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渐渐有了回升的趋势,阿乐一次晚饭后和沈诺希提前无关紧要的小事,何家六公子今日趁他送信时把他拦在营门口,问阿乐这几日在忙什么,聚会邀请几次都说有事。
“你这么快就和他们培养出感情了,不然他怎会蹲守堵你。”沈诺希坐在一旁和他打趣,他们四人现在大部分时间都会一起用晚饭,饭后聊天也是必备环节。
刚开始的时候周佑安还不适应,聊天时总是一言不发,慢慢时间长了偶尔也会加入他们的话题。
“叔父,这是义父给我的任务,我自小在青楼长大,和旁人打好关系是必备技能。”
陆篱乐忍不住替自己辩解,他只是在面对叔父时笨嘴拙舌,在外面他可不是这般模样。
“那你可有和他说,你在家中做什么?”和同龄人打好关系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他们在甘州卫少说要生活几月,各种措施实施起来不说仰仗大家族帮扶,至少别给他们添堵。
“有,我同他说在家中跟着叔父读书,他还不信说甘州卫没听说过这等人物。”陆篱乐无意给沈诺希添麻烦,所以没有多解释什么。
“你可以把他带来一起看书,不过何家应不缺藏书,他的问题我未必能回答他。”沈诺希前半句刚出口就有些后悔,她对自己知识的边界没有明确认知,所以在面对考察时总会胆怯。
“你邀他后日来,知秋刚好有空,我让他过来帮忙。”周佑安看出沈诺希的顾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总能一眼看到别人的优点,可对自己却百般苛求。
“多谢义父还有叔父,我明日就约他们。”被人在乎的感觉很奇妙,陆篱乐在遇见沈诺希后如同久旱逢甘霖,她的关爱渗透进生活中方方面面每一件小事。
叔父会记得他的生辰,记得他的喜好,只要他说过的话叔父都会放在心上,如此重视是他之前没有体会过的。
而且叔父情绪十分稳定,待他和润涵从不厚此薄彼,叔父和他们只有在辩论问题时会产生争执,其余时间叔父都会第一时间安抚众人情绪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稳定,是陆篱乐之前一直渴望得到的东西,娘亲对他忽冷忽热练就他察言观色的本领,可也正是这阴晴不定的感情让陆篱乐面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如履薄冰。
一开始他会谨慎观察沈诺希每一个表情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后来相处久了是沈诺希的包容关爱让他一点点放下戒心,勇于发表自己看法。
何家小公子如约而至,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其他几位相熟的公子,沈诺希和他们互相见礼后并未立什么规矩,他们提前问过陆篱乐带着家中书籍。
沈诺希设想中会让她抓耳挠腮的刁钻问题并未出现,他们问的大多是之前她听翰林上课时询问过的,当时翰林怎样解释给她现在她就怎样讲给他们。
几人一直待到太阳下山才恋恋不舍的离开,邢文乔在旁边干坐一天,除了偶尔解答润涵的提问外,好像并没发挥想象中的作用。
沈诺希留他一起吃晚饭,邢文乔毫不客气,席间提起今日之事他直言以沈诺希的学识教他们开蒙绰绰有余足。
依他所见沈诺知识面涵盖广阔,从四书到数术皆有涉猎,甚至在占星方面也颇有研究,他和沈诺相处时间略常也见过他用火铳,用邢文乔的话来说沈诺是全才,本不应畏手畏脚,也无需他坐镇。
沈诺希对邢文乔的褒奖很是惊讶,她没想过这些问题都包含哪些方面,赏析文章的底子大多来自现代应试教育,数术方面他们问的问题也尚在知识涵盖中。
至于占星更是无从谈起,她只是略微懂得现代常识,看天预测明日天气的本领还是跟几位师父所学,这些知识早已融入她的生活,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间已成习惯。
饭后邢文乔起身告辞,润涵接替他的位置,小嘴和摸蜜一般恨不得把沈诺希吹得天上有地上无,阿乐也在一旁帮腔。
“我还从未听过旁人这么直白的夸奖,不过……他的话让我有了一个点子,我或许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教导更多人。”
有了念头沈诺希快速理出自己的想法,她要在甘州卫待到年底,中间这段时间完全可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甘州卫本就缺乏教书先生,我自认没有大才,但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或许还能胜任,琼华和琼莹打小和我一起听翰林讲课,这些东西她们也有所涉猎。
如果找更多人来读书,不正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他们两人也不是时刻需要我解答,新买的书也差不多看完了,这几日他们看书,我在一旁可是闲得很。”
“或许可以找一些没去读书的世家公子来?”陆篱乐率先想到世家子弟,他们大多有一定基础,也都受家规约束不会贸然失了规矩,思想上也会更尊重叔父。
“教他们不如教常住在这里的百姓,他们家中不缺少书籍,有不会的还能向卫学中的先生请教。”润涵有不同看法,世家子弟并不缺少书籍,只要他们想学家中总归有法子。
叔父既想做善事不如教导普通人家的孩童,一张白纸更容易向他们传达叔父的想法。
周佑安对此则有不同看法。
“若公子想招收更多人,或许可以从军中挑选,世族不缺书籍家中也易娇养,把他们聚在一处恐有风险。
城中百姓多为白丁目不识字,要教他们读书多半要从认字教起太过耗费心神,公子来此是为了采风,开春后这里的风景值得一赏,是别处所没有的。
若是从识字开蒙讲起公子怕是要投入过多精力,公子还是要以自己为先。”
周佑安也提出自己看法,军中兵卒数量庞大,若是沈诺希应允他可以为她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人。
沈诺希刚才一直默不作声,她和周佑安有相同的顾虑,世家子弟虽有一定学识可他们背后家族势力不容小觑,且不说她的身份如何,就是为了这些世家子也会有人铤而走险。
甘州卫不似内陆往来之人皆有牙牌,就算想作恶也有颇多顾及,这里除了大明百姓外还有许多外番探子,把这些孩童聚在一处风险远大于收益。
同样百姓也不是上佳之选,他们大多尚未开蒙书上字都认不全,要想在他们身上看见成效少说三五月,而且有些思维早就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沈诺希并不认为自己有那个能耐能撼动根植他们心中的思想。
如此对比下来还是军中兵卒更有可行性,将士来自全国各地身份也各有不同,军中有补贴军饷只要他们想完全可以自己买书学习。
而且还有一个最直观的好处,军人守规矩,大明虽常有兵变可杨将军在正史中是出了名的规矩森严,在他手下带出的将士也定然不会做出冒犯的举动。
将士的经历不同造就他们百花齐放的想法,如此一来与他们沟通,不仅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达给他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到自己所没有的知识。
“就依大人的意思,有劳大人费心。”沈诺希拿定主意,她想要为大明做些什么。
当初查询边疆文献时她注意到明朝武官培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也不像文人科考那般有答案可以参照。
这里武官多为军户世袭,功夫父子相传,除此之外普通将士想要晋升武官只有官员举荐和军功积累这两条路可选。
天才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将士没有学识支撑难以走上高品级武将,长此以往领兵之人逐渐被大家族垄断。
若想打破这一限制就得从底层抓起,学识限制一个人的思想,沈诺希没有立志扎根边城的打算,能做的事情也不过了了,但她可以利用在此处的经历见闻向景岱提议。
军/队力量越强大,他这个一国之君所掌握的权利也会越牢固,如此利国利民的事情景岱应会谨慎考虑。
答应沈诺希的话周佑安从不懈怠,转天见到杨凯程时他就提出这一想法,杨凯程听说是他手下幕僚欣然同意,有人愿意免费教书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边城治理和内陆不同,职位划分上并没有明确区别,来这里任职的文官都不长久,所以城镇建设、征收赋税、卫学科考等相关事宜,他们这些武将也会参与其中。
带领有学识的士兵打仗和带领未开蒙的士兵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杨凯程之前曾做过推演算出若全军都有一定军事素质后德胜率将会翻出数倍。
他也动过请先生来营中给将士讲学的念头,可甘州卫的军费本就吃紧,能请来的先生要么要价颇高要么讲的都是无用的东西。
他对周佑安的幕僚有所耳闻,说是南方大族培养出的公子,因不受家族规训离家与权贵做幕僚,身边常带着两个貌美如花的丫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7章 有意义的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