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信件

“黄巾军?”曹操很意外,“邺城的黄巾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却没想到能悄无声息地给我一点惊喜啊。你们这次看走眼了。”

他脸上泛着笑,眼里却是寒冽洌的冷光。

曹操和袁绍自幼一起长大,情趣相投,皆是侠肝义胆之辈,随着年岁增长,两人命运的走向也发生了改变。

四世三公家世的袁绍,做了虎贲中郎将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而曹操因为父亲曹嵩官至太尉,所以在汉灵帝后期成为议郎,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单官职而言,袁绍是要高于曹操的,但这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喝酒聊天、论诗书谈未来,依旧快哉。

然而,风云莫辨,刘辩继位,何进与袁绍密谋刺杀张让等十常侍,招董卓入京。

何进反被十常侍刺杀,袁绍接管八校尉,杀尽了宦官,可此时袁绍发现自己无法与董卓兵力相抗衡,胜利的果实被对方拿了去。

无可奈何,袁绍就与曹操等人被迫出逃。

后来讨董联盟成立,袁绍是盟主,对于这一点,他们并没有异议,袁绍身份摆在那,加上因为讨董,袁绍的一家人都被董卓灭了,代价惨烈。

可居其位,不知是众人追捧,还是权力熏心,袁绍的傲慢开始慢慢显露。

互相猜忌、互相防备、互相试探,联盟终究破裂,昔日的情分也变成了笑话。

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①

昔日投奔袁绍的荀彧正因看明白袁绍此人本质,转而投奔曹操,至此,两人决裂,各自争霸。

自幼的交情,过命的陪伴,想当年曹操追击董卓遭遇埋伏大败而归,袁绍只道备酒做宴为其压惊,多加宽慰,共谋大事。

时殊世异,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袁氏兄弟反目成仇,他已得利,念及昔日情分,又忙于其它争斗,故而并未立刻赶尽杀绝,曹操不会放过他们,但喘息的机会也要给他们。

不足为惧、困兽之斗、兄弟阋墙,所以他暂时松了手。

乱世之中,袁家兄弟能否存活,都是未知数,若活下来,待他得了空也会收拾,若活不下来,那也只是惋惜。

他放了一点心神在他们身上,是伺机而动的猛虎。

可所有的设想里,没有一个是死在黄巾军手里。

“听闻黄巾军中出现了位神女,手段过人,神通广大。”荀彧道,“袁家军对上的,便是这位神女手下的女子军,不过两百人。”

以少胜多,这样的战况并不稀奇,眼前的曹操当年和袁绍的官渡之战便是以两万余人战胜袁绍的十万大军。

只是,若是已经注定败北的黄巾军,若是一群女人,那就不同了。

荀彧并没有瞧不起女人的意思,但这女子军横空而出,没有任何预兆,若是潜伏已久的暗处势力还好,若是短时间内被训练出来的,那黄巾军的能力,他们得重新估量了。

从书信的只言片语中看出,远在邺城的眼线对这位神女似乎颇为推崇,并且格外畏惧,传来的消息中看似说得多,实则少有可用的。

他怀疑,对方已经叛变。

“神女?黄巾军一向追求太平道,张角是死了吗,推出来一个新的神女。”曹操将信件丢在桌上,陈述着。

以少胜多,袁家军丧家之犬,能打败他们并不难,难的是丧家之犬对上丧家之犬。

黄巾军到底有张角坐镇,张氏兄弟虽然脑子不聪明,但作战确实不错,还有那张燕,也是难得的将才,曹操曾想收入麾下被拒绝,若是他们,能胜倒也不算太意外。

但女子军,听起来就荒谬。

他忙于争夺地盘处理残局,派人试探江东局势,并没有关注黄巾军的动向。

“主公,此女不一般,臣想,邺城的探子可能已经暴露了。”荀彧说道。

“能起用女子军,就知不是简单人物,这神女是想借此用来破局呢。”他笑了笑,夸奖道,“巾帼不让须眉啊。”

“当今大势未定,唯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荀彧深思。

他是谨慎之人,曹操也是。

曹操转过头,看着他正要说话,外面来了人,送上了信。

写信者,黄巾军神女。

“这不就来了,看看,真是有意思。”曹操说着,拆开了信件。

整封信都在表明对曹操的夸赞,诉说黄巾军不易,满满的示弱和讨好。

骂名曹操听得多了,夸的少,而且夸得如此真心实意的更是少之又少。

【惟愿黄巾军苟且而活,以报大贤良师托付之恩,不欲与诸雄相争天下,只求偏安一隅。若他日君得天下,邺城不战而降,拱手让之。】

曹操哈哈大笑,将信件递给荀彧,道,“不过如此,先放着吧。”

荀彧快速将信件看完,一时之间没有说话。

不可否认,信中字字句句皆是对曹操的夸赞敬佩,连同他一路走来的无可奈何与雄心壮志,乱世之奸雄,万世之敬仰,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真切,谁看了能不动容。

他缓缓放下书信,说道:“主公,这也可能是以退为进,想要放松我们的戒备,这样的······”

“好了。”曹操阻止了他的话,“我知道文若的意思,可即便有人代笔,何人能代笔如此?”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曹操恶名在外,人尽皆知。

那些骂名也不假,曹操确实多疑宁错杀不放过,他说暂时放一放黄巾军不是真的相信那信中的话,相反,他欣赏信中对他的夸赞,也更疑心这位神女。

然而,现下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此女可以暂时不用管。

荀彧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话,顺从地应了一声。

走到曹操这个位置,对于他本身而言,他人评价不过如此,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并不代表,面对一个人虔诚的信仰和夸赞时,并不会动容,荀彧是人臣。

这封信是由张宝亲自寄出去的,他疑惑信中神女示弱的下位者神态,白锦却答:“不为其他,只为开心,既是扮猪吃老虎,也是避锋而居。”

黄巾军还太弱,和各方势力对上不一定能全身而退,像曹操这样的大势力,一时之间没必要硬碰硬。

示弱不代表是软弱,更是一种计策。

“曹贼可会信?”

“信不信不重要,但他一定会顺着台阶让我们多一点时间。”

黄巾军如今的实力还不够,粮草、武器、兵力,都还差一截,百姓觉得日子好,是对比此前而已。

与此同时,刘备阵营也听说了此事,只不过他们并没有白锦的亲笔书信。

刘备此时自顾不暇,对于这个消息也只是听过就算,有手下人为他记着筹谋。

又是一轮议事,今日的孔明却没有再多留,而是前往了自己的营帐,从袖口中拿出了那封孔明亲启的信。

自听神女之名,他就在想,或许是她。

不告而别,孔明发了疯的找她,一无所获,刘备等人请他出山,若名声在外,能更好找到对方,他同意了。

【一别数月,阿锦思念成疾,然昔日长辈病重,不得已离开,唯恐不舍,故不辞而别。今为完成长辈托付,以神女之名加入黄巾军,偶知孔明身处刘备麾下,伤心欲绝,对立而战,昔日情分,左右为难。】

【乱世之中,孔明之才当为大任,唯一期许,容阿锦与黄巾军苟活于世,待君一统天下,黄巾军与邺城不战而降,拱手相让。】

竟是如此。

孔明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她美貌、不能言语、手无缚鸡之力,他害怕她在乱世之中遭遇不测,而他无能为力。

神女之名,阿锦也当的,只是黄巾军如今处境,若是其他势力围攻,必然一败涂地,那身为神女的阿锦,又要置身何地。

适才营帐中,他引导主公不必在意黄巾军,以突破现下局势为主,可除了刘备,还有曹操,曹操此人和袁绍是昔日旧友,说不得借此之名攻打邺城。

但是,据他对如今黄巾军的了解,加之阿锦的聪慧,一时半会儿应当问题不大。

他需要加快速度,解决现在主公的难题,才能去救阿锦。

对于孔明而言,黄巾军是必亡的结局,阿锦为了完成长辈托付才不得已加入黄巾军,那他就要为她的以后做准备。

他回到案桌,提笔写下回信。

给孔明的信是千夜亲自寄的,主人不过是暂住一段时间,这孔明便自己给自己身份和责任,实在自作多情。

主人说过,男人可以利用女人联姻来获得自己想要的,那女人也可以用男人莫须有的情谊与责任,甚至是所谓的男尊女卑来获得权力与帮助。

利用的东西相同,主体不一样罢了。

东吴,因着孙策亡故,孙权上位,现下忙成一片。

东吴大将华歆正在与孙权喝茶论局势,却听闻他新娶的续弦夫人来了此处,哭天喊地地求见他和主公。

“荒唐,当这是什么地方。”他先一步骂了话,又对孙权道,“主公,我这夫人向来是懂事的,恐怕是遇到了什么事才会如此。”

孙权还未到弱冠之年,不过十八。

他容貌出色,世家出身的气度非常人能及,话都被对方说了,他还能说什么。

孙权闻言浅笑,“您与苏氏的婚事还是兄长在世时亲自撮合,夫人之名从前我也有所耳闻。”

他早就耳闻华歆对其继室夫人的宠爱。

“让夫人进来吧。”孙权松了口。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苏氏虽上了年纪,却依旧是柔弱貌美,她的哭泣声让人怜香惜玉,进屋后行了礼,便跪软在地。

华歆连忙上前将人扶住,“主公面前,怎能失仪。”

苏氏泪如雨下,攀附着华歆,声泪俱下,“夫君!”

“夫人到底到底所遇何事,不必跪着,坐下说。”孙权也被她那仿佛天塌的模样给惊了一下,本就因政事伤疼的脑子更加疼了。

这本不合规矩,但华歆见夫人如此,还是将人扶着坐起。

给夫人倒了茶水,等她缓和了下来,华歆握着她的手,目不转睛:“夫人到底怎么了,慢慢说,主公和我都在呢。”

“求主公,救我儿!”

苏氏平复了心情,才一一道来。

①荀彧说的。

我这个脑子写权谋真的很痛苦,先对各位人物道歉,他们都是超厉害的,如果觉得不厉害,是我的问题!

还有关于消息传得这么快的原因,大家就当作是bug吧

骆统他母亲并没有留下名字,但本文中会给一个名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信件(一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