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年后,南方的皇庄传来消息,三种良种在大盛种植产量大丰收,地瓜亩产达到八百斤,土豆达到两百斤,即使产量最少的玉米亩产也比小麦高三十斤。

最重要的是玉米不挑土地,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产量也比小麦高。

当盛如意得知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之后,立刻赶往寻仙观,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皇帝。

尽管一直以来,皇帝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仙大业中,但听闻良种的产量,他知道推广良种所带来的重大意义。

这种能够拯救无数生命,让更多百姓受益的举措,这是一桩天大的功德。

良种的推广更加证明了他眼光独到,要知道这种高产作物的推广,会被载入史册,这就是盛世之兆,皇帝眼中闪烁着欣慰与赞赏之光。

他郑重的对盛如意说:“你做的很好,事实证明你比我优秀,这个国家交到你的手里我很放心”。

盛如意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应付了事,她看向自己的父亲,这个国家掌权者,郑重的说:“我会当个好皇帝,好好管理这个国家,让国泰明安,万国来朝”。

皇帝听到她的话欣慰的微笑,如意终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皇帝一直担心,盛如意不愿接替这个国家,他知道其他儿子政治手腕和能力不行,他们继位极有可能会被权臣左右,成为他们的傀儡。

与其那样,莫不如让有整治素养的女儿继位。

如意有才能,有魄力,还可以弹压老臣。这次女儿承诺称帝,那么他真的可以安心寻仙问道了。

其实他心里还有隐晦的希望,女儿可以称帝。

曾经有大国师预言:女帝出,盛世临,元初女帝虽然称帝,但是她去世的很早,盛世没有降临,看到女儿的作为,他希望女儿可以成为盛世开创者。

他勉励了女儿几句,就赶女儿回宫处理政事了。

盛如意留下大部分种子在皇庄种植,剩余的种子在大臣和农户当中推广。

她知道不能强制大臣和农户种高产作物,因为这些人很精明,只知道统计的结果,没有具体的看到作物的产量,只会认为数量有水分,不会轻易大面积种植。

最重要的是她必须把大部分种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推广的主动权,而不是让这些高产作物只在权贵当中流转,而底层百姓继续忍饥挨饿。

盛如意召集内阁大臣公布这三样作物的产量,大臣们都很高兴,如果产量真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就会救活很多人。

内阁研究后决定,先在京津冀附近州、县张贴告示,鼓励官吏和平民在自愿的原则下,到县衙领良种回去种植。

朝廷承诺免费发放良种,并且会与种植人签订协议,收获的作物按照小麦市价的价格收购。

为了避免耕种的人看到良种产量高,收获后以各种原因不上交良种。

朝廷要求:发放的良种必须耕种在肥沃的土地上,并参照长公主皇庄良种产量制定回收数量标准。

如果回收时,种植人交回的种子数量低于官府规定的数量,官府会收回租种人所有收获的良种,按具体情况罚没银钱,严重的甚至会有牢狱之灾。

盛如意在民间推行良种种植,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三样作物的产量,从而主动种植这三种作物。

所以,这次推广良种种植的条件比较严苛。

这次良种推广种植在世家和大地主当中推行的很快,他们从各种渠道得知这三样种子的产量很高,他们想增加粮食产量,养活更多的人,挣更多的钱。

推广反而在民间阻力较大,只有一些富户才会选择拿出一小部分土地尝试耕种良种,这样做只是为了表示对朝廷工作的重视,并没有指望良种能产出多少作物。

但是盛如意并不灰心,只有更多人看到产量,以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时大家才会有积极性。

盛如意把良种种植工作交给了刘承泽,她希望女儿关心农事,关心民生,以后可以多为百姓做好事。

刘承泽也不负盛如意所望,她开展种植试验,在山地、平原、土壤肥沃、土壤贫瘠不同土地上的产量,又变换肥料的种类及搭配比例,开辟了几十个区域,安排专人记录种植数据。

刘承泽的实验,也为将来这三种作物在全国的种植推广提供了非常好的参照。

盛如意很重视皇家的种植,她认为如果明年北狄入侵,那么这些作物的推广,也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所以她与女儿经常去皇庄巡视。

盛如意以为朝廷选拔人才为由,在春天加开一次恩科,众多学子参加考试,由于是盛如意主持的考试,所以这些人也成为盛如意的门生,为以后称帝提供了人才储备。

阳春四月,刘明烨从江南回来,府中长史询问盛如意驸马归来家宴如何安排?

盛如意想到刘明烨这半年多的巡视,只抓了几个小喽啰。

这和刘明烨的小心思脱不开关系,客观上说他只是巡视而不是查案,所以权力有限,主观上他主要是以结交人脉为主,并不想得罪江南的封疆大吏以及世家,就很应付了事。

盛如意对刘明烨的巡视结果很不满,刘明烨只顾自己不顾江南百姓高价买盐的苦,这种人只会给女儿做坏的示范,她思考什么时候让刘明烨去地下伺候祖宗。

盛如意对长史说:“按照平常的惯例安排”。

盛如意现在听到刘明烨的名字就心烦,刘明烨回来后,发现盛如意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又天天殷勤的向她示好。

对待女儿就总是挑她的毛病,吹毛求疵,意图打压女儿,想在精神上控制她,这是她想要刘明烨快点死的主要原因。

幸亏女儿明辨是非,没有产生心里阴影,而是主动提起自己父亲的不对,她才发现刘明烨的诡计。

接风宴结束,刘明烨强烈要求去主院和公主住几天,毕竟他出外出半年回来住在妾室的地方,是不给长公主面子。

但是盛如意以身体不适为由推拒与他同房。

刘明烨听到盛如意说身体不适,马上招来盛如意的贴身侍女,询问妻子的身体状况,向府医询问长公主吃的药方。

这一世的盛如意没有放权,也没有推三皇子继位的举动,所以刘明烨真心希望盛如意身体健康,顺利登基,之后传位给刘承泽,他好做摄政王。

刘明烨是以长是驸马的身份巡视江南,江南官员和世家为了讨好长公主,都给他送了重礼,他现在的私库丰盈。

刘明烨马上大肆采购各种名贵药材,送给盛如意补身体。

其他官员从刘明烨的举动中知道长公主府身体不适,亲皇子派的官员委婉建议盛如意放一部分权力给皇子,让他们接受锻炼。

亲盛如意的人纷纷给她送名贵药材,询问长公主身体状况,希望她养好身体再关心国事。

盛如意被刘明烨的举动烦得不行。

刘明烨知道妻子身体安康后又求见盛如意,盛如意不能次次拒绝见刘明烨,这样会引起他的怀疑,只能做出很忙碌的样子,让他长话短说。

刘明烨深情的看向盛如意说:“如意,小橙子太小了,还不足以承担推广良种的重任,我身为他的父亲,可以接替她的工作,我还可以到各地巡察。

你把小橙子的事情交给我做,我会做的更好”。

盛如意听刘明烨这么说简直要气吐血,刘明烨真是厚脸皮,女儿的功劳也要抢。

她知道女儿在良种推广上的付出,为了这个工作现在变得黑瘦,女儿平时很爱美,这次都不在意晒黑,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现在,女儿的前期工作已做完,只要等到六月份收获,她凭借这项工作,得到朝臣的认可,就可以在朝廷上树立威信。

刘明烨现在接手,就是摘自己女儿桃子,为他攒功绩呢。

盛如意强忍怒气,开始给刘明烨画大饼。

“驸马,我知道你从江南回来后就闲下来,你也知道,朝廷要继续派船出海,宣扬国威。

出海的话还要继续寻找良种,朝廷希望可以找到更加高产的作物,在我们大盛朝推广,从而养活更多的百姓。

与其你接手小橙子的工作,莫不如直接率领大臣出海,船队预计六月份的出发,我打算派你作为大都督,统领出海事宜,你带领官员们一边宣扬我大盛威名,一边寻找良种。

我先安排你去工部监督海船的建造,让你熟悉船只的构造,如果海船可以下水,船队马上出海,只要你找到更加高产的种子,我也好在朝臣面前为你请功”。

刘明烨被盛如意的话蛊惑,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早出晚归,督造海船的建造。

盛如意让郝仁找合适的机会向陈梁透露:是她盛如意救的陈梁,支持他报仇。

她又吩咐林羽去找几个美貌的宫女来服侍刘明烨,分散驸马的精力,否则她会忍不住提前杀了刘明烨这个狗东西。

林羽挑选了几个有野心想上位的宫女,暗示她们如果为刘明烨产下孩子,就可以抬为妾室。

林羽又给她们的钱财和首饰,这几个宫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装柔弱,有的装白莲花,有的装贤惠,天天缠着刘明烨。

林羽知道长公主对驸马的厌烦,她私下里给驸马的膳食中加点药,让他弱精,防止驸马有其他孩子出生。

刘明烨在江南接受了几个官员送给他的扬州瘦马,回到家后长公主又给他送来几个美貌侍女,陈清已经不是刘明烨的白月光。

刘明烨的忙碌同时让两个女人松了一口气。

一个是盛如意,她被刘明烨打扰的不胜其烦。

另一个是陈清,本来她就不喜欢刘明烨,自从知道刘明烨为了得到她派人追杀李明,她心下对李明很愧疚,见到刘明烨就会想要送他上路。

但是想到父亲和活着的李明,她也只能装病不见刘明烨。

在江南的时候她一直在思考将来的路该怎么走。

回到府中,她暗中观察公主和驸马状态,发现了蛛丝马迹。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公主和驸马相处还好,但是设身处地想,她不会给喜欢的人纳妾,也不会和喜欢的人长时间两地分居,所以从各种迹象看来,长公主应该不喜欢驸马。

她也从其他渠道得知刘明烨想要抢县主的功劳,她更加确定长公主不会喜欢驸马。

她知道父亲更支持长公主继承皇位,那么长公主现在只有刘承泽一个孩子,所以假设长公主登上皇位,继位的一定是刘承泽。

刘明烨是一个重视权力,薄情寡义的人,那么她一定要抱紧长公主的大腿,选对领导。

陈清一直在房事后偷偷服用避孕的药,偶尔刘明烨在她那里用膳,她也会给刘明烨吃一些弱精的食物,她要慢慢为李明报仇。

在夜深人静的夜里,陈清想起与李明一起吃过的苦,现在回忆起来也是甜。

而现在改名为陈梁的李明,也在军营中夜里也会梦见和陈清的海誓山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