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雾知道林雨泽说得在理——凌霄已经长大了,他那般厉害,凌永逸哪是对手?
可他就是压不下心头的焦灼。
对于凌永逸这个人,郁雾内心的感受是极为复杂的。
五岁那年,他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央。
周围车辆往来不断,却无人停车相助。
唯有凌家的司机,在凌霄的恳求下,最终停下了车。
可以说,是凌霄将他从危险的车流中拽回,他才得以捡回一条命。
然而当他在医院苏醒时,小恩人早已不见踪影,病床前只有凌永逸以及闻讯赶来的郁父郁母。
至于凌霄,早在他被送到医院前,凌永逸就先一步让人送走了他。
后来郁雾才想明白,凌永逸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不让凌霄卷入任何“麻烦”中。
回想起来,那时的凌永逸,不仅精明能干,还俨然一副慈父模样。
然而世事无常,仅仅四年后,当郁雾再次遇到这位凌先生时,却几乎认不出来对方。
曾经气场强大的男人,变得瘦骨嶙峋,眼神浑浊涣散,身上散发着一种颓败腐朽的气息。
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毒品而面目全非。
而从凌霄那里知道凌永逸遭遇了什么后,郁雾曾万分同情对方。
是的,同情。
凌永逸并非自愿陷入毒品的泥潭。
身为天之骄子的他,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怎会不了解毒品的危害呢?
顺风顺水了半辈子的人,又怎会允许自己被区区毒物所掌控,沦为**的奴隶呢?
但命运的恶意总是猝不及防。
明明是一次寻常的商业竞争,对手却在落败后恼羞成怒,怀恨在心。
那人精心策划,在凌永逸出席一场高端酒会时,让人在他的酒水里混入了新型的、成瘾性极强的毒品。
正是这次卑鄙的投毒,彻底摧毁了凌永逸的意志和光鲜亮丽的人生。
他无可挽回地走上了一条绝路,一条被毒魔牢牢操控,不断滑向深渊的不归路。
在将投毒者和陷害者绳之以法后,凌永逸也曾毅然决然地与毒瘾展开过斗争。
他将自己隔离在远离尘嚣的顶级疗养院内,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地狱般戒断反应的煎熬。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他成功了,短暂地摆脱了毒品的困扰,一度恢复了往日的风采,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然而,正是因为这次成功,让凌永逸低估了毒瘾的顽固与阴险。
戒毒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场伴随余生的、异常残酷的自我管理与救赎之战。
一时的生理脱毒凭借强大的意志就可以实现。
但戒毒的难点从不在此……
而是在于如何抵御那漫长岁月中无处不在的复吸诱惑。
其实,当时的凌永逸并非不了解这一点。
但或许是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或许是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又或许是那黑暗的物质早已悄然侵蚀了他引以为傲的判断力……
他过于迫切地想要回归“正常”生活,以至于忽略了医生和亲友们的再三提醒、关心与告诫。
心瘾如跗骨之蛆,潜伏在每一个脆弱的瞬间。
商业谈判带来的巨大压力、深夜独处时的空虚迷茫,甚至只是朋友无心递来的一支香烟……
这些都成了毒瘾再次爆发的突破口,将他再次拖入深渊。
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吸过后,凌永逸再也无法挣脱。
曾经的商业帝国就此分崩离析,慈父的形象也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被毒瘾掏空的躯壳。
细论起来,凌永逸的遭遇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悲剧。
若非身为凌霄的朋友,郁雾或许会一辈子对凌永逸怀有深切的同情。
然而,他偏偏是凌霄的挚友,因此无法对好友这些年来因父亲吸毒所承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与许多人所想的不同,单纯因吸毒被抓的人,其关押时间通常并不长久。
一般情况下,这些人面临的只是5到15天的行政拘留。
若被认定吸毒成瘾且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则将面临2年的强制隔离戒毒。
而只有当吸毒者涉及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一定数量的毒品,或者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等情况时,才构成刑事犯罪。
所以这么多年来,只有在凌永逸因两年内容留多人吸毒被判顶格刑期三年期间,凌霄才得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其余的时间里,凌霄不是在忍饥挨饿,就是在遭受性情大变的凌永逸的家暴。
郁雾常常会想,如果凌霄不是凌霄,而是其他的什么人,可能早就被喜怒无常的凌永逸逼到精神崩溃了。
好在,凌霄就是凌霄,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智慧。
十二岁那年,他便已然认清凌永逸无可救药的现实。
趁着凌永逸入狱,他劝说母亲通过诉讼和凌永逸离了婚。
又偷偷地把母亲和妹妹托付给了京市的外公外婆,让她们免受凌永逸的迫害。
后来凌永逸出狱,凌霄也能游刃有余地与他周旋,不让他去京市找外公外婆的麻烦。
与此同时,他丝毫没有落下自己的学业,最终更是在今年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苏市的高考状元。
想到凌霄这些年来的艰辛,郁雾更加担忧了。
他其实有一年没见过凌永逸了。
而高考前夕,他偶然从他的另一个发小冯御那里得知,是凌霄用了些手段将凌永逸送进了戒毒所。
而在此之前,凌霄的外公外婆也已经带着女儿和外孙女离开了京市,去向不明。
郁雾明白,凌霄是打算借着上大学的机会彻底与凌永逸划清界限。
这也是郁雾没有反对凌霄报考蓉大的主要原因。
以凌霄的优异成绩,报考京大或清大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但那样凌永逸在出来后会很容易找到他。
至于凌永逸是否会因为他们这帮发小的志愿而猜到凌霄的选择,或者学校、媒体会泄露凌霄的行踪……
对此,郁雾此前并不担心。
因为有冯御在。
一想到冯御,郁雾心中不禁又泛起一阵酸楚。
“连你也骗我……”郁雾没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
这话被一旁的林雨泽听到了。
他误会了,想也不想便道:“我没骗你,我以为他们和你说了……”
郁雾回过神,转头瞪了他一眼:“再撒谎你就自己走去学校吧!”
林雨泽被噎得噤了声。
郁雾白了他一下,压下情绪,正色问道:“凌永逸不是在戒毒所吗?他怎么会知道凌霄报考了哪里?”
“你怎么知道他在戒毒所?”林雨泽惊讶。
“冯御告诉我的。”郁雾也不隐瞒。
林雨泽却更惊讶了:“他和你说这个干什么?”
“他为什么不能和我说这个?”郁雾不满地反问。
“因为人就是他亲手送进去的啊!”林雨泽语出惊人,随即又补充道,“而且凌霄拜托他的时候,我就在旁边,他明明答应凌霄,不会告诉你这事的……”
郁雾愣住了。
是了,也只有冯御才有这样的手段和能力。
这个念头在脑海一闪而过,他旋即想到关键,脱口而出:“凌霄为什么不想让我知道?”
林雨泽刚想解释,话到嘴边却猛地一顿,目光闪躲了一下,改口道:“可能……可能是怕影响你学习吧……”
郁雾看了他一眼,默默低下头。
其实在问出口的瞬间,他自己已经想明白了。
凌霄和林雨泽一样,总是极力在他面前展现纯良的一面。
凌霄大概是不想让他知道,是他这个做儿子的耍了手段把自己的父亲送进了戒毒所。
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随即再次追问:“凌永逸到底怎么知道的?强制隔离戒毒的基础期限不是两年吗?”
林雨泽正思索着冯御食言的原因,被问话打断了思路,回过神来。
这次他没有再回避问题,解释道:“他提前出来了。按照规定,强制隔离戒毒满1年后,经诊断评估确认效果良好的人,是可以报请公安机关批准,提前解除戒治的。”
“效果‘良好’?”郁雾听了,直觉凌永逸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异常,才会如此配合以争取早日出来。
“然后呢?”他急切地追问。
“虽然在冯御的干预下,媒体没有报道凌霄高考状元的事,但这么大的事情总会有人知道,比如凌霄的那些邻居们……”林雨泽无奈地摊了摊手。
郁雾瞬间明白过来:“所以凌永逸出来后,先从邻居那儿听说凌霄成了高考状元,然后跑去学校闹事了?”
林雨泽打了个响指:“猜得很对。”
郁雾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但他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等等,学校怎么可能告诉他凌霄去哪儿呢?”
郁雾可是知道一中的那些领导们有多宝贝凌霄这个状元苗子的。
尤其是他们的班主任老杨,最是护犊子,凌永逸以前没少到学校闹事,都是老杨挡回去的。
“据我所知,老师们对凌霄的去向可是守口如瓶的。”林雨泽也同意这点。
郁雾一愣,紧接着反应过来了林雨泽的潜台词,脸色变得更差:“你……你不会是想说,是咱们班同学泄露的吧?”
林雨泽没直接回答,但他的表情默认了这个说法。
“不可能!”郁雾下意识地反驳,“咱们班最团结了!谁会背刺凌霄?”
林雨泽摊了摊手,语气平静:“凌霄不是什么高调的人,除了他们,我想不到别的可能了……”
郁雾听罢泄了气,他不得不承认林雨泽的分析有道理。
凌霄确实不是高调的人,再加上有冯御帮忙遮掩,能知道他志愿的,也只有学校领导和班里的个别同学了。
想到这里,他忧心忡忡地叹气:“这可真是麻烦了……”
“别担心,我会帮你把这个泄密的人揪出来的。”林雨泽承诺道。
“我不是担心这个。”郁雾语气沉重,“我是在担心凌霄,凌永逸那德性,肯定不会放过他的……”
林雨泽抿了抿嘴,没有接话。
林恒虽然混蛋,但和凌永逸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有时他甚至觉得,凌永逸苟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添堵。
“是不是我这边无意中泄露了什么,暴露了他的去向……”郁雾猜测道,声音里透着懊悔,“其实他不该跟着我报蓉大的……”
和几个发小相比,郁雾这一世的人缘实在不错。
不说别的,就他住的家属院里,至少有一半的人都知道他要去蓉城上大学。
学校里的同学知道的恐怕更多。
“相信我。”林雨泽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的自责,“问题绝不是出在你这边。”
林雨泽太了解郁雾身边的人。
所有人都把郁雾捧在手心里疼着护着。
更别说,冯御已经提前和所有人打过招呼了。
这种情况下,绝不可能有人主动泄露郁雾的行踪,更不可能因此牵连到凌霄。
郁雾懂他的意思,却依旧忧愁:“希望吧……要不然我就太对不起凌霄了……”
话音刚落,郁雾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郁雾愣了一下,赶忙举起手机。
在看清来电显示后,他双眼迸发出惊人的亮光。
林雨泽挑了挑眉:“谁啊?”
郁雾却没时间回应他,他第一时间接通电话,迫不及待地问电话那头:“冯御你知道凌霄在哪儿吗?!”
林雨泽在郁雾喊出冯御的名字时,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科普一下:
戒毒成功率通常以“生理脱毒后保持长期操守”或者说“不复吸”来衡量,但不同研究统计口径差异较大:
短期成功率:生理脱毒相对容易实现,多数人可通过医疗手段短期内戒除身体依赖。
长期成功率:关键难点在于心理依赖和防复吸。研究显示,约30%-60%的戒毒者能在专业治疗下保持较长时间,如1-3年。
中国部分地区的成效:例如山东的“戒断三年未复吸率”达90%,但这是基于严格管控和持续干预的结果。
毒品改变的是大脑的奖赏机制,痕迹无法消除,戒断后焦虑、失眠、重返旧社交圈或缺乏稳定工作都容易触发复吸,所以戒毒是一场生理、心理与社会的持久战,决心 科学干预 环境重塑,三者缺一不可。
最后: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合十][合十][合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