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是不是又不去食堂啊?”
邓余亮望着自己的转校生同桌,扫过他明显比前段时间红润不少的气色时,真情实意地啧了几声。
“啧啧啧,教师食堂的伙食就是比咱们学生食堂的大锅饭好呀,你这吃一个多月吧?感觉胖一圈了。”
其实胖一圈倒不至于,不过的确看着比刚转学过来那会儿健康多了。
班上其他和李卓交集不多的同学兴许不清楚,但作为相处时间最多的同桌,邓余亮是最清楚这个过程的。
转校生人还没转来前,他就已经从自己亲戚那知道了不少内幕。例如这位转校生上一个学校是那个很出名,门槛很高的国际学校…
听说还是个豪门少爷呢!
新奇诶,居然有人从大城市的国际学校转到他们这种普通公立学校?一定犯了什么很严重的事儿吧!
事实上,好像真不是。
因为有老张提前叮嘱,李卓转来第一天,邓余亮不停用各种各样话题和新同学聊天,主动带他去食堂,介绍学校、班级里的种种情况等等。
在他这样的攻势下,李卓才慢慢和他有了交谈。是的,仅仅只是这样,他还是不会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
邓余亮仔细观察过,这人似乎是个“学习机器”,哪怕下课多么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一上课便立刻进入专注模式,就像是切换了一个人格一般。
他还非常守规则,老师说必须要交手机,他就交。老师说寝室里不准带吃的进入,他就真的不把食物带去,真的在外面吃完再进来,就…很奇怪。
如果某个懂点心理学的应该能对李卓进行不同层面的解读和分析,例如他的“学习机器”状态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解离状态,是一种创伤行为。
但邓余亮年龄太小,不涉猎这块,他只是单纯觉得难以理解。
开学头两个月就如此过来了,转校生像个机器人一般,机械进食,机械上课,成绩也的确在稳步提升。
邓余亮以为接下来两年都会这样按部就班,直到某一天开始,这位“学习机器”第一次上课迟到,再然后他被那位神秘的心理老师接走。
第二天一大早他在楼上亲眼看到那位老师提着保温桶在学生宿舍的男寝楼下等人。
别说,那画面特别扎眼。
有好事者专门观察过,很早的时候那个戴着平光眼镜的男人就会拎着保温桶在楼下等着。别人谁去搭话都当看不到,就像个木桩一样望着楼上的方向,比游戏的npc还像npc。
这种状态会等李卓出现才会解锁,而他看到李卓那个表情,那个眼神…热情到令人毛骨悚然。
不少人都说还得是海市少爷啊,上个学还带着家里的管家仆人吗?
再再然后……他的同桌就再也没有去过学生食堂,他的一日三餐都被那个新来的心理老师承包了。
也不知道教师食堂那边到底吃得是有多好啊,他那个脸色苍白的同桌吃了几天饭,气色一天比一天好。
有一次午休,见他带回来几颗橘子,邓余亮厚着脸皮要了一个。
别说,那个味道是真甜啊,后来他仔细看了蓝色标签,才发现就那么一颗橘子居然就要一百多。
怎么不去抢?
真tm巨贵!
当然了,关于什么仆人管家的调侃都是谣传,据邓余亮从亲戚那听到的消息,那个莫老师出手十分大方,这俩人应该是什么亲戚吧?
他想打听,但一个字都没套出来。
这个新来的转校生太有边界感,又或者说他很注重个人**。
他完全不会聊到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更多时候都是默默听着,就算主动让他谈,他只会说没什么好说的。
性格孤僻,内向,在教室在宿舍都很少参与大家的聊天,连放月假这样的喜事,也不会让他有一点高兴的触动。
他的周身似乎一直存在一层透明的膜,又或者说,那已经不再是一戳即破的膜,更像一堵厚厚的空气墙。
“我胖了吗?”
李卓将邓余亮的玩笑话当了真,自己相继捏了捏脸和手臂。
“好像是比之前胖了一些。”
“你真是的,我就随便说的…你这还叫胖,还让我活不活了。”邓余亮收回乱飞的思绪,嘻嘻哈哈的打着哈哈,“诶说真的,明天就放假了!”
李卓平静地点点头,把扣上笔帽的笔放进笔袋,桌上摊开的教材和练习册一一合上,从桌肚里抽出下节课要用的课本。
“我知道啊。”
“……”
第二节课后是课间操时间,李卓顺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过长长的连廊,走过半开着门的心理咨询室,就那么短短两秒,他和里面熟悉男人目光相接。
在李卓的视野内,莫老师正稳稳坐在电脑前不知道处理什么工作,然而在他看不见的视角内,一个小光团正密接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好了,目标已经离开。】
下一秒,原本半开的门缓缓合上,窗帘也被严严实实的拉上,办公室的身影瞬间从原地消失。
这道身影再出现时,是在一处天台楼顶,视野正好对着李卓班级的区域,从高处往下看,像极了一群小蚂蚁。
【灶上的高压锅还有三分钟就该关火了,这时熬出来的底汤更浓郁。】
【据推测浸泡下的笋干…】
【…】
莫良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其中一只小蚂蚁身上,见他比刚遇见时红润不少的肤色,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远比他过去在实验室作出的那些成果还要令他欣喜不已。
【你看到了吗?】
【我的孩子正在健康成长…】
*
和十班其他兴致勃勃的同学不同,李卓是真的对放假一点没有期待。
别的同学放假回去能和家里人吃吃喝喝,谈天说地,他呢?
面对那个空旷到说话都能听到回声的“新房”,李卓觉得两天假期长了。
前两次放月假,李卓都记不清是怎么度过的,只记得屋子有点冷,记得小区外面那家面馆又贵又难吃。
傍晚吃饭时,他随口与莫老师谈到放假这个话题,后者十分自然地询问了李卓那套新房的地址。
“哦…离学校还是有点远的啊,要不你以后放假就住我这儿吧?”
莫老师虽是一副询问的口气,但所表现出的态度却像这事已经定了一样。
“我之前就一直想说了…”
“你不是说晾在宿舍阳台的衣服老是丢吗?以后直接在我这儿洗,然后晾在这儿,反正有现成的洗衣机啊。”
李卓想说这会不会太麻烦了,陡然间想到这一个月以来,他这样的话似乎说过不止一遍了。
最开始是在莫老师这吃一顿饭,然后是两顿三顿,逐渐变成一日三餐。
因为宿舍水房排队太挤,莫老师主动提出可以在他这里洗漱,可以节约时间,一次两次,然后他的牙刷牙膏漱口杯及洗脸巾出现在卫生间台架上…
因为一次宿舍停水,他又在莫老师的公寓洗了澡,干湿分离的淋浴区,精准调控水温的热水器,这可比学校宿舍要排队的公共澡堂舒服多了。
而现在,莫老师又提出平时换下的衣服床单被套也可以放在他这里洗,在他这里晾,好像不知不觉间,这间公寓里关于李卓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不知情的人走进来,一眼看去,只会以为这是李卓的家。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李卓注意到时,他只觉得自己可真是好运啊,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
“………”
“就这样吧。”
莫老师温和的语气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老师对学生说话的口吻。
“不是正好放月假了吗?刚好趁着这个时间去外面逛逛吧,最近越来越热,该换点夏天的衣服了。”
莫良的意思是买新的,但彼时的李卓没领悟到这一层,他很自然的接话。
“那我明天放假后回那个房子拿行李吧,里面还有不少我夏天的衣服。”
莫良笑笑并未解释。
他有的是办法和话术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自己购买的新衣服。
例如系统的推荐话术:买都买了,吊牌也摘了,退不了,总不能让他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吧?
只是想到自己的孩子穿着自己购买的衣物,就像打上属于自己的标记,莫良皮囊下的一缕本体就忍不住蠢蠢欲动活跃起来。
他不得不告诫它们:
【安静——】
*
季节的变换总在不经意之间,校内同学们的衣着从单衣加外套换成了短袖,小卖部多了不少冰淇淋雪糕,正午时分窗外的太阳一天比一天毒辣。
收到莫良送的儿童节礼物时,李卓起初完全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礼物后,他愣住了。
“我不是小孩子了。”
他试图和莫良解释,这种节日是幼儿园小朋友过的,轮不到他来过。
“你想想,我今年十七,再过几个月就十八了…这,这…”
“然后呢?不可以吗?”莫良并不觉得有什么,他还询问,“我查询过,国家并没有出台此类规定…”
“……”
于是在对方认真的视线中,李卓沉默地接受了人生中第一份儿童节礼物。
硕大的礼盒里琳琅满目地放着许多包装精致的盒子,他随意拆了几个,有小孩会喜欢的组合零食和拼装玩具,还有一份全新的手表。
——刚好李卓带的手表在前两天表带磨损断了,手腕上正空着。
将新手表戴上手腕,李卓抬手晃了晃,没有丝毫不适,仿佛它天然就应该出现在李卓的手上。
“我上次说到哪儿了?”
李卓午休不必回教室,对外的理由是这位转校生需要接受心理老师的辅导,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那些积压在他心头的、那些无法对班上同学说,也不知道怎么说的、那些好的,那些坏的,在莫老师那双无限包容的眼里,忽然变得可以轻而易举的讲出来了。
他上次笼统地说了一些关于李家的情况,里面有好一些是他从李家的家佣口中,乃至从李父李母口中听到的。
李家夫妻不止一次的告诉李卓,他们当时找他是如何筋疲力尽,如此奔波劳碌,如何食不下咽,而当时也才五岁的李轩又是如何懂事地安慰他们,陪着他们一起找。
在李卓不见的十几年里,一直都是李轩陪在他们身边的,履行着一个儿子应该尽到的陪伴义务。
就算是养条狗,相处这么多年也养出感情了,别说一个活生生的人呢?
更何况李轩是那样的聪明。
在家佣口中,李轩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多才多艺的他在小学时便连跳几级,是当时最年龄最小的高考生,给整个李家都争了不少光。
出了学校的舞台,他在商业方面的嗅觉也异常灵敏,李家后续的投资事业都靠着他的随口的几句话赶上一次次风口。
李轩太完美了,无论情绪价值还是荣誉价值,甚至还能给李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庞大利益。
从这一刻起,他就是亲生的。
“莫老师,你上次不是还夸我成绩进步很快对吧?”李卓轻轻叹口气,“那是你没见过李轩,他不到十六岁,就早早地修完大学所有课程…”
李卓以为莫老师会佩服或者质疑,但什么也没有。
对面男人的表情十分微妙:“所以你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赶上他吗?”
李卓先是点点头,又摇摇头。
莫良依旧是一副温和无害的神情,用着类似日常关心他的寻常语气道:“如果他死了,你会开心一点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