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的解释,一次次的保证,听起来苍白又无力。
如果行动跟不上,语言又有什么意义?
她感觉自己的心,在那张照片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被狠狠刺伤。
而刚才那番话,非但没有治愈它,反而像是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让她更清楚地看到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巨大鸿沟。
解释清楚了误会,却解释不了为什么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说明白了不爱,却无法消除她日积月累的不安。
太累了。
她真的没有力气再去猜,再去等,再去一次次地说服自己相信了。
那颗心,曾经为他热烈跳动过,然后在无尽的疲惫中,一点点地死去。
沉默了很久,向远开口了。
“你确定要这样吗?”他看着她,眼睛里还残存着最后的一丝挣扎。
于姜的心疼得发颤。
她不敢看他的眼睛,生怕多看一眼就会动摇,就会心软。
她用力掐着自己的掌心,逼自己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点了点头,“确定。”
向远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侧脸看了几秒。
很快,他眼底那点微弱的光也彻底熄灭了。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声音低哑地扔下一句:“好,于姜,你别后悔。”
说完,他猛地推开车门,头也不回地下了车。
车门“砰”地一声关上了,于姜的心也跟着一颤。
她看着他那高大的背影踉跄了一下,然后一步步走向路边,慢慢消失在清晨的微光中。
心如刀绞。
她伏在方向盘上,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结束了。
就这样结束了。
七年的错过和等待,半年的甜蜜与温存,最终以这样狼狈不堪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连痛苦都是奢侈的。
她还没能痛痛快快地哭上几分钟,放在副驾驶座上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于姜猛地抬起头,胡乱地用袖子擦掉满脸的泪痕,深吸了好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一些,才接起电话。
“喂,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的女声:“于老师吗?我是张晓峰的妈妈呀,不好意思这么早打扰您,我想问一下孩子这次考试……”
是一个学生家长。
于姜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突如其来的疼痛让她暂时压下了心头的情绪。
她逼自己集中精神,回忆着那个学生的成绩,用尽可能平稳的语气回答着家长的问题,分析着孩子的薄弱环节,给出建议。
整个过程,她的脸上可能还挂着泪痕,心脏还在为刚刚逝去的爱情剧烈抽痛,但她的声音却已经恢复成了一个耐心尽责的老师。
挂了电话,车内再次恢复安静。
于姜看着手机屏幕上的通话记录,又看了看窗外空荡荡的街道,扯出一抹苦笑。
看啊。
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留给你沉溺于悲伤和痛苦。
无论你刚刚经历了怎样的山崩地裂,只要闹钟响起,只要工作电话打来,你就必须立刻戴上若无其事的面具,投入到滚滚向前的生活洪流中去。
连崩溃,都要掐着时间。
她发动了车子,驶向学校的方向。
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有些刺眼。
她眯起眼睛,感觉心里的那个洞,呼呼地漏着风,又冷又空。
那天之后,于姜和向远仿佛真的从彼此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
他们没有删除对方的微信,那个熟悉的头像依旧静静地躺在列表里,但再也没有亮起过红点。
最初的那段日子,于姜确实经历了炼狱般的心如刀绞,但时间终究是最强大的疗愈剂,或者说,最无奈的稀释剂。
疼痛逐渐变得麻木,最后一切沦为平静。
她照常上班、下班、回家,生活按部就班,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心里某个地方空了一块,不再为谁跳动。
暑假很快到来。
某一天,于姜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了一摞学生时代买的文学杂志。
纸张已经泛黄,带着岁月的味道,但里面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一下子将她拉回了那个充满梦想的年纪。
她抚摸着封面,一个被尘封已久的念头毫无预兆地猛地窜了出来。
她曾经是多么渴望能进入这样的地方工作啊!
她记得大学刚毕业时,她就给这家在全国都颇有影响力的杂志社投过简历,可惜石沉大海。
后来去了杭州,她不死心,又尝试了一次,依然杳无音信。
接连的挫败和现实的压力,让她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接受了父母眼中稳定体面的教师工作。
但说实在的,这份工作从来没有真正点燃过她的热情。
她尊重教育,也爱她的学生,但她内心深处始终排斥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安稳,更不甘心一辈子就被困在这个小县城里,将来让自己的孩子也重复同样的路径。
她心底始终埋藏着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
她一向是个有了想法就会立刻行动的人。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她立刻打开电脑,开始重新打磨简历。
比起刚毕业时的青涩,如今她有了工作经验,文字也更显沉稳。
她将自己的作品和简历再一次投向了那家梦想中的杂志社。
尽管行动力十足,但内心深处,她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她只是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然而,命运似乎终于愿意垂青她一次。
仅仅三天后,她接到了一个来自那座大城市的区号电话。
对方自称是杂志社的编辑,收到了她的简历,觉得很有意思,邀请她过去面试。
于姜握着手机,从床上一跃而起,心脏砰砰狂跳,激动得难以自持。
面试!
她得到了面试机会!
这一刻,所有的犹豫都被抛到了脑后。
她必须去,她不想困在这里。
这一次分手,阴差阳错地成了推动她走出舒适区的最大动力。
如果不是和向远分手,她或许还会因为贪恋那份安稳而继续拖延下去,将梦想无限期搁置。
现在,她反而自由了,也更加勇敢了。
她对着电话那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冷静而专业:“好的,没问题,后天一早我一定能赶到。”
挂了电话,于姜看着窗外小县城单调的景色,心想,她终于要去抓住属于自己的广阔世界了。
第二天,于姜买了最早一班的高铁票,踏上了前往A市的旅程。
近五个小时的车程,窗外的景色从熟悉的家乡田野逐渐变为繁华的都市轮廓。
她之前来过A市两次,都是短暂的旅游,但这次的心情截然不同,不再是过客般的观光,而是带着一种奔赴未来的决然。
跟着人流走出高铁站,扑面而来的是大都市特有的快节奏气息。
她熟练地找到地铁线路,挤上拥挤的地铁,前往提前预定好的酒店。
酒店房间不大,但干净整洁。
她放下简单的行李,仰面倒在床上,看着洁白的天花板,心里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她真的来了。
为了一个渺茫的机会,只身来到了这座充满未知的城市。
过了一会儿,她起身走到洗手间的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眼神里还有些许旅途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坚定。
她练习了一下微笑,试图找出最自信的表情。
然后,她默默地在心里将可能遇到的面试问题又过了一遍。
与刚毕业时那种孤注一掷的惶恐不同,如今的她,心态平稳了许多。
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作为退路,这让她更有底气去追求想要的,而不是草率地抓住任何一根稻草。
几年的社会历练也让她褪去了学生的青涩,思想更成熟,表达也更沉稳。
她甚至觉得,现在这个时机或许恰到好处,如果刚毕业就贸然前来,未必能表现得像现在这样好。
准备得差不多了,她决定出去走走,熟悉一下环境,也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
走出酒店,融入街头熙攘的人流。
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一切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她随便找了一家看起来不错的拉面店,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后,浑身都暖和起来。
她沿着著名的江边慢慢走着。
傍晚的江风带着湿润的水汽吹拂在脸上,凉爽而惬意。
她停下脚步,靠在栏杆上,望着对岸的城市天际线,还有江上游轮的灯光,深深地呼吸了一口。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和家乡不一样,带着自由和梦想的味道。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她要留在这里了。
也许面试会成功,也许不会,但无论如何,她感觉自己的人生即将在这里展开新的篇章。
未来会如何?
她不知道。
或许会很辛苦,会面临很多挑战。
但总不会比之前那段困在小县城、困在一段令人窒息的感情里、做着并不热爱的工作的日子更差了。
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充斥着她的胸腔。
她看着眼前这片广阔的天地,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新的生活,或许真的要开始了。
第二天,于姜按照预约的时间,早早地来到了那家杂志社。
杂志社坐落在一处闹中取静的街区,是一栋有些年头的红砖小洋房,外墙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显得格外有文艺气息。
她记得之前来A市旅游时,还特意在这充满格调的建筑门口拍过照,当时满心向往。
如今,她终于不是以游客的身份在外瞻仰,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地走进去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