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青雅失踪

而且,公告似乎更偏向是介绍死者的精彩生平。无趣!

随后冯雪出等人跟随方家姑侄,登船入岛。岛上绿荫葱葱,偶蹁跹的蝴蝶停留在花枝树梢。不到半个时辰,船就靠岸。大树下有两个老妇和三名小厮等着,见她们下船,纷纷上前。

“五小姐回来啦”

“见过十一爷。”

方斐扫了眼人群,左看右看,忍不住问“青雅呢?”

其中一个老妇笑着扶着她:“这不又到了她父母祭日,青雅前几天告假,回老家了。本该昨日回来的,或许是耽搁了吧。”

她们并没有太在意,青雅是个很稳重的姑娘,平日里寡言少语,但人是极好的。她自十岁来到方家,只每年父母祭日告假。方斐点头,青雅姐姐的确每年只告假一回,终日在岛上。那就等一等,她明天肯定就回来,若是看到自己带回来的东西,一定会很喜欢。几人都一路舟车劳顿,到了方家自是先安置休息。

等傍晚时分,有侍女引着冯雪出等人去了方斐的院子。她们刚进院,就听屋里有人低声抽泣,“小姐,青雅姐姐定然是出事了。”

“呜呜呜,您快看看这封信!”

冯雪出等人面面相觑,有点进退不得。这时方砚带着徐玄策也走了进来。

“小姑姑”

方斐从屋内跑出来,“大侄,你快看看,青雅是不是出事了。”

见冯雪出等人也在,她才想起是自己邀请她们来吃饭。

“冯姑娘,小鹿妹妹,徐公子,”

她好看的脸上满是焦虑,“快快帮我一起看看,青雅她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与青雅同住一个屋的侍女,名叫青叶。此刻她双眼含泪,手里拿着一封信。方砚过去先安抚方斐,“小姑姑你别着急,青雅姐姐不是告假回了嘛我记得连续好几年都是。是不是理解错了?”然后他接过信,信上只是写了寥寥数语,主要是她把自己床头的匣子送给青叶了。

这信也没什么特别的啊。

“青叶姐姐你再说一遍,发生了何事?”

青叶抬头,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青雅姐姐原本是告了七天假,本是昨日回来。她或许是有事耽搁了,我就想着今日或许就回。所以昨日我只给她晒了被子,今日天气好,就把厚一点的被子以及床上的铺盖也拿出来晒晒。晒完后我重新换了床上的铺盖,我才发现有一封信,压柜下。”

她停顿了下,“信里只是说把匣子给我。”

“可那匣子里是她这些年所有的积蓄,还有小姐给的首饰。”

她有些激动,“青雅姐姐她不会无缘无故的写信说这种事。而且,那匣子她什么时候都可以给我,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她却用写信的方式,就像是知道自己要出事,留下的一封信交代后事。

方砚点头,“是有那么点不对劲!”

“你且回去,再想想她走之前可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明日,我去她老家走一趟。”

方斐接着说:“嗯,我也要去。”

方砚当然不是随口说说而已,青雅就在夕拾县一个叫青寺的村子。“冯姑娘,明日我们一起去吧。夕拾县还挺远的,坐马车去比较好。我们一起,也当做个伴。”

冯雪出只看着他不说话,方砚也不觉得尴尬,他扯了扯方斐的衣服,“小姑姑。”

方斐并没有察觉什么异样,她脑袋里只有青雅和料子,“对呀,冯姑娘你们和我们一起吧,到时候见到青雅,她就能第一时间给你们设计衣服。”

方砚扶额,他的小姑奶奶哎!他本以为这个话题无法继续了,突然听到冯雪出的声音,

“好,那就麻烦方姑娘和方公子了。”

夕拾县不算大,辖区有十个村庄。两辆马车慢悠悠的来到青寺村。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五人下车在石碑前驻足。石碑正面刻着青寺村三个字。

“字体苍劲有力,”

“石碑的花纹也颇有讲究。”

徐玄策难得评论,当然他也是最懂这方面的人。方砚走到石碑后方,“快来看,这后面还有字,好像是刻着村里的历史。”

原来这青寺村得名于村里最初是有三个和尚,在此地建了一个寺庙,取名为青寺。后来才有人聚居此地,逐渐形成一个村落。村中也有科举考出去的人,发达了特意捐钱修路,重新建了寺庙。

她们几人衣着讲究,长得又相貌出众,还有俩辆大马车。在村口一露面,就有在地里干活的村民,玩耍的孩童看到了。大胆的几个孩子慢慢的凑过来。

小鹿掏出一把麦芽糖,向孩子们招招手。她本就才十三岁,也是个孩童,相对于冯雪出她们这样的大人,小孩自然亲近小孩。其村里的小孩呼呼跑过去,小鹿把糖分给他们。

“我们是来找人的,你们村有个叫青雅的大姐姐,有认识的嘛?”

方斐补充到:“她个子不高,人比较瘦,和我差不多大。”她实在是不知如何描述人,若是描述衣服料子,那肯定有说不完的话。

“她在大户人家做工,每年这个时候回来祭拜家中父母。”

方砚此刻才发现,他所知道的也不太多。好在村里小孩东家跑西家玩的,大人说话也不怎么避讳。有个男娃喜滋滋的吃着麦芽糖,嘴里含含糊糊,“我知道,我奶说她是个扫把星。”

小孩也说不太清楚,这时候已经有大人跑了过来,看自家娃毫无防备的就吃人家给的糖,可是气坏了。上来就揪着孩子的耳朵:“阿毛,生人给的东西,你咋就吃呢!跟你说多少次了,啊,不听话,遇到拐子咋办!”

那阿毛挣扎了下,赶紧跑开,拼命把糖塞嘴里,“我就吃!大壮他们也吃了呢,就在咱村口,我不怕拐子!”说着几个娃呼啦啦跑开了。

年轻的妇人也没有去追孩子,她只是看到马车上刻着的花纹,而没追上孩子的老妇人又返回来。“你们是来找青雅的吧?”

方斐有点激动,“你认识她,她还在村里吗?”

妇人摇摇头,“她走了。”

“你们找那个扫把星?晦气!走走走,快回家做饭去。”

老妇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呵斥了年轻妇人几句,二人就匆匆回村里了。远远的,就看到他们和路上其他村民说了几句,那些人看看这边,又散开了。

“她怎么这样说青雅姐姐呢?”方斐有点难过。她的青雅姐姐可好了。

“方姑娘不必在意他人言语。话虽不好听,但我觉得,青雅姑娘应该真的不在村里。”冯雪出觉得此行不太乐观。

不过她们既然来了,也不能就这样走。

“我觉得,还是要进村里走一趟。”

“也好!”

方砚第一个同意,或许是觉得自己答应的太快,他摸摸头,随即又笑着向其他人解释:“我们来一趟不容易,总要弄清楚,才不算白来,是不是啊,小姑姑?”

方斐点头,“是的呢。”

此时周围皆是田地,地里庄稼收完了,新种的庄稼还没有长出来。此时正午时分,村里炊烟袅袅。还在等几人进村,就有五六个人向他们走来。

为首的高大男子看起来很有威望,五十来岁的年纪,目光炯炯,走路虎虎生威。后面跟着的都是些年轻庄稼汉子。

方砚猛的跳到众人身前,做出防御姿态。“小姑姑你们上车。”

冯雪出示意小鹿和徐玄策也上车,她则坐在驾车的位置。远远的,就见为首的汉子露出笑容。“几位贵客到俺们青寺村,我也是刚听闻。不知是来买粮啊还是买布呢?”

对方的话让满心警惕的方砚愣住了,圆圆的脸上鲜少露出窘迫,“啊”

他回头看向冯雪出, “买布!” 冯雪出跳下马车,笑语晏晏走向前。

汉子自称是村长的弟弟,名叫宋三壮。他们村里有个织布作坊,成品布质量好,价格便宜,有人定期到村里来拉布。而这次对方三个月没来了,村里人有点等不及。为啥呢,秋收已过,都等着布卖了换钱,准备给家里人添些棉衣棉被,好过冬呢。也有人家等着钱到手,趁着农闲,娶亲嫁女的。所以宋三壮听说村口来了辆马车,富贵的很,就想出来碰碰运气。

“竟然是散花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