出并支持统一的人:“看来荀子的帝王之术确实不错,既然你对法学颇有造诣,日后这一块的政务,朕会让你多做一些。”

“唯!”李斯内心有些激动,虽然不是正式的廷尉之职,但这多做多做着,总有一天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不是吗,他的努力迟早会被看到的。

【奇了怪了,宿主,为什么始皇帝和李斯现在的相处虽然正常,但进度却有些怪怪的。】

“怪吗?”洛叶不觉得,“吕不韦刚走,政哥还在考量各位大臣的实际能力,自然现在用人更加慎重了啊,历史上李斯不也是一步一步晋升的吗?”

【好像是哎,史书相当简短,只记载了几件大事,没准实际的时间跨度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系统释然,【不管怎么说,以后有了李斯的支持,王翦的领兵,始皇帝的统一之路肯定是稳了。】

“是吗?我觉得不稳,”洛叶嫌弃,“要是稳,你就不会让我来做任务了。”

【……】

好有道理,想到统一没多久,王朝就多线崩塌,系统觉得自己实在无言以对。

而身为一览全局的王者,嬴政自然比洛叶更早得看出这个问题。

现在的秦国国富力强,打仗水平更是遥遥领先,为什么他总觉得有些不安,这种不安倒底是来源于朝堂上能用的文臣太少,还是就像是小时候他们模拟攻城战一样,还没有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嬴政自然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担忧,但是洛叶看到了,她主动说:“陛下若是担心能臣不够,不如观察六国,把能者从他们那儿抢过来。”

【?!!宿主?你在说什么?】

“干嘛?我就不信你后面的子任务中不会遇到韩信、张良、萧何,都是同时代的人,为什么不能搞过来啊,”洛叶想了一下汉初三杰的年纪,“明面上最好联系的是韩国丞相之孙张良,但他现在才15岁,再等等吧,咦,这说到韩国,李斯都出现了,他的师兄韩非就可以啊!”

【历史上,始皇帝确实试过招安韩非,但是呃,韩非被李斯毒死了。】

洛叶无语得盯着系统,系统唯唯诺诺得看着她:【虽然这一点李斯是做得很差劲啦,但是人家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嘛,你不要用那种看垃圾的眼神看着系统,始皇帝和李斯是相互成就的。】

“呵,相互成就,”洛叶十分不满,“我只看到政哥成就他,要是没了政哥,谁会特意去关注一个主持善后的丞相?说起来李斯是不是善妒啊,别的王朝里文臣都是群星璀璨,到了政哥这儿,武官的确是次次胜仗没话说了,文官怎么就他一个在出风头,其他人呢?除了赵高徐福,你还能第一时间想到谁的名字,更别说后面两个还是著名奸佞了,他这个百官之首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他成就政哥,那失察之事又该怪谁?”

【这,这,呜呜呜,始皇帝好惨。】

“所以后面江山不稳是有原因的,搞内政的人太少了,完全跟不上统一的节奏。”洛叶若有所思,算了不思了,因为政哥已经点头了。

“我这就去留意新的能官,让朝堂有更多真知灼见,苦口良言。”

平静的时光总是很快流逝,一晃就过去了半年,嬴政也找到了一个心中的能臣人选——韩国的韩非。

韩非比嬴政大21岁,但此时的韩非却不是一个功名加身的中年人,出生韩国宗室的他本该富足康乐,此时却隐居山林,过着异常简朴的生活,除了著书外,他再无任何追求。

听上去很奇怪,但现在的韩王不听韩非的帝王术,更觉得法家经典就是在胡扯,韩非多次上书希望韩王励精图治,可对方根本就不搭理,这还能怎么办呢?

那只有退而著书了,韩非觉得自己的理论没错,既然没错,就不能自暴自弃,他痛苦迷惘了几年后,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得写下来,人生不过百年,他已经浪费了数年光阴了,现在记录,也不至于白来这俗世一遭,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了,他确实左右不了。

不如凡事向内求,他先选择对得起自己。

于是,《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就这样问世,而韩非也终于等来了他的有缘人,嬴政看到后引为至宝,他甚至对洛叶说:“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得让他为我所用,之前我对统一天下的事情总感到准备不足,可看到韩非的书,我觉得一定可以攻下并治理好六国了。”

王翦除了兵书外,对什么书都不感兴趣,洛叶却是由衷地恭喜:“那就祝陛下心愿达成。”

毕竟,历史上的韩非就算被害死了,他的思想也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甚至成为秦国的治国经要。

就是死得太早了,实在可惜,因为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肯定比书要丰富得多。

可这世界上,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在嬴政积极与韩国交涉,希望把韩非请到秦国来时,李斯的心情一下子就跌落谷底。

怎么回事,他好不容易熬到现在的廷尉告老还乡了,怎么陛下却在联系自己的师兄韩非?

难道陛下是希望韩非来做这个廷尉吗?那自己连日来的努力算什么?

在听闻韩非终于到来,陛下用最高规格的仪仗去迎接时,李斯更是忍不住心中的愤懑,喝得酩酊大醉,恍然之间,他似乎想起了从前:

李斯不是贵族出身,更不是一开始就去学习帝王术的,他是有些聪明,但成年后就在父兄的期盼下,留在郡里担任小吏,日子过得也是轻松惬意,直到有一天,他在办事时看到两只老鼠。

这等脏污的小畜生却让李斯久久不能忘怀,只因为他在上午见到的是身处茅厕,浑身脏臭瘦弱,还被人竞相驱逐的老鼠,而在下午,却在粮仓看到一只肥硕惊人,见到人都慢悠悠离开的老鼠。

同样都是老鼠,却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李斯异常震惊,不禁感叹这就是所处环境的不同吗?连老鼠都如此不同。

说完他忽然愣住了,老鼠尚且如此,那环境对人的影响呢?

他现在自以为小富即安的生活,是不是在那些高官贵人的眼里看来,也不过是个身处茅厕,浑身脏臭瘦弱,还被人竞相驱逐的老鼠?

李斯再也坐不住了,在深思熟虑一夜后,他决定辞官,去寻找能够名垂青史的出路,他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那他就去学习!就去争取!

而普天之下,再也没有比荀子更好的老师了,尤其,他现在教授的就是帝王之术,学了它,就可以更好得辅佐帝王治理天下,这正是李斯梦寐以求的晋升之路!

可是他好不容易拜荀子为老师后,却遇到了次次都只能仰望的师兄,不管是家世背景,更是学识悟性,韩非都能轻而易举得吊打他!

这世上真的有这种人吗?怎么自己越努力越失望?

李斯在发现自己次次考学第二后,开始每天让自己晚睡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老师荀子不是写下著作《劝学》吗?他每天多学这么久,总有一天可以超过韩非吧?

李斯病倒了。

刚含笑目送探望的师兄,他就在病床上气哭了。

学不过人家就要努力啊,自己的身体怎么这么不争气?

[1]出自李斯《谏逐客书》,翻译化用于网络

这章的个人见解太多了,但没办法,蠢作者是政哥单推,当然会什么都紧着政哥想,事实也证明李斯虽好,但完全不够嘛(小声bb)但蠢作者不乱黑人,因为这是群像,也因为帝国建设需要很多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