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疏葎忽然理解了范进,真是太不容易了。
没有儿子始终是崔思道心中的一跟刺,自从女皇颁布了扶持女官的政令,他便双管齐下,一边让女儿找靠山,一边想办法让女儿做官成为靠山。
但崔家不大,崔思道也是个小人物,平安县再繁华,与天子也隔着万重山水,想要知道官场大事,要么自己看邸报,要么做实事争取上峰奖赏。
这十年间,崔家举全家之力,四处搜罗邸报,每个月都密切关注官员调动,女官依然芳踪难寻。
官场是一个很讲究“依例行事”的地方,衙门缺个掏粪的,县志上没写女人干过这事,那也轮不上女人干。
崔思道不信邪,一直很想亲自去京都看一眼,奈何微末小官不能擅离县城,他也不敢丢下妻女出远门。
事情在去年六月有了转机。
平安县上任父母官是京都人,两人一起治过几次河道又破过几桩案子,回京都后该郎君也同崔思道保持着书信往来。
去年六月,该郎君特意给崔家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兄托弟所寻之事已经有了眉目,京都衙门已有女郎身穿皂衣——张遇春。”
拿到这封信后崔思道几乎欣喜若狂,难怪不管他怎么找都找不到女官,天子还稳坐钓鱼台。
原来皇城乡间已经有许多不入流的女吏了,而吏员变动不上邸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意味着或许再过几十年,朝廷就会有一支正规的娘子军了。
这封信在坊间掀起轩然大波。
即使社会风气再开化,有头有脸的人家送女儿做上不得台面的吏也需要勇气。
新上任的知县为仕途着想,愣是在衙门挤出来的两个女吏位。
民间许多人家都放出风声,女吏成日跟男人混迹一处,不管从前是何等贵女,只要干过这事,就不能进老X家的门。
崔家却迅速调整好了心态,不能进老X家的门小事一桩,崔家院子宽,抬个把人进来不是问题。
他们更惋惜的是——女儿的前途似乎大变了,有苟郎君前车之鉴,崔家人调整得也快,不过几日就把对女儿的期望从三品要员变成了无品小吏。
崔疏葎病倒前在父母的淳淳教导中已经考上女吏,只是因为身体原因,衙门迟迟没有通知。
如今她一醒,又有崔思道在,自然谁也抢不了她的位置。
听到爹的话,崔疏葎十分高兴,一则“子承父业”,有她在可不就顶了那个“子”吗?
二则这可是铁饭碗,不是都说铁饭碗活少钱多离家近吗?
笼罩在崔家上空的乌云,随着崔疏葎身子渐好逐渐烟消云散,崔家上上下下都喜笑颜开。
晚上回到房里,崔思道仍愁眉不展。
半年前,眼看着三女儿快驾鹤西去,两人在三姑六婆怂恿下病急乱投机,决定给崔疏葎招赘冲喜。结果喜还没冲,崔疏葎就活了。喜服做好了银子花出去了,大小伙子就差盖帕子了,礼法上他已经是崔疏葎的人,崔家当然不能把人赶出去,他们可不是那起子用完人就扔的无良之家。
再说如今崔疏葎也是吏了,抛弃糟糠,外头要怎么说她?
为了不让女儿做陈世美,谢自珍跟丈夫商量:“挑个好日子跟她说吧,要是她不喜欢家里也早做打算,这么不明不白的把人晒着算什么事?”
崔思道点点头:“儿女都是债。”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
四月二十五是大吉日,算命的说今日鸿运当头,有福之人都能心想事成。
崔疏葎仍沉浸在铁饭碗的喜悦中,所以当娘拉着她的手又略带喜地说“还有桩好事”时,崔疏葎还以为是两个叔叔嘎嘣死了。
“不许胡说。”谢自珍拍了女儿一下,笑:“明日娘带你见一个人。”
看母亲这么慎重,崔疏葎也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见一个人”,这话太暧昧了!
她有点紧张了,问:“谁啊?”
崔家几姐妹知道怎么回事,只是没爹娘吩咐,她们不敢说,这时谢自珍开了话头,二姐顶着雷凑过来小声解释:“以前是我的准妹婿,你的准丈夫。如今,不知作不作数了。”
这怎么能作数!成亲好比下馆子,坏菜端上来也是可以退的!
这话崔疏葎看了眼母亲的脸色终究没有说出来。
成亲就是古代女儿家面对的第一道王法。
不管男皇帝还是女皇帝都需要手下,十八岁还是单身,那别怪官府强行配对了哦,功成身退缺胳膊断腿的军汉正愁没婆娘暖被窝。
政令中也没有法外开恩说女官可以例外。
有这道王法压着,再加上“冲喜”之说,崔疏葎对于突如其来的未婚夫眨眼间就想通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问:“那他愿意我去衙门做事吗?”
这回清醒后,她重新认识到了为吏的重要,只要她在小吏位安分守己地度完一生,家里就再也不需要担心外头的豺狼虎豹了。
要是这人反对她去衙门,那他就是二郎神转世,她也不会点头。
谢自珍不可能找反对女儿做吏的人来冲喜。
为吏,是这位母亲使尽六叶连肝肺,耗尽三毛七孔心给女儿求的保命符。
摸摸女儿清瘦的鹅蛋脸道:“你爹忙了这么些年,不就盼着你们有点出息?外头的闲话你不要管,日后好好在衙门做事,娘就什么都放心了。”
崔疏葎丧失了最后一条回绝的理由,只能点头道:“我听娘的。”
陈阿婆当下喜得叫了两碗饭,家里几个孽障的婚事早成了她的心病,大姐眼看着要成亲了谁知不中用的东西竟变得跟板鸭似的硬挺挺的。
这会儿看崔疏葎松口,她人都年轻了几岁,兴奋地把那人家境相貌说给孙女儿听:“那人你也认识,姓施。长得俊俏家里也有钱,不怕吃咱们家绝户。”
“姓施,在喜盈门背后开杂货铺的那个?”喜盈门便是谢自珍的小饭馆,开在杀猪巷上,一条街都是食铺酒楼,后边不知巷则多卖胭脂水粉南北货。
施姓在平安县不算多,还是崔疏葎认识的,那就只有在不知巷里的施大公子。
陈阿婆:“对,就是他!”
“施家竟然肯同意儿子入赘?”崔疏葎眼前闪现出一道俊秀挺拔的身影,她没顾得上害羞,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
施家在平安县可不算什么等闲之辈,祖上几代都是和尚道士专业户,几乎包揽附近几个县的香火生意。古代寺庙道观都养有武僧武道,纵然不做官也很有地位。
施玄成家风如此,耳濡目染之下很小就能翻译周边的梵文经书和他国文字,衙门也经常请他帮忙辅助一些涉及鬼怪的案件。
崔思道跟他打过几次交道,相处下来只觉得这是个怪人。
听说施玄成在佛道上也颇有心得,只是一直没想好到底是做和尚还是做道士。
陈阿婆作为百家香客,对施家知之甚深,她神秘道:“施父施母都是把菩萨当生意的滑溜人,看儿子这样心里就打鼓,两口子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儿子遁入空门做苦行僧,媒婆甫一上门说合,忙不迭就答应了。”
施玄成究竟怎么同意的,她就不知道了。
媒婆传的话是这样的——“施母指着施玄成跺脚:‘你不是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吗?怎么现在一个活生生的女儿家躺在病床上需要人解救,你却见死不救!’。”
媒婆舌灿莲花,把施玄成说成一朵圣洁白莲。
这话连陈阿婆都不信。
谢自珍和崔思道也不信,但两口子左思右想后发现这个上门女婿还真不错。
第一,他会在平安县待一辈子,不会让两夫妻饱受思女之苦。第二,家中有钱自己也有事干,不会干涉女儿为吏之事,甚至有可能帮得上忙。
简直是菩萨送来的人情!
崔思道和谢自珍商量过,如果不出意外,以后三女儿的良人就是他了。
谢自珍说:“娘都安排好了,明日下午,你来喜迎门二楼小间坐着,等他过来你再瞧瞧。”
陈阿婆听到这里不太乐意了:“谁家八字没一撇就见外男?世道再变吃亏的也是女人。”
“娘,我没打算让施公子见三姐,让他来喜盈门,也只是坐在楼下吃饭,年轻人谁不下馆子?没什么好稀奇的,谁都说不出闲话。”谢自珍知道婆婆是想直接把人聘回来,可她还是想这个人起码得让女儿不排斥。
媳妇这么说,陈阿婆也不反对了,她念了句佛,眉开眼笑地拉着孙女道:“你娘真是天生的厨子,竟然能与虎谋皮,把人当成盘炒好的菜端出来给你挑。”
施家能这么好心?崔疏葎觉得更多的可能是施玄成的爹娘比较坑儿子,他不乐意也没办法。
毕竟入赘和嫁人一样,交换了庚贴,主动权就在被“嫁”的那个手上,无论是谁,一被退婚头上就顶了个“二婚”的大帽子,随后便会在婚嫁市场沦为二流货色。
谁也不想无端变成二流货色,可能出于这种考虑,他才会对崔家提出的要求无有不应,竟连送上门被人品头论足的事也肯干。
一时饭毕,崔疏葎被两个姐姐拉到房里对着一堆衣服首饰挑挑拣拣。
崔大姐刚已经算丧过夫,所以逃过一劫不必被衙门拉出去强行嫁人。崔二姐十六,如今正在家帮衬着陈阿婆一同管家,她还有两年可以挑选丈夫。
已经挑过两三盘菜的两人深知亲事麻烦,对于妹妹只有无尽同情,可在年方七岁的四姐眼里,成亲跟大型过家家没什么分别,她很羡慕地缠着姐姐想要明日一起出门。
崔疏葎满口答应,相亲哪有跟妹妹逛街好玩?
四姐喜得要不得,结果次日早起在巷子里转了一圈就变了卦。她拿着半包甜辣口麻花过来:“这跟宝姐一起合伙在货郎那里买的,怕长虫牙我们一天都只吃两根,现在只剩下几只了,都给你吃。”
她想用这个当做今日爽约的赔罪礼。
崔疏葎看了两眼几只缺口麻花,婉拒道:“你留着慢慢吃,——你为什么不去了?”
四姐流着口水把麻花揣回兜里放心地解释:“宝姐娘说那巷子里头住了个有双纤纤玉手的白面小哥,唤作猪太子。听说他常躲在暗处偷偷拿眼瞧街上的小孩,你正经瞧他瞧不出异样,悄悄看他的脚就能看到是反的!猪太子看到不听话的孩子就抓了去,连皮带骨一齐嚼了吃,家里再找不见半根头发。”说到这,四姐有些哆嗦地问她:“里头真的有猪太子鬼?”
崔疏葎怕吓到她,一下子也不敢敷衍了事,小孩子心思灵敏,她们没办法判断真话假话,但跟她们说话的人用不用心还是能看出来的呀。
她道:“你要说吃小孩的猪太子鬼,肯定没有。鬼不都是人变的吗?什么人就变什么鬼。阿宝说猪太子会先躲在暗处瞧孩子再带走,那不就是个拐子吗?周围巷子,年年都有夭折的孩子,可从来没听说过谁是被拐走的,既然没拐子,又哪里来的拐子鬼?阿宝娘是怕阿宝不听话,没话编出些话来吓她。”
四姐听得似懂非懂,看姐姐说的字多,果真信了,只是心有余悸仍不肯去杀猪巷。
崔疏葎也不勉强她,自己跟春橘一起出了门。
春橘听了两姐妹一肚皮的话,多少有些腿肚子发颤,只因这猪太子鬼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针对的确实不是小孩,而是双十年华的小姑娘。
而她们就是这样的姑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不入流的女吏
点击弹出菜单