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东西丢给县尊后,李河光也就不再想了,开始思考李云云以后做什么营生才好。
目前来说,他想到了用面做的点心
主要面点的成本低,然后又比较简单。想着,他就翻身坐了起来,开始查看点心之类的配方。配方挺多的,估计是吃食这种不占核心的东西,所以卖得也不是很贵,价格是五两到50两之间。
说起来豆腐配方卖得都比这个还贵。
不过后面的酱油、醋、酒……这种需要核心技术的东西,价格就贵了,最便宜也要500两。
李河光第二天起床看见李云云在院子里浇水,心里感叹这真是个勤快的姑娘。于是他走了过去,说:“二姐,你爱折腾吃的吗?”
李云云回他,“怎么了?”
“我想教二姐几样做面食的手艺,你喜欢做饼还是喜欢做糕点?”
李老太从屋里出来,好笑的说:“家里没这个条件,她哪里会折腾这些,就会烙饼罢了,你随意教她两样,看她喜欢哪个?”
这倒也是一个主意,于是他买了千层饼和红糖糕的做法。
这技术有个弊端,他买了也并不会做,只能一字一句的念给李老太听和李云云听,让两人自己琢磨着做。
别说,两人都还算有天赋,也就两三天就做得有摸有样的了。
就是李河光自己也跟着沾光,除了最开始的千层饼没把握住火候,烙糊了还有点咸外,大体也是可以的。总比外面的早餐千篇一律的包子馒头要好。
李老太和李云云学会了千层饼和红糖糕后,两人的事业心就起来了。李老太又把她那以前卖豆腐的行头翻了出来,洗的干干净净的,又挑着担子出去卖红糖糕和千层饼了。
卖之前,她还特意问过价格,又给了李河光一些红糖糕,让他带去学堂给同窗。
红糖糕的味道比米糕要好,红色的颜色更喜庆,切成规规矩矩的菱形,只有手的二分之一大小,得有四两,李老太的定价是三文一块。价钱上倒是比街上卖的白糖糕一样。外面摊子上也也有卖白糖糕的,一斤十二文,不过白糖比红糖贵。所以,李老太这个更挣钱一些。
一边的担子装着千层饼,也是用个簸箕装着,切得一块块的,上面用麻布盖着。这个的定价要比红糖糕便宜,一块两文钱。
李河光怕她没有装的东西,就给她准备了一大捆的荷叶,若是有人买,就用荷叶包上。
李老太以前就在县城做了一两月的生意,已经摸清楚一些东西。比如,她这次卖的东西比较普通,也算便宜,她也就是不走那有钱的商户那些巷子去,而是去了普通的住户家。家里不是很好,却也能舍下几文买点小食的人家。
事情也如她想的那样,也不到下午,她的东西都卖完了。这也是跟她带的本就不多有关系。,
“奶,你这么早就回来了?”李云云听见有人敲门,透过门缝发现是李老太,立马惊喜的开了门,“怎么样?卖完了吗?”
李老太把她推进去,“你这丫头真是个急性子,站里面去说,堵大门这干啥啊!”
李云云让了一步,心里的激动还是没有平复下去,等李老太放下行头,她又迫不及待的说:“奶,你卖了没有嘛?”
说着又去翻找箩筐,发现什么都没有后,简直要跳起来,“奶,卖完了居然卖完了。”
“奶,咱们挣了多少钱?”
“看你激动的。”
李老太把今天挣得钱都拿了出来,一共是八十二文钱,又算了成本,除开给三人做早餐的,他们还挣了三十一文。
李老太给了李云云五文,“这是给你的,你是自己拿着买点啥还是存着你自己说了算。”
李云云拿了钱,也不嫌少,开心的拿着铜板进了房间。
“奶,那咱们现在还做吗?对了你吃中饭没有?”
“吃啥中饭,不吃了,今天不做了,明天再做,你去把明天要用的米泡上。”
李云云不依,“不行,奶,小四说了,我要监督你每天一日三餐都要吃,你等着,我给你弄吃的去。”
李河光回来后,听说李老太这生意做成了,还是很高兴的,看着兴致勃勃商量着明天做多少的两人,忍不住的说,“你们明天也别做太多了,就像今天那么多几天,省得卖不了。”
“你放心,不会做太多的。今天我才走了一半就全部卖光了,明天卖剩下的一半,等那边卖得差不多了,我就去城南方向,生意差不了的。”李老太倒是信心十足。
李河光也觉得是这样,等这两样两人卖个十天八天的,他正好教另外的良种。
下良种李河光准备教他们做葱油酥饼。别看葱油饼一字之差,里面可不一样,里面可有学问了,也不单单就是简单炸个葱油而已。另外再教个芋头糕,这时候芋头也可以吃了,他又看见有人担了芋头来卖。
正符合时节。
就这样,一个教一个学,时间过得很快。
等下一次冬种,李老太收拾东西回去的时候,她才发现这一个多月,打打闹闹的这般,她居然挣了二三两银子。
要不是惦记家里的冬种,李老太都不太想回去。家里有啥啊?操心这操心那的,还要管着一大家子人,关键挣钱还没这个多,也没这个轻松。
李老大再次看见他亲娘的时候,都还有点不敢信。他以为他娘去照顾大儿子饮食起居,肯定就要瘦了,谁知道反而胖了一圈。
“傻了?快点把东西搬下去。”李老太这次回来不是空着手的,还给家里买了不少的东西。二两银子听着都不多,确是可以买许多东西了。
“哦哦!”李老大搬了东西才发现这东西有点真材实料,里面不关注有布匹,还有许多吃的,还有一套行头,李老大伸手去拿,李老太眼疾手快的抢了过去,“别动,这可是个宝贝,别磕碰坏了。”
“傻宝贝啊?我能不能看?”李二奶奶打趣的声音传了过来。
李老太也顺口道,“不能看,快点把眼睛闭上。”
李二奶奶出了院门,盯着李老太看了一会子,“大嫂,我觉着你是不是胖了啊?”
“我也觉得娘这是胖了一点,这是上城里享福了吧!”能说出这话的除了陈荷花,也是没有别个了。
李老太这次回来可是弄了好宝贝,也就不骂她了,而是看向李二奶奶,“他二婶儿,今天过来玩啊?”
“这不要下种了,他二叔拿着农具来跟着老二一起修,我就过来一起远麦种。”
“这麦种还要远?买嘞时候我看着都饱满得很,都不需要选。”
“买少了,我就买了二十斤,哎,我选一点这次收的麦试下,也不知道发不发芽?”
“不是说春种买的那个不发芽嘛,这样,我买了四十斤,分十斤八斤的给你也中。”说着,李老太就叫李老大去装麦种,“你说的也晚了,我才进城的两天,县尊就让人卖麦种了,说是那位卖的,一斤也八十文,我看那麦种也饱满,跟家里的也一样。你们在家没听着消息?”
“咋没听说,我那隔壁县的老娘都听说了,硬是过来买了二十斤去。”
李二奶奶肯定也是听说了的,虽然县尊又说这种子是‘李娘子’托梦给他卖的,不过她觉得这不靠谱,毕竟当初李娘子可是说了,要走了,以后都不会回来了。
对比一下,她还是更信‘李娘子’。
李河光也没想自己居然会给县尊大人挖了一个坑。
因为这个,当初被‘李娘子’叮嘱过的那些村子都没有人过去买种。
还是师爷给县尊出了个注意,所以李河光才能在一个月后收到那笔钱。
李老太在县里做生意,知道的倒是比大家多一些,她觉得事情应该是真的。
她那生意后面做的好了,其中一种芝麻酥饼格外受县衙里王师爷的喜爱。王师爷是县尊从北方带来的,他老家就有芝麻酥饼。后来来了这边,这边的人不大种芝麻,对芝麻的开发也不多,没人做芝麻酥饼。所以李老太吆喝着卖芝麻酥饼的时候,他就差人买了俩,吃了之后就惊为天人。他觉得,这老婆子做的芝麻酥饼比他们隔壁胡同张麻子做的芝麻酥饼还好吃。
所以每天就要差人买两个。
于是,李老太跟那买酥饼的小厮就熟了起来。
要是师爷,李老太对上还有点胆怯,小厮她就不胆怯了,还跟他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厮吃了她送的糕饼倒也好说话,把一些县衙里都知道的事情说给她听。
比如,县衙里的那些良种是一夜之间多出来的……
比如,县衙里的三巨头同时梦见了……
再比如,他们家师爷这次给县尊大人帮了大忙……
全家都不知道老娘这次在县里居然过得这么精彩,纷纷好奇的追问,想让她多说一些,最后就连李二叔都围了过来。
李老太又把她做生意的一些事情说给他们听,又给他们说起县里一些人家的生活。又说起县里一些人家其实还不如庄户人家过得好,住的地方也狭小,也就是住在城里罢了。不过县里大多数人比起庄户人家都要过得好的,最起码路就要好走得多。
又说起她在县里的所见所闻,一些邻里之间的琐事,又把隔壁偷学他们家做豆腐的事情说了,引得大家又愤慨一番。这事大家也都知道,上次回来,李老太就说了,不过这次加了一些事情。
那家上次不是轻易的就学了他们家做豆腐的手段吗?这次见这边又多了新的营生,并且挣的银钱更多后,又打起了他们的主意。
李老太吃一堑长一智,每次做东西都把门反锁得好好的,有人敲门,就把东西收拾得好好的才去开门。出去买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买一通。毕竟家里糕饼好几样,每一样的材料都不一样,总是能用上的,又加上这些东西对一般人家来说挺金贵,不像豆子廉价,也不敢瞎折腾。李老太又让李河光给取了好听的名字,又防止别人听着名字就能想着做法,到现在为止也没人仿制成功。
……
一直说到天色渐晚,大家才不舍的散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