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她几乎笃定地相信着这一点,并将这份期待化作笔下更努力的动力。

那段日子,连刷题都变得没那么枯燥,因为抬眼就能看到那个让她心动的人。

当时,班里另一个男生,张扬而外向的体育委员邹阳,对她的喜欢几乎明目张胆。

他会在下课铃响的第一时间就蹿到她的课桌旁,大大咧咧地靠着她的书桌,跟她讲昨晚的球赛,讲遇到的趣事,千方百计地引她发笑。

于姜并不讨厌邹阳,他的热情像小太阳,她也愿意笑着和他聊天。

但当邹阳在某天放学后,对她说出“于姜,我喜欢你,跟我在一起吧”时,她还是愣住了,随即坚定地摇了摇头。

“对不起,邹阳。”她的声音很轻。

邹阳脸上的光彩黯淡了一瞬,但很快又笑起来,挠挠头:“没事儿!那能做朋友吧?下了课我还能来找你玩不?”

于姜点点头。

于是邹阳依然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她课桌旁,只是不再提喜欢二字,依旧嬉笑玩闹,周围的起哄声他也照单全收,甚至有时还会跟着自嘲两句。

他的喜欢坦荡而执着,像夏日的阳光,毫无遮掩。

于姜处理得干脆,拒绝得明确。

她以为这样就好。

可现在,躺在这片寂静里,她忽然想起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在那段她和向远眼神交织最密集的时期,每当邹阳凑在她身边说笑,当她下意识地抬眼望向向远的方向时,有时会捕捉到他迅速低下头去的侧脸。

那时的她,还真没细想过他那避开的目光意味着什么。

于姜翻了个身,将脸埋进枕头里。

当年的无疾而终,或许并非毫无征兆。

只是她当年太年轻,只沉浸在自已的失落里,没有去试图读懂他突然转变的缘由。

夜色渐深。

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下。

是一条新的微信消息。

【下周末有个不错的画展,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吗?】

就在她准备回复时,一段几乎被遗忘的记忆猛地窜入脑海。

不是微信,是OO。

那个他们高中时代最主要的联络工具。

那是大一上学期的一个晚上,她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登录OO,下意识寻找他的头像。

虽然自他恋爱后,他们就再没说过话,但他的头像始终安静地躺在好友列表里。

然而那天,她翻遍了列表,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名字了。

心里咯噔一下。

她不敢相信,又搜索了好几遍,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小心误删了。

但都没有。

他不是隐身,不是离线。

他是彻底从她的好友列表里消失了。

他删了她。

那一刻的感觉,像是心口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闷闷的疼。

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虽然明知他已恋爱,彼此早已陌路,但这种被单方面清除出他世界的行为,还是让她难过得几乎喘不过气。

更让她心凉的是,没过几天,她发现连班级OO群里也找不到他了。

他退了群,切断了和几乎所有高中同学的联系,像人间蒸发一样。

当年报志愿的时候,她赌气地一竿子跑去了遥远的广东。

而他们大部分同学,都留在了北方的各大高校。

地理上的距离并没能立刻抚平心里的疙瘩。

邹阳和徐璐考入了同一所大学,他时不时还会给她发消息,语气一如既然地大大咧咧:

【于姜,今天又看见向远啦,骑车载着徐璐呢,俩人笑得那叫一个甜。】

【哎,你说他俩咋就不腻呢?食堂吃饭都互相喂!】

【啧啧,模范情侣啊这是,俩人都不在一个城市,向远天天往这儿跑,也不嫌累。】

她从不回复这些关于向远的内容,但邹阳似乎毫无察觉,依旧乐此不疲地分享着他的见闻。

于姜慢慢不怎么回复邹阳信息了,再后来邹阳也谈了恋爱,两个人算是彻底断了联系。

大学四年,她不是没有尝试过去遇见新的人。

但她所在的师范院校,男女比例悬殊,有限的几个男生似乎都入不了她的眼。

周围也有女生跑去外校联谊,但她性格本就内向,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整日沉迷于文学构筑的世界里,与狄更斯、勃朗特、张爱玲对话,反而觉得比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更轻松自在。

一晃眼,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不是没有过短暂的悸动,但总觉得差了点意思,再也没有遇到能让她像十七岁那样,仅仅因为一个眼神就心跳加速的人。

毕业后她去了杭州,在一家教育机构工作。

那里遇到的人更多元,她也试着接受过一个男生的追求。

对方是个搞艺术的,浪漫体贴,会带她去看午夜场的电影,会在西湖边给她画素描。

但三个月后,那股新鲜劲过去,她发现自己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在他又一次畅谈流浪和远方时,感到了些许疲惫。

她想要的,或许只是一份踏实稳定的温暖。

和平分手后,她偶尔还是会想起向远。

她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因为那段朦胧的旧情有多刻骨铭心,更多的是因为,她后来真的再也没有遇到过像他那样,综合起来如此符合她内心期待的人:长得好看,性格温和,能力不错,家世相当……

怎么再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就这么难呢?

她曾不止一次这样问过自己。

手机屏幕因为长时间无操作,暗了下去。

于姜深吸一口气,重新点亮屏幕。

那条邀约还在。

她回复:【好啊,具体是什么时间?】

第二天上班,于姜刚在办公桌前坐下,系主任王老师就端着她的保温杯,笑吟吟地凑了过来。

“小于啊,昨天见面怎么样,那小伙子还不错吧?”王老师压低了声音。

于姜想起昨晚的种种,脸上不由浮起一丝浅笑:“挺巧的王主任,那人是我高中同学。”

“哎哟,真的啊?”王老师惊喜地一拍手,“我就说嘛,听着条件就觉得跟你肯定配!高中同学好哇,知根知底的,你觉得长得精神不?”

“嗯,挺帅的,以前是我们班班长。”于姜点点头。

“看看,我就说我的眼光没错!”王主任得意地抿了口水,“班长配才女,学历长相都般配,小于啊,可得抓住这次机会,咱们这小县城,条件这么好的小伙子可不多见呐。”

于姜能感受到王主任是真心的。

她知道,在这个人情社会里,能这样真心实意为你介绍一个真正门当户对对象的人,其实并不多。

很多介绍都掺杂着私心,恨不得把自家哪个不成器的亲戚推销出去。

王主任这份热心,让她心里暖暖的。

“我知道的,谢谢王主任。”于姜真诚地道谢。

“谢什么,成了请我吃喜糖就行!”王主任笑着摆摆手,心满意足地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天的工作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中平稳度过。

下午放学铃响,于姜收拾好东西,开着那辆代步的白色小车,汇入了下班的车流。

小县城不大,从学校到她家,开车不过十分钟。

她目前还住在家里,一方面方便,另一方面也省了租房的开销。

车子停在家楼下的车位,她拎包上楼。

他们家住的还是那种老式的步梯房,在三楼。

房子是早年买的,面积很大,将近两百平,在小县城住着非常宽敞舒适。

刚用钥匙打开门,饭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

“回来啦?洗洗手,吃饭了。”妈妈于慧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好香啊,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于姜一边换鞋一边问。

“红烧肉,你最爱吃的。”于妈妈端着最后一道青菜走出来,摆上桌。

于姜放下包,洗了手坐到餐桌前。

桌上果然摆着色泽红亮的红烧肉,还有几样清爽的小菜,都是她爱吃的。

爸爸姜建国已经盛好了饭。

一家三口边吃边聊。

于姜随口说了些学校里的趣事,哪个学生调皮了,哪个同事又有什么好玩的事儿。

吃了一会儿,于妈妈状似无意地问:“对了,昨天听你说去见了个人,怎么样啊?”

昨天于姜去相亲时,爸妈正好一起去姥姥家了,还没得空细问。

于姜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笑了笑:“还可以,是高中同学,以前我们高三的班长,叫向远,长得挺帅的,现在在交通局上班。”

于妈妈一听,眼睛顿时亮了:“高中同学,还是班长,交通局的公务员,哎哟,这条件可太好了,人怎么样,聊得来吗?”

“嗯,挺聊得来的,毕竟以前就认识。”于姜点点头,看着妈妈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那太好了,高中同学知根知底,人家对你印象怎么样?约下次见面了吗?”于妈妈连珠炮似的发问。

于姜想起那条微信,嘴角弯了弯:“约了周末去看画展。”

“好好好,看画展好,有文化!”于妈妈喜上眉梢,连连给于姜夹菜,“多吃点多吃点,老姜,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咱们闺女肯定能找到合适的!”

一直笑呵呵听着母女俩说话的姜爸爸也点点头:“同学好,互相了解,稳重就行。”

于姜看着父母为自己高兴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起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