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

李明渊能在家里呆两三个月,然后二月再去边关,意思就是能在家呆好久好久了。

李老太感叹,“咱们家今年算是大团圆了。”

她有预感,此次过后,明渊估计不能常回家,小四如果科举顺利估计就得长留在京城,再想这么齐齐全全的那是不容易了。

她看了一眼还在一边兴奋的大儿媳妇,摇摇头,就笑吧,回头反应过来就得哭了。

“是啊,两个孩子今年都回来咯,赶一块儿去了。”白秋跟在李老太身边,手里则纳着鞋垫。

李老太看了一眼,“纳鞋垫费劲儿了,仔细着手,都叫你不纳外头买来也是一样的。”

白秋摇摇头,“这左右没事,也不费事儿。”

李老太劝了一句就算了,又叮嘱道,“过两日就是腊八,回头我给你二两银子,你娘家那边你回头送些东西去,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你亲的,哪怕他们再对你不起,你也得为孩子考虑考虑。”

白秋当初的那股恨意早就平复下来,倒也没有什么执拗心思,她父母缘浅,就当个寻常亲戚走就是了。

她淡淡嗯一声,“我晓得了。”

李老太自是知道儿媳妇与娘家之间的纠葛的,这种事她也不会去劝,全让她们自己处理。见她知道分寸也就不管了。

现在的年味是特别隆重的,才开始接近腊八,几乎家家户户都弄得极其的喜庆。能住在县城,家家户户不说多富裕,口袋里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点闲钱的。从家家户户门口那红灯笼红对联这就能看得出来。

这个时候,李河光清醒这得是白天出来,要是晚上,灯笼里面燃着蜡烛,一排排的,那氛围,想想就能起一地的鸡皮疙瘩。

“奶,咱们俩是不是还没有贴对联啊?”李河光突然想起,这两天家里生意格外的好,李老大和李老二兄弟两个忙得脚不沾地的,似乎没买这些东西。

李老太是觉得忘记了什么东西没买,经过乖孙这么一提醒,总算是想起来了,“哎,你不说我都忘记,等下我就去杨童生那里买两副回来,他那字儿好。”

陈荷花插了一嘴,“哪里用去买啊,小四不就是会写的,他一个童生,我儿子也是童生,差不多,还能省几个铜板。”

李老太一想也是,而且她记得乖孙的字儿不差的,干脆利落的拍板道,“家里是不是还有红纸,没有我好去买。”

“有两幅。”

“那不够,财神也没迎,还有灶神的糖果也没有准备,哎呀,这人闲不得,一闲就丢三落四的。”李老太动作利润的起身,“我得赶紧泡米去,回头到晚上能做出来。”

一边走还一边碎碎念,“这人还是得干活,来年我还是上茶楼干活算了。”

陈荷花摇摇头,跟一边的妯娌嘀咕,“我说娘真是不会享福嘞,好好的当个当家老太太不好,咋还想要去干活?”

其实白秋也搞不懂,以前种地累,想要当个地主老爷,现在没活干了,又闲不住。这人嘞!

李老太现在最拿手的是茶糕,就是把茶叶磨碎,加入糯米粉和粘米粉和糖做的一种糕点,在茶楼是极为受欢迎的。准确来说是极为受女眷欢迎的一种点心,好些客人会专门打包这个回去给家里女眷吃。

李老太做了一帘子茶糕,一帘子米糕,一帘子红糕。

陈荷花见李老太那麻利的动作,颇为羡慕,“同样一双手,为什么娘做出来的东西又好看又好吃?我做出来的就味不对样子也不对。”

其实就是一个手巧的问题,手巧的人干什么都巧。再来讲一个天分,李云云就是遗传了李老太的天分,对糕糕点点什么的,只要下点功夫就做得有模有样。

白秋她自己也没这个天赋,摇摇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不信你看三儿跟小四。三儿那是天生的武状元,那刀剑是不是舞得虎虎生风的?”

陈荷花眼睛一瞪,“弟妹,你居然会说成语了?”

白秋一噎,她觉得吧,有些人就不用开导,她自己就能把事情想得明明白白。

李老太糕做了半天,一看没动静,扭过头俩妯娌凑一起叽叽咕咕不知道说什么,“你们俩在说啥呢?没点眼力劲的,还不来帮忙?”

妯娌俩飞快分开,“来了。”

一个去拿油纸,一个去拿麻线和剪刀。

“娘,今年咱们家走礼怎么走?跟往年一样的吗?”

李老太想了想,“一样的,叫老大带上小四去。他也是要担起担子的年纪了,该去认识族中的长辈兄弟了。不求帮多大的忙,只求不拖后腿。”

妯娌俩点头,“娘,那小三儿呢?”

“他不必去。”李老太朝院子看了一眼,那亲亲蜜蜜的凑一起的兄弟俩啥反应都没有,转过头解释了一句,“三儿现在是大官了,回头族里让办事,你说办还是不办?”

陈荷花自以为懂了,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那不能,三儿一刀一剑拼出来的,凭什么给他们占便宜,吃不饱的时候也不见他们出点米!”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没错,事实上事情哪里能这么办?

白秋算了一下,依旧是六家。

二叔家这是最亲的,李氏族长那里得去,人家权利大,李梅子,那是姑姑,李老大可以不去,孩子们得去,还有村里三个亲戚,都是堂亲。

李老太折油纸也是是速度的,“回头叫老大去买十二斤糖,一家两斤。”

去年就是一包糕点两斤腊肉,如果加糖,白秋问,“娘,今年不送腊肉了吗?”

“今年就不送腊肉了,这腊肉我看着三儿爱吃,回头叫他带去边关去吃,听说那边难,想吃口好的都难。”

李老太这边说起李明渊,李明渊也在与李河光说着边关。

李河光问的是边关的环境,李明渊就照着他将来要驻守的地方说给他听,“来年我要驻守的地方是安北,封地也是安北郡,与益戎那边大差不差,冬天一样的寒冷,夏天一样的热。”

李河光听着这敷衍的回答,直接翻了一个白眼,“你这个描述跟没说一个样。”

李明渊也知道自己在胡咧咧,咳了一声掩饰尴尬,“我这不是也还没去过嘛!”

李河光看着他,有些恨铁不成钢在里头,“我说李小三儿……”他突然想起来,当今国姓为封,真是个有点吓人的姓氏,不过现在不是讲究这个的时候,“话说,你现在改名了没有?你皇帝爷爷就没让你认祖归宗?别是叫什么封啥啥的吧!”

“封明渊。”李明渊不情不愿吐出三个字。

虽然他封字要比李字要高大上,但是配上明渊两个字,还是李更好更顺耳。

“我说,明渊大王爷哎,你年纪轻轻,年仅十八就已经实现了土地自由,年入两千两,出入有豪车,吃穿有仆人,你怎么能不对你封地的情况不了解呢?”

李明渊给他纠正,“是三千两!”

李河光瞪着他,一副炸毛的模样,“别说了,再说我就要羡慕了!”

李明渊好脾气的看着他,“我可以分你一半。”

李河光满意的点点头,“这还差不多,够兄弟。不过,那什么,我记得郡王俸禄是两千的啊,怎么到你这还长了?”

“我这不是得驻守边疆,还有个三品镇北将军名头,还领取另外一份俸禄。”

“那也不对啊,三品将军一年也才450两,另外加450石粮食……”

李河光想了想,“这么算,那也差不多。”

他看了看李明渊,琢磨了一下,“其实我觉得吧,你有点亏,郡王亲王一字之差,人家一年一万两,你就只有两千两,你说有没有点不平衡?”

李明渊摇头,“我以前就只想着若是从军,能有个前途挣一份家业,庇护一家人那也就是不在人世间白活一回。谁能想到回京述职还能捞个郡王当当?”

说来也是好笑,他与秦晟是双胞胎,自古皇室就不待见双胞胎,秦晟前脚出来,身份上就尊贵。他出生就只能跟着师傅,与亲生的父母自然没有感情,后来他父母出事自然连累不到他身上,倒也没有什么一遍从云端跌落的感觉。

“哎,也是,不过也是可惜嘛!若你是那太子的儿子,老皇帝一归西,你还是能捞个王爷当当的!”

李明渊沉默不说话,就定定看着李河光,觉得这人是有点江湖本事在身上的。

见李明渊不接话,神情还这般奇怪,李河光心里咯噔一下,“这,我别是说对了吧!”

李明渊默默点了一下头,李河光想着,他这是什么脑袋,怎么一猜一个准的。

两人谁也不知道话题怎么从最开始的安北风光到这这的。

“李小四,你将来考中了,你打算做什么?”这个问题自前段时间就在心里出现了,他也一直没找到机会问出口。

李河光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就是当官啊,要不然还能干什么?”

“我问的是京官还是什么的外派!”

李河光想了想,“外派吧,京里贵人多,我还是出去为百姓做点实事吧!”

李明渊明显的松了一口气,假装随意的说道:“既然这样,要不要到安北来,就是不如江南富足。”

李河光眼睛一亮,“可以啊,有你在还能罩着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